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永樂大典

第50章 永樂大典

拿着皇帝給的金牌,朱瞻埈並沒有第一時間去準備練兵的事宜,而是拐個彎去了皇家藏書閣的文淵閣。

文淵閣作爲明清兩代皇家藏書館,自朱元璋設立文淵閣以來,便收藏了大量珍貴的典籍和藏書,尤其是隨着朱棣即位之後,更是在文淵閣編纂了著名的《永樂大典》,如今這部曠古奇書就被珍藏在文淵閣中。

可以說明清兩代,論藏書質量與種類數量,天下無出文淵閣者。

而且文淵閣也並不僅僅只是一座藏書館,它還是明清兩代皇帝辦經筵聽講,以及明代內閣辦公的地方。

洪武十三年太祖朱元璋廢丞相及中書省,十五年仿宋制設大學士,以爲皇帝顧問。

太宗朱棣即位後,以侍講、侍讀學士等翰林官參預機務,直入內閣,至明中葉,遂以大學士爲內閣長官,替皇帝起草詔令,批條奏章,商承政務。

如今的文淵閣說的好聽一點就只是皇帝的私人秘書,負責處理一些日常事務而已,還遠沒有未來名爲學士,實爲宰相的滔天權柄。

更何況如今的文淵閣可是沒有大學士的,因爲永樂朝的文淵閣大學士只有兩人,一個是號稱天下第一才子的解縉,另一個則是‘三楊’之一的楊士奇。

只不過解縉在永樂五年的時候就因爲“廷試讀卷不公”的罪名,被貶爲廣西布政司右參議,如今文淵閣學士一職是空懸的。

“見過二皇孫殿下!”雖說沒有大學士,但文淵閣也還是有不少文員在日常辦公,更有人專門負責管理這裡的皇家藏書,因此當朱瞻埈來到文淵閣的時候,便看到一大羣青、綠色袍服的官員向自己行禮。

隨口說了句免禮,朱瞻埈便朝着文淵閣收藏書籍的地方走去,而一名穿着青袍的官員也趕忙跟了上來向朱瞻埈介紹着這裡的藏書。

雖然一旁的官員說的熱絡,同時也表現的很自豪,着重向朱瞻埈介紹着文淵閣收藏的各類珍貴儒家典籍,但朱瞻埈的注意力卻並不在這些書籍上。

他今天來文淵閣的目的並不是爲了這些,而是爲了《永樂大典》。

對於這部曠古奇書,朱瞻埈可是從穿越之前就聞名已久,可惜一直無緣一睹的。

畢竟《永樂大典》自永樂六年編纂完成之後,便只抄錄了一部副本,之後無論正本還是副本皆被皇家珍藏,後來朱棣遷都北京,還把其中的一部帶去了北京。

之後幾百年裡,這部曠古奇書因爲戰亂、天災等諸多原因逸散,到後世朱瞻埈穿越之前的時代,已經看不到完整的《永樂大典》了。

唯一可能存在着《永樂大典》全本的地方,還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永陵,因爲嘉靖年間曾經重錄過《永樂大典》,而嘉靖皇帝也非常喜歡《永樂大典》,很有可能把它的正本帶進墓裡當陪葬品了。 至於後世逸散的那些,海內外已知存世的《永樂大典》總計418冊、800餘卷及部分零頁,分散於世界8個國家和地區的30多個公私藏家手中。

而這部曠古奇書全書一共有22877卷(目錄60卷,共計22937卷),11095冊!

如今,穿越到了永樂一朝,還是皇室身份,朱瞻埈終於有機會一覽這部古今第一鉅著了!

“《永樂大典》在哪?可以借出嗎?”朱瞻埈向一旁的官員詢問着,他已經有些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動,想要先睹爲快了。

“回二皇孫殿下的話,《永樂大典》藏於文淵閣,您可以在這閱覽副本,抄錄也可,但不可借出帶走。”官員向朱瞻埈解釋着,畢竟是珍貴的皇家藏書,皇帝想看那自然是無妨,可其他人要看就沒法從文淵閣帶出去了。

朱瞻埈對此不僅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反而大加讚賞道:“正當如此,爺爺耗費如此大的精力命人編纂了這部《永樂大典》,乃是古今第一奇書,每一卷都珍貴異常,確實不應該輕易借出,造成損壞散失。”

不過朱瞻埈在想了想之後,卻又對這名官員問道:“這位大人,你也是讀書人,你說說看《永樂大典》藏於深宮,是好是壞?這樣一部鴻篇鉅著,是否應該讓天下讀書人都有機會借閱呢?”

