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便叫我瞧瞧你斬去的業障!

第260章 便叫我瞧瞧你斬去的業障!

金蟬呆愣愣站在原地不動彈。

因爲自他出世以來,便有一個聲音一直在他的心裡徘徊不斷,始終未曾消散。

“取代唐三藏。”

只有這短短五個字,並不多。

似乎這纔是他得以誕生於三界的意義。

但是以往他並沒有意識到這簡簡單單五個字代表了什麼,只是下意識認爲,應該是要讓自己取代了唐三藏的身份,以此前往西天取經,修成正果。

可經過剛纔“唐三藏”這一番言語點撥,叫他清楚的意識到原來這是要讓自己徹底代替唐三藏,而並非只是去西天取經。

用最通俗易懂的話來說,就是金蟬與三藏三界之中只能有一個。

或者說金蟬都沒有存在必要,只有活下來的纔是唐三藏。

這纔是他此番能夠以金蟬遺褪化形的真正因果所在。

能跑得出去麼?

法海唸了一個以往從來未曾念過的法號,引動了一身業障——

這其實都只是一個對視之間發生的時候,三位弟子甚至都還沒有反應過來,便瞧見這位被師父攔住去路的妖僧金蟬,忽然身形顫抖,便直接自雲頭跌落。

因看見師父動手,大聖、小白龍與六耳這三位弟子,也跟着師父一齊行動,另分了三個方位,封鎖其遁形之路。

大聖一雙火眼耀着金光;六耳也把自己的六隻耳朵顯出來,不斷擺動;小白龍則是趁機分析這妖僧金蟬的核心氣息

跑?

往什麼地方跑?

現在的局面是四對一,此地不可久留——

“我不能走?”金蟬皺起了眉,他沒有想到對方會直接將自己攔住。

好不容易藉助不知何人埋藏在自己靈魂深處的真言勉強掙脫,卻早就失去了與三藏法師動手的勇氣.到此刻他才知道,雙方真正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無量劫佛!”

奈何法海的注意力一直沒有鬆懈過,一雙法眼時刻注視在他的身上,他那邊兒身形剛動,人才到了半空,這裡法海便已經第一時間出手。

噗通——

但是他心中還有底氣,因此並不見慌張。

不僅僅是法力與佛法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雙方的境界,幾乎雲泥之別。

正當他以此糾結之時,腦中忽如千針穿刺一般疼痛,似乎有一股力量在刻意阻止他繼續往下深想。

啪。

“阿彌陀佛。”法海唸了一聲佛號,沉聲道:“法師既修佛法,便知萬靈生有所命,起能輕毀之,何況是三百多條人命。”

“呵呵呵呵。”金蟬也笑了:“貧僧是在除惡,正如法師一般,是爲殺生斬業。難道只准法師你殺生,卻不許小僧行道麼?”

爲什麼?

金蟬看似想通了,但其實並沒有。

“殺生爲護生,斬業非斬人。”法海與金蟬對視一處,語氣愈發凝重:“貧僧只見你斬人,並未見伱斬業。”

“法師手上沾了諸多業障,貧僧自然遇上了,自不能視而不見。”

等他睜開雙目的時候,便是腦門上已滿是虛汗,只是原本炯亮的雙眸,此時卻顯得有些混作失神。

在金蟬眼中,但見漫天凶煞血海,將此地瞬間覆蓋。原本還是一位得道高僧的唐三藏,此刻就好似那天外邪佛,身上不見半點金光,盡是些沉沉死氣.那恐怖的業障幾乎要凝結成實質,處處皆聽是哀嚎,眼中全然一片地獄景象——

轟!

“你以爲貧僧斬去的業障,都在何處?”

“你既學貧僧殺生斬業.”那聲音似含隱怒,“便叫我瞧瞧你斬去的業障!”

