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疆臣暗戰(二)

犯了紅眼病的京官們,見聖上不發話,也在仔細的揣摩着聖意,廣和之事是前車之鑑,想什麼說什麼那就是找死,雲貴的林則徐力挺楊家是肯定的,這次要說什麼話,要怎麼說話,可是要仔細一些的。

而李星沅的摺子,雖說是在彈劾楊家,但只拿着私用鹽船說事兒,有些明眼人,就看出了事情的不對,楊家在雲南圈地之事,上次也弄得不明不白,李星沅是做過雲貴總督的,而且廣和與李星沅一起任職雲貴,楊家的事情,李星沅不可能一點也不清楚,這位的摺子,看來裡面的水分不少啊!

私用鹽船、大量圈地,這事兒楊家必定是沾在身上的,不然不會空穴來風,李星沅不提圈地之事,看來只是試探,他在試探雲貴的林則徐。

李星沅與楊家之事,還只是剛剛起頭,現在還不是說話的時候,聖上是在觀望還是在下套,現在還看不明白。

有了上次廣和之事的教訓,京官們的聯繫比之前要緊密了一些,涉及滿漢臣工爭鬥,漢官就要團結在一起,現在大清的漢官佔了整個朝堂的八九成之多,除了在各地駐守的八旗將領,其他的地界,滿蒙官員,根本沒有優勢可言。

自庚子年以來,滿蒙諸臣死的死、罷的罷,留出了好大一批高位職缺,這幾年聖上接連復起好幾位被罷職的滿官,這對漢官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兒。

大清九大疆臣,滿官和宗室官員,做個三年五載是平常事,坐上個十年八年也不是什麼大事兒,而漢官能在一省總督任上,坐滿三年的,那就算是聖眷昌盛了,僅坐一年的有之,做半年的有之,坐上去兩三個月就調職他處的更多。

這幾年。滿臣先是空出了兩江。然後又讓出了兩廣,九大疆臣,漢官的比重越來越高,這可是個大好的機會,雖然漢官的總督之位做不長,但流官對大多數京官來說卻是個大好事兒,總督的帽子大家輪流戴,個個都有了資歷,以後的好處更多。

滿臣的凋零,加大了聖上扶植滿臣的力度。剛剛過去的廣和一案,留出來的空缺。大部分是被滿蒙官員頂上的,現在又來了李星沅彈劾楊家之事,由不得京官們不小心翼翼的做事兒。

私底下議論紛紛,朝堂上安安靜靜,李星沅的摺子上去之後的反應,讓李星沅的心慢慢的吊了起來,山雨欲來風滿樓。安安靜靜的朝堂,對他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兒。

雲貴的林則徐至今沒有反應,就怕他憋得是殺手鐗,而朝廷對他的兩份摺子的批示,只是簡簡單單的三個字:知道了!這事兒透着莫大的玄機啊!

心裡有些忐忑的李星沅,也選擇了駐足觀望,楊家的貨船也被妥善的安置好了,李星沅已經大體知道了這些東西的用項,事關滇銅復起。這些貨物絕對不能有什麼閃失,停靠貨船的兩江水師船塢,也就成了重兵把守的地方。

李星沅上了一道摺子之後,就選擇了偃旗息鼓,這也把京官們嚇着了,疆臣第二的李星沅,對於楊家都是如此的忌憚,現在攻訐楊家,看來不是什麼好事兒。

李星沅選擇了觀望,京官們同樣選擇了觀望,而這個時候,林則徐的摺子,才姍姍而來。明面上爲楊家請功的摺子,也是林則徐施放的一個信號,他林元撫保定楊家了。

林則徐的摺子一上,包括李星沅在內的朝廷官員,都長舒了一口氣,林則徐不簡單,這拖慢的摺子,似是有意爲之,如果在摺子沒到之前,有人重提廣和之事,詬病楊家,這道摺子,就是個殺手鐗。

林則徐的聲音一出,許多人就準備偃旗息鼓了,大清林老虎可不是個好惹的,庚子年間跟着林則徐的倒了黴,與林則徐作對的更倒黴,林則徐在官場,做人方面無可指摘,做事方面雖說嚴厲,但有聖上撐着,想要扳倒林則徐並不容易。

這幾年林則徐屢次上書請辭,都被聖上攔了下來,現在這林則徐就是官場的亡命徒,對上他即使是勝了,也會在聖上心裡留下不怎麼好的形象。

除了李星沅之外,大清的各大疆臣都選擇了沉默,現在這世道,誰的手下都是一個爛攤子,現在與林老虎玩命,那就是自找不痛快。

各大疆臣不出面,楊家之事,就變成了林則徐與李星沅的隔空對戰。

林則徐強扶楊家,對李星沅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兒,仁孝楊家這個名聲太沉重,一旦被楊家站穩了腳跟,依着楊士勤有仇必報的性格,定不會與他李星沅善罷甘休。

