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浙水

借題發揮臥薪嚐膽勾踐君臣回到諸暨都城,受到以文種爲首的大臣和城中百姓盛大歡迎。

勾踐、姬玉感動得淚流不止,歡迎之人也都激動得淚水漣漣。

范蠡在石室已向勾踐謀劃了“匿聲靜氣”戰略,擔心勾踐在狂熱氣氛中,說出與戰略相悻之言,引起吳國懷疑,讓馬車到宗廟門前。勾踐和姬玉一見,哭着下車,到宗廟禱告了一番,坐車回宮了。進宮前,關切地讓范蠡也趕快回家。

范蠡大步朝家走去,沿途市景,無心觀看,此時,心中只有一念:宛玉如何?近年來,從越國使者帶的消息中得知宛玉一切均好,但聽言總不如見面,三年多了,宛玉送行時,深情依戀送別祝福的目光,時常縈繞在心頭,如閃電似的目光伴隨他渡過了黑暗歲月。就要重見如電的目光了,就能看到姣美的身影,就能聞到溫柔的髮香了。二十五六歲的范蠡,感到渾身充滿了力量。

到家了,大門外清掃得十分乾淨,大門似乎也整修了一新。

敲門。開門的是先行到家的獨山。

“少伯,回來了。”

“嗯。”范蠡眼光向院內瞟去。

獨山會意:“夫人和使女迎接你去了,沒看見?”

范蠡只顧大王、王后,沒有朝歡呼的人羣望去,沒有發現宛玉如閃電般的目光。聽獨山如此說,只好說:“沒有,快弄飯,我餓壞了!”

獨山答應一聲,去竈間了。

范蠡沒有見到宛玉,空落落的,院子前後轉了一遍,回到寢室,抓起宛玉梳妝的銅鏡,啊!三年多了,鬍子多了,臉皮皺了,顏面黑了,宛玉還認識我嗎?

“少怕回來了嗎?”宛玉的聲音!聲音是那樣陌生,那樣熟悉,那樣動聽,那樣人心!“少伯”二字包含的情感,那樣熱烈,那樣真摯,那樣甘美,那樣崇高。范蠡放下銅鏡,熱淚淌了下來……

次日一早,宮中貴人來到范蠡家,帶來了王后給宛女的禮物,一副飾物,一套採服。貴人傳話說,王后打算親自來的,因大王身體不爽,沒有前來。

王后之意請上大夫即去內宮爲大王診病。

范蠡聞言,不敢怠慢,胡亂扒了幾口飯,跟着貴人前去。路上,范蠡問貴人,大王昨日好好的,爲何一夜之間就病了?貴人答道,大王回到宮內寢殿,即感到渾身不適。躺在牀上,睡不着覺。夜半時分,和衣躺在木板地上。

今晨起來,侍人送上早點,大王一吃,連說有糞便之味。換了幾次仍說糞便之味刺鼻,一口未吃,呆呆地坐着嘆氣。王后心疼得掉淚,令上大夫快去。

范蠡聽後,明白勾踐已睡慣石板牀,故在軟榻上睡不着。聞到早點有糞便之味,則是嘗糞之後心病回國發作。范蠡正欲向勾踐獻“苦身勞心”之計,影響世風民心,聽了貴人敘述,心中暗喜,路過屠宰鋪時,進去買了一隻苦膽讓店家用繩繫好,包好,放到了懷裡。貴人問他買此物何用,他笑而不語。

范蠡來到勾踐寢宮,姬玉迎住,述說了大王病狀。

范蠡問:“大王何在?”

姬玉指着坐在窗前榻上的勾踐:“在那呆坐。”

范蠡忙走過去跪下:“微臣向大王請安!”

勾踐聽見范蠡聲音,回頭,兩眼含淚:“上大夫救我!”

“何事大王?”

“唯!睡不着,吃不下,如此下去,命休矣!”

范蠡站起,笑道:“恭喜大王!賀喜大王!”

“唯?!”勾踐生氣。

范蠡忙道:“大王勿動怒,聽臣下解釋。臣以爲,大王在軟榻之上睡不着是習慣石板所致,臣以爲這個習慣不必改過來。”

“唯?”

“大王可不用牀褥,墊板而臥。一可以下忘石室受辱之苦,激發滅吳之志;二可以向臣民宣示,與民共苦,倡導節儉之風。臣賀大王不睡軟榻,給臣民樹了發憤形象。君王發憤,臣民焉不發憤。越國振興有望矣。”

“唯?說得好,寡人決定,不用褥墊,累薪而臥。食不加肉,衣不重采,冬抱冰,夏抱火,奮發圖強,振興越國。”

“太好了!大王,”姬玉首先叫好,“今後,我亦自耕、自織,遣散宮中衆多侍人,令其回家男耕女織,積累財富。”

“好!”范蠡由衷地叫出了聲。

“唯?吃不下之事有何良策?”

“臣已想出策術了。”

“唯?”

范蠡左手從懷中取出小包,右手打開,拉起一鬆細繩,繩下墜着一塊紫黑的苦膽,范蠡把苦膽吊起,苦膽在繩下來回擺動,晃晃悠悠。

“唯?何物?”

姬玉瞪大眼睛好奇地看着。

范蠡面帶微笑:“此物味苦性甘,明目壯神,除異消邪有奇效。懸於大王起居之所,每日嘗之,再食飯菜,必有奇香。”

“唯?快試試。”

“好。”范蠡把苦膽懸在勾踐面前。勾踐用手抓過,用舌頭舔了一下:“好苦!好苦!快拿吃的來,我試試。”

侍人聞訊,立即送來了一份飯。勾踐抓着放進嘴裡:“嗯,果然好香!”

接着大口嚼起來。

姬玉高興得眼內閃出了淚花。

勾踐吃完飯,高興地:“上大夫,快告訴寡人,此物何名?”

范蠡道:“此物名曰苦膽!”

“唯?何處所產?”

范蠡怕說了出處,勾踐噁心,便說:“大王莫問產處,只要此物管用,大王盡用就是了,微臣定會及時操辦。”

“好。依你之見。將這苦膽,懸寡人房內,每日品嚐,以消我口中臭氣。”

范蠡趁機道:“大王每日嘗膽,自甘吃苦,不忘仇辱,乃又一發憤之所爲也。越國臣民若知大王臥薪嚐膽,定會感奮起來,爲興越不惜赴湯蹈火。

此爲臣向大王恭喜、賀喜之因也。“

姬玉明白了范蠡用意,高興地向勾踐祝賀:“大王英明,臥薪嚐膽,越國復興有望。”

勾踐見范蠡、姬玉都如此說,也高興起來,忘了自己身份,上去揍了范蠡一拳說:“你這個瘋子,鬼術真多,臥薪嚐膽,好!好!”

范蠡沒有得寵忘形,慌忙跪下:“謝大王誇獎。大王若無他事,臣告辭了。”

“唯?你去何處?”勾踐恢復了常態。

“遵大王旨意,臣去勘察地理,謀劃遷都。”范蠡答道。

遷都是在石室時謀劃的。勾踐心念會稽之恥,欲迂都於此,以自警惕。

范蠡從軍事經濟外交上考慮,也覺把都城遷到平坦易行之土,四通八達之地,有利於建立霸業。會稽,依山臨海,水陸皆便,比諸暨適宜。如何築城,還要勘察一番。

姬玉心細:“上大夫,和夫人剛剛見面,不必太急。”

范蠡道:“謝玉後關切,遷都乃國家頭等大事,新都既要造得能攻能守,又不引起吳國警覺,臣須動一番心思。家事只有服從國事了。所幸,臣妾百里宛女通情達理,定會支持臣下,以國事爲先。”

“好!”勾踐說,“寡人已定,文種治國政,爾以相國名位治軍旅,今後,凡軍政軍備大事由爾做主。”

三年多的考察檢驗,勾踐終於把軍事大權交給了范蠡。要想滅吳,無軍不行啊!范蠡叩首:“謝大王!大王如此信任臣下,臣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姬玉從范蠡鋒鉻有力的話語中,看到了越國振興的希望。二人同心,其利斷金。越國有范蠡、文種、舌庸、諸嵇郢等一班和大王同心的大臣,有甘願爲國奮鬥犧牲的浙水庶民,越國定會振興。周文王正是依靠四五個得力謀士奠定了周朝基業!

滅吳大略珠聯璧合范蠡帶着獨山從一個斷牆殘壁的村落走出來。面前:野草遮掩了路面。

范蠡極目望去:“走,到前面村莊再看看。”

“少伯,算了吧!”獨山說,“我和你說過,到處都一樣。”

范蠡嘆氣:“前些年,我路過這裡時,人丁興旺啊!”

