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強徵擴軍(二)

胡旺和吳四兩個營官各自向趙強彙報了部下損失,其中守衛營戰死107人,負傷96人,能戰者還有97人。當中漢軍士卒僅餘21人,鄂倫春人42名,赫哲人15名,達斡爾人7名,蒙古人3名,鄂溫克人5名,還有四名說不上是哪個族的壯丁。

銃營損失稍小些,因多是中箭,所以死亡率較近戰的守衛營要低很多,只陣亡57人,負傷者卻有114人,能戰者還有147人。

齊壯的騎兵營入谷時,基本未遇清軍抵抗,因此除一人墜馬被踩傷外,並無死傷。但是營中作爲預備騎兵的那些各族壯丁卻是全部折損,這個折損不是說他們全數戰死,而是大部分人跑了,人數大抵在四十到五十之間。

聽了胡吳兩百戶報上來的傷亡數字後,趙強心算了一下,連上首義城郭飛手中的十幾漢軍和那幾個在松山堡受傷的,手中漢軍士卒人數已不到三百。鄂倫春人連同各族壯丁不過還剩一百多人,這意味着兔兒嶺一戰,趙強的兵馬損失一半。此戰名符其實的慘勝!

與胡旺、吳四、齊壯開了個簡短的小會之後,趙強便做出將未逃跑的鄂倫春人與各族壯丁連同銃營的漢軍士卒全部編入騎兵營,具體整編待回到首義城再作安排,現在要做的就是將戰場徹底清理一遍。

騎兵營總旗馬龍已奉齊壯命令領人去追趕那些臨陣逃跑的壯丁們,因趙強有過囑咐不要殺他們,所以馬龍帶人追上這些逃兵時,並未將他們全部斬殺,只砍了幾個仍想跑的,其餘的都被帶了回來,暫時將他們與那些正紅旗俘虜看管在一塊。

齊壯從松山堡帶回六百多匹蒙古戰馬,加之趕來兔兒嶺時,摟草打兔子把正黃旗那兩百多匹戰馬也一齊攆入谷中,連上自身本有的六十幾匹馬。算起來戰馬數量已達一千匹,但其中近兩百匹馬因腳裸受傷已徹底報廢,另有不到一百匹在混亂中被殺,還有數十匹流落到四周,也不知跑哪去了,所以餘下可用戰馬數量大概六百左右。

繳獲的清軍兵器不計其數,長刀、長矛、馬刀、弓箭的數量可以讓趙強擴充一個千人隊。火銃和彈藥卻是沒有。另外,死去清軍身上的皮甲還有少部分鐵甲都被剝了下來。趙強下達的命令是將一切能爲我所用的東西全部搜刮出來,一樣也不能落下。對於這個命令,士卒們執行得很徹底,很多清軍的屍體甚至是光條條一片,連件遮蓋布都沒留下。

物資匱乏,又沒有自己的兵工廠、後勤補給點,一切只能從敵人身上獲取。望着那些被剝得精光的清軍屍體,趙強一點也沒有哭笑不得的意思。當前他所能做的只能是以戰養戰,正如後世游擊隊之歌所唱: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搶,搶到自身足夠強大,我們便是一支無往不勝的強軍!

讓趙強感到開心的是魏小江並沒有死,他在銃聲響起的時候,機靈的滾到一邊,然後趁清軍亂了陣腳的時候爬上了山坡,並一直隱藏在那裡,沒有參與戰鬥。這倒不是他膽小,而是赤手空拳的,他也沒法下坡殺敵。就那樣藏在那裡,一直等到勝負已分。

“小江你是功臣!”

這是趙強見到魏小江之後的第一句話,之後就讓他隨在自己身邊,讓陳偉和嚴錢他們帶着他,日後再作安排。

雖然趙強沒有對魏小江多說什麼,但那句你是功臣已是足夠,魏小江對趙強的安排很滿意,在他看來,這個趙千戶比以前見過的軍官好多了,他從沒有見過這麼和顏悅色,不冷言厲色,肯和自己說心裡話的軍官。

銃營負責運送傷員,所以他們臨時製作了數十架擔架,重傷者一律由擔架運回,輕傷者能自己走的就走,不能走的則由戰馬駝着走,戰死士卒的屍體則統一堆放在一起。趙強雖然說過要將戰死弟兄屍體帶回去,但是天氣太熱,而且人手嚴重不足,如果等回到首義城再派人來搬運屍體,那屍體早就臭了。因此趙強領着小旗以上軍官在對着戰死者遺體磕了三個響頭之後,就下達了火化的命令,事後將骨灰收集在一塊帶回首義城。

骨灰的安排趙強早已想過,他要在首義城附近擇一塊墓地安葬這些戰死者,無論他們是不是漢人,所有戰死者不分彼此,一律葬入其中,墓園的名字就叫“漢墓”。

出於瘟疫考慮,趙強沒有任那些清軍屍體曝屍野外,任野獸啃食,也堆了起來進行火化。嶺長有十里,有些爬到坡上的清軍因爲樹林緣故,遺體並沒有被發現歸攏到一起,時間有限,趙強也顧不得太多。再說,兩旗的清軍吃了這麼大虧,事後肯定會有人過來查看,屆時那些被火化的清軍屍體就由他們來處理好了。

守衛營殘餘人手負責兵器與那些俘虜逃跑者的押送,齊壯的騎兵營則負責殿後。

回返過程很順利,殿後的騎兵營沒有發現有清軍尾隨,因傷員太多,所以全軍行動緩慢,用了四天時間纔回到首義城。早已得信的郭飛、魏季指揮着堡內婦女和吳軍家屬們將傷員妥善的安置下來。能回到首義城的傷員們大多是刀箭所傷,且是皮肉傷,沒有傷到要害,只要好生調養,很容易痊癒。在這四天裡,已有三十多名重傷員撐不住死去,他們的屍體被帶了回來,沒有火化,而是選擇入土爲安。

