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戰爭開始了

就在北美,邦聯,西美三國各自整理內政的同時,對於原聯邦所屬資產的分割也迅速展開,首先當務之急就是海陸兩軍的分割,英國人已經急不可耐了,他們要想和法俄一塊兒在海上動手就必須趕在波羅的海沿岸港口封凍之前,否則德國那六艘戰列艦騰出手來,單純英法二十七艘主力艦優勢就不夠大了。

現在已經有二十萬英軍分批撤回本土,楊皇帝的赫爾戈蘭灣水雷圖也從北京以飛艇運往科威特,然後在那裡由一艘中國巡洋艦送到英國,意大利英軍的撤退工作還在進行,爲了防止出現意外,必須有人儘快填補空缺。

在英國老闆的催促下原美國海陸兩軍分割以最快速度進行當中,因爲中國和周圍各國都已經做出安全承諾,所以三國同時各自召回在原聯邦各軍服役的本國士兵,另外在其駐地封存所有武器。不過召回的士兵可沒有回家,而是到各自指定地點集合,邦聯和西美自然不着急,北美卻在最短時間內對召回的陸軍士兵進行重新整編,還沒等軍火完成清點和分割,就直接從兵工廠拉來槍炮把他們武裝起來,緊接着宣佈加入協約國對同盟國宣戰,然後將這些士兵裝上商船,由英.艦護航直接送往意大利。

當第一批美軍在那不勒斯登陸的時候,已經是十月底了,這批援軍的到達,讓英國人終於鬆了口氣,雖然只有五萬人,而且在經歷漫長的海上航行後,還必須經過一段時間恢復期,不可能馬上投入戰場,但用來嚇唬住三心二意的意大利人還是足夠了。

實際上經過分割後,北美總共只有三十萬陸軍,不過那些資本家們已經開始進行大規模動員。並且向英國人承諾,至少可以向歐洲投入一百萬陸軍。

當然英國人也沒指望他們,就現在北美正亂糟糟的國內情況,等他們動員起一百萬人到歐洲這邊戰爭早就結束了,赫爾戈蘭灣的水雷圖已經送到倫敦,這份絕密的佈置圖把英國海軍的將領們全都驚呆了,他們實在無法想像中國人是如何把這樣對德國生死攸關的絕密資料弄到手的。

不過這個不需要他們關心,有這樣一份資料,赫爾戈蘭灣實際上已經對英國海軍敞開了大門,接下來只需要解決了公海艦隊。他們就可以像駛入泰晤士河口一樣駛入易北河口,像停靠倫敦一樣停靠漢堡港,然後數十萬英軍將像尖刀一樣插進德國的心臟。

整個協約國都被這份水雷圖鼓舞起了鬥志,包括法俄在內立刻動手全力配合英國人的登陸,法國海軍四艘主力艦放棄在地中海上的護航工作,從直布羅陀海峽出地中海北上英吉利海峽。反正補給的物資還可以在法國西部港口上岸然後用鐵路運進意大利,就算那兩艘希臘戰列艦切斷西地中海的海上運輸也無所謂,至於法國南部沿海的安全,就那兩艘戰列艦也不可能硬闖馬賽港。不過四艘孤拔級的離開還是選在了夜晚,畢竟讓德國人知道警覺起來就不好了。

而就在同時,整個持續四年的戰爭中可以說一炮未發的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四艘瑞典產甘古特級高速戰列艦,兩艘自建的瑪利亞皇后級全部駛出了喀琅施塔得軍港。這個緊接着被德國方面知道。公海艦隊第一分艦隊立刻緊張起來,當然他們並不擔心這六艘戰列艦會對德國本土構成威脅,所有波羅的海沿岸港口都有水雷封鎖,戰列艦硬闖屬於自殺。但問題是俄國人可以在海上攔截從瑞典駛往德國的商船,這是德國目前最主要的生命線,真正的生命線。

