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沒落陸家

陸遜有些疑惑了!

身份被拆穿後,陸遜還以爲董會給他一些教訓,可沒想到的是,董居然輕描淡寫的一筆帶過,而且沒有半點的爲難。這讓陸遜不免奇怪了,董爲什麼要對他如此的客氣呢?

是啊,董爲什麼要對陸遜客氣!

他如今貴爲千歲,堂堂涼王,執掌關中生殺大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或者,更甚之?

而陸遜呢,卻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三學學子……好吧,就算他陸遜不是普通的三學學子,可卻揹着一個奸細的嫌疑。畢竟,他屬江東,董更不應該對他客氣。陸遜着實有點想不通了。

但是董,卻知道陸遜未來的成就,絕非尋常!

董說:“陸遜,我知道你陸家,是江東大族。你也是有本事的人,爲何要來長安?”

陸遜苦澀一笑,“啓稟千歲,陸家或許曾爲江東大族,可如今……我陸家分爲兩支。一支是在吳郡,遜就生於吳郡。家祖陸纖,在角賊謀逆之前,擔任雒陽城門校尉。角賊謀逆時,馬元義在雒陽聚集了賊衆攻打南宮。家祖被逆賊所殺……此後,吳郡陸家就有些沒落了!”

董點點頭。

陸遜所說的這些事情,董冀早已經稟報給了董。

在這之前,董一支以爲陸遜是廬江太守陸康的什麼人,到後來才知道,竟然也只是同族。

陸遜接着說:“陸家在江東立足已二百餘年,家底還算殷實。家父駿原本是九江都尉,靠着從祖康公的支持,總算是保住了吳郡陸家的基業。可好景不長……遜十歲時,正逢太師遭難。秦公被氣得吐血身亡,江東大陸!徐州繇賊趁機興兵。家父爲保九江,被繇賊所殺。”

wWW¸тTk дn¸CO

陸遜所說的繇賊,是指的劉繇。

“後來,李郭命繇賊爲揚州刺史。從祖爲保我吳郡陸家一脈,就答應歸順繇賊。不想沒過多久,孫伯符在吳郡大開殺戒,先有顧家堡被毀,緊跟着我陸家在吳郡的產業,全部都……幸好當時遜與幼弟在從祖康公處求學。這才倖免於難。後來,孫伯符攻陷廬江,陸家被迫丟了基業,逃亡江夏避難。

千歲或許不知,陸家如今早已經非比當年……

先有吳郡一支滅亡,而後又背井離鄉。劉景升空有賢名,卻實際上受荊襄世族的掌控。從祖抵達江夏之後,常遭遇荊襄世族地排擠和猜忌。若非從祖退讓,只怕我陸家連江夏也呆不下去。”

董彷彿自言自語。“這荊襄世族,竟強大如斯?”

陸遜苦笑,“江東排外,荊襄如是……若非我從祖還有些利用的價值,只怕根本無法在江夏立足。饒是如此,近數年的時間,陸家就已淪落至了三流門戶。而且陸氏子孫在荊襄,生活的頗爲艱難。從祖見此情況,就讓遜離開江夏,美其名曰是求學。其實就是爲了逃離荊襄。

堂兄陸績(陸康之子)佯稱往成都遊學,帶着族子陸凱一同入川。如今西川遭逢戰亂,尚不知生死。我兄弟陸瑁因從祖年邁多病,故而留在江夏,官拜江夏曹令史。而我,則到了長安。”

董只知道,陸家在江夏頗受打壓,卻沒有想到。會如此悽慘。

“如此說,你陸家……已經完了?”