“你還不清楚,-李、夫椒、錢塘、會稽,人都戰死了啊!”獨山說,“夫椒敗退,一兩萬人都沒了。”

范蠡想起到錢塘收拾殘局的情況。噫!兵者,勝如水;敗如水。勝時勢如海嘯,一瀉千里,摧枯拉朽;敗時,狀如瀉洪,轉瞬即逝。養兵如蓄水,用兵如放水。范蠡之心怦然一動,每次向大王宣講“人谷論”,爲何沒想到喪敗之後,人了虧減,急需繁衍人口呢。有人,纔能有谷,有兵,才能蓄水成勢。想到這裡,他說:“走!咱們回都城。”

“大王不許招募都城之入,讓都城顯得繁榮,你忘了?”獨山不解地說。

“你不懂!”范蠡說完,徑自往諸暨方向走了。

獨山只好跟了上去。

他二人是爲修新都下鄉招募人力的。在新都規劃得到大王批准後,范蠡動用三千軍士在會稽山下平原地大興土木。爲在吳國不知不覺中,把新都建成,范蠡決定加快進度再招募一些人力。令他失望的是,山鄉水野能招募的丁壯大少!昨日在一個小村莊裡看到兩個人:一個老頭和一個少婦!得人心者得天下,人都沒有,如何得其心,天地之間,人最爲貴,保人之身者,可以王天下啊!而一個人,從生到長成,沒二十年不行!

范蠡向都城走的路上,一邊走,一邊醞釀着“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大戰略。想着如何說服勾踐實踐人谷論。

三年多石室囚禁生活,劫後餘生的勾踐,回國主政後,象變了一個人。

夜臥薪,晨嘗膽,白臼處理朝政,或出訪察看。見傷者,償錢給之;見乞者,償飯哺之;見死者,哭而悼之;見耕者,秉來幫之;見賢者,量才用之;虛心代替了專橫;溫和代替了暴躁;儉僕代替了奢侈;勤勉代替了貪玩——打獵用的弓箭、裝束全部人庫。衆多的妃子也遣散了。勾踐的變化由宮內到宮外,由都城到僻野,很快都知道了。臣民們爲大王變化而欣慰,願意在大王率領下,雪越國之恥。勞心的、治人的不敢懈怠;勞力的、治於人的更加勤奮。

這一日,勾踐親自察看回國後第一次往吳國送的禮品——答謝夫差赦免回國的“美意”,不能馬虎!黃絲細布、香醇米酒、西山甘蜜、南山狐皮、北海乾魚、東海精鹽、中山筍竹、溪水黑米……越國最好的物產都在這裡。

勾踐摸摸看看聞聞,淚水從眼眶裡滾落下來。

陪同察看的文種見狀,忙說:“大王,前日大王令衆臣獻滅吳策術,臣寫了九條,呈大王過目。”說完從懷中掏出一卷竹簡。

勾踐示意跟隨的貴人接下,指着禮品嘆了口氣道:“唯?還要送多少年呢?”

文種答道:“但願不會很長吧。”

勾踐搖搖頭,離開國庫。人離開了,心還在那些色、香俱全的禮品上,吃了三年多糙米、黴米、酸菜,這樣好的東西要送給夫差君臣,心疼啊!“自己性命保住了,自己東西也要保住!一定要滅掉吳國。”想到這裡,記起了文種呈給他的滅吳之術,急忙從几案上拿起,正要看時,門人報告:相國范蠡求見。

“唯!快請。”石室三年多,勾踐和范蠡結下了深情,幾日不見十分想念。他知范蠡操辦遷都大事,忍住沒有召他入宮。“此時求見定是工程上有何大事。”他想。

范蠡進來,行了君臣之禮,勾踐讓他坐下,范蠡謙讓再三,不得已只好坐下。

勾踐急切地問:“唯?新都如何?”

“稟大王,已全面開工。”

“唯?何時可竣?”

“原想半年,現在看,要拖長了。”

“唯?”

“人手不夠。”

щщщ▪ ttk an▪ c o

“不是有三千軍士嗎?”

“全是老弱。”

“唯,可再招募一些?”

“招不到。”

“唯?”

“沒人。”

“唯?”

“連年征戰收糧收稅,人都沒了。”

沉默。

“唯?有何良策?”

“臣正爲此而來。”

“說吧。”“臣在路上想了,懇求大王頒佈兩個法令。”

“唯?”

“一個是生育令,令壯者無娶老婦,老者無娶少婦;女子十七,男子二十,不嫁不娶者父母受罰;孕婦將產,告於官,使醫守之;生男賜一大,生女賜一豚;生子二人,官養其一,生子三人,官養其二。臣以爲,王者之尊,在地廣人密,無人,王何尊?有人,則地可佔,王可領。臣還以爲人興越興,人慾興,必鼓勵。人興,必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方成。所謂生聚,即力聚也,猶如高峽聚水,成激水漂石之勢,一旦開閘,纔可勝也。臣以爲聚力滅吳非二十年不可……”

“二十年?”勾踐打斷了范蠡的陳述,“一年孤都難等啊!”

“臣解大王之心,然兵在何處,傾國不足一萬。而吳,十幾萬精兵待陣。

臣懇求大王頒生育令,正是要擴充兵源。民衆纔有兵,有兵,主才心安,大王!“

勾踐想了一陣兒說:“好吧。依你之見,頒佈生育令。還頒何令?”

“謝大王恩准生育令。另一個是兔谷稅令。”

“唯?!”

“臣知國家年飢,入不敷出。然,只有免去谷稅,百姓纔會踊躍種穀,異邦之民纔會趨至。百姓足,君亦足。有谷,纔有人。有谷,才養人。增丁強兵,只有谷多才行。國家四主:人、谷、財、士,缺一不可。然,無谷則無人,無財,無士。谷能活人,亦能殺人。若稅賦重,百姓棄田,流落異邦,何處去收稅。懇請大王和生育令一起頒佈免谷稅令,使百姓安居樂業,人丁興旺,吳國可圖也。”

“唯,宮廷、兵營費用,何出?”

“臣已按十年無戰事謀劃,裁兵減員,留下精兵,自耕自足。宮廷朝臣俸祿可從商賈手中取之,也需立章,使商賈有利可圖。”

“唯?免稅幾年爲期?”

“臣曾與大王講過天文天氣,大王可曾記得?”

勾踐搖頭。

范蠡接着說:“歲在金時,能夠豐收;歲在水時,就有水災之害,可能歉收;歲在木時,可能出現饑饉;歲在火時,則會出現旱災。每六年一豐收,每六年一旱災,十二年有一次大饑荒。臣以爲,免稅,七年爲宜,短了,未及金時,百姓不足;長了,國庫太空,不利修備。”

“唯?吳國之賄賂何出?”

“臣以爲宜多送不能吃、不能用、只能看的珍寶,滅吳之後,仍可取回。”

“好!”勾踐一反常態叫了一聲,想起送吳的禮品多是吃的用的,一吃一用就完了。范蠡這個主意好。

勾踐馬上喊侍人去通知文種,這批禮品改送珍寶。

“唯!”勾踐轉身對范蠡,“依你之見,頒佈免谷稅令。”

范蠡兩條建議被大王採納,十分高興,又說:“大王,爲加快新都建設,臣想先將諸暨城中市民遷去。”

“唯?”

“每戶只抽一丁,構造民居,新都有王宮,也要有民居,市面,四周還要籌建犬山、豚山、雞山、蜂山、馬廄、魚塘、鱷池。”

“好吧,你和文種商議着辦,這裡有文大夫一個滅吳奏簡,你看看。”

勾踐說着,從几案上拿起竹簡,送給范蠡。

范蠡接過,鄭重展開,文種篆書“滅吳九術”映入眼內:一、尊天地,奉鬼神,求保佑,專信仰;二、厚禮送吳君臣,驕其心,滅其氣;三、高價購吳糧,虛其積聚;四、進美女與吳王,亂其心,虛其體;五、進巧工送良材,使吳王大造宮殿,耗其財,疲其民;六、遣諛臣人吳,以亂其謀;七、挑起佞臣、直臣矛盾,使直臣伍子胥因諫而死,弱夫差之輔;八、富民強國,準備滅吳利器;九、整修軍備、以待時機。“太好了!”范蠡叫道,“文大夫不愧治國良才,所列九條,條條可行。猶如繩索,環環相扣夫差脖子。九條實現之日,即是夫差上吊之時。請大王實行之。”

“唯?真是這樣好。”勾踐從范蠡手中接過竹簡,仔細看了,十分滿意,說:“兩個法令與九策之術相違否?”

“日月合壁,九星聯珠,興越滅吳之本。大王!”范蠡有些興奮。

“好!二十年大略,九大策術,滅吳有望,寡人無憂矣!”勾踐也興奮起來,說:“今日不要走了,和寡入說說各國情勢。秦、楚、晉、衛、齊、魯、陳不可不知啊!”

范蠡敬佩地望着勾踐,心裡說:“大王終於成熟了,眼光從腳下到天下了。”

君臣說話快結束時,侍人報告,送吳禮品之車隊,已經啓程了。

勾踐惋惜起來:“那布、那酒、那皮,那米,那鹽、那筍全是上等的,上大夫爲何不早一天來呢?”

