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皇帝召見

第22章 皇帝召見

皇帝要見誰,自然有宮裡的人第一時間去找人,而被找的人也必須馬上來見皇帝。

那可是天子,天底下最尊貴、權力最大,掌握着生殺予奪大權的皇帝,誰敢讓他等?

不過在明朝這個通訊、交通都還不算髮達的時代,就算是皇帝要在京城裡見個人,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夠見得到的。

倒不是說有誰敢不來見天子,而是古代除了騎馬坐轎之外就沒有什麼其他交通工具了,而從皇城外面進到宮城裡面面見皇帝,就算腿腳快也得走上至少半個小時。

尤其是此時大明的帝都還在南京,而南京的宮城可是要比後來遷都北京之後還大的。

所以當朱瞻埈被人從秦淮河上叫到宮裡的時候,日頭都已經偏西了,朱棣所在的尚書房裡也點上了燈火。

“孫兒參見爺爺!”朱瞻埈並沒有叫朱棣爲皇帝,更沒有所謂的三呼萬歲,只是很恭敬的行禮之後便乖巧的站在了自家胖老爹的身邊。

其實所謂的“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叫法大多是後世杜撰,明清兩朝都不太會在正式場合這麼喊。

尤其現在還是明初,無論是朱元璋還是朱棣,對此都是不怎麼喜歡的,所以宮廷禮儀也相對簡單。

至於朱瞻埈,他對自己現在的身份地位還是有着充分認知的,他只是太子第二個兒子,沒有他大哥朱瞻基那樣好聖孫的護身符,朱棣雖然疼愛他,但這種疼愛並不是他恃寵生嬌或者在皇帝面前擺姿態的本錢。

所以來了之後,他什麼也沒說,而是等着朱棣開口。

“小猴崽子總算是來了,上了這麼個破摺子給你爺爺添堵,是想爺爺打你屁股是不是?”朱棣對朱瞻埈並沒有擺出一副皇帝的架子,反倒更像是爺爺對孫子:“說說吧,你既然敢上摺子,心裡應該有解決的辦法了吧?伱要敢說沒有,爺爺現在就讓人把你拖下去打板子!”

聽到朱棣這麼說,朱瞻埈也收起了自己想要謙虛推脫的話,想了想之後對一旁的兩位尚書問道:“請問兩位大人,以一縣之地爲例,大約能有多少有功名的讀書人?按大明律法他們又能夠享受多少免稅的優待?”

“殿下,您這個問法是有問題的,因爲我朝律法規定,士人雖有優免,但也只是免掉了他們的雜役,稅還是要交的。”夏元吉聽到朱瞻埈這麼問,立刻便開口進行解釋:“太祖皇帝曰:‘若賢人君子既貴其身,而復役其家,則君子、野人無所分別,非勸士待賢之道’,所以太祖皇帝下令‘有田土者輸租稅外,悉免其徭役’,而不是不交稅,殿下您可不要誤會了啊!”

自己身爲讀書人,又是京中大官,夏元吉如何不知道朱瞻埈問的到底是什麼意思,但他如何能在皇帝面前挑破這個窟窿?

真要挑破了天下讀書人可是會戳他脊樑骨的,那是自絕於士林。

然而朱瞻埈卻懶得跟夏元吉打哈哈,只是換了一個方式問他:“那一縣之地,投獻之田幾何?莫要在我面前打哈哈,前些日子我特意求了皇上,派錦衣衛下去查過了,夏尚書還是據實已告吧。”

“瞻埈,何爲投獻?”聽到朱瞻埈的問題,朱棣頓時產生了好奇。 雖然不算是那種長在深宮不知民間疾苦的皇帝,但一些鄉野地方上的東西,他也確實不算太瞭解。

“所謂投獻,便是農戶將自家土地掛靠在地方鄉紳士族名下,只向鄉紳繳納佃租從而逃避朝廷賦稅的一種手段。”朱瞻埈完全不顧一旁夏元吉和蹇義難看的臉色,直接將這件事說了出來:“我朝自開國以來,洪武皇帝優待士人,特許免除雜役,以讓士子們能夠安心讀書,然而地方鄉紳卻以此爲名逃避賦稅。

他們和地方官員上下勾結,將本應由他們繳納的賦稅和徭役全都攤派到普通農戶身上,令其需要繳納遠遠超出朝廷要求的賦稅,農戶不堪重負,便又會將土地投獻給鄉紳,以逃避日益繁重的朝廷賦稅。

長此以往,惡性循環之下,投獻之民只會越來越多,而老老實實給國家交稅的民戶也會越來越不堪重負,要麼同樣投獻成爲佃戶不用再交稅,要麼就是……”

朱瞻埈沒有說下去,但朱棣卻聽得出來他想說什麼,無非是“民變”兩個字而已。

但比起民變,更重要的是朝廷收不上來稅了,財政破產可是比民變更嚴重的問題,所以朱棣終於展現出他身爲皇帝的威嚴與氣勢,看着朱瞻埈,向他追問道:“可有解決之法?”

