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弘農王出馬

幾天昏頭,弄錯了一件事情。

劉辨是弘農王,而不是陳留王,特道歉之,以後更正過來。

“羊續?”

蔡乍聽這名字的時候,不禁先是一怔,旋即興奮的問道:“可是南陽羊興祖?”

“是不是叫羊興祖我不知道,不過南陽人是真的。”

薰俷說完,不由得奇怪的看着蔡,“岳父,這個人很有名嗎?是不是很厲害?”

蔡嘿嘿一笑,“何止是厲害二字能夠形容?”

“怎麼說?”

“這羊興祖原本是太山平陽人,祖上七世兩千石卿校。其父羊儒,曾爲太常,和李膺同屬當時的名士。羊續自己呢,曾爲大將軍竇武的幕僚,後來因黨錮之禁,而遭受牽連,舉家遷至南陽,幽禁了十餘年。黃巾之亂前,擔任過廬江太守,後來又因爲得罪了張讓等人,而被罷官。沒想到,沒想到……西平,羊續此人,絕不可放過。”

七世兩千石卿校,聽上去可真的是夠駭人。

兩千石大員,一般而言都是一郡太守的水準。換在如今,那可是一方諸侯的身份。

其父羊儒,居然當過太常,那可是九卿之一的官位。

沒想到,這個羊續的來頭居然這麼大!

不過董俷的臉卻拉下來,苦笑道:“就算他賢能,可他是黨人啊!”

蔡搖頭說:“羊續這個黨人。和袁隗地黨人之意完全不同。羊家世代忠於漢室,羊續本人,更是忠貞之人。他之所以遭受黨錮,其原因是因爲,他曾拜師李膺門下。而其本人,在遭遇黨錮之禍後。依舊是帝黨中的人,連袁隗也要忌憚幾分。”

薰俷愕然道:“爲什麼我沒有聽說過他的名字。”

“你沒有聽說的人多了去呢……你若是不相信,去問問你老子,看看他怎麼說?”

蔡冷笑道:“何進當年也想請羊續出山,但被袁隗所阻止,你可知道爲什麼?羊續的來頭太大,大到了一個連他袁隗都壓制不住的地步。所以他只好竭盡所能,不讓羊續有出頭地機會。就連當初羊續被罷官。我懷疑裡面都有袁的手筆。”

薰俷直咧嘴。

這樣一個人,怎麼可能會依附他的麾下?

當然,如果真的能招攬羊續,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倒是可以極大的提升薰俷的地位。

蔡看出了董俷的心思,卻笑了起來。

“岳父,您還有心情笑嗎?你讓我不要放過這個人,可我哪有本事招攬他啊。”

“你沒有,但是有人卻可以!”

薰俷一怔,詫異的看着蔡。“莫非岳父可以勸說此人?”

蔡搖搖頭說:“我這個小老弟,可是個很執拗地人,他認準的事情,我也勸說不得。”

垂頭喪氣,董俷說:“您也不行,那洪師肯定也不行嘍?你們兩個都做不到的事情。難不成讓我父親出面?我估計那羊續見到我父親,肯定是老大的臉子甩給他。”

蔡笑道:“仲潁自然不行,不過我說的這個人,一定行!”

“岳父,您就明白說吧,到底是什麼人?”

“弘農王,辨!”

薰俷一愣,看着蔡。片刻之後,他突然明白了這話語中的玄機。

不錯,那羊續是個忠貞之人,是個黨人。是個士人。可以他的行動來看,他所忠貞認可的皇統是劉辨,而不是劉協。所以,想要羊續出面,那麼就必須要辨出馬。

這聽上去,的確是個好主意。

薰俷連連點頭,立刻命人前往那宅院通知,把羊續送過來再說。

這時候,他實在不適合出面,乾脆就由蔡出面招待,省的到時候被人家臭罵。

當晚,羊續和另一個被董俷點名地人,一起送到了車騎將軍府。

只是這時候的董俷,卻沒有時間招待這二人,因爲有兩個人,突然前來求見。

“在下法衍!”

書房中,一個四十多歲的清瘦文士,向董俷拱手行禮。在他身邊,還站在一個少年。

年紀大約在十五六歲的樣子,形容清秀,帶着一股子書卷氣。

但是那烏溜溜的眸子,透着一股子機靈勁兒。他正好奇的看着董俷,在文士身旁一言不發。

法衍?

薰俷大喜過望。

這可是盧植推薦給他地謀士。時已過去一年,董俷甚至快要忘記了這個人,還以爲法衍和大多數士子一樣,看不起武人,所以駁了盧植的面子,遲遲不肯前來。

沒想到……

如今正值用人之際,法衍的到來,頗有雪中送炭的意味。

薰俷連忙請二人落座,見少年一直打量他,不由得奇怪的問道:“季謀先生,這位小哥是……”

“哦,這是我兒子,名叫法正。”

薰俷哦了一聲,回身坐下。可突然間,他又向少年看去,“你叫法正?”