廣和之事就是前車之鑑,廣和一個不入流的小螞蚱,楊家都能下死手,就別說身爲兩江總督,大清文帥第二的李星沅了。

楊家不能倒下,但也不能就此大紅大紫,林則徐的摺子要是被聖上認可了,那楊士勤的封賞就少不了,現在楊士勤差的只是官階,這次林則徐的謀劃成了,說不定楊士勤就能以三省銅鹽大使之職,問鼎雲貴之位。

有了滇銅撐着,楊士勤怕是會成爲第一個可以連續很多年坐鎮雲貴的漢官,只要楊家握住了雲貴川三省財權銅鹽,那就是基本握住了這三省的財權,這麼大的一個對頭,還是要趁早打壓的。

林則徐亮明瞭態度,李星沅也擺好了架勢,一道措辭極爲嚴厲的奏摺就發到了京師,負滇銅復起之大責,不務正業;挾銅鹽之巨利,要挾朝廷;趁饑荒之時節,與民爭利;楊家大逆不道!

這封奏疏一上,京官們有了靠山,更有了綱目,藉着李星沅列下的三宗大罪,他們就開始了對楊家的口誅筆伐。

‘知道了!’

‘查實再說!’

‘不可捕風捉影!’

對於這些詬病楊家的摺子,朝廷那邊的回覆相當敷衍潦草,這對京官們來說,無疑是個信號,可以放開手腳攻訐楊家的信號。

每一場官場混戰,都會有人倒下,有人起來,而京官

們參與進來,也是爲了自己的前程考校。無論是去處理楊家一案。還是說出了可用的方略,都是他們晉升的臺階。

京官們攻訐楊家,卻少了一個大勢力的參與,那就是清流,清流的人數雖說不多,但影響力,卻是僅次於軍機的,他們不發話,顯然是看到了事情裡面的文章。

這個階段,就是李林兩人相互試探摸底的階段。什麼該做、什麼該說、什麼該打,都要在兩人試探之後。才能顯現出來,現在就開口說話的,未免顯得有些淺薄了。

道光帝那邊也是一樣,林則徐畫的那張大餅太過誘人,由不得道光帝不張口,可清流們和祖宗的法度,卻是個障礙。該怎麼做事,皇帝這邊也需要考校一下。

前次廣和之事,也引起了道光帝的警惕,滿臣凋零漢臣昌盛,這可不是個什麼好現象,但滿蒙諸臣,多不可用,宗室之人無才無德,數遍了大清。在滿人之中想找幾個督撫之臣,很難!

借廣和之事,打壓了一批漢臣,可這個還遠遠的不夠,漢人的數量太多,讀書人更多,每次論戰結束,都要有不少人落馬,淡化處理李林爭鋒,也是道光帝御下的手段之一。

林則徐這些年頻頻稱病,這是真老了,道光帝也深有同感,自打過了六十,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雖然每天吃的湯藥不少,可這身子骨,就是不見好。

林則徐畫的那張餅,讓道光帝覺得,他們這對老君臣還能再搏一把,爲大清的中興再搏一把!

大清的頹勢已現,這幾年各處不是饑荒,就是叛亂,祖宗的基業搖搖欲墜,漢官起勢就在眼前,若是沒有廣和之事,林則徐之請,道光帝不一定會考慮,可廣和一案,漢官想進一步抹黑旗人,這個讓道光帝提高了警惕之心。

祖宗基業,不會敗於洋人之手,只會敗於漢人之手,雖然表面上說的是滿漢一家親,可背地裡滿漢征伐,自大清立朝以來,就沒有一天停下過。

作爲旗人的領頭羊,道光帝覺得自己該做些什麼了,一天不如一天的身子骨,也在催促着道光帝做些什麼。

儲位的人選,道光帝心裡已經有譜了,可大清的江山他心裡沒譜,銀荒、饑荒、民亂、漢官,都是壓在他胸口的大石。

雲南的事情該怎麼辦,不能和軍機們商議,只能找一些宗室之人商議,大清的江山是愛新覺羅的,只有宗室纔是忠心不二的。

和宗室們商量這事兒,也簡單,說洋務道光帝也不在行,說說滇銅復起之後,能給朝廷多少銀子,雲南的銅礦、銀礦,現在可是很硬的菜。

一場茶話會,這糕點剛咬了一口,事情就定了下來,掌握實權的宗室們,雖說不怎麼成器,但還是會算數兒的,朝廷摟錢就是給他們自己摟錢,朝廷有了錢,也少不了他們的那份兒,在什麼狗屁洋務上磨豆腐,那是呆瓜、傻蛋們乾的事兒。

“這事兒,記在心裡就成了,漏出去把事情給敗了,對誰都沒好處,時辰差不多了,都跪安吧!”

