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白眨了眨大眼睛,我以爲他要鄭重道謝,不料他笑嘻嘻的問道:“林叔叔,那什麼叫做三教九流啊?”
我暈!不過既然孩子有這麼強烈的求知慾,我這個大人一定要滿足他是不是!
三教九流,舊指宗教或學術上的各種流派。也泛指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
三教九流(亦作九流三教)泛指古代中國的宗教與各種學術流派,是古代中國對人的地位和職業名稱劃分的等級。在古代白話小說中,往往含有貶義。
三教
三教原指先秦時期三大傳統宗教——儒墨道。
西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加之墨教消亡,故三教逐漸改稱儒釋道(釋:佛教)。
九流
所謂的九流,實際上是指‘上中下’三等。三教之中三等人;自然三三得九。
至於上中下九流之說,則是源於《漢書·藝文志》。此中將天下學說分爲九流十家。
在《漢書·藝文志》分別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雜家、農家、縱橫家、陰陽家。九流十家,是九流以外加上小說家。
小說家閒事娛樂,在古時只有“不學無術”,不具有功名家業,不耕不織的人,纔會鑽研。以此爲生,往往需要迎合他人,近於阿諛奉承。而古代極爲缺乏物質資源,小說家無法服務於社會,故而被認爲“不入流”。
之所以以‘流’來形容,實際上是以社會形式比喻爲水。無論是山河變換,還是水脈分流,水卻一直遵守自然的規律的同時,依然展現自己的意志思想。而小說家,卻往往要以迎合讀者爲首。
但是,小說家其風格特點,獨樹一幟。三教九流中,諸多大家都有涉獵。作爲古時娛人樂己的方法,所以視爲“第十家”。
傳說中,鴻鈞老祖一道傳三友,老子與元始天尊創立“闡教”,通天教主自立“截教”,再加上三位人皇統領人間,稱“人道教”,如此爲“三教”。
九流,則是指尊卑不同的九種身份。由尊至卑依次是:帝王、文士、官吏、醫卜、僧道、士兵、農民、工匠、商賈。附:商人的身份很低。
漢朝時,規定商人必須入市籍,且不允許穿絲織品的衣服,不允許作官。晉朝時,規定商人必須穿一黑一白兩支鞋,頭上戴的帽子上,要寫清楚自己販賣的商品的名稱,其實是對人的身份的一種侮辱。唐朝明朝時,雖然允許農民可以穿好的衣服,但仍然不允許商人穿絲織品的衣服,並規定不許穿紅色、紫色的衣服。由此可見,商人在九流排行中地位的卑下。
而除此之外,還有“奴、乞、娼、賊”等等,爲“不入流”,即最下等。
【出處】: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六:“(樑武)帝問三教九流及漢朝舊事,瞭如目前。”
聽完後小李白連連點頭,端起酒杯說:“多謝林叔叔教給我這麼多知識,想必林叔叔說了這麼多,也有些口渴了,我們乾一杯吧!”
我狂暈!貌似從來沒聽過用白酒解渴的吧!
不過盛情難卻,我一咬牙一皺眉,豪爽的說道:“好!我們乾一杯!”
小李白眉開眼笑,舉杯一口乾盡,那叫一個輕鬆自如,那叫一個舒爽愜意。
貌似有些用詞不當,各位看官海涵則個!
在酒言酒,雖然舒爽此詞用在其它地方的時候比較多,但是對於好酒之人來說,又何嘗不是正解?
酒中自有顏如玉,酒中自有黃金屋!
袖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這是據傳是八仙之一呂洞賓出場時愛說的話,指自己——法力無邊,那時的仙人都喜歡一甩袖子施法,所以說“袖裡乾坤大”,意思是說我袖子裡可有的講究呢。而“壺中日月長”是說自己無拘無束愛喝酒呀,沒事泡酒壺,表現那種灑脫。
何當脫屣謝時去,壺中別有日月天。——唐·李白《下途歸石門舊居》
成都附近的雲臺山因爲道教正一天師張道陵在此修行而出名,張天師命弟子張申爲雲臺道觀主持。張申就是神仙壺公,他有一把酒壺,只要念動咒語,壺中會展現日月星辰,藍天大地,亭臺樓閣等奇景,更令人驚奇的是他晚上鑽進壺中睡覺。
壺中日月存心近,島外菸霞入夢清。——唐·李中《贈重安寂道者》詩
我被小李白一來二去的敬酒搞得興致勃勃,逸興雲飛,(當然也不排除快要喝多了燥熱的前奏)頻頻舉杯,和小李白喝了個淋漓盡致。
貌似小李白又要酒了……
我迷迷糊糊的想要阻止,卻看到小李白意味深長的眸子,極其神秘的說道:“林叔叔,你就放懷一醉吧,這次喝醉後你會見到你最想見到的人……”
什麼意思?什麼的幹活?
