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八日發生的這場騎兵鬧事事件,給趙強上了一個警鐘,也給所有的高級軍官上了一個警鐘。在迅速處置騎兵師團,徹底消除隱患後,近衛師團與後衛師團被要求從上至下嚴查,對於那些有過怨言的士兵和軍官進行考覈,有問題的一律隔離起來,防止再出現軍士大規模鬧事事件。
民曹也同時排查各族百姓中對於漢化有不滿者,甚至使用極端手段,即允許密告,一經查處屬實即予以密告者被告者的一切財產,以資獎勵。這個手段一經使用,立竿見影,僅三天時間,各地就有一百多異議者被逮捕,但同時也出現幾例誣告案例。對於那些誣告者,趙強責令民曹治安司重刑對待,不可使此風滋長。
大量漢人先賢的故事被編成易於上口的童謠廣爲散佈,陳昂等人又費盡心思製作了一些類似“小人書”的畫書,將漢人的習俗簡單易懂的告訴那些異族們。吳軍舊部中的老弱婦孺也被緊急動員起來,在雅斯克辦起了類似關內“廟會”一樣的集市,用各種手段向那些異族百姓宣傳漢人的好。
在屠刀和胡蘿蔔的雙重作用下,人口最多,士兵最多的雅斯克漢化開始步入正軌,向好的方面駛去。一大批先進典型涌現出來,豐厚的賞賜成了這些異族士兵和百姓們談得最多的話題。
遠在東方的前衛師團暫時沒有進行漢化,因爲胡旺那裡的情況比趙強這邊要複雜得更多,他們不但有各族百姓,還有朝鮮人和擄來的倭人,所以沒有辦法進行大規模的漢化。對此,趙強給胡旺的信中是這樣說“想盡一切辦法把隊伍擴大,不管是哪國哪族的人,只要被我們控制,就是我們的財富,我們要想盡辦法讓他們爲我們所用。”
鑑於安撫各部異族士兵的目的,使他們緊繃的神經能夠稍稍緩一點,趙強決定到後衛師團的各個駐地看一看,一來看看他們漢化的效果如何,二來則是看一下後衛師團的冬季作訓情況,好在雅克薩之戰爆發後合理安排後衛師團參戰事誼。
計劃中,趙強決定出徵雅克薩的主力是騎兵師團和近衛師團,胡旺的前衛師團以偏軍獨出吉林,牽制吉林、盛京方向的清軍北援黑龍江。而後衛師團與烏爾愣的預備役師團則充任非主力部隊使用。但在仔細考慮過後,趙強決定還是得把後衛師團當做主力使用,否則兵員缺口太大。
騎兵師團滿員是四千五百人,近衛師團滿員七千二百人,兩個師團加在一塊也沒過一萬一千多人,而清軍用於雅克薩之戰的兵力總數達到了兩萬人,內中更有大半是京營來的精銳,在兵力對比情況上,關寧軍不佔優勢。因此,後衛師團必須要參加雅克薩之戰,這樣即使在總兵力上仍壓不過清軍,但在以逸待勞,半渡而擊,攻其不備的情況下,一舉殲滅清廷的北征大軍還是有八成勝算的。
烏爾愣的預備役師團現在已經擴充到了五千人,除了那些吉林運糧船上的水手、鄂倫春人外,還有從三道屯、江東二十四屯擄來的青壯丁,再加上緊急動員令下達之後,各地和民曹擠出來的兩千青壯丁,保持了兩個聯隊各兩千五百人的兵員總數。其中的軍官都是從吳四的教導大隊撥付的。不過戰鬥力方面,預備役師團實在是拿不出手,趙強見過他們一次訓練後,苦笑得直搖頭,然後便將郭飛叫了過來,告訴他,從今往後預備役師團便屬軍曹直轄,用以後勤糧草和佔領區治安維持,並補充主力師團戰損。
烏爾愣對於當這個預備役師團的師團長純屬趕鴨子上架,不過他也是有自知之明的,師團中的大部分事情直接上交給軍曹,餘下的也都叫給那些從教導大隊轉來的軍官負責,本人很少過問。大部分時間他都和自己族內的老弱婦孺們在一起過着以前的生活,在趙強看來,烏爾愣的日子便是真正的“閒雲野鶴”了。
預備役師團中有一箇中隊的漢軍,大半都是明珠送給趙強的那些包衣奴才。這些人自從被押着來到雅斯克後,可一天笑臉都沒看到過,一天到晚哀聲嘆氣的,爲此沒少吃鞭子。趙強本意是要將這些包衣奴才送到銀礦去當苦力,但念在他們也是漢人的份上,還是格外開恩讓他們到預備役師團充任輔兵,也算顧了同胞之情了。那些被俘的鑲黃旗清軍可沒這麼幸運了,現在都在定遠銀礦裡下死力的幹活,但有一人卻是過得很滋潤,那就是佐領巴哥。他之所過過得很滋潤的原因是趙強需要他定期向寧古塔、京城的明珠彙報動向。當然,所使用的名義是已經被做成人彘的伏爾哈。
後衛師團的駐地在圖古爾思克,在得知大帥要來視察後,師團長左銘南召集了分駐在各地的大隊百戶們。當初編制時,後衛師團兩個聯隊共八個大隊編制。第一聯隊千戶爲錢林,第二聯隊千戶則是李廣材。
八個大隊長分別爲:麻勒吉、吳化成、瓜爾格達、趙德、陸大成、王三有、趙衛、彭四喜。他們是在三月二十八日趕到圖古爾思克師團本部的。
趙強帶往圖古爾思克的除了吳四、賀滿川、烏爾愣等高級將領外,還有幾個聯隊長,另外還有一個一直坐在馬車裡不說話,卻誰看了都厭惡的周培公。齊壯也在隨行人員當中,三月十八日的那場兵變沒有讓他受到傷害,趙強也沒有撤他職,但他自己卻是自請捱了三十皮鞭。
對於大帥爲什麼把周培公給整到身邊來,衆將們都有意見,因爲這個周培公當年在關內可是屠殺吳軍的劊子手,不知道有多少吳軍弟兄死在他的屠刀下。用一句“血海之仇”來形容吳軍舊部和周培公之間的關係最是恰當不過了。
這樣一個仇人被大帥給帶了回來,而且看樣子還有重用他的意思,不免讓吳軍舊部出身的將領們彆扭。礙於大帥的面子,衆將倒不怎麼爲難周培公,但是好臉色卻是想都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