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通暢,絲毫沒有影響楊猛的佈局,不到半年的時間,天翻地覆的暴亂席捲整個印度,對此楊猛只能感嘆,英吉利的前期工作做得太好了!
沒有英吉利政府和東印度公司的壓迫,沒有一個個貪婪的王公貴族,老百姓的心裡是不會積壓太多的憤懣之情的,楊猛做的只是讓復興團揭開這個蓋子,後面的事情,多半都是順其自然的。
印度的狂暴,也讓楊猛重新認識了一邊百姓的力量,對於洪秀全的三點教,楊猛發現自己之前是太過仁慈了,洪秀全的三點教跟復興團的性質沒兩樣,都是煽動百姓暴亂的邪教組織。
大清的百姓,活的是個什麼樣子,楊猛也很清楚,看來在處理三點教的事情上,他自己做的有些失誤了,以後這三點教必須要強力壓制了。
“李海,有三點教的消息嗎?”
索朗白瑪三女,坐胎滿三個月之後,就被楊猛送出了藏邊,現在的楊猛也是孤家寡人一個,秘書的營生,也被影子的統領李海接了下來。
“沒有!怕是信鴿又出了毛病,要等馬隊帶來消息,起碼一個月之後。”
藏邊苦寒,即使是信鴿也受不了這樣惡劣的環境,一個消息十隻信鴿,可能順利到達藏邊的信鴿,數量少的令人髮指。
要想得到雲南和大清的情報,楊猛只能等着馬隊的到來,或是長途行軍的信使。但是這些情報,在時間上。就差的有些離譜了,從昆明到阿里,至少三個月,從滇西到阿里,也得兩個半月的時間。
爲了傳遞消息,這半年的時間,楊家已經損失了上百人了,信鴿恐怕也得上千只了。爲了減少信息傳遞的損失。楊猛無奈只能讓昆明那邊,發送最緊要的消息,其他的事務,他全部拜託給了老爺子和自己的幕僚團。
“讓復興團趕緊對印度的海港城市,發起突襲,老子不管他們損失多少,老子要的結果就是之後的印度再無一個金髮碧眼的歐洲人!
告訴復興團的那幾個首腦。對於涉阿拉伯的人員和宗教,即使復興團的損失再大,也不能給他們上位的機會。”
印度的暴亂,讓楊猛有了一種很不好的預感,有些東西,自己的老泰山說的不錯。見多了玩遍了,就不會覺得稀奇,印度的暴亂,就是三點教的未來。
楊猛可不想三點教對大清造成幾百上千萬的人口損失,印度的人口之前是不少的。可短短半年之內,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口。死在了暴亂之中,這就是實例,三點教要是在大清來上這麼一下,三十年的時間,都很難恢復元氣。
在緬甸楊猛用的是挑撥國家仇恨的法子,在印度楊猛用的是挑撥階級仇恨的法子,做這些最大的目的是對付英吉利,可楊猛也有做實驗的心思在裡面。
這些問題也是大清實際存在的問題,楊猛所知不多的歷史中,這些也被列強用了個遍,歷史多是虛假的東西,楊猛通過東南半島和印度兩場棋局,也見識到了很多很多的東西。
印度的事情,要想收盤,必須要讓印度的復興聯軍與英吉利的本土軍團幹上一仗,根據楊猛的情報,一些海港城市,已經有英吉利的艦隊到達了,英吉利不是在一處登陸,而是選在了多處登陸,看來英吉利的情報也是滯後的。
這一個多月的滯後期,就能決定英吉利援軍的生死存亡,相較於復興聯軍,英吉利本土軍團的戰力,無疑是強悍的,可復興聯軍卻有一個絕對的優勢,那就是人數。
復興團二三十萬,地主軍團十幾萬,反抗軍幾十萬,現在這個階段,正是復興聯軍實力最爲強大的時候,與英吉利幹上一場,全殲英吉利的援軍,那兩國就只能死磕了。
印度的英吉利人有多少,楊猛也沒有一個詳細的數字,幾萬或是十幾萬?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復興聯軍必須殺光他們,這樣一來,無論是爲了殖民地,還是爲了復仇,英吉利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都要被拖在印度了。
而復興聯軍,在穩定了國內局勢之後,第一個要做的就是裁軍,現在印度的三大勢力,都無力養活這麼多的軍隊,三十萬到五十萬,應該就是他們的極限,不恢復糧食生產,這個數量還要大爲縮水。
印度有兩大主力宗教,印度教還算是可以的,但阿拉伯人的宗教,卻是楊猛打心裡不喜歡的,不是因爲個人的好惡,而是這個宗教的獨立性和同化能力。
極度排外,不是教民,很難融入到他們之中,同化能力、洗腦能力強悍,這與大清的儒教相比,也是不逞多讓的,他們有一點可比儒教厲害,那就是建立政教合一的國家。
印度是大清的鄰國,楊猛是斷然不會讓他們發展起來的,遇到了楊猛創立的復興團,只能算是他們倒黴了。
大清的西北之地,還有無數這樣的教民,打壓他們在國外的盟友,楊猛也是不遺餘力的。歐亞兩洲的交接點上,還有一個大帝國,那是楊猛的長遠目標,如今楊猛對於西北的目標很簡單,那就是篡改他們的教義,讓他們成爲土生土長的華夏宗教。
身在阿里的楊猛想的很長遠也很雜亂,但印度復興聯軍的任務就簡單多了,現在的三大勢力,都在謀求新的地位,莫臥兒皇帝的迴歸,對三大勢力來說不過是個幌子,實力最強的是復興團,地主軍團和反抗軍,要想謀求在新國度的地位,唯一聯合了。
狂暴的反抗軍與地主軍團聯合,堪堪能與復興團打成平手,而爲了這個。印度的王公貴族們,就要背起煽動印度暴亂的這個責任。
什麼立場都敵不過利益的。爲了謀求政治地位,印度的王公貴族們,只能捏着鼻子,把復興團的罪孽背了下來,而且還得出手,把復興團上下清洗的乾乾淨淨。
輿論只是謀求地位的一個次要因素,要想在新國度裡,佔據有利的地位。最關鍵的因素,還是自身的實力,要想彰顯實力,在如今的印度,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打英吉利人佔據的最後據點,海港城市。
打這樣的城市。很難!很難!停泊在碼頭的炮艦,就是很難越過的一條天塹,想要憑着手裡的火槍,乾死炮艦守護下的英吉利人,這樣的戰爭,只能用人命取勝。
印度的三大勢力。現在可以說成是兩大勢力,地主軍團已經跟反抗軍,結成了生死同盟,這隻能算是一個勢力了,復興團與地主軍團。現在這兩大勢力,要展現自己的實力。只能通過戰爭手段。
依舊是東西分割,這次復興團與地主軍團,也很仔細的劃分好了地盤,以德里和班加羅爾爲南北兩端,劃出一條直線,復興團的地盤在東,地主軍團的地盤在西。
這樣劃分地盤,對地主軍團雖說沒什麼好處,但東部的海港城市更多,印度內部的權力鬥爭,在外敵還沒有肅清之前,就打響了。
印度的王公貴族們,巴不得復興團佔據這些地盤,只要復興團的實力大損,以後地盤怎麼劃分,還不是實力最強的說了算?