因爲他只是忽然之間明白了自己需要如何做,卻始終沒有想明白,爲什麼要這樣做。

世尊地藏曰: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貧僧只言:生做滾滾紅塵中,劫滅無間只一人。

“你要爲這些貪官污吏出頭?”

亦或是,此前在被孫悟空認出身份的時候,就不該一時手癢跟他糾纏,以至於竟然將唐三藏拖至現場,造成如今眼前這般局面。

金蟬心中莫名又出現了這樣一個念頭,下一刻他便縱身一躍,想要就此逃遁。

露面容易,想走.可就沒那麼簡單了。

“不,不能就此放棄。”關鍵時刻,還是那股神秘的力量將他的心志喚醒“不能再跟他糾纏下去了,得先想個法子遁走。”

既然如此我誕生的意義又究竟是什麼?

而三界只能有一個唐三藏我如何能取代得了他?

我似乎完全沒有化形的必要。

轟轟轟!

雷音似在金蟬腦中炸響,震得他心神翻涌,久久不能平息。

“法師哪裡去。”

法海腳下步伐微踩,其身形便如幻影躍遷,瞬形之間便攔在了金蟬面前。

而在這地獄之中,卻只有被金光與黑氣同時包裹着的一道身影,那身影正是三藏法師的形貌,此刻一雙黑白分明的眼眸與金蟬對視一處,而後便有一道大佛真言自他心中響起——

金蟬的身體重重摔在地上。

“哼。”金蟬冷哼一聲:“任憑你言之,你怎斷我未曾斬業?”

只是師徒幾個任由他的身體向下跌落,都沒有要過去接一接的意圖。

若是今日之前,金蟬絕不會相信跟孫悟空或是唐三藏見面會是這般兇險之事,否則他一定不會如此輕易便露出行蹤。

明明是平視,此刻的法海卻好似高千萬丈的巨佛,那金蟬便如同當年如來佛祖手中的猴兒一般——

嘶——

法海以佛法催動一雙法眼,向着四周探查;大聖也以同樣以火眼金睛觀瞧周圍小白龍施展追蹤術,六耳也罷六隻六耳不停的擺動

可片刻之後,四人無奈對視一眼,落於地面,將金蟬的身體圍在中間。

大聖用手中的金箍棒捅了捅,道:“師父.原來這才三界最是正宗的金蟬脫殼之神通,弟子剛纔見他脫殼而去之後,真身似乎眨眼便消失在原地,弟子一直瞧着他.也沒見到破綻,更尋不到他的真身去向。”

小白龍也道:“師父,他的氣味就如同憑空消失了一般,完全沒有連續。”

六耳一樣凝眉搖頭,“師父,弟子也聽不到他的動向了。”

(本章完)

