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二章 趙南星等人進京

曹化淳親自悄然出宮,直奔刑部。

此刻,葉向高府上,齊聚的衆人都是一臉憂色。

葉向高,韓爌,楊漣以及東林黨一干人,都在這裡,不停的議論着。

一御史一臉凝重的急聲道:“葉大人,韓大人,皇上如此胡鬧,胡亂命親信招兵,西南四省,河。南,山、東,陝、西動用了過三十萬兵馬,再這樣下去,可要天下大亂了!”

給事中也神色幽憤,看着幾人道:“諸位大人,皇上年幼,任性胡來,照這樣下去,只怕正德舊事又要重演了!”

禮部員外郎也站出來,沉聲道:“現在我大明正值多事之秋,不是弘治年間,臣請諸位大人,務必勸阻皇上,刀兵乃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爲之,皇上如此任性胡來,恐有損國本,傷及太祖江山!”

楊漣幾人也緊擰着眉頭,滿臉凝重。

這裡的人,對朝廷狀況無比清楚。國庫空虛,北方的建奴虎視眈眈,天災連連,民情洶涌,正是謹小慎微,急事緩辦之時,這個時候動用三十萬大軍用來剿滅叛亂,着實‘胡鬧’,不明事態輕重緩急!

楊漣看向坐在那,挺着大肚子,眉頭微皺,臉上還算平靜的葉向高,又瞥了眼面有嚴厲之色,面龐瘦削的韓爌。

韓爌也轉頭看向葉向高,冷聲道:“大人,而今內閣空虛,六部不全,尤其是兵部,正是皇上任意亂來的根由,我等應當儘快督促皇上,補齊輔臣,六部大員,掣肘皇上的任性,匡扶國政!”

葉向高臉上也有憂慮之色,瞥了衆人一眼,道“再等等。”

屋子裡的人都是一怔,不明葉向高此話是什麼意思。

就在幾人的說話的關口,幾輛馬車晃晃悠悠的進了城,然後直奔信王府。

“臣**星(高攀龍、左光斗、魏大中)拜見王爺!”

朱由檢在大堂內很是高興,對着幾人虛扶道:“諸位大人都平身,快請坐,來人看茶!”

幾人都再一拜,道“謝王爺。”

分賓客坐下,喝過茶,朱由檢看着四人道:“我對諸位大人仰慕已久,也曾在皇上面前多次提及,皇上也有意徵召,只是如今國事紛憂,一切都還未來得及……”

四人以**星爲,**星七十多歲,雖然臉上蒼老瘦削,但精神矍鑠,眼神閃爍着堅定自信之色,微笑着向朱由檢道:“近來老朽在鄉野也常聽見信王賢德之聲,殿下在朝堂匡扶正義,在內閣勤於政務,當爲一代賢王,令我等欣慰。”

高攀龍身形高大,頗爲威武,臉上有軍人的崢嶸之貌,他微微躬身,對着朱由檢道:“王爺立於內閣,力呈鹽政、織造之失,維護遼東,清楚閹黨餘孽哪一件都可載入史冊,功勳彪炳。”

朱由檢對幾人的來訪真的是很開心,擺了擺手,道:“諸位大人不必客套,來人,命王妃準備酒菜,今日本王要與幾位大人暢飲!”

這四人自然不是來喝酒的,簡單客套一番,左光斗看着朱由檢道:“王爺,您對皇上近來的作爲,有何看法?”

近來的作爲,自然指的是動用三十萬大軍,全國平匪了。

朱由檢聞言眉頭一皺,神色默然。

近來各地都指揮司,按察司,布政司,甚至是州府縣的奏本飛入京城,雖然兵事的奏本大部分都直接進入司禮監,並沒有進入內閣,但窺一斑而知全豹,只怕,文昭閣的奏本已經堆積如山了。

魏大中見朱由檢不說話,瞥了眼前面的三人,沉聲道“王爺,皇上登極,隨意不上朝,任由內閣空員,六部尚書之位空缺,胡亂用人,現在更是到了招兵了幾十萬人,滿天下的平匪,不說錢糧餉銀不是國庫可以承擔,單單三十萬大軍,就足以引起天下大動,動搖國本!”

一聽到‘國本’二字,朱由檢臉色微變,別的他可以不在意,但是太祖打下的江山,他絕不容任何人妄動!

他站起來,目光凝重的看向屋外。有了袁崇煥的事情,他對涉及軍務,兵部的事情上不敢多話,但朱栩這次肆意的動員三十萬大軍,竟只是用來平那點點的心亂,這讓誰都不能同意,更不能放心!

“來人,”朱由檢看了四人一眼,猛的大聲道:“召在京的三品以上大員來本王府上,商議要事。”

**星見信王如此有魄力,微笑着點頭。

有朱由檢出頭,那麼他們東林黨重新立於朝堂,驅邪用正,匡扶社稷就在眼前!小皇帝雖然胡鬧,卻也正是教育的好時機。

畢竟,**星可是仰慕張居正之人!

