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需要有人將他們從麻木之中驚醒;這

八仙想要順利歸位,顯然沒有那麼容易。

其實當法海看到李承幹那一身裝扮,尤其是看到他手中的一根鐵柺,與那鐵柺上的葫蘆時,心中難免想到一位叫做“鐵柺李”的仙人。

在他原本的那個世界,八仙已然歸位而且他也知道,自己那個世界之中的鐵柺李,絕非是李承幹。

可眼下,就真說不準了。

尤其是李承幹還得了老君的首肯,正式拜入了人教李淳風門下,將來修行有成,得道歸位,也並非是什麼難事。

如今這個世界之中,一些事情早就變得似是而非,八戒與悟淨不也並非是既定的西遊人選麼?

那麼八仙之中產生一些變化,似乎也不值得大驚小怪了。

況且如今的法海,修爲已然觸及到了三界頂端水準,再加上同天道也算是打過了幾次交道,對於這樣的事情,也並非不能理解。

正如自己西行,只要他們師徒五個去西天靈山將經書取回大唐即可,至於這西遊的五個人,究竟是何人,恐怕也並不重要。

這上洞八仙,或許也是如此。

況且法海以法眼觀瞧李承幹,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窺視到對方的前世的,其中也看出了許些門道.每世皆有不可治癒之足疾,這是從先天神魂之中就帶着的毛病,也是爲什麼李承乾的跛足,藥石與仙法皆難醫治的原因之一。

最有趣的是,他此前每一世都姓李。

自皇叔三藏法師這裡得到了指點,李承幹便帶着老君賜下的鐵柺與葫蘆,正式雲遊四海.當日出長安的時候,李世民只是來到大慈恩寺的大雁塔之巔,目送這個大兒子出城。

等徹底不能目視其身形時,李世民才長嘆了一聲,在御弟面前也絲毫不隱瞞自己的疲累與無奈之態,“承幹此一去,卻不知是否還有再見之時。”

李承幹拜入人教,日後的前途是肉眼可見的,別管李承幹出身皇族,身上有紫薇帝氣在仙道一途的修行上步履維艱,但老君自然敢開口將他收入門下,那至少也會保着他成仙,哪怕只是一個散仙。

而一旦修成散仙,入了仙籍這壽元自然就不是他們這些人間凡俗能比的了。

但很快,李世民眼中的迷茫就盡數散去,留下的全然都是堅定,他雙拳緊握,看向了一旁的御弟三藏法師,沉聲說道:“長生非朕求,但朕想要的事情,卻難以在這有限的生命之中實現.御弟,你說天道何其不公?”

法海沉吟片刻,緩緩說道:“或許正是有這些遺憾,才愈發顯得人族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卻是三界各族之中,最絢麗多姿的吧。”

又有誰的人生是處處圓滿的呢?

也正是因爲充滿各種各樣的遺憾,才突顯出每個人那獨一無二的人生吧。

“殿下自然有洪福。”法海寬慰了李世民一句,笑道:“陛下之大唐,亦國運昌隆。”

李世民沒接茬,此前御弟所言,讓他這一段時間專心修行人族血脈之力,以提升自己的壽元但這段時間下來,其實並沒有什麼成效。

一來是他年事已高,身體早就過了巔峰期;二來也是國事繁忙,哪有什麼修煉的時間?

雖然他也想過將皇位就此傳給太子李治,自己當個太上皇閉關修行,但又覺着李治行事還稍顯稚嫩,尤其是他秉性純正,玩弄心計,恐不是朝中那些老狐狸的對手,故而一直沒有下定決心放手。

但今日就有所不同了,除卻前太子李承幹雲遊四方,魏王李泰也在今日跟隨金光仙去了麒麟山,正式開始了自己的修行之路。

相對於當過太子的李承幹,他身上的紫薇帝氣,就要稀薄很多了。

況且,如今大唐天子李世民與太子李治的位置十分穩固,紫薇帝氣也基本都匯聚在他們二人身上,似他這樣的皇子,也就是沾染些個邊角料。

只是相對於李承幹來說,他的心思就要更加複雜一些了比如,自己修仙成功之後,以仙人之姿重返大唐,到時候即便是仙人不能當皇帝,可自己作爲大唐的王爺,關心一下朝政不過分吧?

