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追悔莫及

那人一身文士打扮,只是頭上的高冠已經不見,頭髮散亂不堪,正是黃劭。

董俷打量了半天,卻不記得在何處見過此人,於是問道:“你是誰,如何知我?”

“在下黃劭,益州巴西人,曾在金城見過將軍大展神威。”

董俷更加奇怪,“你既然是益州人,爲什麼跑去金城?今日爲何又要來劫殺先生?”

“我……”

蔡邕在少年的攙扶下走過來,“董家小哥,他是奉中常侍封諝等人的命令,前來殺我。”

封諝?中常侍?

董俷自然聽說過封諝的名字。他老子董卓,在暗地裡賄賂十常侍的事情他也知道。

再者,十常侍之名,可說的上是天下皆知。

只是董俷不明白,十常侍爲什麼要殺蔡邕?而且,既然是十常侍要殺蔡邕,爲什麼會讓這些人出面?看這些人的打扮,分明就是黃巾賊,太平教徒。十常侍和黃巾賊走到一塊了嗎?可惜,那評書對黃巾之亂的講述並不多,董俷也想不起來還有這麼一段情節。

遲疑了片刻,董俷的手上猛然用勁,冰冷的刀鋒貼在黃劭的脖子上,留下一道淡淡的血痕。

黃劭身子一軟,就癱在了地上。

董俷問道:“我問你話,你要如實交代……你可是太平教徒?可認識大賢良師?”

黃劭目露驚恐之色,失聲道:“你……”

“我再問你,此前你去金城,可是要和那韓遂勾結,共同起事?”

“你怎麼知道?”

“現在是我問你,卻不是你來問我!”

蔡邕駭然的瞪大了眼睛,用不可思議的目光看着董俷,看着黃劭,最後和少年的目光接觸。

“我再問你,那中常侍封諝,可是和你們勾結在一起了?”

黃劭沒有回答,但眼中流露的驚恐之色,卻足以說明了一切。董俷沒有再問,因爲隨從在搜索完畢之後,前來報告說,沒有活口留下。有沒有活口都不再重要,這個黃劭,應當是太平教中的重要人物,想必知道的事情,也絕不會讓董俷失望。

命隨從把黃劭看管起來,董俷想要開口詢問。

蔡邕卻先開口,“賢侄,你怎知道,他是太平教徒?你又怎知道,太平教要起事?”

言語間已經親近了許多,從小哥到賢侄,從某種意義上而言,說明蔡邕認可了董俷。

董俷暗自叫苦,總不成說他是穿越來的,知道要發生黃巾起義之類的話語。

猶豫片刻,他說:“不瞞先生,去年初,太平教曾在臨洮傳教,因我覺得他們居心叵測,故而想要把他們驅散,卻不想引起了他們的反抗。那些人,也是髮髻披散,以黃巾抹額,故而……此後我護送姐姐前往金城,不想遇到韓遂暗中陷害。”

他把在西涼的遭遇說了一遍,聽得蔡邕和少年不停倒吸涼氣,看董俷的目光又不一樣。

最後,董俷說:“我從金城逃回臨洮後,才知道朝廷已經任命韓遂爲金城太守,西部都尉。父親勸我不可以意氣用事,可我卻不甘心。善良之人含冤而死,作惡之人卻逍遙自在,我不甘心……故而我命人打聽消息,這纔對太平教知道一些。”

聽上去很合理,沒有任何破綻。

蔡邕遲疑了一下,突然發問:“賢侄,你觀這天下大勢又將如何?”

董俷頓時傻了……

天下大勢,天下大勢和他有屁關係?他自然知道天下大勢,可要是說大漢將亡之類的話語,只怕蔡邕二話不說,立刻就要揪他去官府問罪。他瘋了?傻了?但蔡邕問出這話,卻也未嘗不是一個機遇。回答的好,說不定還能得到蔡邕的幫助。

董俷想了想,“天下大勢,俷並不知道。只是太平教乃是一劑毒藥,遲早會對朝廷造成威脅。若朝廷不能及早防備,只怕這些人會成爲害羣之馬,令江山動盪。”

“那會如何動盪?”

“這個……也許會讓朝廷衰落吧。俷乃一介武夫,對此並不是非常清楚。”

蔡邕饒有深意的看了董俷一眼,“賢侄,你當真是小心謹慎啊……呵呵,與你父親一樣。”

“我父親?”