到現在爲止對德國來說。最重要的戰爭物資已經不是軍火鋼鐵原油這些工業品,而是糧食,從邦聯和墨西哥起航的商船都是打着向瑞典出口的旗號,把一船又一船的糧食運到瑞典的各大港口,然後由德國和瑞典的商船再轉賣到德國。這是目前威廉還能夠維持國內和前線都不至於餓肚子的生命線,單純國內生產根本不可能滿足需要,這也是他不得不在波羅的海上始終維持一支足夠強大艦隊的主要原因,一旦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切斷這條運輸線,那他的士兵和人民就都要捱餓了。

由霍爾岑多夫中將率領的第一分艦隊立刻起航,爲了快速應付東西兩個戰場,他的這支艦隊主力已經全部調換成了五艘快速戰列艦和一艘戰列巡洋艦,這六艘戰艦帶着一批護衛的巡洋艦和驅逐艦駛離基爾港,在平靜的波羅的海上向東迎戰俄國艦隊。

這時候無論威廉還是他的陸軍總參謀長施利芬,海軍總參謀長提爾皮茨,都絲毫不知道在英國的各大港口,包括二十三艘主力艦在內的數百艘英國戰艦,登陸艦和運兵船正在啓動。爲了這次登陸英國人動用了目前他們能夠動用的一切海上力量,三十二艘登陸艦將攜帶兩個精挑細選出來的精銳步兵師在德國海岸搶灘後突襲並佔領庫克斯港,緊接着裝載了整整兩個軍的大小運兵船開始在這座港口登陸。

與此同時最先登陸的英軍乘坐以滾裝船運輸的卡車沿着鐵路直奔漢堡,後續英軍在登陸後一部分繼續向漢堡,另一部分向不來梅進攻。在這種近乎突襲的情況下,德軍根本不可能來得及做出任何反應,他們唯一能夠動用的防禦力量,只有部署在荷蘭的一個軍和荷蘭人的一個集團軍,這支部隊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趕到。英軍如果不出意外,絕對可以幾乎兵不血刃佔領這兩座重要港口,只要漢堡和不來梅到手,基本上對德國來說這場戰爭就沒有打下去的必要了,等中國參戰的消息傳到歐洲,他們也就只剩下投降這一條路可以選擇了。

當然在這之前,英國本土艦隊和法國艦隊,必須先解決威廉港的那十三艘德國主力艦,不過這個問題就很簡單了,二十七對十三,這樣的海戰怎麼打都是勝。

“戰爭,終於可以結束了!”倫敦的首相府內,英國首相班納曼爵士看着窗外的夜空,滿臉欣慰地說道,他的眼前彷彿出現了無數英國民衆在明媚的陽光下歡呼勝利的場景,四年了,這場令人筋疲力盡的戰爭終於結束了。

“戰爭,終於開始了。”遙遠的北京中國陸軍總參謀部內,拎着權杖坐在一張椅子上,端着茶水看面前那些將軍們忙碌着調兵遣將的楊皇帝,同樣滿臉欣慰地說道。

什麼時候英國佔領漢堡,中國就在什麼時候參戰。

只有這樣他才能保證中國加入同盟國後,協約國還有戰鬥下去的希望,否則自己這邊一宣戰,那邊英法俄三國立刻求和了怎麼辦?德奧肯定求之不得,那時候就算中國想打他們也不會伺候了,說不定逼急了還能讓他們看出自己的野心,萬一再把協約國和同盟國逼到一塊兒抵抗自己的黃huo就麻煩了。

所以他才處心積慮要讓英國人打下漢堡,這座城市距離柏林不過兩百多公里,而且現在德國國內空虛,英國人絕對不可能忍住奪取柏林的you惑,即便是中國參戰,他們如果奪取柏林仍然有翻盤的機會。因爲佔領柏林就可以趕在中國陸軍增援到達歐洲前逼德國投降,到時候無非就是給威廉把條件開得優厚一些,都到那種地步了威廉是不會介意半推半就地賣一下中國的。如果德國投降其他奧匈等國也就不可能再打下去了,這些傢伙也都不是傻瓜,這樣協約國就可以騰出手全力以赴抵擋中國。