遷都圖吳施計選美爲早日建好新都,范蠡吃住在工地,日夜操勞,經過七八個月的奮戰,新都終於在會稽山下平原水網上建成。大小兩座城池依地沿水“回”形套建。

小城城牆2 裡223 步,陸門四個,水門一個。城中宮臺周圍620 步,宮柱聳立,檐高1 丈6 尺,房間各異,一百扇窗戶,個個不同,名曰:“勾踐小城”,是給大王、王后準備的寢所和理政的地方。小城外又建大城,城牆長20裡72步,陸門三個,水門三個,城內爲朝臣、王公貴族及隨遷平民修了院落,留出了街道,建了市場。大城名“蠡城”,意在臣圍君主,保衛君主。大城小城適當地方,建了兵營,器室,用作保衛都城之需。爲不使吳國懷疑,大城西北角不築城牆,以示臣服於吳,不塞去吳貢獻之道,不堵吳使出入之路。

大城西邊臥龍山上,建了一座很高的飛翼樓,可以望到很遠的道路和河流,意在看到吳軍來犯時,早作準備。城中開挖河道的泥土,堆成一座高46丈的龜形土山,遍植草木,在山巔建靈臺,用作觀察星象。都城竣工時,又把剩餘石料運到城北浙水邊,依山傍水建起了一道可屯兵的防線,名曰:“固陵”。

一切就緒之後,范蠡擇了吉日,請大王率衆臣,自諸暨遷入。遷都本是大事,應該慶祝熱鬧,但又怕吳國不悅,恰在此時,夫差感勾踐回國後,每月不忘貢獻之殷勤,派使者來越,宣示增其封地,東至句甬,西至楚境。南至姑蔑,北至平原,縱橫八百里。使者還帶來了夫差賜於勾踐的諸侯專用羽毛之飾,意在認可勾踐是一方諸侯。范蠡建議大王,以慶祝吳王賞賜,恢復越國領地名義慶祝遷都。於是接連半月,越國上下,猶如過節,在歡慶氣氛中完成了都城搬遷。

勾踐到新都巡視了一遍,十分滿意。對范蠡說:“孤實不德,以至失國亡家,身爲奴隸,若非相國及諸大夫贊助,焉有今日?”范蠡忙說道:“此乃大王之福,非臣等之功,願大王勿忘三年石室之苦,則越必興,吳必亡。”

勾踐忙說:“石室之苦,終生難忘,此次遷都,孤把薪牀苦膽都已帶來,相國指教,孤不敢忘矣。”范蠡誠惶誠恐:“大王如此說,令臣下汗顏。臣下唐突問大王,此次搬遷,如何未見王后?”

“王后於月前帶宮中男女入天目山采葛尋寶,至今未回。”

“王后仁義賢德之至也。此等苦事,委屈王后了。”

“王后說經歷了三千六百五十步,十八層臺階之羞,一千二百日之苦,就沒有苦事可言了。”

“王后內助大王,越國不愁不興。”

“但願如此,王后不愧周室後人。上大夫,孤已將後宮妃子遣散了。”

范蠡見勾踐高興,戲說道:“大王頒的生育令上,可沒君不娶妃子這一條。”

勾踐知范蠡戲說,也幽默道:“本想賜你二妃,又想你整日不在家,違了生育令。”

范蠡笑道:“是啊,一個夫人還常守空房。”

勾踐讚道“大丈夫以國爲家啊!”

范蠡拱手施禮道:“士爲知己者死。大王如此信任臣下,臣敢不夜以繼日。”

勾踐幽默道:“孤和大夫,一根繩上螞蚌。”說完笑了起來。

范蠡也笑了起來。不明白的是,大王怎知這民間土語。

侍衛武士帶一個樵夫模樣的人前來報,天目深山,發現一對神木,高五丈,粗十圍,土人稱之爲楠梓,見者皆曰天下少見,請示大王如何處置。

“唯!”勾踐示意范蠡出個主意。

范蠡惶恐道:“臣若說得不對,請大王不要怪罪。”

“唯!你說吧。”

范蠡道:“此等神木,五百年一現,大王精誠感天所致,本應用於王室,以固越之基業。然,王宮已立,大王節儉之名,天下已聞,再伐此木來用,有悖大王正名。”

勾踐點頭:“對,孤不用此木。”

范蠡接着說道:“神木既爲大王而現,應爲大王出助國之力,臣聞吳王夫差欲修廣宮,改建姑蘇臺,令增高可望百里,加寬可容六千人。修好後聚歌童舞女於上,極入間之樂。修臺起閣,正缺大木。臣以爲,可投其所好,將神木伐下,加以削斫,用丹青畫五采龍蛇之文,嵌以黃金白玉,派專使浮江北上,獻於吳王。同時進獻能工巧匠,助吳修臺,以行文種大夫九策之五。”

“唯!講得好,依上大夫之見。”勾踐揮手讓武士來人走後,對范蠡說:“上大夫此計,絕。孤有一事不明。”

“大王請講?”

“上大夫遇事爲何必能拿出策術?”

“臣一心爲王,一心爲越,一心滅吳,遇事策術即來。”

“唯,孤也一心滅吳,爲何計不能出?”

“君用臣,臣用計。所謂君君臣臣,是也。”

“孤明白了。”

說話之間,文種手捧圖卷笑嘻嘻地來了。

“唯?文大夫何事高興?”

“好久未見到文大夫,去了何方?”范蠡也說道。

文種:“遍遊國中,宣示大王的生育令和免谷稅令去了。”

“唯?”

文種:“國中百姓皆贊大王英明,毗鄰吳楚之地,已有庶民遷徒至越。”

“好!遷都、歸土、令行,三件喜事,令寡人高興,全賴二位大夫之力。”

“大王,還有一喜。”文種興致勃勃道,“九策之四可行矣!”

“唯?”

文種:“臣遵大王旨意,宣示兩個法令時,雜以善相人者,遍遊國中,凡有色者,記其人,於中選優。半年來,選美二十餘人,反覆篩剔,得尤美者二人,現呈上圖形,請大王示下。”

文種說着展開了手中的白紗細絹。

勾踐、范蠡只覺眼前一亮:兩個美人,紅顏花貌,交相輝映,如並蒂之芙蓉,似長夜之明月,猶下凡之天仙。

文種介紹道,兩名美女,一曰西施,苧蘿山下采薪之女。苧蘿山有東西二村,多姓施,女在西村,故稱西施。另一女,名鄭旦,與西施毗鄰。西村臨江,二女每日相與烷紗於江,引得羣鳥畢集,丁壯爭睹,江水亦不流矣。

“唯!唯!!唯!!!”勾踐連叫了三聲,又把圖形拿到面前仔細看了一遍,交給文種說:“有此絕色女子,夫差之心,必亂矣,文大夫,即送二女,獻於吳王。”

“是!”文種答道。

“慢,大王!”范蠡道。

“唯?”勾踐看着范蠡,不知范蠡爲何不同意,他不會請求留下美女做妾吧。不會,范蠡不是此種人,王后賜給他夫人的兩個侍女,他回國後,已送還王后。他心思不在女色上。

“少伯,你?”文種也驚訝起來。

范蠡笑了:“大王,文大夫,臣不同意即送。”

“唯?!”

范蠡:“所謂,樹不修不成材,玉不琢不成器。文大夫九策之四,貢美與夫差,旨在惑心,虛體,壞智。那西施、鄭旦,貌雖美矣,然,終是山野民女。口不能歌,言不能對,足不能舞,手不能藝,容不能飾,儀不能媚,服不能迷,體不能醉。如何惑心,虛體,壞智?且計者,機也,關係重大,若被夫差識破,九策危,前功盡棄矣。西施、鄭旦若無忠君之心,愛越之心,捨身之心,獻與吳王,猶如縱毛於爐炭,投卵於千鈞,不僅幹事無補,還會打草驚蛇。”

“範大夫說得對。”文種首先點頭。

“唯。”勾踐望着范蠡,“寡人收回即送二女去吳成命!”

“大王英明。”文種恭維道。

勾踐又從文種手裡拿過圖形看裡了一遍,把圖形遞給范蠡。

“大王?”范蠡意識到事情不妙。

勾踐道:“都已建成,軍備未展,請範大夫各以百金聘之。在郊外闢宮別居,教訓二女,藝成後進獻吳邦。”

“好!”文種叫道,“範大夫一身絕藝,教訓二女最當。”

范蠡未料到此事落到自己頭上,君命難違,只好跪下謝恩。

國相接美耗金賺金範蠡攜西施、鄭旦二位美女圖形,向臣相大街一頭自己府第走去。他雖在相國之位,受到大王信任和朝臣擁戴,修建官邸時,他沒有特出,和一般大臣一樣,獨門獨院而已。院內建築只有必須的竈、儲、浴、居、客、書、琴、劍房,沒有多餘房間。獨山和另一衛士,只在大院門內建一起居室。范蠡明白,臣事君,壽終正寢的不多。所謂官邪,在位可邪;不在位,不是掉頭,就是掃地出門。再豪華的住宅,也不是自己的。范蠡無論在何地,從不計較住宅好差。囚禁的石室,也覺得不透風,不漏雨,堅固無比,無所不好。

范蠡夫人百里宛玉幾個月前在獨山陪同下,回了一趟老家宛邑,看望了父母兄嫂和范蠡的兄嫂,遷都前剛剛返回。從老家領回一個十分聰明的啞女。

宛玉講,是父親之意,說是范蠡常不在家,她需有一個女童相陪。啞女最爲合適,不會把相國家事泄露出去,引起不測。范蠡聽了,十分感激老師考慮得如此周密。伴君如伴虎,坐官如騎脊,歷朝各國,不少爲臣坐官的,多因在家無所顧忌,言語不慎,被傭人告密、丟了烏紗、丟了性命。爲人臣的,不會事事順心,在外受氣,回家發出,本是常理。常理之事也得注意。傭人若是大王、王后指派,或是同僚推薦,在家半句牢騷也不可發。一個人連吐露真心之機都無,苦矣!老師深解人臣之苦。選一啞女帶回,此等體貼,深謀遠慮!