我早已經醉的人事不知,伏案呼呼大睡。
小李白毫不含糊,結清了酒賬,左右看了一眼,因爲時候已經不早,四周無人,小李白微微一笑,伸手一按胸前的玉佩,玉佩發出了瑩瑩的白光,隨即我懷中的三生石也光芒四射,兩股白光包裹住了我們兩個人的身體,瞬間就在原地消失了!
要是小吃店的老闆看到,不嚇得馬上報警纔怪!
就算是我清醒的時候看到,恐怕也會大驚失色!
因爲這完全是違反了科學常理的事情!
但我此時已經夢見周公去也,自然不會加以干涉了!
爲啥睡着了叫做周公之夢呢?
周公是一個在孔子夢中頻頻出現的人物,在儒教長期主導文化的中國,周公也就不可避免的直接與夢聯繫起來,夢,經常被稱爲“周公之夢”,或“夢見周公”。表明周公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孔子以“吾不復夢見周公矣“之言,隱喻周代禮儀文化的失落。
還有一個成語叫做周公之禮,大家猜猜是什麼意思!
古人講的行周公之禮指的是行房事。
相傳西周初年男女濫情,但是周公發現這樣不行,於是規定:男女在結婚前不能隨便發生性關係,除非到了結婚當天。後來人們管這個叫“周公之禮”。“周公之禮”通俗指夫妻同房,做愛,發生性關係。“周公之禮”是漢語中關於性關係的一種委婉說法,有點戲謔的意味。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因其采邑在周,爵爲上公,故稱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爲“元聖”和儒學先驅、奠基人。
周公一生的功績被《尚書·大傳》概括爲:“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攝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帶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長子繼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歸政成王,正式確立了周王朝的嫡長子繼承製,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緣爲紐帶,把家族和國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倫理融合在一起,這一制度的形成對中國封建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爲周族八百年的統治奠定了基礎。賈誼評價周公:孔子之前,黃帝之後,於中國有大關係者,周公一人而已。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典出《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周公姬旦派長子伯禽(又稱禽父)去管理魯地(魯國是周公姬旦的封國,而魯國的第一任國君是伯禽,姬旦沒有去封國做國君),臨行時周公告誡伯禽說:“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卻洗一次頭要三次握起頭髮,吃一頓飯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來接待賢士,這樣還怕失掉天下賢人。你到魯國之後,千萬不要因有國土而驕慢於人。”周公禮賢下士,求才心切,進食時多次吐出食物停下來不吃,急於迎客。後遂以”周公吐哺”等指在位者禮賢下士之典實。
周公解夢
《周公解夢》,是後人借周公旦之名而作,爲流傳在民間的解夢之書。在術數史上,很難發現解夢之術,列於此,只因夢文化在民間甚爲流傳,並能從夢中預測吉凶。
懲前毖後
周武王姬發死後,他的兒子姬誦繼位,稱周成王。因成王年齡很小,不能親自處理國家大事,便由周公姬旦輔佐,處理政務。周武王的另外兩個弟弟管叔和蔡叔是野心家,他們很想篡位奪權,但又懼怕周公,於是就合謀陷害周公,他們到處散佈謠言,說周公要謀害成王。奪取王位。年幼的成王不斷地聽到這些流言,對周公就不太信任了。周公本來一心輔佐成王,卻遭到誹謗,爲了躲避嫌疑,讓成王認清事實真相,他便辭離京城鎬京,到了洛陽。後來成王明白了事實真相,悔恨自己聽信讒言,於是用隆重的禮儀把周公請了回來。
管叔、蔡叔賊心不死,他們與紂王的兒子武庚勾結起來發動叛亂,陰謀奪權。成王命周公率兵鎮壓叛亂。周公領兵很快就討伐平定了管叔、蔡叔和武庚發動的反叛。成王長大以後,周公就把政權歸還給成王,使他親理國政。成王正式接管朝政那天,前往祖廟祭告祖先。在祭禮儀式上,成王總結了以往的經驗教訓,很有感慨地對文武百官說:“我一定要從以前的懲戒中吸取教訓,以防止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