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節 圍攻(中)

“必勝之戰,爲什麼還要用這種手段?”剛纔黨守素就有些不滿,不過賀珍搶在他前面開口了,聽到袁宗第的建議後黨守素再次出言反對:“我們應該把李國英的殘軍盡數殲滅在這裡,這樣我們可以趁勢攻打保寧,更可以一舉打回陝西去。”

黨守素的言論很有煽動性,擊斃川陝總督,消滅川北、陝南最後一支清軍主力,然後叩關入西安,回到闖營舊將的家鄉。

“鄧名不許我們進攻湖廣擴大地盤,我們就拿下西安,掃蕩甘陝的趙良棟,就像闖王當年做的一樣。接着我們出兵山西,再次兵臨北京,重來一場一片石大戰。不過這次我們要把虜醜的腦袋擰下來掛上旗杆!”黨守素越說越是激動,放在幾年前他絕對不會有這樣的豪情壯志;但最近兩年來,明軍節節勝利,無論是在湖廣還是兩江,都把清軍打得一敗塗地,東南督撫都極爲畏懼明軍的兵力——這讓黨守素感到局面已經逆轉了,清廷的氣數將盡——鄧名一個毛頭小子能做到的,他們這些宿將也能做到。再說鄧名把成都管理得一塌糊塗,從使者送回的報告看,黨守素覺得川軍的凝聚力還不如自己,他的部衆雖少,但比川軍控制得嚴密,只要有和川軍一樣的物資供應,他當然可以和川軍一樣追着清軍跑。

本來還比較持重的劉體純聽到這番話後,也是怦然心動,帶着兒郎們再次縱橫華北,駐於紫禁城前當然也是他的夢想。而看起來明軍確實很有機會,東南督撫連剿鄧總理衙門都辦出來了,這難道還不能說明清廷已經是外強中乾了嗎?而只要回到陝西,劉體純覺得振臂一呼,就能招募到大批驍勇的西北好漢。

再來一次東征吧,劉體純的心裡也在吶喊。他不禁回想起了上次跟着闖王東征時的場面,一路勢如破竹,沿途文武官員不是聞風而逃,就是伏地請降。只要這次徹底消滅了李國英,確實是進入關中的好機會啊。

張長庚評價鄧名的時候,曾經用過“狐假虎威”這個成語,他認爲東南督撫對鄧名的恐懼,有很大程度是來自對清廷的實力的畏懼,不過劉體純顯然沒有往這方面想。

在營內衆將都浮想聯翩的時候,袁宗第同樣因爲被喚起了往昔的記憶而呼吸變得沉重,但他是最早一個從回憶中甦醒過來的人:“雖然圍三闕一可能會讓李國英帶着一些人逃走,但我們的損失也不大,到時候攻入關中還是有機會的。”

“這是畢其功於一役的良機,怎麼能輕輕放過!”賀珍同樣做夢都想回漢中去,情緒被調動起來後,賀珍突然開始擔心李國英已經逃走了:“我們能看明白的事,李國英說不定也能想到,我們要趕緊追上去,不要讓他跑了。”

當即就有好幾個人嚷嚷起來,表示願意帶領本部精銳立刻去包抄重慶。

被推舉爲主帥的李來亨沒有立刻答應,而是望了袁宗第一眼。他能過坐上主帥的位置就是因爲江陵的軍力強大,而且衆將也都給他的養父李過面子。不過袁宗第同樣因爲和鄧名的關係密切而擁有強大的實力,比李來亨也差不了多少。袁宗第還沒有徹底消化上次大戰收穫的戰果,若是再給袁宗第一年時間,那麼在萬縣附近作戰時,有主場之利的袁宗第出兵不會比李來亨少。

正因爲統帥的位置是靠實力獲得的,所以李來亨非常重視出兵僅次於他的袁宗第的意見。而且李來亨也很明白,在座的衆人中,袁宗第對川東的情況和李國英的現狀最清楚,最有發言權——因爲李來亨和鄧名的關係比較好,所以袁宗第那些偏向鄧名的言論沒有讓李來亨感到太不滿,所以他對袁宗第的軍事意見比較重視,也沒有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