陸遜地笑容,越發苦澀,“雖不能說是完了,不過實際情況也差不多。如今。只是苟延殘喘罷了。”

董點頭道:“你當知道。我雖無甚門戶之見,可並不代表別人也會這麼看。我那乖女喜歡你。但若你毫無本事,怕也難免會聽到一些不好聽的言語……恩,即便你他日科舉能高中。”

陸遜的神色黯然,低下了頭。

他也清楚,董並不是在找藉口,而是實在話。事實上,如今三學之中,已經有了這樣的傳言。特別是科舉法令頒佈,眼看着春閨初試就要來臨,這流言蜚語也就變得越發的多了。

有人說:此次陸遜必能高中狀元!

不因爲別的,就因爲這蔡節地關係,他就肯定能中頭名。

這樣的流言蜚語有很多。偏偏陸遜還不能反駁……就算他真有本事能中頭名,將來也無法擡頭挺胸。如今董說出這番話語,陸遜也知道是實情。可又有什麼辦法?難道拋棄蔡節?

陸遜做不到……

董淡定一笑,“你也莫妄自菲薄!陸遜,我知道你是個有本事的傢伙,就算沒有科舉,將來也能出人頭地。看樣子,你也聽到了一些流言蜚語,如今也非常的苦惱,是不是這樣子?”

“正是!”

“我也沒有把你看作是外人,也不想說什麼虛情假意的話語……陸遜,我不希望你參加科舉。”

“啊?”

陸遜驚訝的擡起頭,看着董。

董說:“科舉呢,不過是用來收買士子之心的一種手段。相信你也清楚,我之所以放科舉法令,一方面是爲了給寒門士子一條出路,另一方面嘛……我不想將來在關中,有老袁家那樣的世族,來控制或者干擾朝政。陸遜,我現在給你一個機會,但不知道你能否把握住。”

陸遜忙躬身一禮,“還請千歲明言!”

“可知江東周郎否?”

陸遜先是愕然,旋即點頭道:“可是那曲有誤,周郎顧的周公瑾嗎?”

“正是!”

董站起來,從書桌上拿起一張牛皮鞣製而成地荊襄地圖,展開來後,讓陸遜上前觀看。

“如今,我已掌控荊南四郡。可恨周公瑾阻撓,是荊南之地始終不能平穩下來。我和他打過交道,的確是個有手段的傢伙。文韜武略,都不一般,尤以在水軍方面,更加的厲害。我在荊襄,有錦帆營一軍。水軍都督甘寧,勇武異常,然則在周瑜的打擊下,是連戰連敗。”

董直勾勾的盯着陸遜,“我要你幫我扭轉這個局面,將周瑜的人頭拿來,做我家文姬的聘禮!

陸伯言,你可敢應下?”

董說完,非常安靜的看着陸遜。

用東吳未來的水軍大都督,來收拾如今地水軍大都督……

也許能夠成功,也許會失敗。但總歸要嘗試一下,否則任由周瑜在大江上縱橫,終歸是個隱患。荊南不寧,則荊北難以平定。荊襄不寧,則江東、豫州不寧。揚豫不寧,則天下不寧!

董這是一場賭博,勝負尚未可知。

陸遜顯然沒有能想到,董會委任他如此重要的事情,一時間卻說不出話來。

是啊,想他聲名並不顯赫,雖不能說是家破人亡,可也算是差不多。董能如此信任他,看重他,的確是出乎了陸遜的意料之外。許久之後,陸遜一咬牙關,向着董再次施了一禮。

“學生絕不會辜負千歲的厚望,不取周瑜首級,誓不踏足長安。”

董一笑,“既然如此,那你就準備一下吧。我會讓石韜註銷你在三學的學籍,出征前要多陪陪文姬。至少要向她說清楚,莫要讓她以爲,我是以此藉口來阻撓你們。再過一個月,會有一批輜重從西川轉運武陵。你就隨着那批輜重出發……告訴甘寧,我要錦帆營在大江暢通無阻。”

“學生,明白!”