其實這事兒,道光帝心裡早已經有了定論,問問宗室們,不過是圖個安心而已,看來自己這個皇帝,也要裝聾作啞一回了。

林則徐是即將退位的老臣了,他激進一把到沒什麼,而且林則徐不善交際,也是朝廷之中,勢力最小的疆臣,涉及洋務,交給林則徐來辦,最好不過了。

敗了,藉機讓他隱退就好;成了,洋務之風也可以剎的住,林則徐功成身退,朝廷殺幾個、罷幾個鼓吹洋務的官員,再下一道諭令,大清還是之前的大清。

道光帝對林則徐奏疏的批示很簡單,‘提一下西洋的法子’。

林則徐那邊的頭緒理清了,接下來就是兩江的李星沅,李星沅年富力強是個幹員,他的態度也是道光帝最爲在意的。

兩江總督,大清文帥第二,直隸的缺現在還是旗人的,往後幾年,這李星沅就是漢官的掌旗之人,他的態度激進與否,也決定了他之後的前程。

李星沅與林則徐不同,這位在朝中的枝節不少,李星沅的態度,會左右很大一部分漢官的態度,他要是過於激進的話,藉着楊家之事,就要直接把他拔掉。

道光帝給李星沅的批示更爲簡單,就仨字‘放了吧’。

林則徐、李星沅兩人接了批示,都是一腦門的官司,提洋務,勢必引起清流們的攻訐,該怎麼提,把林老虎給難住了。

而兩江的李星沅,看了批示,心裡卻是‘咯噔’一下,這不明不白的批示,玄機也大得很啊!

第309章 碩果累累(七)第184章 永昌同知第215章 滇地無好人第783章 王殺王(五)第856章 民智無邊第273章 並不落後的鑄炮技術第285章 康巴人域第348章 遊鷹走犬(中)第758章 宣戰(下)第138章 風波惡第840章 玩砸了第60章 耕讀傳家第558章 鐵打的心防用兵勸(中)第642章 消失的林吉李第629章 修約第259章 三爺對四爺(六)第211章 人鋪路 刀開道(下)第99章 川銅入滇起風波第256章 三爺對四爺(三)第479章 破圍(下)第718章 心態第449章 以邪破邪第275章 開川銅第189章 重組督標(上)第679章 五國船廠(七)第125章 想談判先約戰第17章 雲南形勝胸中藏第320章 千里急行(中)第637章 應對第224章 楊家綠營(六)第464章 討公道(五)第503章 翼王登臺第672章 練新勇(下)第491章 鐵打長沙城(一)第678章 五國船廠(六)第745章 京師拉鋸戰(四)第30章 周大牲口第816章 京郊戰火(六)第5章 哪個讓爺捱得悶棍第643章 威脅來自海上(上)第50章 差距第442章 論太平(上)第846章 早知今日悔不當初第819章 煙威海戰(上)第320章 千里急行(中)第223章 楊家綠營(五)第490章 厄運始於蓑衣渡第70章 毀家紓難 仁孝楊家第20章 練兵第504章 奸狡石相公第822章 不如意事八九第773章 轉移視線第280章 銅亂(二)第885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下)第571章 厚與黑(九)第37章 好肥的大羊牯第462章 討公道(三)第177章 弱肉強食就是江湖第537章 左騾子不簡單(上)第23章 武裝劫掠第194章 無回八刀第220章 楊家綠營(二)第559章 鐵打的心防用兵勸(下)第171章 不惜工本第677章 五國船廠(五)第554章 曾夫子(上)第844章 犧牲品第352章 睚眥(下)第436章 自己人不打自己人第353章 革職,永不敘用(上)第648章 教子從嚴第322章 楊家山城(上)第134章 失敗了嗎?第353章 革職,永不敘用(上)第383章 鐵殼動力船第862章 騎兵大戰(上)第829章 十王獻女(下)第646章 利益交換第467章 討公道(八)第22章 楊家悍匪第92章 明湖譯書館第470章 血盆大口朝天開(上)第477章 死圍(下)第371章 利益至上第745章 京師拉鋸戰(四)第849章 邸報第633章 湘楚圍安慶(三)第165章 背叛的代價第364章 用人之道(下)第576章 厚與黑(十四)第642章 消失的林吉李第411章 新朝調停第854章 先祖榮光(四)第278章 蜀道難(下)第305章 碩果累累(三)第712章 理性第261章 杜師傅(下)第50章 差距第521章 得勢便猖狂(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