“我覺得飯還是一口一口吃爲好,我們還沒拿下重慶,就不要惦着西安;沒進入西安以前也不要琢磨東征的事。”袁宗第已經完全冷靜下來,他不想制定什麼戰略,重要的是關注眼前的戰術問題:“圍三闕一,還是最穩妥的辦法。”

“既然袁將軍這麼說,就這樣吧。”在軍事會議上,李來亨也不再稱呼對方爲伯父,他和袁宗第取得了一致意見後,基本就確定了軍事方針。

因爲與鄧名合作而實力大增的劉體純持中立態度,既然如此,其他人就是心裡再不滿意,也沒有辦法推翻決議。

……

“夔東賊已經通過銅鑼峽了!”李國英得到報告。

和李來亨他們想象得不同,重慶的清軍對夔東的進攻規模究竟有多大相當缺乏瞭解。放棄忠縣後,李國英對東面更是兩眼一抹黑。雖然隱約發現了一些明軍進攻的徵兆,但因爲無法得知明軍的進攻兵力和出兵時間,所以不可能進行外圍防禦。

一直等到明軍在銅鑼峽安營紮寨,重慶才判斷出這又是一場明軍大規模的進攻,具體的兵力還有待查明。

只是敗軍之將不足以言勇,發現明軍衝着重慶來後,高明瞻、王明德等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逃跑。對此王明德還振振有詞:“來者不善,善者不來。既然夔東賊來了,而且是李來亨、劉體純他們都來了,那他們一定是兵力雄厚,有十足的把握,我們還是先避其鋒芒爲好。”

衆人議論紛紛的時候,李國英只是靜靜地聽着,末了說了一聲:“你們現在連鄧名的幾個嘍囉都怕得要死了麼?”

說完這句話後,李國英在心裡輕嘆一聲,僅僅過了不到四年,夔東衆將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就下降到了鄧名的嘍囉的地步,這個年輕人的崛起之速實在是太過駭人聽聞。

衆人都默然無語,不少人都在心裡暗暗叫苦:要是鄧名來了還不太怕,畢竟鄧名的信譽好,做事也一向留有餘地;但夔東衆將和鄧名可完全不一樣,袁宗第和鄧名關係那麼緊密,上次落在袁宗第手中的俘虜還被逼迫去當苦力,捱打受餓,有些人在贖回來之前被蠻不講理的袁宗第的手下殺了。這次來的夔東衆將和甘陝綠營一點交情也沒有,要是落在他們的手裡,就算能僥倖活命肯定也是生不如死。

“爲什麼鄧名不來拿重慶?”李國英也知道王明德說得不錯,夔東軍此番前來,必定是兵強馬壯,誓要拿下重慶才肯罷休。但李國英絕不肯聞風而逃,這既有他的一點傲氣,也事關朝廷的臉面,上次的大敗好不容易纔遮掩過去,要是聽說李來亨到了銅鑼峽他就棄城逃跑,那怎麼向朝廷交代?

將領們面面相覷,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川陝總督的問題。

“爲什麼鄧名不來攻打重慶?”李國英加重語氣,再次厲聲喝問道。

失去了長江水道的通行權後,重慶好像是個又聾又瞎的人一樣。李國英恨不得朝廷立刻下令讓他退回保寧,但現在沒有這個命令,而且此刻更不是撤兵的好時機——重慶對明軍來襲並無心理準備,這批敗軍之將一旦出城就能逃散一空,到時候恐怕要一路退回漢中去,連保寧大概都保不住了。

“因爲鄧名知道他打不下重慶,因爲他知道重慶有我在!是我李國英在坐鎮,他絕不可能從我李某人的手中奪取重慶,只會撞得頭破血流,所以他纔不來。”李國英猛地同時舉起雙手,然後用力地拍下,重重地落在桌面上:“我不是胡全才,不是郎廷佐,我是川陝總督李國英!是以兩千人力抗劉文秀十萬大軍,保全川北的李國英!連鄧名都不敢來重慶捻我的虎鬚,這幾個嘍囉算是什麼東西?他們這是來送死的。”

