楚軍探知虎牢城破,晉軍班師撤回,不再向鄭國能進攻,也就班師回楚,楚國還沒有能力直接與晉國開戰。
晉國班師沒多久,士會去世,晉悼公因爲魏絳秉公執法,升職爲爲新軍副將,用張老爲司馬。
半年以後,晉國第二軍伐鄭,虎牢已成廢城,鄭國不做防禦,越過虎牢,一路殺到鄭國國都城下。
正好趕上鄭國內亂。
鄭國大臣尉止爲了給鄭僖公報仇,召集鄭僖公的死黨,和自己家的私人武裝,突擊殺死公子騑[fēi]、公子發、公孫輒[zhé]。
公子的兒子公孫夏,公子發的兒子公孫僑,率領家族武裝反攻尉止,鄭簡公起兵接應兩家公子,殺死尉止。
欒黶[yǎn]請示元帥荀罃[yīng]說:“鄭國內亂,不能迎戰,馬上進攻必然能夠取勝。”
荀罃[yīng]說:“乘亂攻打不道義。”
命令暫緩攻城。
周朝中前期,諸侯間的攻伐,都是爲了公理,就是因爲看你不順眼,也要找個藉口,如果一方認輸,戰爭隨即結束,大家都是周王的臣民,還是好朋友,不必非要把對方置於死地不可;
宋襄公和楚國交戰,大臣讓他等楚國渡河渡一半的時候,發起攻擊,宋襄公不屑,等楚國全部渡過河,排好陣勢,成開始打,結果慘敗。宋襄公就是那個時代的代表,戰爭也要講究正義,光明磊落的,只不過他太死板。
到了戰國時代,才變成戰爭就是爲了征服,爲了滅掉對方,不惜任何手段。那才發生用敵人人頭領賞,活埋對方軍卒四十萬的事情。
公子嘉向楚國求救,久等不來,只得投降,與晉國結盟。
等到楚國公子貞來救鄭國的時候,晉國軍隊已經退走了,鄭國又與楚國結盟。
過來半年,晉悼公因爲鄭國又與楚國結盟了,派出第三軍伐鄭,宋、衛、(ní)三國帶兵助戰,浩浩蕩蕩殺到鄭國都城城下。
晉軍來到迅速,鄭簡公吃驚害怕,又派人求和,與晉國結盟以後,晉軍班師。
楚共王大怒,派公子貞去秦國借兵,共同伐鄭。
爲什麼向秦國借兵?原來秦景公的妹妹,嫁給楚王做夫人,兩國是婚姻之好,秦國派出大將嬴詹帥車三百乘助戰。
楚共王親帥大軍,向鄭國進發,揚言:“此番不滅鄭國,誓不班師!”
鄭簡公跟晉國結盟以後,知道楚兵早晚要來,把羣臣召集的一塊商議。
大臣們都說:“現在天下只有晉國最爲強盛,楚國與晉國相比還有差距。但是晉國退兵太快,兩國相遇不到,不能決出勝負雌雄,所以這樣來來回回往復不斷,如果晉國盡力幫我們與楚國開戰,把楚國打敗,楚國也就不會再來攻打我們了,那麼我們就可以專心投靠晉國了。”
正商議的時候,探馬來報:楚國聯合秦國來攻。
公孫舍獻計說:“能夠讓晉國與楚國開戰,就要激怒他。想激怒晉國,最好的辦法就是討伐宋國,各國之中,宋國對晉國最忠誠,我們誘導楚國討伐宋國,我國不但避免了戰爭,也激怒了楚國,一舉兩得。”
衆人認爲有理,計策不錯。你出的主意,就派你去吧!
鄭簡公派公孫舍爲使者向西行,迎着楚軍去見楚王。
在半路上遇到楚共王,公孫舍下車拜伏在楚王馬前。
楚共王厲聲斥問:“你鄭國反覆無信,寡人正來問罪,你來是什麼意思?”
公孫舍說:“我們君主懷念大王恩德,害怕大王軍威,願意終身依附您,受你保護,那敢背叛?無奈晉國人殘暴,與宋國合兵侵犯我國,我們君主擔心社稷被毀,不能再依附大王,委曲求全,暫且與晉國講和,讓他退兵。現在晉國軍隊已經退走了,鄭國依舊聽從從大王。”
這話說得使楚共王很舒服,他也知道鄭國在兩國之間不好受。
公孫舍接着說:“我們國君爲了表達誠意,特意派我來迎接大王,把心裡話告訴您。大王如果能替我們問罪宋國,我們國君願爲大王執鞭牽馬,作爲前部,效犬馬之勞,來證明對您的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