范蠡到家,獨山開門,啞女接衣,宛玉迎上。

宛玉見范蠡臉似有不悅之色,使眼色讓啞女離去,輕扶范蠡坐在客廳榻上,細語道:“國人遷都皆大喜,少伯爲何擰眉。大王對王宮不中意?”

“大王十分中意。”范蠡道,“朝臣、王公也都十分高興。”

宛玉輕言:“又爲何事?”

范蠡嘆氣,從袖中掏出圖形,遞給夫人。

宛玉接過,展開一看,不由得“啊!”的一聲道:“好俊的美人兒!何處的?”

范蠡把西施、鄭旦情況講後道:“大王令我去招來,別居教訓。我一向討厭用美人計,會稽求和,我薦文種大夫去。如今,此事竟落我身上,不願幹之事還要幹好,故而心中不悅。”

宛玉笑道:“我看大王倒是量才而用。”

“你?取笑於我?”

“哪裡,此計,只有你懂要害之處。”

“恰恰壞在這裡,大王才令我去辦。”

“你爲何討厭用美人計?”

“將心比心,若我之姊妹。”

“明白了。可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不戀親情,不是你的準則嗎。”

“常爲此而心苦。尤其對你,深感愧疚。”

“少伯,你不是暗中同孫武比試嗎,孫武曾斬殺闔閭愛妃,教訓宮中美人列陣,擺擺樣子而已,並無衝鋒陷陣之能。你要超過孫武,把兩個絕色女子教訓成可入夫差心臟,敵過千萬兵的人,我覺得,你中?”

“夫人這樣說,使我心安。更使我信心倍增。”范蠡高興起來,“好吧,就從兩個女子訓起。大王令我治軍後,沒料到第一件事競和孫武一樣,教訓美女。”范蠡笑起來道,“夫人不會不放心吧?”

宛玉見范蠡高興了,也笑道:“隨你便。滅吳大計,你敢兒戲嗎?”

“知我者夫人也。”范蠡道,“飯好了吧。”

“早好了。又着急何事?”

“午後去國庫支取二百金,備好衣飾、車馬,明日即去苧蘿山。”

“你真是個急性子。”

“大王有令,不急不行。大王滅吳之心比我還急。我按二十年謀劃,大王恨不得一年即成!”

“二十年後,咱們孩子多大啦?”宛玉羞澀他說。

“你想要孩子啦?”范蠡看着宛玉。

“你忘了大王頒的生育令了,身爲相國,應率先執行。”

“好!”他沒有對夫人說過,生育令是他建議大王頒行的。

“少伯。”宛玉鄭重說,“也該給獨山娶個媳婦了,生育令上說,男二十不娶,父母受罰,獨山跟着咱,咱得爲他找一個。”“此事由你操辦。”

范蠡也鄭重他說。

啞女過來,比劃着開飯了。

范蠡、宛玉一前一後進了竈間。

第二日,范蠡便帶着隨從,駕着一輛重帷之車,朝苧蘿山駛去。苧蘿山在舊都諸暨城南五里遠地方,屬舊都管轄。經過兩天奔波,范蠡到舊都住進驛館後,約諸暨邑宰到驛館相見,把西施、鄭旦圖形交與邑宰,轉達了大王之命,令邑宰先行去西村,將重金衣物送上,讓其家人有所準備。范蠡的想法是,二女人吳,前途難卜,生死離別,不可過急,邑宰先去知會,若無問題,隔日親往。邑宰聽了大王之令,又見相國親自來辦,不敢怠慢,連聲說是,攜了圖形,帶了黃金拿了羅衣,當日去了西村。

西施、鄭旦父母均是老實厚道本份之人,聽到勾踐大王要送他們女兒去吳國侍候吳王夫差,又喜又憂。喜的是自己女兒能被大王選中;憂的是此一去猶如永別難得再見。村人得知消息,惟恐兩家人不同意,得罪大王,全村獲罪,都到兩家祝賀、勸解。說一個村出兩個美女被大王看中,是全村之幸。

百姓是大王之百姓,大王叫誰死,誰就不能生。令誰幹何事,誰就應去幹那件事,爲大王效力,王后都到深山采葛挖寶。別說鄉村一個小女子了。令去吳國,是大王擡舉。女子遲早嫁人,能嫁與吳國大王,享不盡榮華富貴,比窩在山溝溝強。兩家見村人都如此說。生怕違了村人,在村裡難呆,就含淚同意了。他們並沒有想到徵求女兒意見,當地習俗,兒女婚嫁,全是父母做主。邑宰回到諸暨向范蠡稟報了情況,范蠡十分高興,獎賞了邑宰。決定第二日由邑宰帶路,親自去西村。邑宰走後,范蠡脫下官服,換了便裝,走出城外,搭了一條去芒蘿山的漁船,來到西村。想看一看村中動靜,若是事情有變——女子上吊、逃走,必然有哭聲。他擔心第二日興師動衆接人,撲了空,不僅顏面難看,也不好向大王覆命。范蠡在村邊沒有聽到哭聲,心裡踏實下來,信步走到村頭,見到一個老者,以討水喝名義,到了老者家裡,巧妙地對西施、鄭旦的底細做了瞭解,以備教訓之用。得知西施、鄭旦只會養蠶,織布,浣紗,做飯,更感到把二人教訓成可惑夫差之心之人,十分艱難。

范蠡徒步返回諸暨城,走訪了結識的熟人,熟人推薦,找到了舊城的樂師、舞師、棋師、化裝師、禮儀師各一位,以大王名義,請這幾位高明藝師搬到新都去。幾位藝師留戀舊都搬遷時未走,見相國登門拜望,又聽是大王之令,都答應儘快去新都,爲大王效勞。

范蠡在回驛館路上,自己笑了。魯國孔丘一人辦學,收了三千弟子。自己一人辦學,兩個弟子,卻聘一羣老師。孔丘若知,豈不笑掉牙齒。

第二日,范蠡帶着重帷之車到西村接人,由於事先有備,兩個女子梳妝、出門、跪拜父母、登車都很順利。車輪滾動,西施、鄭旦和家人都哭起來,哭聲是范蠡最不願聽到和無法制止的。立志做大事的范蠡雖不戀親情,並非沒有親情,最經不起人們哭泣。做爲將兵之人,聽到殺聲,感到振奮。聽到哭聲,就渾身無力。他知自己這個弱點,儘量避開此種場景。此次,難避開了。聽着揪人心肺的哭聲,他只有狠心地催馭手趕車快走。

重帷之車離開兩個女子家門,離開西村,哭聲停了。

重帷之車過溪水,過竹林,送行人羣看不到了。

重帷之車上大路,過諸暨故都,范蠡之心才平靜下來。

坐在重帷之車前面普通車上的范蠡,覺得象做了一次小偷,把苧蘿山的兩塊美玉偷來了。下一步還要做一次石匠。把兩塊美玉雕琢成仇敵夫差喜歡的器皿。再下一步,興許還要做一次腳伕,將器皿貢獻到吳國去。這是相國的差使嗎?范蠡苦笑,心想,去一趟吳國也好,看一看驕橫的夫差,貪婪的伯-,不得志的子胥,窺察一下吳備。派往吳都的探子稟報,吳再次伐陳,楚師來救,酣戰時,楚昭王病逝,楚軍退,吳將陳攻下。又準備大舉伐齊。這個吳國,昏君讒臣,爲何如此強大?對了,軍隊是伍子胥和孫武教訓出來的。孫武被夫差囚禁,聽說已自殘成廢人。知彼知己的兵家,落得如此下場,不足爲訓。還有伍子胥,此人若不在,吳軍就完了,吳國就完了。伍子晉呀,伍子胥,咱們兩個楚人,比試比試,看誰勝過誰……范蠡閉目遐想之中,會稽新都越來越近了。突然,喧鬧之聲傳來,大道上站滿老女老少,吵吵嚷嚷把路堵了起來。范蠡令隨從去問個究竟,隨從回來稟報,百姓聽說車上載有國中美人,爭欲識認。

范蠡從車上站起,看到前面黑壓壓的人羣,計從心出,問馭手附近可有客棧,馭手答,剛過一個。范蠡令馭手掉轉馬頭,到客棧住下。

人羣見車輛掉頭,跟蹤而來。范蠡令隨從傳話:“美人今日睏倦,明日到客棧來看。”

范蠡將西施、鄭旦在客棧安頓好,令隨從準備幾個錢櫃。隨從不解,范蠡令他只管準備就是。

第二日,周圍百姓蜂擁而來,范蠡令隨從把錢櫃放到客棧大門口。傳話道:“欲見美人者,先交金錢一文!”