隨着寒冬的來臨,河水冰封。

袁紹在經過了白馬之敗以後,趁着大河冰封的寒冬時節,強渡河水,於曹操對峙於濮陽城下。

此戰,袁紹可以說是下了血本。

六十萬冀州軍,真地是傾冀州九成以上的兵馬,在濮陽展開了一場拉鋸式的血戰。

而曹操也只得調集人馬,自青州抽調出了二十萬人馬,加上兗州豫州的兵馬,共四十萬人。

雙方的總兵力,達到了百萬之衆。

從濮陽至蒼亭,百萬大軍盤根錯節地糾纏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扭麻花似地地形狀。聯營數百里,每一天都會出現大小不一的戰事。少則百餘人,多則數萬人地戰事變得層出不窮。

已經由不得曹操想如何如何了!

出現這樣的狀況,唯有死戰一途。和數年前的雒陽大戰有相似處,只不過雙方的搏殺,更加慘烈。

與此同時,劉備也下定了決

十一月下旬,許攸出使江東。除了退還丹陽郡十三個縣之外,又割讓九江的柴桑於孫策,確保孫策不會出兵夾擊後,劉備立刻抽調駐守於九江的沮鵠,並八萬丹陽悍卒,投進了汝南。

務必要一舉平定汝南的戰事,打開通往潁川的門戶!

劉備在給關羽的書信裡,頭一次使用了極爲嚴厲的語氣,責令關羽在來年仲春前結束汝南之戰。

關羽……發瘋了!

第299章 鏖戰(二)第500章 大結局第294章 並非那麼簡單(一)第35章 破羌之難第392章 十年(二)第275章 司馬防(一)第414章 大亂第23章 阿醜相隨(1)第406章 水淹七軍(三)第128章 涼州之亂第497章 決戰之聲東擊西第115章 兄弟重逢第440章 暗藏殺機第427章 長阪坡第433章 活字第284章 亂亂亂(一)第192章 名匠與發明家第427章 長阪坡第235章 滎陽大戰(一)第489章 西行第368章 各方雲動第145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三(上)第494章 決戰之前第186章 雍水畔,董俷戰三英(三)第181章 漢帝出巡第67章 斬雷公第362章 於不經意間第400章 獅虎第26章 宴無好宴(2)第313章 兗州鉅變第105章 父子相逢第6章 伏波遺寶(1)第88章 以漢之名(二)第345章 徐州一夜第119章 初見孟德第367章 雙虎鬥第300章 鏖戰(三)第243章 雒陽一夜(四)第402章 關中橋頭堡(二)第77章 騎牛童子第342章 名士之殤(一)第267章 金銀決(二)第292章 南山桃花源第339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七)第139章 請君入京爲質子第293章 先秦大匠第486章 長安(五)第97章 桃園三英第151章 鐵馬金戈入夢來第367章 雙虎鬥第27章 走馬震金城(一)第489章 西行第163章 韓與馬(完)第177章 西園立八校(二)第86章 雒陽喋血第129章 公子大才少有人及第439章 封國第211章 帝非帝,王非王第220章 孺子心歹毒(三)第302章 隴西大會師(二)第308章 小兒也是大敵第30章 身處險境(2)第379章 顏面存幾何第124章 敕勒歌第137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94章 絞肉機第472章 關中總動員(一)第297章 涼州亂第263章 雞鹿塞(三)第440章 暗藏殺機第129章 公子大才少有人及第59章 古之惡來第49章 太平教徒第358章 小溫侯(一)第83章 一進雒陽第158章 天人感應第17章 求官(1)第124章 敕勒歌第144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二)第381章 陳宮論連橫第446章 無題第466章 溫侯(四)第67章 斬雷公第412章 老招數第243章 雒陽一夜(四)第254章 三韓獻寶,中藥變韓藥第418章 相邀第176章 西園立八校(一)第20章 董衛聯姻(1)第107章 王佐才也第469章 大野澤(二)第266章 金銀決(一)第314章 西域暴虎(一)第364章 彈汗山(二)第178章 武夫爭雄第63章 再遇唐周第470章 大野澤(三)第437章 僧與帝(三)第389章 沙門護法第135章 俸祿三百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