回到首義城後,趙強便迫不及待的召開了總旗以上軍官會議,正式下令將銃營、守衛營合併入騎兵營,凡在免兒嶺參戰過的各族壯丁與鄂倫春人一律享受漢軍士卒的待遇,並且可以擔任小旗軍官一職,以後累計軍功晉升不受出身限制。

這個命令實際上是某種程度的融合,是趙強對自己以前政策做的一個調整,這種調整完全參考了滿清發跡的過程,並將作爲一種永不改變的政策持續下去。歸屬感,是趙強想要通過這個政策調整達到的效果。

那些臨陣逃跑的各族壯丁與被俘的正紅旗清軍則作爲輔兵使用,在吃住條件上他們都次了一級,屬於半奴隸性質,沒有任何人身自由可言,吃得最差,幹得最苦,活得最累,是趙強給他們的懲罰。但是,趙強仍然給了他們希望,那就是隻要立下軍功就可以獲得正兵身份,不再是最低賤的奴隸。

騎兵營有馬六百,可以編制六百的純騎兵,有了清軍的武器,趙強不必發愁武器短缺的問題。但現在能戰的士卒不到四百,因此便先安排齊壯與胡旺兩人做爲百戶軍官各領兩百人。餘下兩百匹馬待傷員歸隊後使用,並且作爲千戶直屬衛隊,機動使用。

兔兒嶺之戰除了讓趙強認識到自身不足,另外也給了他一個很大的教訓,那就是無論何時何地,無論何種情形,手中都必須要有一支機動預備隊。

烏爾愣和那些去拉人頭的各族壯丁暫時還回不來,因此趙強將所有能戰的士卒劃給胡旺和齊壯後,便給他們下了命令,一人向東,一人向西,只要見到活着的人,就統統抓回來,不論男女老少。

“我不管你們用什麼手段,我只要人!”

第四十二章 進攻雅克薩(二)第六十四章 關寧軍暴行摘錄第十七章 大淩河第二十八章 兵進尼布楚(三)第六十三章 大跌眼界的奪堡之戰第十二章 狗肉(求紅票)第二百零六章 杜吉根思克會戰(二十七)第三十四章 清原保衛戰(十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南下劫糧(十三)第五章 重圍第七十五章 奇襲北京(六)第三十五章 城下之盟(中)第十四章 法國人的燧發槍第一百三十四章 定遠作戰(八)第四十四章 暗流涌動第三十三章 兵進尼布楚(八)第二十六章 兵進尼布楚(一)第四十六章 養心殿第二十九章 清原保衛戰(七)第六十六章 慈寧宮第二百零五章 杜吉根思克會戰(二十六)第五十六章 焚書坑儒(上)第六十章 最後的瘋狂(上)第六十二章 康熙之死(上)第一百零四章 征服之血(三)第一百九十一章 杜吉根思克會戰(十二)第十九章 喪盡天良(上)第二十七章 清原保衛戰(五)第三十三章 兵進尼布楚(八)第五十八章 最後一晚第二十八章 愛錢如命的才子第四十九章 調兵遣將第五十九章 人競相食 大勢已去(下)第七十一章 留辮不留頭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下劫糧(三)第一百零一章 強徵擴軍(十二)第四十五章 彈劾明珠第一百六十八章 直指其心第五章 車馬行的奇怪來客第八十章 人要靠自己第二百二十七章 伙頭兵情報官第四十三章 巴海之死(下)第二十二章 橫行不法第十二章 漢化領導小組第四十六章 奪取璦琿城(中)第四十五章 奪取璦琿城(上)第五十八章 明掘永陵(上)第七十五章 徐錦衣叛逃第四十四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三十二章 尼布楚口信第四章 察覺第十一章 義不容辭第十六章 上三旗、下五旗第七十章 拉人頭來有重賞第十章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第二十章 喪盡天良(中)第一百七十九章 醫院和翻譯學校第二百四十五章 南下劫糧(十二)第五十三章 挺進盛京(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二章 定遠作戰(六)第三十六章 清原保衛戰(十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定遠作戰(十五)第二十四章 盡屠 不封刀(中)第一百零九章 征服之血(八)第十三章 突擊強化第四十六章 毒殺第二十四章 馮小姐(求收藏)第二十一章 我們是關寧軍!第八十章 人要靠自己第十六章 酷刑(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定遠作戰(二十)第五十八章 明掘永陵(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三步兵聯隊(三更)第二十八章 清繳戰利品(求收藏)第十八章 魂兮歸來第二十八章 清繳戰利品(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五章 總結與整編(下)第四十一章 解人之憂(上)第一百零八章 征服之血(七)第一百零八章 征服之血(七)第一百一十一章 兵臨城下(一)第三十八章 清原保衛戰(十五)第四十三章 賺得周培公第二十四章 綠營把總第十九章 種族隔離的“長城”第三十四章 清原保衛戰(十二)第十二章 清算漢奸(五)第十四章 尚陽堡暴動(七)第二十八章 愛錢如命的才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下劫糧(十一)第六十四章 錯一句,殺一人第二十一章 我們是關寧軍!第一百二十二章 關寧軍團(四)第三章 寧古塔第一百六十九章 巴海的主張第三十四章 清原保衛戰(十二)第四十三章 進攻雅克薩(三)第五十章 滿洲宗室第一百二十六章 建設(四)第五十八章 焚書坑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