至於更過分的他一時還不敢有那個念想,畢竟大慈恩寺中還坐着一位三藏聖如來。

父皇曾經說過,在如今這等仙佛橫行的三界之中,三藏聖如來纔是我大唐的定海神針。

至於薛仁貴與王玄策這樣的絕世狠人,雖然武力超絕,但畢竟壽元有限.萬一當真青黃不接,後繼無人,那大唐將何去何從?

這也是爲什麼李世民要放李承幹、李泰出去修行的原因之一,畢竟他活着的時候,可以保證大慈恩寺以及三藏法師與大唐之間的親善關係,可當真等他龍馭賓天之後,究竟還是怎樣一個狀況,誰也說不清楚。

即便是御弟的品行值得信任,可萬一御弟將來有一天,也同大聖一樣去了混沌玄都城之中呢?

關鍵時候,那還得是自己人才能信的過。

而李世民最信任的人,也就是他的三個嫡親兒子了。

其餘的幾個兒子,可就完全沒有這樣的待遇,想要修行?

我看你們是想要造反。

即便是幾個庶出之中,最受寵的吳王李恪,都沒有這個待遇.但因爲李承干與李泰先後去朝,李恪作爲如今長安之中最年長的皇子,自然也要承擔起自身的責任來,目前他是李治監國時的左膀右臂,李世民授開府儀同三司,官拜司空,加授太子太師。

就是想要利用宗室的力量,來對抗世家門閥。

而李恪,也是除李治之外,諸多皇子之中,最具才幹的,否則也不可能得到李世民喜愛與重用。甚至在李治年幼的時候,李世民都曾經動過立李恪爲太子的念頭,但最後還是不了了之。

貞觀二十八年。

李世民退位,將皇帝正式傳給了李治,自居太上皇。

話雖如此,但整個大唐都知道,大唐真正的話事人,究竟是誰。

李治就這樣登上了皇位,一時誠惶誠恐,作爲兒子的他,自然知道他的父皇爲什麼會在這個時候將皇位交給自己

父親想要成就一番事業,但陽壽將盡,心有不甘之下,要“逆天改命”.他這個當兒子的,自然全力支持。

在父皇閉關這段時間,他決心要爲父皇守好這大唐的天下,等父皇功成出關之際,便是率領大唐於整個三界揚威之時。 南洲已然一統,西洲也無戰事,東洲各國似乎尚且不知道李世民已經將目光對準了他們.

在李世民閉關修行之前,薛仁貴、王玄策以及袁天罡,他們三個分別得到了李世民的召見,等他們各自出宮之後,便直接分道揚鑣,且各自目的明確。

薛仁貴的重心,自然是放在軍中的;王玄策則是直接以大唐使者的身份,跑去了東洲,名義上是出使各國,實際上無非就是探聽情報;至於袁天罡,除卻在三界之中招攬奇人異士之外,也開始從各地挑選根骨不凡的孩童加入不良人,從小便開始修行,要培養出一批獨屬於大唐的修士。

對於李世民的行爲,按說在法海得知之後,作爲普渡衆生,慈悲爲懷的三藏聖如來,他是應當要出言阻止的。

但法海並沒有這樣做,而其中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爲在法海看來,東洲的人族被宗門奴役太久了,也是時候該覺醒自我了。

而且還有一點,即便是李世民能夠在短短三五年之內,突破當前瓶頸.他也不認爲以大唐現在的實力,能夠輕易攻入東洲。

wωw ¸t tkan ¸¢〇

李世民需要一個全力一搏的念頭,而東洲的人族,也需要有人將他們從麻木之中驚醒。

漢鍾離終究還是下界了。

引導八仙的歸位的任務,其實原本是鐵柺李的任務,但如今這個世界的發展狀況已然如此,況且漢鍾離對此也並無所知,便只能是盡心盡力完成自己職責。

兜率宮。

此前抽空下凡一遭的老君,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回到了天庭之上,這位大佬來往天界人間,自然不必遵循那些天庭的規矩,他下凡甚至都不走天門,故而也就沒有留下什麼行跡。

再加上他一向在兜率宮煉丹,尋常時候並不露面,故而除了玉帝等少數幾人之外,根本不知道他前些時候一直在凡間。

“老道纔回來了,陛下就上門了。”老君看着面前的玉帝,甩了甩手中的拂塵,將桌面上擺着的丹藥,全都收斂在了自己的袖子裡。

玉帝的手腳也不乾淨,來一次他的這裡的丹藥就要少上幾葫蘆。

而且這玉帝總是喜歡當着自己的面,把丹藥偷走,自己不在家的時候,卻不趁機來取故而這一次,老君也是當着面玉帝的面,將丹藥全都收起來。

玉帝見狀,稍有些錯愕,而後四下張望了一陣,“可是那猴子來了?”