百姓們看美人心切,紛紛解囊,錢櫃傾刻即滿。

院子人滿之後,西施、鄭旦登客棧二樓,憑欄而立,招手點頭。百姓看見天仙般的美女,心神飄忽,一片歡呼。如此一撥一撥,連續三日,錢櫃爆滿,不得不動用客棧幾個箱子。

三日之後,范蠡令隨從僱了兩輛大車,載着無數金錢,回到會稽都城,將西施、鄭旦送到新都城西一座預備做兵營的小城。將所得金錢全部上交國庫。范蠡寫了一道奏摺向大王稟報了此行情況,建議把上交的金錢用做今後軍備。寫完奏章,范蠡笑了。這一趟,耗去二百金,賺來無數金,值。谷稅免了,意外得到“人稅”,百姓啊百姓,如何這等愚昧?范蠡之心又酸苦起來。

對酒當歌琢玉成器范蠡將西施、鄭旦安頓在“美人城”後,幾天內辦了三件事。一件是撤換了守衛小城的年輕武士,換上了老弱病殘。指定一個參加過棧李之戰的老軍士統管小城守衛食宿,以防青年男女相互傾慕,發生事情;第二件是向西施、鄭旦宣示了不準回家,不準偷懶,不準哭的戒律,大致安排了二人學習的課目;第三件事是爲聘來的老師安置了起居之所,添置了樂、禮、儀等必備的器物。老師們正忙於從舊都到新都的搬遷,一時不能來。范蠡又從新都找了一位會吳語的夫子,先教西施、鄭旦說話。雖然吳語、越語相通,范蠡之想法是,把兩個女子校成姑蘇口音。欲惑吳王之心,語音甜美入耳是第一關。

范蠡把“美女城”之事調理後,約上文種到會稽都城四周百里範圍深山、密林、河邊、海灘、籌劃建立犬山、鹿山、豚山、雞山、馬山、漁場、牧場、鹽場、伐木場、煉錫場、鑄銅場、採珠場、鑄劍場、手工業場,平日產出供王宮、都城、兵營和貢獻吳國之用,戰時給越軍將士用。

兩位大夫巡視月餘,把以上謀劃一一着人去辦。范蠡想到未來和吳作戰,離不開水軍戰船,又趕到北海邊選擇了隱蔽之灣,決定修築碼頭船塢開始建造翼船。此事非一兩年之功,必着得力人才行。於是他把獨山招到北海邊,說明意圖。獨山概然應之。分別時,范蠡問獨山,婚娶之事如何辦,獨山笑道,我一無父母,二是楚人,不受越國生育令約束矣。范蠡見獨山如此說,感動地:“真獨山也!”

范蠡和文種又在平原水網巡視了一月,和當地官吏謀劃了開溝、築堤、建良田、廣種稻、黍、豆、麥、果等作物。兩人一邊籌劃,一邊想象着府倉實、民衆殷、衣食足、人知禮的美好景象。一天酒後,范蠡竟高興地邊舞劍邊唱起來:十年生聚兮,十年教訓。

韜光養晦兮,匿聲靜氣。

臥薪嚐膽兮,君臣同心。

尊賢厚士兮,各盡其力。

去民之惡兮,補民不足。

不亂民功兮,不逆天時。

谷多兵強兮,赴石如渴。

修備慎守兮,以待天機。

情勢萬變兮,唯謀不遷。

霸業可成兮,飲馬中原。

文種聽了,點頭叫好,說:“少伯大略勝過九策矣。”又戲說道,“難怪大王令你去教訓美人,少伯的舞姿歌聲,真是迷人!”范蠡收劍向文種施禮道:“子禽兄取笑於我了,大略何有,九策全矣。教訓美人之事若不是子禽兄招來,我決不會於的。”文種知范蠡性格脾氣,道歉道:“此事給你添煩了。”

“誰讓我跟你一起來越呢。”

“不來越,何得相國之職。大丈夫一世,功名二字,少伯已全得了。”

“功名?”

“還想當王不成?”

“功名已到極頂,事業剛剛開始。”

“你爲越出力不少了。”

“越還未興,吳還未滅……”

“子禽明白了。”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我們一起幹吧。”

“不是正在幹嗎?”

范蠡笑了,文種也笑了。兩個楚人,在越國笑了。

范蠡開始把精力投入西施、鄭旦的教訓了。

每日從早到晚,他都把課目安排得滿滿的。

言語、笑容、舉手、投足、坐相、立姿、禮節、歌、舞、琴、棋、書、畫,凡是想得到的宮廷用得着的技藝,范蠡都請高明藝師教了。課目中心是一個“媚”字,讓二位美女學會“媚”住夫差的方法和姿式。爲何要“媚”,范蠡親自授課,他要求二位美女,爲西村,爲越國,爲大王,捨身取義。他說,真西施,真鄭旦,還在西村,還在父母心裡,在大王心裡。現在要用假西施假鄭旦去媚惑夫差,那已不是你們自己了。可以心安地去做,把假變成真,范蠡還列舉了夏朝的妹喜,殷朝的妲己,周朝的褒姒,這三個美女把夏、殷、周都“媚”亡了。你們也要把吳“媚”亡。要超過這三個美女。爲越國盡忠,大王和百姓是不會忘記的。一個女子,得到舉國百姓和後世人尊敬、紀念,不枉活了一生。范蠡雖然和西施、鄭旦講得振振有詞,頭頭是道,但自己心裡常覺有槐:怎麼講出此種道理呢,不如此講,又如何講呢?倘若她們反問:大王、朝臣,爲何不把自己姊妹女兒貢獻給吳王,該如何回答呢,說因爲長得不美嗎。啊,諸侯爭鬥,百姓遭殃,最遭殃的常常是女子,因爲男子好德不如好色也。男子最知男子,爲打敗對手,自己不行,就用女子。

美人計,美人計,統兵的都是男子啊!

兩年過去。西施、鄭旦在范蠡教訓下,從內到外換了一個人。范蠡向大王勾踐稟報後,大王決定親自到“美人城”看一看,然後由范蠡送到吳國去。

這一天晚上,大王和王后來到“美人城”。范蠡行過跪拜之禮把大王、王后安排到大殿寶榻上坐下,便令一班人馬按謀劃的儀程開始。

一聲竹笛後,琴聲響起迎賓之聲。西施、鄭旦款款而出,未見其人,先聞其香,及至見人,光采耀目,燈光變暗。勾踐不由伸長了脖子,姬玉不由屏住了呼吸。

西施、鄭旦一齊跪拜叩首:“大王、王后萬壽!”

一聲姑蘇吳語令勾踐心醉。姬玉想起在姑蘇的三年,百感交集。

接着西施、鄭旦在迷人的樂聲中將所學技藝演示了一遍,技之精,藝之善,令勾踐、姬玉不住嗟嘆。二女跳舞時,勾踐手腳也不由地抖動起來,姬玉悄悄拽了一下勾踐衣服,勾踐才平靜下來。范蠡看到姬玉的小動作,心裡笑了。他原打算讓夫人宛玉也來看看,一想到大王、王后在,壓下了自己的念頭。再說,夫人生下兒子越吉不久,行動亦不方便。

樂聲中,西施、鄭旦向大王、王后鞠了躬,面向大王,微笑之後,張開小口,唱起范蠡專爲吳王夫差作的歌:姑蘇山水兮,天下最美。

吳國大王兮,天下第一。

仁義賢德兮,諸侯莫及。

文治武功兮,諸國難比。

霸業巍巍兮,江山永固。

偉哉大王兮,萬壽萬福。

歌聲雖完,餘音繞樑。勾踐叫了一聲好,按捺不住,從榻上站起,走到二位美人面前,拉着西施、鄭旦的手說:“唯!孤實捨不得送你們去吳!”

姬玉見勾踐過去,也起身跟了過去。

“大王是迫不得已的!”鄭旦說。

“爲了大王,我們願去。”西施說。

“你們對大王沒有怨恨嗎?”姬玉問。

“大王是爲越國。”鄭旦說。

“感謝大王給我們爲國效力機會。”西施說,“範大夫說,我們兩個去了,越國的男子就可以少死千萬個。”

“唯。你們不會說出送你們去的企圖吧?”勾踐不放心地問。

“不會的。”鄭旦說。

“寧可死了,也要對得起越國,對得起大王。”西施說。

“你們不能死。越國、大王盼你們平安回來,你們父母兄弟還在西村,他們也盼你們回來呢。”姬玉話裡有話:你們家人還在國內,不要做不利於他們之事。

“我們一定回來。”鄭旦說。

“讓家裡人放心,我們不會給他們添煩的。”聰明的西施說。

“好吧,明日就送你們去吳。”勾踐鬆開了二位女子的手,“你們保重!”

西施、鄭旦見大王神色黯然、聲音硬嚥,感動得掉下了熱淚。

“不準哭!”一直站在一邊的范蠡說了一句。其實他心裡也掉了淚。細心的王后,把兩個女子叫到一邊,交待女子應注意之事。

范蠡問勾踐:“大王,如何?”