朱瞻埈點了點頭,但看了一眼一旁急着想要說話的蹇義和夏元吉,卻又搖了搖頭。

“點頭又搖頭,你什麼意思?有辦法就說,非要爺爺揍你是不是?”朱棣頓時不高興了,一巴掌拍在了身前的御案之上,很是生氣。

朱瞻埈見狀,朝着蹇義和夏元吉投去了一個無可奈何的表情,然後才說道:“回爺爺的話,孫兒這確實有解決的辦法,但這是慢辦法,需要長達十年二十年的天下安定才能一點一點的改過來,想要短時間內快刀斬亂麻的解決是不可能的,而且會觸動天下士族的利益被千夫所指,孫兒實在是不敢說。”

“說,有什麼不敢說的,朕這個皇帝在這給你撐腰,大可暢所欲言。”若是平時,朱棣或許會有顧慮,但今天他着實憋了一肚子的氣,說起話來自然也就不顧及那麼多了。

而皇帝的這個態度,也讓一旁的蹇義和夏元吉臉色大變,趕忙出言阻止道:“陛下三思!士族乃是朝廷根基,動則牽一髮而動全身啊!萬一士族躁動,恐天下不安,懇請陛下以江山社稷爲重,不可輕動啊!”

很顯然,無論是蹇義還是夏元吉,都猜到了朱瞻埈要說什麼,但他們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朱瞻埈把那句話說出來。

堂堂金丹真人又怎麼會怕區區士林躁動,他和朱棣客氣那是他要扮演好皇孫的角色,並不是他真的不敢說,而且朱瞻埈的法子也不是蹇義和夏元吉所想的那樣。

所以在朱棣又發了一通脾氣之後,朱瞻埈這才說道:“解決之道簡單一點的,便是士紳一體當差納糧,這天下沒有人不交稅了,自然也就沒有什麼投獻的事情了。不過……”

(本章完)

第19章 殿興有福?第55章 修建碼頭第178章 百萬兩白銀第12章 乾元壯髓膏338.第335章 熱議第270章 龍女371.第368章 小兵衛第53章 義烏兵363.第360章第231章 互相算計第139章 徐濱第176章 王爺天恩第208章 兩軍衝陣第77章 漢王和趙王第139章 徐濱第21章 朱棣的惱怒第133章 海上強軍第140章 眼界不夠開闊第289章 虛無僧第188章 張氏教子375.第372章第114章 彈劾364.第361章 青鱗領軍第150章 攻倭方略356.第353章 剝皮第63章 天下豈有六十年之太子乎?第284章 倭人獻女第238章 順天府第55章 修建碼頭第62章 夜談第240章 兩京制第39章 初試成藥第262章329.第326章 文武相制第303章 真龍出關367.第364章 錦繡前程330.第327章 編練新軍335.第332章 種地?越種越窮第134章 小琉球國第137章 聽濤水閣第298章 國運加持第195章 千古第一漢奸世家368.第365章 改天換地第21章 朱棣的惱怒第73章 五軍都督府第218章 夜話商稅第301章 繼續閉關第243章 刺殺第64章 副將第58章 官員的俸祿333.第330章 放眼海洋第79章 金甲門神第256章 婚禮之議351.第348章 交趾戰事第189章 分歧第116章 天雷降世第6章 皇帝封賞第282章 地脈佈陣第159章第142章 “人我殺了”第222章 大明的修行者第45章 荒唐的朱瞻基366.第363章 成仙第61章 朝廷的信譽第12章 乾元壯髓膏第305章 搏命還是躲災第80章 朱棣的心思第136章 務實與國運356.第353章 剝皮第69章 人道封神第66章 玉藥和俗務第257章 香火神位第294章 朱瞻埈到來第108章 尚服局第311章 昔日二人第305章 搏命還是躲災第308章 青袍小吏第152章 “世宗大王”第151章 仁川登陸第67章 欲求長生法325.第322章 王命327.第324章 西南叛亂第152章 “世宗大王”第189章 分歧第100章 挑選法寶351.第348章 交趾戰事第295章 南海龍王第310章 不值錢的人命第133章 海上強軍第179章 女倭王第247章 謠言第67章 欲求長生法第244章 全城大索378.第375章 大軍回京第271章 見公婆第1章 歡迎收藏第22章 皇帝召見343.第340章 治理黃河第24章 夏元吉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