“陛下。”老君也不點破他,只是笑呵呵說道:“大聖已經去玄都城中了。”

玉帝稍微正了正身形,然後起身走到了牆邊兒的架子前,伸手就去摸面前的丹藥葫蘆.

“陛下!”

老君的手,卻是已經按在了他的胳膊上,無奈道一聲:“您要什麼丹藥,老道給你煉一爐,何必如此呢?”

玉帝面不改色,笑道:“朕只是覺着面前裝丹葫蘆頗有靈韻,想要把玩一番.卻不知這裡面裝的是什麼丹?”

“只是尋常的一些木屬丹藥而已。”對於玉帝的鬼話,老君自然是不信的,但他還是介紹了這其中的丹藥功用,“重傷瀕死之人用之,當有回春反元之功效,故而稱之爲回春丹。”

聽起來同下界尋常修士用來療傷的“回春丹”一樣,也其實也就是隻是療效上的差別而已。

見玉帝的手放下,老君也鬆開了自己的手,向玉帝詢問起正事來,“陛下來老道這兜率宮,總不是要看這些裝丹的葫蘆吧?”

玉帝來自然是有正事的,至於這些丹藥葫蘆,只不過是順帶摸一把的事兒而已。

如今見老君早就有了防備,玉帝也收斂起了適才懶散模樣,神情也變得嚴肅起來,“靈山如來傳來的消息,說是朕的那個魔界化身奎剛法祖,似乎得到了當年羅睺所用的那一杆魔兵。”

嘶——

耳中聽聞此言,即便是老君心中也難免生出幾分波瀾。

當年的羅睺,那纔是貨真價實的魔祖。

其修爲通天超絕,手中神兵法寶更是凌厲,三清之一通天教主手中的誅仙四劍與誅仙陣圖,便是羅睺的法寶,只是他被道祖擊敗之後,誅仙四劍與陣圖落入了道祖鴻鈞老祖的手中,而後在紫霄宮分寶時,將此寶賜予了通天教主。

而這誅仙劍陣,還不是羅睺最厲害的手段,他的那一柄名叫弒神槍的魔兵,則更具兇威。

傳言說,即便是聖人也難擋其鋒芒,甚至有屠聖之能。

而此前無天魔祖的那滅世黑蓮,其實也是羅睺的法寶,只是在他隕落之後,滅世黑蓮與弒神槍具消失不見原來是被封印在了魔界之中。

如今隨着無天魔祖與奎剛法祖的現身而再度出世。

此事確實非同小可,老君也得認真對待,甚至他都想要跑一趟混沌,將這件事告知真身與另外幾位聖人了。

而且在這一瞬間,老君都有些懷疑玉帝的用心這會不會是玉帝的算計?

玉帝不甘人下,老君是能夠看的出來的,當年之所以有封神榜一事,跟玉帝也逃不了干係。

如果說無天魔祖與滅世黑蓮的出現,還在諸聖離開三界之前的算計之中,那麼這位奎剛法祖顯然是超出了他們此前預計。

偏偏這化身,還是玉帝放入魔界之中至於此前所言與化身失聯之說,這會兒恐怕也要先打個疑問了。

畢竟失聯與否,除了玉帝之外,旁人根本無法知曉。

老君盯着玉帝的雙目,玉帝也並沒有閃躲的跡象,雙方對視了幾個呼吸之後,老君終於是開口說道:“這下麻煩了。”

玉帝也一攤手,道一聲:“所以朕纔來向老君問計。”