勾踐:“空前絕後!”

范蠡奉勾踐之命,告別家人,帶着西施、鄭旦、六名恃女、一班樂師和每月一次往吳國送禮的隊伍一起,從水路到了姑蘇。他怕走旱路,壞了西施、鄭旦容豔。在姑蘇城貴賓館住下後,先造訪了太宰伯-,得知吳王伐齊得勝,正在回吳路上,三日內可抵。范蠡無事,便在城內外轉起來。他看到姑蘇內外,每處都在大興土木,尤以姑蘇臺爲甚。往日景色已不見了,只見臺高已砌有二百多丈,廣近百丈,猶如一座山峰。臺上越國所獻神木已經聳立,樓閣正在興建。臺下,如蟻般人羣忙忙碌碌,其中越語聲聲——明白這是越國送來的巧匠,名爲吳王修臺,實力壞吳江山。聽說伍子胥曾反對擴建姑蘇臺,反對用越神木,夫差不聽,一意孤行,國,都是君王自己敗的啊!范蠡在一天夜裡,改裝束去了囚禁孫武的地方,想看看暗中比試的長者,遺憾地是,孫武已經不在。打聽一下,得知孫武失音,失聰,失明之後,被夫差放逐了。

到何地去了,誰也說不清。有說到秦,有說至晉,有說已投水自盡了。一代兵聖,就這樣消失了。而罪名則是背君——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是造反是什麼?嗚呼,欲加之罪,何患無詞。范蠡想到自己,下場會不會象孫武呢?不會的!他要比過孫武。

伯-通知說,吳王夫差已經回宮了。

這天晚上,范蠡把西施、鄭旦叫到自己客廳,告知次日進宮消息,交待注意事項。要說的其實早說過。人們往往都喜歡重複,似乎只有重複纔算盡到了心,才能把心放下來。

“此行‘四字’牢記否?”范蠡問。

“記牢了。”兩個女子答。

“四字”是范蠡爲二人歸納的,總括了二人到夫差身邊的使命。“說說看。”范蠡望着二位女子,突然想到自己夫人宛玉,覺得二位有一點好象宛玉,個頭,長相,氣質,他一時悟不出。

“媚、讒、傳、變。”鄭旦說。

“媚,取得夫差信任;讒,藉機向夫差進言伍子胥的不是和越王的忠心;傳,及時向國內傳輸吳國消息;變,隨機應變保護自己,長期蟄伏。”西施解釋道。

“好。只要記住這四字,我的心血就沒有白廢。”范蠡感慨起來,“我把你倆當作能抵千萬兵的奇女教訓,把你倆當作自己的……妹妹教訓。那夫差,三十五六年紀,身高力大,脾氣暴躁,無論怎樣粗暴你們,都不要哭,不要想家,爲了越國,你們好自爲之……”范蠡說不下去了。兩年多來,他撣精竭慮,嘔心瀝血,把兩塊純樸的山玉,雕琢成了兩件燦爛無比的藝術品。

如今這兩件藝術品卻要獻給仇敵。他的心如何不痛楚呢?男子之間爭鬥,爲何把女子當貢品呢?歷代歷朝都如此做,自己也不得不做,何時再不用此計呢。

兩個女子看着范蠡少見的神色,想到明日進宮,從此再難見到教訓自己兩年多的相國,禁不住抽泣起來。“不要哭!”范蠡正色道。

過去范蠡這麼一喝,她們就不敢哭了,今日聽到范蠡喝聲,反而止不住了。

“不要哭了。”范蠡的聲音弱了,似在乞求。

西施和鄭旦不哭了。

范蠡揮手,示意她們可以走了。

西施、鄭旦互相看了看,站着不動,靈靈的眼睛看着范蠡。

范蠡又揮手。二個女子還是不動。但眼睛說話了……范蠡的心震顫了!

這樣知情重義的女子,卻要送給仇敵,該死呀!兩個女子明日就要走上異國他鄉生死場了。如何給她們送別呢。自己平日不是把她們視作妹妹嗎,就以兄長之情祝福她們吧。

范蠡俯身,伸出溫暖有力之手,摸了摸鄭旦的頭,摸了摸西施的頭。一切都在不言中了。兩個女子心滿意足地微笑了。“去吧。”范蠡揮手。兩個女子在轉身的瞬間,淚流下來了。“不許哭。”范蠡像兄長似的又叮矚了一句,這是他最後的叮矚了。兩個女子點點頭,慢慢地離去了。范蠡仰天長嘆了一聲,心裡的淚流了下來。

姑蘇城中,二更鼓聲響了。夜越來越深了。月亮掛在天上,寧靜無聲,對人間的悲歡離合永遠無動於衷。

送美迷王得地借糧夫差自齊回吳,伯-向他稟報了范蠡來吳的消息,還說范蠡給大王帶來了天下奇珍異寶。夫差問是何物,伯-笑而不答,說大王一見便知。說出來就沒味了。伯-這麼一說,夫差心中奇癢難耐,當即決定第二日宣召范蠡入宮。一則想起范蠡治過自己病,四五年未見,還真有點想念;二來不知范蠡給他帶來了何物慾看個究竟;三來想聽聽越國情況,看勾踐是不是臣服——攻打齊國前,伍子胥再三勸諫應去攻越,說勾踐臣服是假的,搬遷都城、頒佈生育令、免稅令,開設各種工場。分明是積蓄力量與吳抗衡。夫差沒聽,仍然決定伐齊。這次范蠡來正好問問情況。伍子胥的話雖然不好聽,但畢竟是爲吳國。不能不留意一下南邊鄰居。

召見時辰,范蠡在伯-導引下,登上曾經跪行的十八層石階,緩步進到大殿,看到北面而坐的夫差,慌亂跪拜叩首“小國小臣,叩見上國大王,祝大王萬壽萬福!”

“平身,平身!”夫差很高興,“賜坐!”

“謝大王!”范蠡站起來,未敢坐下。夫差示之再三,范蠡才坐到一邊榻上。

“範上大夫此次來吳,給寡人帶來了何物。”夫差按捺不住。

“小臣惦念大王龍體康健,特呈上一副健體提神之方。”范蠡從懷中掏出竹簡遞與伯-,伯-溜了一眼,笑着呈給了夫差。

“唔,是何妙方?”夫差問。

“大王莫問,-爲大王備好就是,範先生的醫術大王還不放心嗎。”伯-答道。

“唔,這就是奇寶嗎?”夫差失望。

伯-向范蠡使個眼色,范蠡會意,向夫差拱手道:“大王,小臣此次入吳,還給大王帶了一份厚禮。”

“晤?”夫差感興趣地望着范蠡。

范蠡接着說道:“越王勾踐,感大王之恩,不能親率妻妾,服侍左右,遍搜境內,得善歌舞者二人,特遣小臣送於大王,以供灑掃之役。”

“晤?帶來了嗎?”夫差問。

“就在殿外,可否人見。”范蠡答。

“宣!”夫差痛快他說。

隨着門官一聲宣。西施、鄭旦輕步跨進門檻,香風頓時瀰漫大殿,燦光瞬時射進每人雙眼。

夫差以爲神仙下凡,驚訝得瞠目結舌。諸位朝臣張口瞪眼,屏住呼吸。

“越女西施、鄭旦叩拜大王,祝大王萬壽萬福!”西施、鄭旦落落大方,殿中叩拜。

純清姑蘇口音,甜蜜的女子聲調,如鋒利之箭,刺破夫差耳膜,穿到心裡去了。

夫差之心醉了,魂飛了,連聲說:“平身!平身!平身!”

范蠡乘機道:“大王,中意否?”

夫差:“中意!中意!中意!”對身邊貴人道:“送美人到新建的後宮,以貴妃待之。”

“謝大王恩典!”西施、鄭旦謝道。

“大王,小臣還爲兩位貴妃帶來六名侍女,一班樂師。”范蠡道。

“現在何處?”夫差問。

“下榻賓館。”范蠡答。

夫差令王孫雄:“速去賓館將侍女,樂師一併接到後宮。”

“是!”王孫雄施禮去了。貴人把西施、鄭旦也領走了。臨走,二位美人朝范蠡深情地望了一眼。

“大王,小臣有一事相求。”范蠡又拱手道。

“請講。”夫差有點坐不住了,恨不得馬上到後宮去。

“越國地少人稀,難以對大王有更多貢獻……”

“別說了,寡人再賜給越縱橫二百里。”

“謝大王,小臣還有一事。”

“快講。”夫差有點不耐煩了。

“越歲年,水旱不調,年穀不登,人民飢困,願乞大王太倉之谷萬石。

來年穀熟即當奉償。“

“萬石?好,找太宰辦。”夫差已經起身。對越國情況,他不想再問了。

伯-見機:“送越國使者!”