對此楊猛只是灑然一笑,復興團最不缺的就是青壯了,這次針對英吉利的戰爭,楊猛給復興團下達的命令依舊是練兵,北方平原的錫克人,就成了最倒黴的存在。
復興團臨時擴軍二十萬,一人一把彎刀,就是這些錫克人的武器,他們的任務,也簡單,衝進去殺光英吉利人,活下來的就是復興團的士兵。
這就是不用自己人的好處,不是自己人,那就可以隨便犧牲了,復興團要的不是萬民敬仰,他們要的只是實力而已,有了實力,也是可以壓服萬民的。
對於英吉利,印度的王公貴族們,也很瞭解,快打不能慢打,一旦讓英軍聚集了足夠多的人數,那就麻煩了。
現在復興聯軍與英軍打的就是一場信息不對稱的戰爭,海港城市的英軍雖說知道了印度的實際情況,可英吉利的政府並不知道,英吉利想要做出合理的部署,起碼要在一兩個月之後,這段時間,就是殲滅印度英軍的最好機會。
一旦這些英軍全軍覆沒,英吉利想要再次組織對印度的戰爭,起碼也要半年之後。
最先對海港城市發動攻擊的不是復興團,而是反抗軍,反抗軍或許在戰場上能跟地主軍團打個平分秋色,但玩政治,反抗軍的首腦們,只能做那一羣被王公貴族們隨意操弄的貨。
一句可以提高反抗軍在新朝的地位,不怎麼在乎人命的反抗軍首腦,就心甘情願的成了地主軍團的馬前卒,而地主軍團要做的只是督戰而已。
爲了保衛最後的殖民地,也爲了保住收復印度的前哨,盤踞在海港城市的英軍,也拿出了十二分的戰力,雖說沒有政府的統一指揮,但英軍並不缺乏有遠見的將領,互相通了一下氣兒,以港口停泊的戰艦爲後盾,就成了英軍保住這些前哨基地的唯一手段。
搜刮城內的糧食,建造簡單的工事,誓死一戰的英軍,對上渴求地位的反抗軍將領,這樣的戰爭,只能是血腥無比的。
以冷兵器大軍,衝擊熱兵器陣地,或許很多人不看好這樣的戰爭,但反抗軍還是勝了,而且勝得很快,第一戰,僅用了一天的時間,守護碼頭的幾千英軍,連撤退的機會都沒有,全部死在了屠刀之下。
而反抗軍付出的死亡,卻是英軍的十幾倍,冒着炮火,不斷的衝鋒潰退,死傷能少的了嗎?
隨後復興團的第一戰,也在克勒格布爾打響,這裡盤踞的英軍,是最多的一支,一萬五六千人,這對復興團來說也是個極大的考驗,依舊是人海戰術,復興團在第一時間,就把十幾萬錫克新兵,全部派到了前線。
打勝了,生!退下來,死!簡簡單單的命令,拿着彎刀的錫克新兵,就成了復興團的炮灰。
復興團與地主軍團唯一的不同,就是在戰前,讓這些錫克新兵,屠掉了克勒格布爾附近,所有與英吉利有關係的人,現在這些錫克新兵的懷裡,都揣滿了金銀,想要享用這些金銀,很簡單!打勝了,活下來。
克勒格布爾,也是英軍艦炮最多的一處海港,對此復興團沒有任何的懼怕,火炮的射擊頻率終究是有限的,在錫克新兵,衝到英軍陣地前的這段時間,炮艦的炮火,能殺死萬餘人,就是奇蹟了,相比於十幾萬的錫克新兵,萬餘人的損失,太少了些!
冒着炮火,揣着金銀的錫克新兵,也讓英吉利人,瞧了一遍,錫克人的悍勇,一次衝鋒就撕破了英軍的陣地,接下來的就只有血腥的屠殺了。
一次一發的火槍,近戰的時候毫無優勢可言,最前線的英軍士兵,一個人至少要面對十數把彎刀,死都死成一地,這樣的戰爭,已經不能算是戰爭了,只能算是彼此相互的屠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