“諸位。”李國英雙手撐着左面,騰地站起身,大聲喝道:“你們已經打了兩年的敗仗了,其中大部分是我的錯,我不善於野戰,卻一次次以己之短,去與鄧名這樣的名將在野外爭鋒,確實是不智之極;但論守城,當世我不做第二人想。這正是振奮士氣,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你們卻想着要退兵?你們是要把送上門來的功績白白丟開嗎?”

李國英環顧衆將,滿意地看到他們變得表情肅然,胸膛也紛紛挺直了,就連孫思克、袁佳文弼也都抿住嘴角,目不轉睛地望着自己。

伸手從壺中取出一支令箭,李國英把它豎直舉起:“王明德聽令。”

“末將在!”王明德跨上一步,抱拳大喊道。

交代了一番任務後,李國英把它擲於堂前。

“末將遵命。”王明德竄上去拾起了令箭。

接着又拿出一支令箭,李國英再次叫道:“高明瞻聽令。”

“下官在。”

……

隨着李國英一道道命令發出,重慶守軍紛紛行動起來,全城像開鍋了一般,到處都是人喊馬嘶。

“總督大人有何吩咐?”應召而來的孫思克恭敬地向李國英行禮。危機關頭,人總是不由自主地崇拜那些能夠給他們帶來信心的人物。

“陪本官到城頭上走一走。”

“遵命。”

來到城頭,李國英眺望着銅鑼峽的方向,明軍的大軍正在滾滾而來。認真地看了一會兒後,李國英輕聲說道:“就怕他們圍三闕一,亂我軍心。”

第50節 債券(下)第14節 彈盡(下)第2節 抵x制第31節 大敵(上)第39節 哨探第26節 觀感第10節 負責(下)第4節 一致(上)第43節 鷹派第21節 東進(下)第18節 鏈條第30節 劍閣第3節 裁軍第13節 天明(下)第7節 北上第54節 迂迴第19節 帝國第21節 東進(下)第7節 變臉(上)第8節 進軍第13節 提督第54節 權變(上)第8節 戰備(下)第6節 密議(上)第50節 誤判(上)第3節 信號(上)第56節 推測第11節 攔截第28節 城前(下)第58節 接觸(下)第14節 彈盡(上)第9節 穴攻第24節 怒潮(上)第1節 交換第21節 根基第10節 爆破第30節 三投第41節 獻計第47節 情報(上)第57節 輕取第38節 隔江第45節 隊友(上)第40節 困境第24節 內憂(上)第36節 分攤(上)第31節 名將第21節 東進(下)第40節 泥潭(上)第36節 方向(下)第19節 一騎第33節 問策(下)第49節 敗像第14節 初捷第15節 軍心第58節 同盟(下)第11節 實驗第53節 擒賊第50節 誤判(下)第21節 闖關第3節 援軍第18節 登陸(下)第20節 相逢第59節 魔鬼(下)第3節 上風第41節 阻擊第51節 保衛(下)第66節 加入(上)第27節 得兼第42節 升級(上)第13節 天明(上)第17節 調查第57節 疲兵第8節 戰備(下)第68節 混亂(上)第43節 輕取第23節 江防第5節 重整(下)第40節 泥潭(下)第1節 秘旨第53節 齊射(上)第52節 決心第34節 問候(下)第39節 衝突(下)第31節 佯攻(下)第38節 買賣(上)第6節 密議(下)第16節 龍騎(下)第18節 恐怖(上)第38節 隔江第18節 詔書(上)第45節 鍊金(下)第57節 輕取第54節 權變(下)第10節 追逐第53節 烈焰第3節 信號(下)第39節 王佐(下)第27節 圍攻(上)第26節 觀感第22節 搶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