范蠡也知趣地起身施禮告退。二個女子,二百里土地,萬石穀米,初戰告捷,值。這一術,勝過孫武了。兩年多來不安的心放下了。

伍子胥得知大王收了越國兩個美人,給了越國兩百里土地,萬石穀米。

立即從兵營騎馬入宮,向夫差勸諫:“臣聞,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姐己;周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國之物,王不可受!”夫差一聽就不高興,說:“好色,人之伺心,勾踐得美女不自用,而進於寡人,乃忠於吳之證也,相國無疑。”伍子胥見大王意甚決,只好改口道:“大王一向明斷,既收二女,爲何又贈地借谷?臣觀越之國,非真民飢乞谷,是以空吳之倉也。臣聞越王臥薪嚐膽,志在報吳仇,大王輸谷以助之,臣恐越馬將飲太湖水矣!”夫差道:“勾踐囚於吳,行孤馬前,諸侯莫不聞。今孤復其社稷,恩若再生,每月貢獻不絕,豈有背叛之虞?勾踐臣服,越民之飢,即吳民之飢,孤何愛倉谷,不愛孤民,孤借谷與臣,臣豈能伐君乎?”伍子胥聽到夫差謬論,氣不打一處來,口不擇言道:“湯伐桀,武王伐紂,非臣伐君乎?”。夫差臉氣得漲紅。伯-見狀,叱伍子胥道:“相國出言太甚,吾王豈桀、紂之比耶?爾是不是對吾王收二女妒之?”面對這樣的昏君讒臣,伍子胥氣得無話可說,抖動鬍子,憤憤然而去。伯-見伍子胥離去,安慰夫差道:“贈地于越,貢獻於吳;借之倉谷,旺年相償,無損於吳,有德于越,仁義之事,何憚而不爲。”

“對對對,這事你來辦。”夫差緩過氣說,“這個老東西,越來越放肆!

若不看他還能領兵打仗,孤早把他廢了。“

“大王,不要生氣。”伯-笑道,“兩個美人如何?”

夫差也笑道:“比宮中后妃強一百倍。”

伯-:“大王要保重身體!”

夫差:“沒事,你備的藥,提神壯陽,孤感到年輕了好幾歲。”

伯-:“大王本來就如狼似虎!”

夫差笑了。伯-告退,去辦贈地借谷之事去了。

西施、鄭旦一入後宮,便受到夫差百般寵愛,西施獨奪後宮嬪妃歌舞之魁,擅專房之幸,出入儀制,擬於妃後,鄭旦體弱思鄉,受不住夫差摧殘,不久病沒。鄭旦死後夫差更寵西施,令王孫雄在靈巖山建館娃宮,富麗堂皇,飾以珠玉,爲美人遊息之所。宮中長廊,地下鑿空,鋪以大甕,墊上木板,西施踱步,錚錚有聲,名日“響廊”。在山上建玩花池,玩月池,鑿吳王井,西施照泉而妝,夫差親爲梳髮。又鑿西施洞,西施與夫差同坐於洞中品茗。

姑蘇城四周,植有香木花園,供西施採香;闢有蓮塘,供西施、夫差同乘舟採蓮;建有打獵場,養魚塘、游水場、盪舟場……吃喝玩樂樣樣盡有。夫差自得西施,以西施專房爲家,四時隨意出遊,弦管相隨,流連忘返,越國如何,已不想矣。出遊時,常邀伯-隨之,平日也把國事交給了伯-處理,伍子胥想見夫差一面,都很困難。加之西施在夫差面前說,一見到相國就害怕,夫差則更不允伍子胥進見了。

爲兵四道巧聘陳音范蠡從吳返越,向勾踐呈上吳王所贈二百里土地圖形,稟報借回萬石谷來,勾踐大喜。范蠡又建議把好谷,存入南山之洞,以備軍用。把壞谷借給庶民,示令加倍還吳,引起百姓對吳痛恨。在會稽城南廣建穀倉,空而不用,以示國庫空虛,惑吳人耳目。金年穀豐時,大量收購屯集,災年時糶出,平抑谷價,使市場穩定,民心穩定,市穩、心穩、則政穩、君安。勾踐覺得言之有理,令司農官吏照辦。

范蠡見大王虛懷若谷,受到鼓舞。又說道:“大王自吳返國後,臥薪嚐膽,發憤圖強,已爲國人榜樣,臣民同心同德,農、桑、牧、漁、鹽、已有收穫;手工、冶煉、紡織,已有規模;土地縱橫千里,人丁開始興旺,建議大王頒發募兵令……”

“唯?夫差不會起疑嗎?”勾踐擔心。

“臣已想過,可以助吳北伐中原名義。陽諭只募五千,陰募實數三萬。

吳在越沒有監軍,難知越兵實數。此數,大王知,臣與文種知,可矣!大王決斷後,臣自去辦。不會給吳口實!“范蠡闡述道。

“會稽議和後,越兵實數尚有多少?”勾踐問。

“追隨大王的五千多,己按吳越盟約,大部遣散。其餘越兵北部邊陲五百,建都用三千,大多老弱病殘,丁壯十成之一。臣以爲,必新募丁壯,重新教訓。”

“此事寡人亦常想,但懼夫差生疑。相國如此說,寡人心釋矣。可即辦。

治軍,寡人倚重相國矣。“

“謝大王。臣還有請求。”

“唯?請講。”

“募兵後,臣分二萬去南林山區隱蔽教訓劍弩等技,打造戰車,分一萬先去伐木,爾後運至北海避風灣建造樓船、翼船。邊造邊訓,船成師成。臣兩年前已做了先期安排。臣以爲,未來滅吳,水陸兩師必用,請大王恩准。

尚有一些枝節,臣擅專作主,請大王見諒。“

“唯!相國放心去於!石室三年,兄弟一般,不必有所顧忌。凡興越滅吳之事,孤沒有不允之理!孤只望早成。早日滅吳,以雪奇恥大辱。”勾踐真誠地說。

“大王如此說,臣放心放手了。”

“唯!!幹吧!”

范蠡先到王宮述職,爾後回到自己家,享受天倫之樂。兩天之後,大王的募兵令下了。范蠡接令,告妻別子,全國上下,四處奔波。令各地邑宰,務必壯中挑壯,優中選優。三個多月努力,募到丁壯近五萬人。范蠡建議由文種領了壯二萬,伐木造船,籌建水師。大巨舌庸。外事不多,協助文種。

由疇無餘將軍統領三萬,至南林駐訓,自己水陸兼顧。此時,老將諸稽郢已退,范蠡建議老將把爲將之道,刻製成冊,供新拔之將參用。勾踐大王一一照準。

范蠡給諸師將軍頒了訓兵令,要求:愛越、守紀、技精、不怕死。他認爲兵能做到此四條,越軍就無往不勝。他感到孫武兵法,侷限有二,一是強國強兵可用,弱國弱兵不宜;二是重爲將之謀,輕爲兵之道。而兵爲將之基,兵不智不勇不強,將難領矣。越小且弱,如小溪之流,必集聚再集聚,纔有勢能。集聚,不可忽略一滴水——越之人力有限,五萬之數,幾乎全國丁壯!

范蠡要在大謀略上——弱國弱兵之謀上和孫武比試,更欲在爲兵之道上超過孫武,再三研磨,提出爲兵四道。老將諸嵇郢擊節叫好,親到范蠡下榻處祝賀,說他憋了一生之話,范蠡說出來了。

“爲兵四道”實行起來,確實不易。越民生性狂放、粗野,幾乎原始狀態。有的丁壯從氏族部落而來,不知還有衣可穿,在家時,幾片樹葉遮羞矣。

愛越可以,不怕死也成,只是守紀、技精就難了。初訓一月,不少丁壯睡不慣牀鋪,把衣服撕成布條披在身上。更不用說讓其前進、後退、左轉、右轉、列隊集合了。每開飯時,手抓嘴啃,蜂擁而搶。有時飯未熟,生米己被吃光。

拉到山坡教訓,個個如猴子般呼嘯入林,一日也收攏不齊。少數丁壯趁機逼之,三萬新兵,一月下來,逃了五千!

這一天,疇無餘來到范蠡帳中,訴說訓兵之難,感嘆先王久常在世訓過之兵,在-李尚能打敗闔閭,如今那些兵死的死,者的老,所剩無多,固守會稽的五千精兵,遣散後,如今已難收集。能集,亦不是丁壯。疇無餘感嘆說:“新募之兵,做到相國號今的齊進齊退、結爲一體,難矣!”

新兵情況,范蠡一清二楚,也在琢磨如何解決“守紀”,不然,一片雨滴,形不成流,造不了勢,一點也沒用。不守紀,不聽令,愛越是空的;不怕死,匹夫之勇,死而不值;技亦不可能練精。聽疇無餘說後,范蠡說:“孫武殺闔閭愛妃,以肅軍紀之事,你知道吧?”

