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的燭火下,陳瑾瑜繃着俏臉,沉默地研墨。
姜韶華提起筆,蘸滿墨汁,落筆如游龍。
這封信是寫給馮長史的。敬獻軍糧一事,主臣間早有默契。馮長史在算過今年的秋收後,在前一封信裡言明南陽郡能動用的餘糧數字約有三十萬石。這些糧食,本來就是留着給郡主揚名樹德之用。所以,姜韶華纔有底氣張口捐二十萬石軍糧。
獻糧一事,需要有人統籌調度。這個人,非馮長史莫屬。
第二封信是寫給陳長史的。
“……南陽郡糧足富庶,惹人眼紅垂涎。李家人蠢蠢欲動,在太后耳邊進獻讒言,慫恿天子更換藩地,將南陽郡撈入囊中。好在天子清明,不爲所動,怒斥了回去。”
“暗中覬覦南陽郡的,又何止李家。只怕日後鄭太皇太后也會動此心思……”
一直默默立在一旁的陳瑾瑜,終於忍不住憤憤出聲:“郡主一心爲皇上分憂,對朝堂對百姓一派公心。可宮中這些人,卻私下算計郡主,想謀奪我們南陽郡。實在可恨至極!”
姜韶華寫完信,將筆擱置一旁,擡頭看向陳瑾瑜:“人性本來就貪婪。李家鄭家都是世家大族,又是有實權的外戚。李家是天子外家,自以爲能取代鄭家,卻屢遭太皇太后壓制。眼見着不是鄭家對手,便將主意打到本郡主的頭上來了。”
陳瑾瑜冷哼一聲:“以爲南陽郡是好捏的軟柿子不成!呸!”
姜韶華目中閃過涼意:“皇上根本沒理會,可見在皇上心裡,還是我這個姜氏郡主更值得親近信任。”
所以說,南陽郡至今平安無事,都是因姜韶華強勢崛起朝堂之故。否則,早就有人視南陽郡爲肥肉虎視眈眈了。
陳瑾瑜悶悶地說道:“我心裡還是憋屈得很。郡主年年給朝廷獻大批的糧食,皇上病倒,郡主立刻趕來京城,代皇上打理朝政穩住局勢。做了這麼多,卻沒落得什麼好,還有人要打南陽郡的主意!”
姜韶華淡淡道:“太皇太后娘娘已經出手,李太后要閉宮養病,李家女眷兩個月之內不能進宮請安。這兩樁,足夠李家丟人現眼了。李家總要老實一段日子。”
“如果李家人還不老實,還敢往南陽郡伸手,本郡主就剁了李家的手!”
姜韶華沒有刻意放狠話,就這麼淡然說出了口。
陳瑾瑜心裡這才痛快:“對!遲早要給李家一個教訓!”
姜韶華再次提筆寫信。
這封信,是寫給未婚夫婿的。
陳瑾瑜不便再偷看,笑着先行告退。
姜韶華獨自坐在書桌前,筆尖如泉涌,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待寫完了,才發現足足寫了五頁紙。
她口中不說,其實心裡十分惱怒。一提筆,很自然地傾注筆端。回頭再看,像是在對情郎竊竊私語的少女。
姜韶華猶豫了一會兒,到底還是將信裝進了信封裡。
最後一封信,是寫給南陽軍主將於崇的。這封信就簡單多了。
運送二十萬石軍糧去邊軍的重任,就交給南陽軍。南陽郡有四千精兵,人人有馬有鎧甲有嶄新銳利的兵器。這樣的裝備,足以抵得上京城的精銳軍隊。以這等兵力護送軍糧,自不會出什麼差錯。
不過,於崇的任務不止於此。除了護送軍糧之外,還要將最新練就的對付柔然騎兵的兵陣演示給範大將軍。說得直白些,就是將兵陣傳授給邊軍。如此能增加邊軍戰力,抵擋柔然騎兵。
……
當夜,這四封信就被送出宮,以秘密渠道一路送往南陽郡。
先是快馬送信,進了荊州境,就改以蒼鷹送信。如此一來,至少能節省兩日時間。一來一回就是四日時間。
消息傳遞爭的就是時間。
於崇接到信後,頗爲振奮,立刻召集所有武將,將郡主來信宣讀了一遍。衆武將得知要護送軍糧去邊軍,皆士氣振奮。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我們整日吃閒飯,現在終於能真正派上用場了。”
“正是。聽郡主的意思,我們不但要送糧去邊軍,還要在司州停留一段時日。可惜,我們辛苦練出的兵陣,就白白便宜邊軍了。”
“這說的是什麼混賬話!”於崇板起臉孔呵斥:“你們一個個大男人,心眼比針尖還小,腦子裡裝的就是功名利祿。郡主胸懷天下,早在半年前就練兵對付柔然騎兵。新兵陣有多少效果,不上陣打幾回仗如何看得出來。也唯有在實戰中,才能真正練出精兵。”
“郡主既然這般吩咐,我們就按郡主的心意去做。誰敢遮遮掩掩動什麼歪心思,我饒不了他!”
衆武將不敢再多嘴,個個肅容應了。
李鐵忍不住低聲道:“其實,論兵力,親衛營比我們強得多。郡主爲何不派親衛營去?”
於崇瞥李鐵一眼,又掃了衆武將一圈:“親衛營的大半人手,都被派了出去,湯氏糧鋪開了幾十家,每一家糧鋪都得有‘家丁’守着。不然,那些流民饑民或是地痞無賴之流,整日騷擾,糧鋪哪裡還經營得下去。”
“再者,郡主私下擴充親衛營,朝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總歸不能擺在明面上。要是郡主忽然派出幾千親衛營送軍糧,朝堂衆臣哪裡還能安心。”
“我們南陽軍是朝廷駐軍,運送軍糧誰也挑不出毛病來。大家夥兒都打起精神來,好好表現,別弱了南陽軍威風,更不能給我們郡主丟人!”
衆武將精神一振,一同振臂呼喊。
於崇點了其中兩人留守軍營,其餘所有武將都要一併運送軍糧。這次,連李鐵也一併前去。
李鐵按捺不住心裡的激越,急急問道:“於將軍!我們什麼時候出發?”
於崇挑眉一笑:“不急,我先去一趟南陽王府,見一見陳長史馮長史。”
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四千精兵運送軍糧,一路也得消耗不少糧食哪!
李鐵立刻道:“我隨將軍一同去王府。”
於崇點點頭。
隔日,兩人率領數十親衛,一路快馬去了南陽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