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1章 遠慮

朱栩對外廷這些大人的想法是洞若觀火,哪裡不明白孫傳庭的意思與意圖。

故作沉吟,他沒有立刻回答。

孫傳庭神色微緊,畢自嚴目光緊盯着朱栩。

這個議會是替代諸巡撫進京大議而出現的,雖然時間慢慢過去,越發顯得重要性,不斷的被歸正,正在向着一個常設的,有着轄制內閣,甚至整個朝廷的權力的方向發展。

這個讓內閣很心驚,他們文官集團一直有着讓皇帝無爲而治的默契,不希望出現一個可以轄制內閣的機構,以此讓皇權更加超然,無可制約。

若是他們變成一個只聽宣,聽詔的內閣,後果不可想象!

是以,關於這些,他們輔臣沒有討論過,甚至心照不宣都沒有,就是這麼自然而然的做了出來。

朱栩將兩人表情盡收眼底,心裡暗笑,臉上平靜如常的道:“可以,依照六部,設立六課,每課七人,課長再組成小議會,負責管理整個議會的相關事宜。”

畢自嚴,孫傳庭臉上驟現壓抑着的興奮,齊齊起身道:“臣遵旨。”

如此一來,內閣就能大體控制住議會,不至於讓內閣權利失控,或許還能更進一步對地方進行掌控。

畢自嚴,孫傳庭兩人離開了乾清宮,齊齊微笑。

兩人沒有急着會內閣,放慢腳步,踱着步子。

兩人都是一肚子心事,顯然要好好說一說。

“皇上到底是皇上,走的都在我們前面。”畢自嚴頗爲感慨的說道。他自然看出來了,剛纔朱栩答應他們的事情,並不是他們提議纔會有的,是朱栩早有的計劃,只不過他們恰逢其會,或者說,時間到了。

孫傳庭自然不蠢,道:“是,朝局走到今天,並不是時局所致,是皇上審時度勢,有計劃的推動而來,如此龐大的改革計劃,至今我都如身在夢中,不真實。”

這種感覺不止孫傳庭,畢自嚴也有。

脫開現在複雜難言的局勢,以一種超然的視角回頭看,自朱栩登基的這不到十年的時間,大明的變化是天翻地覆,不啻於改朝換代,日月翻新!

畢自嚴情緒短暫停留,迅速抽離,語氣平靜的道“現在改革已經上了路,正如一輛全速奔跑的馬車,我們不但要保持這樣的速度,還要確保不翻車,不出現意外,你我責任重大。”

孫傳庭聽出了畢自嚴有‘傳衣鉢’的意味,神情不由得緊了緊,道:“大人何出此言?”

朝野一直都在盛傳畢自嚴,孫承宗將要致仕,這已經傳了有兩年了,但二人一直沒動。

這一次的風暴還沒有平息,朝野彈劾方孔的奏本還沒有畢自嚴多,但當今不是天啓,對朝野掌控極強,朝廷重臣的去與留,由不得別人。

畢自嚴揹着手,心裡是五味雜陳,一直筆挺的腰桿不知道什麼時候竟有些佝僂,他邊走邊微笑着道:“還沒那麼快,但縱觀朝野,能託付的,也唯有你孫白谷了。”

孫傳庭瞬間就得肩膀壓力如山,沉色道:“大人,‘新政’在最緊要的關頭,切不可有一絲一毫的動搖,大人若非不得以,還請不要說這樣的話。”

畢自嚴踱着步子,沒有多言,反而道:“你對傅昌宗怎麼看?”

孫傳庭隱約聽出了畢自嚴的去意已決,再次勸道:“大人,皇上是不會放你走的。您是帝師,這個時候,切不可意氣用事。”

畢自嚴沒有回頭,道“說說傅昌宗。”

孫傳庭見畢自嚴不肯鬆口,心裡堵得慌,沉默一陣,道:“傅昌宗之所以能入閣,是皇上當初向內閣承諾,傅昌宗絕不會成爲次輔。”

“說說你的想法。”畢自嚴又一次道。

孫傳庭看着畢自嚴有些模糊的側臉,有些會意,沒有立即說話。當今皇上手段奇絕,在信守承諾的同時,將傅昌宗送到更高的位置,任誰都不會有一點奇怪。

孫傳庭心思通透,明白畢自嚴的擔心。如果傅昌宗成了‘首輔’,曹文詔接替孫承宗掌控大元帥府,這個局面簡直不可想象。

那時,乾清宮對大明的掌控將史無前例,再也沒有人能阻止他。整個大明都沒有人知道那位究竟要做什麼,心裡還有多少宏偉大計,但從眼前的情況來看,如果有一天那位‘失控’,誰都無法想象會是一種怎樣的局面,怎樣的結果!

