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殘酷的高考預考制!
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時代。
能夠通過高考考上大學,那當然最好,這是絕大多數普通人唯一改變的機會。
即使考不上,在楊銘看來,這個時代一樣還是出現很多精英,各界人才。
楊銘看着這些學子的精神,或許他能夠體會到,或許也不能體會到。
不過,楊銘現在絕對是他們崇拜和學習的對象。
想一想,楊先生才二十多歲,他們這些十幾歲,甚至二十多歲,還是普通學子,和楊先生相比,那真的是差遠了。
楊銘看着這些學生說道:“好好複習,在我看來能夠考上大學,當然也是光宗耀祖,即使考不上,對於你們來說,高考也只是一條路,最終,還有千千萬萬條路。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在這裡告訴大家,只要遵紀守法,做人做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家人就行。”
在這個時代,確實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想到後來八十年代發生的幾次大事,有些人可能連命都沒有了。
沈先生,張秘書,楊校長和那些同學鼓掌聲響起。
最關鍵,他們覺得楊先生一個坐輪椅的年輕人,都能夠做到這一步,爲什麼他們就不行呢?
楊銘離開前,他並沒有對於龍川縣第一中學承諾什麼,但是,從這龍川縣最好的高中部來看,這裡的條件已經是這樣了,更不用說其他地方了。
楊銘簡單參觀完這裡。
但是,很多同學中有不少平常學習不錯的被高考預選提前淘汰出局,沒能摸一下高考大門就提前結束了高考歷程。
楊銘坐輪椅往外面出去,上那輛勞斯萊斯的時候,那些學子露出羨慕,佩服,崇拜的眼神,不知道何日何時,自己也能夠像楊先生那樣。
其中,一些考生明明自己考上的,卻是被其他人冒名頂替了。
運氣好的,成績好的,當年與次年連續兩年參加高考均有預選,有幸的是這兩年都順利通過了預選,取得了參加高考的資格。
在楊銘看來,這還不算是最殘酷的。
這種事,在這個年代,甚至,九十年代來說,信息不發達的社會下,還是出現很多這種情況。
離開這裡,簡單參觀龍川縣第一中學的高中部,他發現除了一棟教學樓,看起來很破舊外,還有一棟舊宿舍樓,其他的,你要說條件有多好,那根本不可能。
豫省高考預選,從1981年開始,一般會在統考前的一個月左右進行。
這個預考制在楊銘看來,不但殘酷,甚至,極其不公平。
老先生和錫老都是很厲害的人,他們必然知道這個問題。
1980年,經教育部規定,規定在考生多的省市,應在全國統考前進行預選,按計劃招生數的3倍至5倍,選出成績優秀者參加全國統考,但考慮各地情況不同,是否進行預選及預選辦法由各地自己確定。
楊銘不喜歡這個高考預考制,現在他覺得,自己的提出,或許可以改變一下這些學子的情況。
高考預選成了高考路上的第一道門檻。
最殘酷的還有接下來的高考預考制。
高考人數一年比一年多?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最後提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
但是,那種情況下,到時必然有更多的學生正式參加高考,導致最終錄取率更低。
也就是說,這個時代,能夠靠自己考上大學,甚至中專,大專的學子,是真的非常厲害的精英了。
如果沒有在這高考前的預考制,楊銘覺得國內在八十年代的高考錄取遠比真實的錄取率要低得多。
1981年,高考預選被正式列入高校招生政策。
對於負責高考的工作人員來說,也不是什麼好事,意味着他們的工作量越來越大,工作人員又是一定的情況下,必然出現許多問題。
1977年恢復高考,已經有570萬人,1978年正式恢復高考超過610萬人,正常情況下,今年參加高考的肯定是超過700萬人了,未來可能還會更多,甚至每年高考人數過千萬都有可能。
龍川縣因爲水電發展不錯,這裡是有電力的,總比其他地方晚上覆習的時候,要點火水燈或者點蠟燭來複習要好太多了。
現在楊銘不是和沈先生,張秘書說,而是和他們背後的老先生,錫老說。
像單獨的圖書館,實驗室,化學樓,科學樓這些,都不用想了!
即使是教學樓教室,現在也是幾十個學生擠在一間教室裡面。
楊銘沒有拒絕。
對於絕大多數學子來說,這不是什麼好事,意味着競爭力越來越殘酷。
在車上的時候,沈先生和張秘書和楊銘說起國內的一些情況。
那麼不出意外,一刀切的預考制也就出現了。
高考的預考制的殘酷,如果不是這個時代的人經歷過,根本體會不到殘酷性。
因爲預考制的可以操作的空間太大了,雖然可以截留和先淘汰一部分成績差的考生,但是,也有一些考生除了運氣不好,或者各種各樣的原因倒在預考制,導致終生遺憾的。
其實。
拿起毛筆留下十六個大字。
他們發現問題,肯定也會有人去解決這個問題。
像這些事,有些屬於秘聞,有些如果真的有心去查,還是可以查到的。
想一想,寒窗苦讀十年,最後卻是參加高考前的預考被淘汰,連高考試卷都沒有能夠摸到,那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真的無法體會。
其中,中原大省人口多、考生多,且高等院校少,是全國推行高考預選制度的地區之一。
“沈先生,張秘書,高考是現在國內唯一公平公正公開篩選人才的辦法。當然,現在幾百萬高考生參加高考,只有很小一部分被錄取,那真的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真的太難了。”
楊銘不想多和他們說其他大道理。
沈先生,張秘書聽到楊先生說道這句話,真的很震驚。
甚至,楊銘還知道,儘管高考在這個時代來說,已經是最公平的一種篩選人才的辦法,還是出現許多問題。
楊校長等人看到楊先生爲學校留下的墨寶還是很激動。
“沈先生,張秘書,按照現在國內每年高考人數的情況,必然是一年比一年多,那你們如何解決?”
他們發現和楊先生接觸得多了,也發現楊先生不僅僅是香江大資本家那麼簡單,楊先生懂得好像遠比他們知道得多。
楊銘在車上坐着,沈先生和張秘書在旁邊介紹。
楊校長等人急忙拿出文房四寶,希望楊先生能夠留下墨寶在這裡。
沈先生,張秘書在那思考。
倆人也是聰明人,一時之間,似乎也不知道如何解決。
離開龍川縣第一中學高中部,下一個地點是來龍川縣第一中學初中部。
求訂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