第309章 讓你巡山,你在這兒睡大覺啊?第201章 倒黴,倒黴,倒黴!第532章 幸虧大聖身懷“秘法”;今天的事情第361章 轉世爲人,便是人;西洲離大亂不遠第150章 看來又是個有跟腳的怪第500章 從此背上了賊頭的鍋;他們究竟爲什第547章 唯識教法,自成一家;在大唐是正好第57章 調虎離山?將計就計!第127章 這是什麼經文?第25章 宰了他!第256章 道不傳非人,法不傳六耳第381章 修行之路,何止於靈山;此事說來話第170章 表弟,你往哪裡去?第162章 貧僧普渡衆生之心,一如既往第116章 除非忍不住——第262章 似乎是有人在磕頭?第697章 還有比大唐更好的主人?三界之中,第174章 精明用在正道上第742章 法海當然會對他“特殊關照”;恐怕第12章 不如讓師父來做這個靈山之主第788章 玉帝元神沒有半點反抗,十分順從;第331章 這並不是一個選擇題第97章 既未嘗,如何知?何以戒?第93章 山水有相逢,又不是什麼生離死別~第745章 未免太有失身份了吧;貧僧怎麼可能第643章 喜聞樂見;這事怎麼能憑空猜得出來第748章 誰讓他來晚了一步呢;羅剎好鬥嗜殺第759章 又何必多此一舉呢?明知大敵來臨,第27章 弟子覺着他是個有道的...第338章 禮拜非爲所求,而敬其作爲也第421章 大唐聖僧,唐玄奘到了;我佛慈悲,第236章 唐三藏,你竟敢還俗娶妻,違朕旨意第529章 發生什麼事了?不能耽誤了吾兒的仙第179章 先生與遊俠第741章 容不下第三個人分這杯羹;袖手旁觀第99章 怕是要將這尋常魂魄,超度成厲鬼第498章 小可曾參;李世民:得把人從西方請第361章 轉世爲人,便是人;西洲離大亂不遠第282章 蛟魔王請酒,李長庚招安第428章 似此類寶物,在修行界可常見麼?第529章 發生什麼事了?不能耽誤了吾兒的仙第219章 這金兜山的妖王,恐害人無數第666章 這可不算消極怠工;什麼是“殺生和第762章 罵的還挺髒;他問了什麼?第293章 怎麼可能?!第713章 《萬妖圖錄》;周公誅管蔡第28章 師父肆意起來,俺老孫都拉他不住第711章 道友爲何不返回師門呢?佈陣者另有第183章 師父何故嘆息?第731章 總要有個正當的理由;最好躲着他們第554章 自作自受,害人害己;三藏法師並非第741章 容不下第三個人分這杯羹;袖手旁觀第500章 從此背上了賊頭的鍋;他們究竟爲什第597章 真武大帝:妖是蕩不盡的;李世民:第614章 你應該感到慶幸;且在此稍等我片刻第690章 難得是進入紫竹林;老道願意以身作第339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這便是造化之道第370章 震天箭;靈山外見血光第712章 天罡地煞;兜兜轉轉第464章 那位菩薩同聖僧還有些恩怨;退避三第677章 用最快的速度散去神通;諦聽說他有第195章 我主人是觀音菩薩!第375章 洛陽陳禕;身爲仙佛之傲慢,對人間第261章 等佛祖退位的時候...第74章 自打跟了師父,三天餓九頓...第430章 若是殿下食言,貧僧會很爲難;父皇第220章 特請聖僧赴死第357章 來自師門的背刺;保管陛下藥到病除第614章 你應該感到慶幸;且在此稍等我片刻第355章 這話是菩薩說的;難道是把小兒當祭第118章 你們都去辦正事了?第650章 能用武力解決的那都不是問題;吾命第775章 也就是外人不知內情;他想要洗白麼第89章 師父,您先別生氣...第315章 渡衆生,不如渡三界第481章 這如意算盤打的響啊;尋常只有你們第201章 倒黴,倒黴,倒黴!第116章 除非忍不住——第585章 太過乾淨,反而是疑點;既然是無主第287章 鵬魔王入陣,牛魔王失策第657章 狼王?舔狗;無疑是個好消息第39章 小哥且慢走,向你請教個事兒——第527章 需要有人將他們從麻木之中驚醒;這第343章 小白龍再探山,仙孔雀動紅鸞第669章 出現問題,就要解決問題;殘魂第626章 腰間仗劍斬凡夫;洛陽綠竹巷第737章 接下要輸誰啊?貧道冥河,稽首了第14章 觀音菩薩:這一難是誰安排的?第346章 是真是假,吃上一口自然就知道了第281章 天奴欲告狀,玉帝唸佛號第786章 本以爲大家一樣都不上進;黎山白素第207章 守小節,還是行大義?第138章 大師兄害我第64章 且緩手,棒下留人!第80章 正該是你斬了那些貧僧渡不盡的罪孽第346章 是真是假,吃上一口自然就知道了第95章 啊——長老救命——(還債·900首訂第213章 整個西牛賀洲,亂成了一鍋粥第407章 這因果怎麼跑到了師父的身上;王冠第463章 經常向小神行賄;可知道是哪位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