還有一點當今這位太年輕了,年輕到他有足夠的時間去做太多的事情,太多他們肯定已經看不到的事情!

孫傳庭沉默了好一陣子,瞥了眼四周,見無人,這才低聲道:“大人,有什麼見解?”

畢自嚴揹着手,越發顯得老態龍鍾,語氣和緩的說道:“你還記得‘國本之爭’嗎?神宗皇帝何等強勢,十多年,三位首輔被罷,殺了七位輔臣,貶斥的堂官多達五十,其他大大小小數以百計,爲什麼神宗皇帝最終還是無法立福王爲太子?”

孫傳庭自然記得這件事,整個大明又有誰會忘記?

他沉吟片刻,道:“事關國本,朝野內外無不震驚,是以朝臣們前仆後繼,以社稷爲重,未曾與神宗皇帝讓步,最終還是保得光宗順利登位,大統得以爲繼。”

畢自嚴停留在原會極門外的小橋上,看着靜悄悄的流水以及裡面的小魚兒,目光深邃的道:“這是一方面,還有就是制約。皇上想要做什麼事情,首先要有內閣票擬,而後司禮監批紅,再然後送到六科審議,如此這般,纔是合乎法度,若是皇上強行越過朝廷,下了中旨,那便是非法,朝廷各部門都可堂而皇之的拒絕,宮內亦是無可奈何,何況是‘國本’如此大案?”

孫傳庭聽明白了,不動聲色的思忖。

畢自嚴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規矩’二字!但今時不同往日,當今登基之初就用各種手段廢除了六科,接着架空了內閣,直接指揮六部,現在內閣復立,但也已經沒有能力制衡乾清宮,更不可能封駁聖旨,也沒有官員有勇氣,能力拒絕乾清宮的詔令。

1

第1522章 殖民爵位第八百六十六章 抓人第1240章 範圍擴大第四十五章 圈錢(求收藏,推薦票~~)第1525章 恩送第七百二十四章 北上策略第1481章 對皇子的安排第一千章 嚴厲的五條第1471章 集權第1502章 御前會議第六百二十八章 攏網第四百四十三章 寧完我死了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戰降臨第八百七十五章 遼東策第一千零十七章 頂層設計第五百一十九章 朱由檢鬆了口氣第五百七十章 扶持科爾沁第四百零二章 封疆大吏們反抗了第1137章 令人震驚的薩摩藩第1440章 孫承宗要隱退第五十九章 開業大吉第九百五十七章 禮成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清風運動第八百三十章 特赦第五十九章 開業大吉第兩百四十一章 朱由檢的作用第四百二十二章 不活就是杖斃第五百八十一章 廷議開始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清風運動第1380章 壓力如山第八百八十七章 直轄村第1159章 磨了多年的刀第六百七十二章 發難第五百三十八章 督政院是利器第1214章 一炮驚天第五百六十章 姐妹花第三百三十二章 范文程的主意第六章 威逼利誘第四百二十七章 詭異的多爾袞第1405章 世界貿易大會第九百八十四章 複雜紛擾第五百三十四章 異端第八百六十九章 制衡第1364章 清晰的戰局第七百八十三章 驚喜交加第1168章 納妃第一百一十九章 工部事第五百一十三章 威脅信王第五百四十八章 訓斥封疆大吏第1411章 孫傳庭的不善第1456章 抨擊儒學的開始第八百三十九章 皇家政院一日遊第一百七十六章 八大皇商之範家第九百二十二章 戰略轉變第一百零三章 意外的反對聲浪第七百八十九章 字字誅心第五百六十九章 見海蘭珠第九百四十九章 悠閒第五百二十六章 朱由檢扛不住了第1202章 世界規則的雛形第1417章 第一個辭官的人第1487章 大明的對外影響第九百一十四章 巡政御史第1486章 渲染威脅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被拒絕了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仁德之風第三百三十八章 吾皇萬歲第三百二十三章 松山危險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信王的規勸第四百三十二章 裝逼失敗第1179章 陰謀暗殺第1113章 伊達第一百零九章 對面而坐第四十六章 燧發槍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波瀾詭譎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兵鋒所向第八百八十章 夜議第六百章 閹黨第1325章 雷劈泰山第一百六十三章 計劃提前了第1364章 清晰的戰局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緩則圓第1501章 蒙古入關第1211章 各懷鬼胎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得意的笑第1293章 隊伍不好帶了第七百九十二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五百七十三章 領事裁判權第四百四十五章 黃河改道第兩百九十五章 大勝第九百八十八章 朝鮮的解決辦法第五百一十九章 朱由檢鬆了口氣第七百一十九章 流氓戰術第八百五十六章 倭寇第1406章 有故事的男女第六百四十五章 柳如是的請求第1169章 太妃喪第八百八十九章 錢莊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結第1219章 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