那時候協約國集團加起來一千多萬大軍,別說打了,就是嚇也把中國嚇回去了,至少在楊豐腦中如果他處在那時候協約國的位置上也絕對會這樣做的。

“接下來就看德國人能不能保住自己的首都了。”李雲聰帶着一臉他這類人物特有的睿智看着地圖說道,這位陸軍總參謀長閣下自然是瞭解皇帝陛下全套戰略的。

“他守不住又有何妨?無非就是咱們單挑協約國而已,難道你還覺得單挑不了嗎?一千萬陸軍不夠那就兩千萬,咱們有五億人口,五千萬後備役,世界上最龐大的軍工體系,別說一個小小的歐洲,就是平推世界都夠了。”楊皇帝淡淡的說道。

他還真就不在乎這一點,威廉能守住柏林自然好,然後奧斯曼帝國加入戰爭,中國再給他送五十萬援軍過去,歐洲的戰爭就可以繼續下去,一直等到中國佔領整個亞洲,再用龐大的軍團碾壓歐洲,如果他守不住柏林,大不了讓這位皇帝陛下找個戰時陪都繼續堅持抵抗,就像原本歷史上的光頭佬一樣,哪怕他就是撐不住投降了,或者讓他舅舅給抓住打屁股了,也無非就是中國自己平推歐洲而已。

就像皇帝陛下自己說的,又不是推不了。(未完待續……)

第479章 意呆參戰第115章 挫骨揚灰第56章 宣戰第601章 水淹七軍第630章 愛爾蘭第199章 背信棄義第149章 王爺遇到兵第140章 被羞辱的炮哥第389章 資本時代第1章 新世界第312章 紐約之戰(二)第76章 漢城宮變第132章 慈悲爲懷第292章 洛杉磯第216章 美西戰爭第403章 戰局逆轉第639章 刺殺第416 猛虎戰車第204章 蕪湖起義第583章 中yang帝國第595章 巴格達第432章 歐佩克第635章 待宰羔羊第330章 制裁大棒第667章 絕戶計第8章 神秘病人第274章 第二次美西戰爭第215章 威克島第132章 慈悲爲懷第113章 放鴿子第66章 第二次牙山之戰第14章 大計劃第620章 迴光返照第341章 桑托斯的歡樂大進軍第14章 大計劃第356章 戰火紛飛的世界第658章 白衛軍第310章 史上最大海盜集團第466章 同盟國的危機第61章 仁川海戰第69章 絞肉機第573章 先分贓第544章 衆望所歸第404章 海上防線第255章 楊皇帝登基第100章 允或不允第76章 漢城宮變第586章 順流直下第521章 加勒比海的戰鬥第616章 大兵壓境第25章 華工第15章 楊豐的戰艦第266章 翻雲覆雨第486章 生意興隆第132章 慈悲爲懷第101章 其心可誅第367章 邊打邊談第574章 空中通道第369章 金蘭灣第107章 兵變第560章 潛艇肆虐第446章 泥足深陷第104章 飛揚跋扈第493章 勝負未分第298章 西南互保第12章 帝國崛起第586章 順流直下第77章 海上決戰第86章 戰局變化第551章 席捲遠東第425章 世界大戰第211章 光緒之死第417章 高速公路第453章 魚雷肆虐第54章 海外義民第466章 同盟國的危機第357章 洛陽之行第114章 亂臣賊子第194章 國際監督部隊第388章 大鍊鋼第204章 蕪湖起義第224章 慘勝第161章 另立新君第262章 強權即公理第335章 楊豐的俾斯麥第44章 侵略者第27章 速度紀錄第279章 馬漢的無奈第31章 金礦到手第354章 遠東陰雲第403章 奧特朗托海戰第551章 席捲遠東第96章 征服者的義務第353章 楊皇帝的憤怒第146章 伊藤博文之死第603章 挖坑第133章 李二鬼子的選擇第578章 節奏很重要第47章 陷阱第6章 歐洲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