“正是草民。”

法正,法正……

演義裡,這個法正也算是一個人物,原本是益州牧劉璋的屬下,後來幫助劉備奪取西川,貌似連諸葛先生也對此人頗有讚譽。不過,既然是劉璋的屬下,不應該是益州人嗎?

薰俷想想,也就明白了其中的奧妙。

東漢末年時期,天下動盪。唯有幾個地方還算安全,益州就是其中之一。想必是爲了躲避戰亂,所以舉家遷移益州。不過現在也好,說什麼也不能放過了此人。

薰俷現在真地是需要幫手。

故而非常熱情地招待這法衍父子。

原來。法衍在薰卓入京後不久,盧植就登門拜訪。原本法衍是願意出山的,可不想兒子法正突然生病,就沒有抵達陽。後來發生了一系列的事情,特別是關東諸侯出兵,讓法衍一度生出了動搖。考慮是否應該出面幫助董俷?

但是在董俷陽大捷地消息傳

法正突然說,此時正是出山的好時機。

薰俷忍不住打量起了法正,心道:只怕這小子當初的一場大病,也是裝出來地。

“不知小哥爲何認爲,陽大捷是好時機?”

也許是這父子二人在路上商議妥當,並沒有對董俷有什麼隱瞞。

法正聽董俷詢問,淡然道:“吳忠侯陽大捷。表面上看,局勢似乎已經安穩。但實際上呢,太師的敵人,也就從明裡轉爲暗處。吳忠侯風頭太盛,肯定會遭受暗算。而且,太師膝下只吳忠侯一子,定然會吳忠侯謀劃,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吳忠侯自立門戶……事實上,吳忠侯您如今不正是自立門戶。我父子當然要來效力。”

這小子,算路很清晰啊。

薰俷忍不住再次認真的打量法正起來。

演義裡,法正並不是個出彩的人物。怎麼現在看來,卻是個了不得的角色?

這才十五六歲啊,居然能看穿如此多的狀況。甚至連老爹的想法,都能看地出來?

法衍說:“真人面前不說假話。我父子前來投效,但不知吳忠侯何以待我父子?”

薰俷收起思緒,沉聲道:“那還要看,季謀先生能給我帶來什麼好處。”

他算是看出來了,法衍父子,都屬於那種很實際的人,說穿了有點真小人的味道。

對於這樣的人,所謂的胸襟氣魄都是狗屎。

唯有利益。才能讓這父子二人歸心。豐厚的利益,強力的手腕,是收服法衍父子的唯一方法。所以,在這時候。就應該以實際對實際。你不是問我,能給你什麼好處嗎?那好,我也可以非常明白的告訴你,你想要的好處,就看你能給我多少好處。

薰俷如今也不是初出茅廬地生瓜蛋,很清楚法衍父子的心思。

有時候,對付真小人,就應該用真小人的手段……

法衍法正父子二人相視一笑,由法衍起身,將隨身攜帶的包裹,送到了薰俷面前。

“我有平朔三策,願爲主公謀取朔方。”

這平朔三策,主要是針對朔方的情況而制定下來的戰略方法。

朔方這個位置,說起來非常地複雜。西北方向,有北匈奴餘部尚存;東南面,由於鮮卑部脣齒相依。朔方內部,也是分爲兩系人。一系是人,一系爲南匈奴所部。

彼此間時有爭鬥,可在遇到外敵時,又相互依存。

把法衍的方法如果歸納爲一句話,那就是扶一系,打一系,以夷制夷。而外部,則必須要分化南匈奴和鮮卑的關係,在進駐朔方的時候,還要設法牽制北匈奴。

徹底孤立朔方一部,而後將其取之。

這說起來,似乎很容易。可薰俷卻能看出,法衍在其中所投注的心血。只那朔方地圖,精確的標註了整個朔方地區的南匈奴所部,若無親自考量,絕對無法繪製。

當下,董俷封法衍爲漢安軍司馬,軍師中郎將。

而法正因爲只有十五歲,無法給予官職,故而董俷將其留在身邊,爲門下書佐。

可不要小看這官職,董俷的一應文書,都要通過法正之手。

這是一個非親近之人不能得地官位,雖只有二百石的俸祿,卻極爲重要。

薰俷用這樣的方法告訴法衍:我信任你,我重用你,但是對不起,你兒子在我手中。

法衍自然明白董俷的意思,非但不怪,相反還有些高興。

有時候,有本事地人往往會有一些怪脾氣。好像法衍,你越是直接,他就越高興。

第二天,董俷一早就到了永安宮中。

辨看到他,顯得很興奮。

也難怪,劉辨在這永安宮裡,好像被囚禁的小鳥。除了何太后和幾個親近的小黃門之外,幾乎見不到別人。

薰俷自然理解劉辨的心思,笑道:“臣今日前來,是有事情想請王爺幫忙?”