文昭閣內。

朱栩坐在那看着奏本,翻一本,扔一本。

“山、東道御史,布政司,按察司的聯名奏本。彈劾招討副使盧象升。”

“廣、東道御史,布政司參議,各府聯名奏本。彈劾招討使孫傳庭。”

“四、處總督,湖廣巡撫並各處總兵官的聯名奏本。彈劾右都督秦良玉。”

……

劉時敏站在一邊,看着朱栩邊上幾堆還沒有看的摺子,足足有上百本,低着頭,默然無聲。

一個內侍從門外轉身進來,走進幾步道“皇上,馮祝來了。”

朱栩繼續翻着摺子,淡淡道:“讓他進來。”

馮祝進來,頭上帶着冷汗,面色有些倉皇的躬身道:“啓奏皇上,**星,高攀龍,左光斗,魏大中四人進京了,此刻……正在信王府上。”

朱栩手一頓,轉頭看向馮祝道:“是今天進城的?”

馮祝頭垂的更低了,道:“回皇上,是是今天剛剛進城的。”

朱栩看着他,道“嗯,朕知道了,你去吧。”

馮祝嘴角顫抖,躬身道“奴婢告退。”

馮祝的能力他自己也清楚,並不足以擔起東廠的事務,就好比現在,**星等人進了信王府他才後知後覺。

馮祝走了,朱栩繼續翻着奏本。

全國十五個布政司,也就是十五個省,總督,巡撫,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揮司,加上有資格上奏的御史,參議之類,府縣的頭頭腦腦,近乎不約而同的都寫了奏本。

全都是彈劾秦良玉等他新命的招討使,都是彈劾他們要引起天下大亂,應削去兵權,按罪論處。

不多久,一個內侍匆匆跑進來,在劉時敏耳邊低語了一句,劉時敏揮手,走向朱栩,道“皇上,朱宗漢來了。”

第1356章 關門要塞第兩百四十八章 劉太妃第1310章 孫傳庭的演講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尚武第八百九十四章 罪行昭昭第1477章 舉報信第1216章 歐洲民主之父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新人與舊人第1290章 體罰第五百七十五章 大火漫天第一千零三章 畢自嚴講政第1478章 科技發展第一百五十三章 楊漣彈劾魏忠賢第1173章 不可言說的安排第1250章 商業規劃第九百一十六章 正中下懷第四百六十章 幕後黑手第兩百五十四章 召見孫傳庭第十二章 針鋒相對(求收藏,推薦)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風雲激盪第六百九十三章 終於來了第四百九十八章 重塑內閣第1319章 家宴第九十五章 隱疾第兩百三十六章 給大臣們的甜頭第三百五十四章 劫後餘生第四百九十六章 清洗第九百三十四章 已閱,不回第六百四十四章 收禮鬧劇第1308章 劇烈的人事變局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風暴前的震動第1374章 鬥法第三百四十一章 聯姻第八百二十一章 宋應星很激動第四百零七章 斷絕的仕途第一百七十章 尾聲第1523章 對秦良玉的攻擊第三百零五章 安排佈置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軍策第1342章 普通的守靈人第七百四十章 捉住特使第1342章 普通的守靈人第1530章 先下手爲強第六百二十一章 磨刀霍霍第1503章 對上了第一百七十一章 唯一的選擇第六百六十一章 方以智第1285章 一場好戲第四百四十九章 破案第五百一十五章 海參崴第六百五十章 民間組織第五百五十二章 首輔空懸第1454章 移民亂象第三百七十四章 與信王的又一次衝突第一百九十九章 明日開朝第四百五十章 猛將如雲第五百一十六章 料理乾淨第1390章 幕府最後的兵力第1157章 倭國需要做更多的準備第四十二章 浣衣局(求收藏,推薦~)第四百零七章 斷絕的仕途第七百四十六章 無路可逃(第六更~)第1472章 下有對策第六百二十五章 權勢收攏第1462章 海上移動堡壘第一百九十九章 明日開朝第九百九十九章 朕堅定不移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個原因第1137章 令人震驚的薩摩藩第六百八十章 各有算盤第一百五十一章 漁翁得利第三百六十九章 暴風雨前(求收藏~)第1502章 御前會議第八百一十三章 靖王入閣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臣服第三百九十四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零五章 放人第九十三章 渠道第九十二章 惠民商會(求收藏~突破~~)第1154章 摧枯拉朽的海戰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好惹第五章 張問達(揮揮手,求收藏)第1366章 夜襲第七百一十四章 抵達琉球第五百九十一章 時態嚴重第六百六十一章 方以智第1214章 一炮驚天第1455章 閒聊下的大事第1288章 變態的情第四百一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魏忠賢的試探第1394章 四面楚歌第1489章 分地伊始第1322章 不尋常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亂始第九百六十四章 決心即下第七百五十三章 大勝第1193章 歐洲前站第七百零五章 無所顧忌第兩百七十一章 帝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