“你父親董河東,身爲司隸校尉,河東太守,說話做事也是非常小心。其實,太平教之危害,邕也能覺察,朝中不少有識之士都能看出,只可惜皇上被宦閹所矇蔽……邕其實也很奇怪,那些宦閹爲何要替太平教說話?如今,算是知道了答案。”

“什麼答案?”董俷忍不住詢問。

“太平教和宦閹勾連,所圖謀的事情,恐怕不小。”

董俷還要請教,突然聽到外面一陣人喊馬嘶。緊跟着就見劉望、董鐵匆匆進來。

“賢弟,伯喈先生可無恙?”

蔡邕一看,不認識這說話之人,忍不住向董俷望去。

董俷連忙介紹說:“先生,這是我在離開潁川后結識的朋友,劉望劉大哥,也是陳留人。”

“哦……多謝壯士掛念,邕一切都好。”

哪知劉望看到了蔡邕,卻不禁熱淚盈眶,緊走兩步跪在蔡邕面前,“久聞先生之名,望只恨出身卑賤,不能聽先生教誨。今日能見先生,望此生足矣,此生足矣。”

沒想到這劉望,居然還是個追星族。

董俷知道蔡邕很有名,可是卻沒想到,會有如此可怕的名望。和劉望相識,時間雖然不長,可也知道此人是有錚錚傲骨。見到蔡邕,居然做如此反應,真是出人意料。

同時又不得不感嘆:士大夫之威名,果然是不同凡響。

蔡邕連忙攙扶起劉望,連聲道:“壯士請起,壯士請起……”

“來人,把先生的物品送過來。”劉望大喝一聲,然後對蔡邕道:“望在路上,拾得先生的物品,這才知道先生有了危險。可惜望不似董賢弟這般勇武,故而只能將那些散落山道上的書簡收集……都在這裡,請先生清點,看看有沒有少什麼?”

蔡邕喜出望外,也不顧的禮數,衝上前去查看。

董俷看了看天色,又看了看已經變成火海的驛站,忍不住說:“先生,我們還是先離開這裡。找一安全之所再細細詳談。俷擔心,那些人賊心不死,又捲土重來。”

少年也贊同董俷的話語,“老師,董壯士說的不錯。”

之所以稱董俷壯士,是以爲董俷至今沒有任何功名在身,還是一介白丁。蔡邕這才從失而復得的狂喜中醒悟過來,連連點頭道:“賢侄說的不錯,我們先去管城。”

說着,蔡邕忍不住看了一眼火場,露出黯然之色。

“只可惜我那些隨從……”

是啊,跟隨蔡邕的人,除了少年之外,全都葬身火海之中。

雖說人命卑賤,但蔡邕還是感到非常難過。站立片刻之後,這才和少年登上車仗。

董鐵、馬嵩帶着三十個親隨在前面開道。

劉望則在車仗旁侍奉蔡邕。董俷和成家的二十個親隨在後面壓陣,一行人在夜色中,朝管城行去。

路上,那少年和董俷策馬同行。

“在下顧雍,字元嘆,吳郡人,是老師的學生。”

董俷本來在馬上好好的,聽得少年開口,險些一頭從馬上栽下來。

牛人,居然是牛人!

他瞪大了眼睛,看着那少年,“先生,先生就是顧雍顧元嘆?”

殊不知,這少年也就是比他大兩歲。而先生一詞,都是對才學出衆,有名望之人的稱呼。顧雍一怔,確認了董俷並不是在嘲諷他之後,不禁笑道:“雍實不敢當先生二字。”

顧雍,顧雍……

評書裡可是有提過此人,那是東吳的牛人,更是江東望族。

如果說蔡邕是東漢末年的名人,這顧雍可稱得上是真真正正的三國牛人。董俷的腦袋有點發木,心道:真是好運氣,沒想到居然會在這裡,遇到這麼一個牛人。

突然想起來一件事,“顧……”

董俷不知道該如何稱呼對方。顧雍笑道:“賢弟莫要客氣,說起來你是雍的救命恩人,不妨就稱我的字,元嘆。”

“元嘆兄長,俷有一事請教。”

顧雍說:“什麼事?”

“昨日在潁川相遇時,我曾見先生身邊還有一人,怎麼不見了?莫不是,剛纔出了事情?”