劉辨不由得一怔,疑惑的看着董俷:“我?我能幫你什麼?”

在劉辨的心裡,能幫上董俷,自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可問題在於,他能幫什麼?

如今連性命都是靠着董俷才保全下來,能有什麼幫助呢?

薰俷當下,把羊續的事情告訴了劉辨。

“王爺,我們馬上要往安定去,可臣的手中,的確是沒有可以使用的人。這羊續,連我岳父都讚不絕口。他說除非王爺您出馬,否則誰去恐怕都勸說不到此人。”

“我?我可以嗎?”

劉辨沒想到自己還有這樣的能力,不禁有些忐忑。

一旁的何太后輕輕點頭,“南陽羊氏,的確是很有影響。這羊續的名字,哀家也聽說過。當年我兄長就曾想徵辟此人,後來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最終是不了了之。王爺,薰卿所說的沒錯,他的確需要這樣的人出來幫忙。既然薰卿開口,你不妨去看看……哀家想,就算你勸說不動羊續,董卿也不會因此而對你有所責備。”

薰俷正色道:“這是自然!”

“那,好吧,孤願意出面勸說。只是,孤在這深宮之中……”

薰俷說:“這個,我自會稟明太師。王爺……太后不妨一起出去走走,總在這深宮裡也不好,出去散散心,也算是個消遣。我可命鸞衛護駕,太師當不會責怪。“

“孤,可以出宮?”

劉辨扭頭看看何太后,高興的跳了起來,“那什麼時候去?孤現在就可以去勸說羊續?”

第187章 桃園一諾,翼德全義第474章 四猛八大錘(二)第190章 奉旨募兵第155章 建春門血案(一)第7章 金城破羌(2)第487章 長安(六)第406章 水淹七軍(三)第434章 一大步第429章 夏侯蘭(一)第300章 鏖戰(三)第416章 空城第104章 日趨嚴重第119章 初見孟德第147章 董俷掌兵第192章 名匠與發明家第462章 沒落陸家第116章 回河東(一)第72章 火燒盤龍谷(一)第380章 魯肅獻策合縱第225章 誰逼迫誰?第275章 司馬防(一)第135章 俸祿三百石(二)第379章 顏面存幾何第350章 三學紀要第26章 宴無好宴(1)第149章 憐香惜玉否第435章 僧與帝(一)第280章 雒陽烽火紀(四)第334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二)第413章 殺虎第373章 長安之亂(五)第61章 惺惺相惜第300章 鏖戰(三)第16章 所爲何來(2)第409章 雒陽城外靜悄悄第281章 雒陽烽火紀第314章 西域暴虎(一)第495章 決戰之襄陽第482章 長安(一)第130章 美女野獸第97章 桃園三英第394章 十年(四)第172章 有女文姬第297章 涼州亂第454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10章 獅鬃獸(2)第219章 孺子心歹毒(二)第329章 西域二三事(三)第117章 回河東(二)第22章 殺人者‘公子’(1)第195章 江東二虎臣第469章 大野澤(二)第60章 雙醜會第196章 漢帝崩,大亂將起(一)第121章 虎女營第356章 諸侯亂,何去何從第84章 董卓不立危牆下第41章 反目成仇(1)第191章 徐庶求學第386章 建安二年的雪(二)第416章 空城第16章 所爲何來(1)第220章 孺子心歹毒(三)第469章 大野澤(二)第176章 西園立八校(一)第364章 彈汗山(二)第469章 大野澤(二)第61章 惺惺相惜第329章 西域二三事(三)第436章 僧與帝(二)第363章 彈汗山(一)第13章 殺戮一(上)第354章 拉虎皮,扯大旗第209章 大宅門之四小虎第52章 再戰黃巾第133章 正宗五禽戲第445章 龐統走陰平第175章 驚州來人第272章 喜事連連第52章 再戰黃巾第86章 雒陽喋血第16章 所爲何來(2)第365章 彈汗山(三)第428章 誰可橫刀立馬,唯我錦帆將軍第245章 國運昌盛第316章 西域暴虎(三)第169章 辨王子(二)第78章 少年行第423章 錦帆賊(一)第216章 昭寧大事記(三)第45章 巨魔士(二)第394章 十年(四)第389章 沙門護法第277章 雒陽烽火紀(一)第97章 桃園三英第15章 關二哥怎麼辦(2)第171章 漢帝心中存躊躇第262章 雞鹿塞(二)第339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