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退往河南地

“什麼?幷州?上郡?西河郡?朔方郡?”

一聽李儒主張撤軍退往上郡等地,諸將都炸開了鍋,董卓也猶豫不定。

李傕不滿地道:“上郡荒涼,逃到那裡,我軍如何就食?”

李儒搖搖頭,說:“上郡可不荒涼。上郡以及上郡以北的朔方郡、以東的西河郡,這三郡境內,土地十中之九,是大片水草豐美的草原。因此匈奴大部也在上郡和朔方郡遊牧,其王庭就設置在西河郡的美稷城,與漢民雜居。

退往上郡和朔方郡,我軍可以劫掠匈奴部落,略其牛羊婦女,足以滋養我軍將士。而且三郡草原極爲肥沃,水草豐美,遠非大幕可比,不然孝武帝與匈奴也不會爭奪這河南地。我軍可在河南地,放牧戰馬,積蓄力量。”

郭汜又道:“可要前往河南地,就勢必要與匈奴人兵戎相見。匈奴人仍有勝兵數萬,我軍才七千騎,去招惹匈奴人很不明智啊。”

李儒搖搖頭,說:“比起繼續招惹錦馬超、招惹西涼鐵騎來,招惹匈奴人就是明智的。況且我軍將士雖少,卻更爲精銳;而且我軍將士在河南地毫無退路,心有死志。以此敵之,早已衰落的匈奴,何足道哉?故而我軍必然能戰勝匈奴人。

之後,我軍就可以持續不斷地劫掠匈奴部落,取其草場牛羊,以奉養將士;又可藉機以匈奴降人,充實部曲,壯大實力。何樂而不爲呢?”

李儒又道:“岳父要想自強,想如同馬騰馬超父子那般,橫行一域,就必須擺脫朝廷對岳父的控制,漸漸不再聽命於朝廷。因爲朔方郡、西河郡和上郡漢民較少、匈奴較多,匈奴甚至還以西河郡的美稷城,作爲單于庭,幾同都城。所以朝廷對於河南地的控制力不強,岳父逃到了那裡,朝廷自然也就難以再管束指揮岳父您了。”

聽了李儒的話,董卓內心裡已經同意大半了,但他仍然有最後一個疑慮。

董卓道:“可若咱家真撤往河南地,朝廷會不會看出咱家這是有了自立之心,加以討伐呢?”

李儒說:“不會。因爲這還涉及到當今陛下與大將軍之間的爭權。”

牛輔詫異不已,說:“什麼?這都哪跟哪啊?如何又牽扯到天子和大將軍之間的爭鬥了?”

李儒說:“試問岳父爲何被派到三輔這裡來?自然是出於大將軍的授意。大將軍見馬騰馬超父子佔據了涼州,擁西涼兵,自然不喜,懼怕馬騰馬超父子的軍權太大,不聽他這個大將軍的命令。故而大將軍才調集岳父前來,要消滅馬騰馬超父子。

因爲陛下要平定黃巾,才匆忙任命何進爲大將軍。借黃巾平定之功,何進又趁勢錄尚書事,把軍權和行政之權都握在手中。當今陛下怎可能心裡不忌憚?更何況,何進乃外戚,皇后所生的大皇子是他外甥。陛下更爲忌憚何進成爲第二個樑冀,故而遲遲未立太子。

而大將軍這番派出皇甫嵩與岳父等人前來征討馬騰馬超父子,陛下自然知道,大將軍這是想維持他的軍權,鞏固他的地位。

因而雖然陛下前番同意了調遣十萬官軍佈置在三輔,但在皇甫嵩上表要開戰時,朝廷到現在都遲遲未曾降下詔令。

這背後,一定是陛下也不願意看見大將軍得逞,才未曾下詔。對於陛下而言,此時保護住馬騰馬超父子不被大將軍打擊,就能最大程度遏制住大將軍的權勢。故而陛下一定對聽命於大將軍的皇甫嵩和岳父,心有怨恨。

因此,岳父率部脫離皇甫嵩,前往河南地,也就是向陛下表了忠心,選擇不再聽從大將軍的號令。儘管這麼做,一定會招致大將軍的怨恨,但陛下一定偏向岳父,朝廷自然也就不會降罪於私自帶兵退往河南地的岳父了。

況且,近些年來匈奴越來越嬌縱,對朝廷的頻繁徵調是越來越不滿。匈奴人之前就曾劫掠幷州,殺害了幷州刺史張懿。朝廷無力征討匈奴,才未曾有過應對。實際上朝廷一定十分忌憚匈奴。因而岳父若前往河南地,攻殺匈奴,劫掠牛馬,反而正合朝廷的意。朝廷絕不會對破虜有功的岳父,再加以問罪。

退一萬步說,朝廷即使決定問罪岳父,朝廷又如何問罪呢?朝廷在河南地並無太大的控制力不說,朝廷還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陛下與大將軍之間的爭權上,放在應付黑山軍和各地黃巾軍殘部上。況且朝廷經歷了黃巾之亂後,實力衰微,兩漢四百年積攢下來的聲望漸漸崩塌,人心變亂。朝廷怎可能有實力,再來問罪手握七千精騎的岳父呢?”