“殿下,這《永樂大典》包羅萬象,經史子集百家之書,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諸多內容,如果能夠開放給天下讀書人借閱確實是一件好事,只是其中也包括有兵甲製作之法,這些內容若是讓人學去了恐有禍事。”官員並沒有反對朱瞻埈的想法,卻也指明瞭這樣做可能存在的問題。

朱瞻埈對此自然也有了解,他微微頷首之後說道:“你說的不錯,但兵甲製作之法只是《永樂大典》當中極少的一部分內容,如若能夠將這些不宜公開的內容挑選出來,剩餘的部分刊行天下,讓我大明子民都能夠見識到吾皇編纂的這一部古今第一奇書,豈不是一件雅事?”

“這……”官員有些爲難,如果朱瞻埈自己想看,或者想要抄錄《永樂大典》,那都不是什麼問題,畢竟人家是皇孫,還是太子的兒子,未來肯定是要封親王的。

但是將《永樂大典》刊行天下,且不說要花多少錢,光是這麼作就必須得到皇帝本人的許可,他一個穿青袍的六品小官,實在沒那個膽子和權力答應這件事。

於是他也只能對朱瞻埈解釋道:“殿下,《永樂大典》乃皇家藏書,您要刊行天下,還是先奏報給皇上,讓陛下來定奪吧!”

“爺爺賜我金牌,許我便宜行事,這事就不用驚動他老人家了。”朱瞻埈掏出了剛從朱棣那裡得來的金牌,對着眼前的官員展示了一下,然後又說道:“當然,我也不爲難伱,刊印的事情先不急,你安排人幫我把《永樂大典》謄抄一份副本,有人問起就說是我自己要收藏,至於花了多少錢,你把賬報到東宮便是。”

這幾章可能有點亂,解釋一下,主角現在還沒有恢復實力,幫朱瞻基審案是解決堡宗這個大坑,孫若微我肯定是要處理掉的。

練兵是爲了拿軍權,這個說過了,但同時也是爲了擴大主角的影響力,畢竟道兵和普通士卒之間戰鬥力的差距是很大的,這可以爲以後打造運朝,以及對外傭兵做準備。

至於抄錄永樂大典,這個和前面埋的一些坑有關係,涉及到了文化方面,主要是爲了解決文官的問題,具體就不細說了。

總之,主角做的事情是有一個通篇計劃的,只是我還沒寫出來,就會看着覺得他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本章完)

第259章 仁孝文皇后第84章 毒過絕戶第132章 國運增長第203章 出征375.第372章第218章 夜話商稅第174章第63章 天下豈有六十年之太子乎?361.第358章第250章 笑看風雲第255章 香火封神第104章 福氣與天衣379.第376章 煊赫之威第189章 分歧第294章 朱瞻埈到來371.第368章 小兵衛第72章 羅盤造價第32章 想學武的朱瞻基337.第334章 自負盈虧第262章第204章 大軍先鋒第246章 時代變了341.第338章 本州島上第94章 朝堂隱憂第105章 御門前的氣運羅盤第6章 皇帝封賞第311章 昔日二人第254章 4k二合一第32章 想學武的朱瞻基第116章 天雷降世第16章 太極拳第128章 踏海巡卒第223章 招降第266章 抄家第223章 招降第96章 準備“化龍”第14章 皇帝遇刺382.第379章第121章 海鹽和糧食第112章 藩王領軍第131章 控風之術第80章 朱棣的心思第197章 孔家之亂第269章 新府第145章 出征第281章 重塑肉身第286章 藍琪兒尋夫335.第332章 種地?越種越窮第216章 大明分羊第289章 虛無僧327.第324章 西南叛亂344.第341章 財政支出第110章 着爲永例352.第349章第149章 風調雨順325.第322章 王命320.第317章 張氏教子第28章 不當皇帝的逍遙王爺第306章 口腹之慾344.第341章 財政支出第272章第202章 後勤保障第52章 募兵第74章 勳貴站隊第116章 天雷降世第310章 不值錢的人命第19章 殿興有福?第68章 長生久視之道365.第362章 收穫第9章 天命變了第87章 朱瞻基的質疑第28章 不當皇帝的逍遙王爺第273章 4K,二合一第100章 挑選法寶第27章 倭國金山第145章 出征第140章 眼界不夠開闊第84章 毒過絕戶第135章 三路攻倭370.第367章 火龍348.第345章 不輸不入327.第324章 西南叛亂第252章 曲阜縣令第305章 搏命還是躲災第112章 藩王領軍第268章 交給太孫第70章 氣運羅盤第252章 曲阜縣令第264章 神道之說第53章 義烏兵第177章 趙王來訪第218章 夜話商稅358.第355章 “淨”天地第257章 香火神位第307章 捲起來了第13章 不爭爲爭第12章 乾元壯髓膏第263章第116章 天雷降世第266章 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