第219章 這金兜山的妖王,恐害人無數第483章 菩薩也在人間;這大殿之中怎不見一第200章 八戒如今愈發放肆了第353章 鳳凰涅槃,自尋死路第139章 記得巡山守崗時,小心孫悟空第395章 母子平安;那猴頭說的不錯,朕的心第716章 少不了繼承人王們的一貫傳統;什麼第676章 看看你教的幾個好徒弟;“大日佛焰第611章 貧道先將那蝙蝠老祖緝拿;還懷疑起第587章 您就是三界之中最慈悲的女仙;這才第450章 貧僧欲立唯識宗;就當是給猴哥熱場第365章 清混各一,涇渭分明;嚇死老豬我了第87章 仙童託好,可別摔了第498章 小可曾參;李世民:得把人從西方請第388章 祖爺...您想吃唐僧肉麼?第509章 凡事就怕有人開頭;忍不住扇自己兩第490章 知朕者,金星也;這位師妹,似在什第169章 菩薩:老君,您家中的牛兒可還在?第580章 不妨就全放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第651章 一舉多得之妙;病急亂投醫第58章 師父被妖精抓走了第650章 能用武力解決的那都不是問題;吾命第116章 除非忍不住——第155章 這齋朕吃得,你爲何吃不得?第617章 淳風,你怎麼看?簡直是自投羅網第21章 既是袈裟,不看也罷第317章 雕蟲小技,也敢班門弄斧!第565章 拜什麼神仙,朕說了算;人族代有才第21章 既是袈裟,不看也罷第44章 總不能雙方都拿高小姐來要挾對方吧?第122章 氣運轉嫁的左道之術第552章 這猴兒究竟還藏了多少?悟空自己都第142章 許是見得人情世故有些多了第92章 難道吃了蟠桃成仙了道的,都是假長生第315章 渡衆生,不如渡三界第173章 大王,你是個好人第648章 雙方的小暗語;罪孽總要有人來揹負第446章 看山還是山;他們都服輸第599章 貞觀大帝回朝;大唐亂不了第626章 腰間仗劍斬凡夫;洛陽綠竹巷第39章 小哥且慢走,向你請教個事兒——第718章 道長是否太過謹慎了;這兩個老貨還第432章 如來佛祖收取經文,三藏法師復歸靈第209章 孫悟空何在?第326章 七絕嶺除污穢,朱紫國換關文第462章 若不是迫不得已;醉翁之意不在酒第756章 他從頭到尾就沒出過力;大聖就不一第702章 富裕仗,打起來當然不會束手束腳;第342章 勸師兄放下?菩薩的修行出了岔子第737章 接下要輸誰啊?貧道冥河,稽首了第682章 封神榜的真正用法;重點是要讓大唐第78章 既然有緣,便許你們個機緣第588章 楊家之顯赫,恐爲三界之首;“天子第183章 師父何故嘆息?第485章 若是無女子傾心那纔是怪事;我可以第516章 天庭沒好人啊;小丑可不就是自己一第254章 大聖爺爺,您該不會是來殺人滅口來第574章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算不算是把賊頭第668章 打斷“施術”;你上當了第288章 牛魔斗六耳,楊戩激鵬王第650章 能用武力解決的那都不是問題;吾命第329章 我是娘娘麾下巡鎮小校第327章 孫大聖揭皇榜,唐三藏施妙手第787章 兩極反轉;小僧同樣與大護法神交已第616章 我只負責抓捕;出現變故第215章 脫困之機與借刀之人第555章 可惜,準提聖人沒上當;會不會直接第527章 需要有人將他們從麻木之中驚醒;這第220章 特請聖僧赴死第574章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算不算是把賊頭第543章 四猴齊聚會發生什麼事情?多寶究竟第216章 不甘的心與荒廢的洞府第312章 連給小妖們一點兒喝湯的念想都不留第8章 你且瞧好了,爲師只教你這一次第256章 道不傳非人,法不傳六耳第339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這便是造化之道第681章 謀士以身入局;壞!第618章 無獨有偶;這是宗門召集令!第412章 原來是誤會啊;這緊箍咒是什麼名堂第559章 我可是百年難得一遇的練武奇才;臣第56章 瞧那齊天大聖,也不過浪得虛名第575章 大唐來的貴客;千多年都過來了,也第147章 此乃皇家寺院第392章 結盟;若貧僧那時還在靈山...第718章 道長是否太過謹慎了;這兩個老貨還第565章 拜什麼神仙,朕說了算;人族代有才第210章 看老孫道法!第80章 正該是你斬了那些貧僧渡不盡的罪孽第784章 你這和尚,果然不像和尚;“收!”第523章 禺狨王能怎麼辦呢?御弟可有延壽之第280章 吾乃陛下特使,爾等還不見駕相迎?第275章 這不是巧合!第621章 問世間情爲何物第50章 戒色也是一樁修行第648章 雙方的小暗語;罪孽總要有人來揹負第532章 幸虧大聖身懷“秘法”;今天的事情第157章 師父,定是有人暗中做法第138章 大師兄害我第664章 大慈恩寺出身果真不凡;招安也是個第272章 八百里火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