聽完後,董卓心裡的大石頭,終於安安穩穩地落地。

李儒又道:“況且河南地不僅適於岳父發展,河南地還東接幷州,西連涼州。若局勢有變,岳父屆時可以選擇攻略幷州,將整個幷州佔爲己有;或者與馬騰馬超父子爭奪涼州,都是大善。此孰不遠比困在關中、與如日中天的西涼兵相抗,來得更爲安全,更爲划算?”

董卓點點頭,拍了拍李儒的肩膀,滿意地說:“咱家得文優,這是上天恩賜啊!好,就用文優之策,咱家率軍撤往河南地!”

事不宜遲,董卓在令士卒休整一番後,就立即催促士卒,向着北方,也就是上郡和朔方郡,倍道兼行。關中的地勢,就是東西向有八百里,而南北向只有兩三百里。依靠騎兵的速度,董卓率軍很快就出了關中,進入到幷州地界,也就是上郡。

而馬超這個時候,還不知道這董卓竟然選擇了與歷史軌跡截然相反的路徑。在歷史上,董卓是選擇屯兵在幷州的河東郡,俯視着洛陽城。而現在,聽從了李儒的建議的董卓卻選擇了河東郡旁邊的上郡和朔方郡,作爲駐紮之處。

在休整兩日,養精蓄銳之後,見兩百六十五萬石繳獲的糧食和十六萬流民,已經上路了。馬超留下樑興和楊秋,領兩部步兵,也就是四千步兵,駐守街亭。在臨走之前,馬超又考慮到涼州除了街亭和散關兩處,其他城池要塞已經無兵防守,便勸馬騰再徵起一萬步騎,以駐守金城、冀縣、枹罕、姑臧等處。

第一百五十二章 用人和改革(上)第十八章 改志第一百三十一章 賈詡的建議第三百五十三章 反覆襲擾第七十一章 包圍和包圍第三百六十章 勸降兩軍第二百二十八章 兩次潰圍的嘗試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向散關第三百三十五章 焉知非福第三百二十二章 匈奴變故第八章 對策第三十二章 翌日再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謀驚四座(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談判第一百九十一章 會水之戰(中)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阜的又一個任務第三百八十七章 約定達成第二百零二章 營中混戰第七十五章 交付兵權第二百四十四章 逆天行事第三百零四章 主意已定第四百一十六章 挑唆第二百一十七章 惡戰取勝第一百二十一章 董卓第二百一十一章 佯撤之策第二百二十八章 兩次潰圍的嘗試第三百五十四章 怒火攻心第五十七章 探查情報的方法第二百二十五章 韓遂的選擇第二百三十六章 困難重重第三百九十四章 僵持不下第五十三章 劫營第二百八十六章 再次徙民第八章 對策第二百八十九章 騷擾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補充兵力第三百九十七章 十步計劃第二百七十六章 無奈逃跑第二百九十四章 西園密謀(上)第二百六十六章 陣前約談 下第七十八章 激戰第二百零七章 執詢第四十三章 中計了第八十九章 是進是退第三百一十一章 拉攏第三百一十一章 拉攏第四百一十五章 收徒第三百三十一章 綺夢第三百三十一章 綺夢第一百零一章 軍中伙食第二百一十六章 三軍混戰第四百一十五章 收徒第八十三章 來信了第六十七章 決戰成公英第一百五十章 謀驚四座(中)第二百八十一章 官軍傷亡第一百四十六章 議事(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說客臨門第三十八章 騷擾第一百四十二章 婼羌第六十章 推算第三百三十八章 局勢突變第二百九十一章 降卒和降將第一百四十九章 謀驚四座(上)第一百七十章 演武第三百五十九章 白波壘第二百零二章 營中混戰第四十八章 門下血戰第三百八十一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五十二章 用人和改革(上)第二十章 終見大敵第二百八十七章 爭吵第三百六十一章 白波歸降第一百五十七章 楊阜(下下)第四百零二章 曹操之父第三百二十章 白波將第九十五章 幕府的幕僚們第一百五十七章 楊阜(下下)第三十五章 鏖戰(上)第二百六十一章 龐德論戰第三十章 難以置信第二百八十九章 騷擾戰第一百七十九章 徵河西第一百五十一章 謀驚四座(下)第四十四章 戰後的計較第三百五十六章 三軍潰逃第一百零二章 三軍統帥的一天第二百零三章 攻城受阻第四十八章 門下血戰第二十三章 火攻第一百三十五章 交底第三百九十三章 和盤托出第八十五章 薄藩谷之戰第一百九十章 會水之戰(上)第六十一章 鼓聲第三百七十二章 威懾第三百二十二章 匈奴變故第三百七十五章 硬闖第一百零七章 施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