顧雍一怔,旋即反應過來,哈哈大笑。

“賢弟說的,可是我那小師弟?呵呵,放心,他沒事的……奉孝本是潁川人,老師讓他留在潁川侍奉雙親,順便在書院求學。不過說實話,我那小師弟頭腦聰慧,若是他跟着的話,可能……賢弟這番情意,我將來定會轉告奉孝,多謝了。”

奉孝,奉孝,奉孝……

這名字怎麼聽上去那麼耳熟?

董俷戰戰兢兢的問道:“元嘆兄長,您那小師弟,又叫什麼?”

“哦,他姓郭,單名一個嘉,字奉孝。郭嘉郭奉孝……賢弟,你怎麼了?賢弟!”

顧雍發現,董俷在馬上雙目發直,久久也不說話。

不免心中奇怪,我那小師弟聲名不顯,怎地會有如此威力,讓這個好像魔王似的人臉發白,和傻了一樣呢?推了一下董俷,這才讓董俷清醒過來。

“冤,冤死我了!”

董俷捶胸大聲吼叫:“我真是有眼無珠,竟然,竟然眼睜睜的看着鬼才從身邊溜走,悔,悔死我了……”

——————————————————

看到書評區有朋友說小新最近更新的慢了,好冤……

小新每個章節都保持在三四千字,甚至五千字。只是由於12-20汶川地震,小新正好呆在成都,被晃的無心碼字,所以存稿都沒有了。這星期每天兩更,次數雖減少了,但字數絕對沒有減少。

第448章 賈詡二謀荊襄(一)第279章 雒陽烽火紀(三)第9章 擂鼓翁金錘(2)第493章 鐵鎖橫江第358章 小溫侯(一)第224章 孺子心歹毒(四)第416章 空城第350章 三學紀要第477章 四猛八大錘(五)第280章 雒陽烽火紀(四)第207章 董卓二進雒陽第171章 漢帝心中存躊躇第94章 絞肉機第410章 董西平單刀赴會(一)第499章 決戰之殤逝第155章 建春門血案(一)第220章 孺子心歹毒(三)第199章 盧子幹赴河西第72章 火燒盤龍谷(一)第117章 回河東(二)第272章 喜事連連第354章 拉虎皮,扯大旗第158章 天人感應第475章 四猛八大錘(三)第132章 龐家有子名令明第433章 活字第125章 毒士賈詡第440章 暗藏殺機第477章 四猛八大錘(五)第88章 以漢之名(二)第356章 諸侯亂,何去何從第322章 大決戰(五)第266章 金銀決(一)第429章 夏侯蘭(一)第425章 當陽(一)第491章 蔡美人第372章 長安之亂(四)第147章 董俷掌兵第373章 長安之亂(五)第233章 猛虎斃命第66章 巨魔襲來(二)第298章 鏖戰(一)第317章 幽州牧呂布第440章 暗藏殺機第117章 回河東(二)第306章 沙沙有心事(一)第208章 大宅門之匪從何來第153章 老實人發怒(一)第202章 泰山賊(二)第225章 誰逼迫誰?第317章 幽州牧呂布第356章 諸侯亂,何去何從第79章 張機辭官第292章 南山桃花源第426章 當陽(二)第265章 雞鹿塞(完)第67章 斬雷公第458章 亂局(二)第373章 長安之亂(五)第402章 關中橋頭堡(二)第325章 遼西起風雲第192章 名匠與發明家第214章 昭寧大事記(一)第423章 錦帆賊(一)第361章 小溫侯(四)第378章 請君移駕長門宮第135章 俸祿三百石(二)第3章 天生力王(2)第111章 孟德登場第346章 昔日重現第34章 巨魔兒第375章 長安之亂(七)第199章 盧子幹赴河西第260章 江東起風波第42章 少年蒲元(2)第296章 並非那麼簡單(三)第47章 鄙夫之怒第420章 煮酒(二)第258章 公孫瓚之死第259章 紛亂開局第199章 盧子幹赴河西第49章 太平教徒第122章 疑似夢中第40章 董卓喪女第113章 文臺受辱第446章 無題第239章 那一刀的風情第418章 相邀第291章 南山桃花源(三)第375章 長安之亂(七)第280章 雒陽烽火紀(四)第177章 西園立八校(二)第11章 馬奴小鐵(1)第108章 羣英會第35章 破羌之難第327章 西域二三事(一)第410章 董西平單刀赴會(一)第351章 建安初年那些事兒第272章 喜事連連第126章 一手黃金一手屠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