“知道!”疇無餘說,“我試殺了幾個騷擾民女的頑劣,好了兩天,又不行了。”

范蠡想起孫武之法對象是宮中美人,只是表演幾個動作而已。並不是真正上陣廝殺。如今訓的是蠻人,沒有多少榮辱感的野漢,是要將其訓成聽令的整齊的拼殺者。孫武殺人之法,不完全可取。殺一兩個可以,殺多了,兵變、逃匿,都會發生。孫武只殺掉兩個愛妃,若再殺兩個,恐怕將軍亦當不成了。想到這裡,范蠡說:“不要急,是不是這樣辦,先把國人(城市富裕地區百姓)丁壯編在一起,強訓之,使其成爲典範;同時,把野人(山鄉僻野百姓)組織起來,分別去諸暨舊都等邑城,讓其看看國人都是睡牀穿衣的。

爾後,再把國人、野人混編,指定國人爲伍長、隊長,再後從穿衣、吃飯、睡覺,坐、立、行、列,一點點練起,試試再說。“范蠡嘆氣,頗感在南蠻之地,治軍不易,不入其境,難解其味。老將軍諸稽郢帶的兵,能決勝-李,鏖戰會稽,真是不易。”再把參加過-李之戰,會稽固守的老兵找一些回來。“

范蠡又說。

“找過了,百夫長以上軍吏全是老兵。”疇無餘道。

“先按我所說試試。我亦再想想,總會有法的。”范蠡拍了拍疇無餘肩膀。

“是,相國!”疇無餘行了軍禮,退下了。

范蠡回都拜訪諸稽郢,向老將軍討教整肅軍紀之法。老將軍十分高興,滔滔不絕談了半天。同孫武一樣,“殺”字而矣。看來,老一輩見解相同。

范蠡感到,“殺”字不可不用,不可濫用。“殺”字,也許在吳國有用,在越國夫椒大戰前有用——那時所募多是國人,知恥、知辱,珍視生命。如今募的多是野人,蠻人,一個“殺”字肅紀,難奏效矣!

范蠡從諸稽鄂老將軍家出來,進宮向勾踐稟報了南林訓兵情況。因爲兒子越吉身體不適,在家小住了幾天。爾後去了北海,看望了獨山,看了碼頭,船臺。折身向南,路過諸暨舊都,請邑宰代他去西村拜望西施、鄭旦兩個女子的親人,解決居家之憂。然後向南林走去。范蠡出訪,多着微服,不熟悉之人常以爲他是普通庶民,不是種田的,就是打柴的,或是養魚的。這也與他見什麼人,嘮什麼家常有關。一天,路過一家魚塘,他和主人談起養魚經,建議主人多養鯉魚,主人問爲何?他講,鯉魚易長大而又價貴。主人稱是,以爲他是個漁販。

這一日,范蠡路過一個村莊,聽見一陣鑼鼓聲音,搭眼望去,只見村頭曬穀場上站滿男女老少,看一個壯漢玩猴。范蠡來了興趣,也走過去,擠進入羣,看個究竟。

壯漢一通鼓聲後,吆喝一老一小毛猴,左轉、右轉、前進、後退,兩隻猴子按壯漢口令一一做了。壯漢一聲鑼響,兩猴即刻回到身邊。壯漢從衣兜中掏出兩粒東西,放進猴子嘴裡。猴子嚼了起來,十分精神。

村民一陣叫好。

壯漢又敲鼓。兩隻猴子疾速到一隻木箱子邊,打開箱蓋,從中拿出小衣,穿在身上,拿出小帽戴在頭上,在壯漢的貶喝聲中,繞場面對觀衆,頻頻行禮。

村民叫好聲不斷。

壯漢敲了一聲鑼,猴子跑到木箱旁邊,摘下帽子,脫掉衣服,放進箱裡,合上蓋子,回到壯漢身邊。壯漢又掏出兩粒東西,塞進猴子嘴裡。

一村民讚歎:“比我家的娃子都強!”

壯漢又擂鼓了。老猴聽到鼓聲,疾速跑到事先豎好的一根木杆前,向村民點點頭後,嗖嗖嗖地爬上了杆頂,拉住豎杆頂端的橫杆一頭。壯漢見小猴沒有動,伸手抽了一鞭,小猴哇地一聲,立即像老猴一般跑過去躥上了橫杆另一頭。壯漢一笑,擂起了鼓。兩個猴子在鼓聲中,拉住橫杆如輪子般轉圈,引得村民喊笑不止。壯漢見好就收,幾聲鑼響,兩個猴子從杆上滑下,回到身邊。他又摸出兩粒東西,塞到猴子嘴裡,輕輕拍了拍小猴之頭,給兩猴繫上了僵繩。然後將自己帽子摘下,交給老猴手捧,他牽着繮繩,猴在前,他在後,高聲道:“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各位父老鄉親,多多捧場,有錢的賞一文,沒錢的不勉強。”老猴手捧帽子看着人羣,咿咿叫着。村民們見收錢,多數散去,少數扔了一文一文……壯漢見誰扔錢,均謙恭地說:“謝了!謝了!”走到范蠡面前,范蠡望了壯漢一眼,扔了三文道:“請壯士到敝村去玩,如何?”壯漢道:“多謝了!敢不從命!”

村民們散了,范蠡未走。教守紀之法找到了!教師也找到了,他心裡十分激動。但此人底細不清,猴子令行禁止的秘密尚未挖出,他沒露聲色,幫助壯漢收拾東西。壯漢的東西一副擔可挑,豎杆便是扁擔,一頭是箱子,一頭是行李、鑼鼓雜物。兩隻猴子,老猴跟着走,小猴站在箱上抓住繩子。

收拾完東西,兩人沿路往南走去,邊走邊拉起了家常。

“請問壯士大名?”

“大名不敢,單姓陳,單名音。”

范蠡聽他如此答話,知此人有來歷,不象江湖上玩猴的,又問:“聽口音,似是楚人。”

壯漢猶豫一下:“正是楚人。”

范蠡見陳音有戒備之心,用家鄉楚語道:“吾亦楚人,家居宛邑,敢問陳音壯士,楚國何邑人?”

“啊!”陳音聽到鄉音,高興地:“吾是鄧人,宛邑轄管。”

“太好了!”范蠡道,“異國遇鄉人,緣份,緣份!爲何到此,以耍猴爲業?”

陳音猶豫:“一言難盡,敢問尊者姓名?”

范蠡瞬間想到,此人言談舉止不凡,可能在鄧惹了麻煩,纔來此地。從他訓猴的本領看,此人可用。身在越,不追在楚之過,用人不疑。若是自己報了假名,以後得知,反而不美。君子坦蕩蕩,把真實姓名報了,看陳音有何反應。想到這裡,笑道:“敝人單姓範,單名蠡,范蠡是也!”

陳音聞言,扔下挑子,倒頭便拜:“陳音不肖,得罪上大夫了!”

老猴見主人跪下,也跪下吱吱叫了起來。

范蠡忙上前將陳音扶起:“不必行此大禮,你我年紀相仿,折殺我壽!”

陳音站起,誠惶誠恐道:“您說是宛邑人,已猜出幾分,沒成想,果是範相國,陳音今日吉星高照了。”

范蠡感興趣:“憑何猜出幾分?”

陳音笑道:“在家時已知相國大名。剛纔見相國相貌、眼神不是凡人。”

范蠡:“你太恭維我了。人們常說我表情嚴肅,難以接近。”

陳音:“那是他們不瞭解相國,威嚴之貌,仁慈之心。”

范蠡一笑:“你不但會耍猴,還會觀相說話。走吧,路還遠呢。”

陳音挑起了擔,二人又邊走邊敘。

“相國爲何到此僻野荒村?”

“所謂禮賢下士嗎,不到此,何以結交賢士?陳音,實話說於你,越在南林訓兵,我想請你去做教師。”

“音何能,得相國如此器重?”

“你會訓猴,就能訓兵。我亦觀了你之相,你決不是耍猴之人,我撥三千人馬,交你教習。可否?”

“相國不記音在楚之過?”

“此是越,不是楚。越法不及楚人。我看你不是不仁不義之人。即有偶過,改之可矣!”

陳音閃着淚花:“相國如此信任,我也實話實說了。”接着陳音講述了自己情況。原來陳音先五代均在楚軍中做弓弩手,四代在楚吳相爭中戰死。

前兩年吳伐陳,楚兵援陳時,陳音因不滿百夫長濫殺無辜,用弩將百夫長射死,逃匿在外,以耍猴爲生。

范蠡得知陳音是弓弩手,喜不自勝:“大太了,越軍正缺射師。”

范蠡對陳音耍猴技藝稱讚一番,說:“你如何讓猴子令行禁止?”

陳音笑答:“一獎一罰。不聽話,給它一鞭子,聽話,賞給它好吃的。

反覆教習。一個穿衣動作,練了幾百遍才成的。“

“一獎一罰,好!”范蠡道,“你給它們吃的何物?”

陳音道:“特製蜜丸,又香又甜又提精神。兩個畜牲饞得很,餓它一頓,讓它做動作,做好了,賞給吃的,它記的最清,下次就做成了!”

范蠡出道,即做軍師,雖對士兵之事略知,但謀的多是大略,如何教訓底層士兵,則很少過問。“爲兵四道”,也屬大略。故而對“守紀”頗感頭疼,苦無良策。如今見陳音,又聽他一席話,心中豁然開朗。“一獎一罰,猴子都能聽話,何況人呢。一個”殺“字,不如一獎一罰。殺亦是罰,不能廣施。而罰——餓飯、苦役、鞭苔、記過,可廣施矣。獎,可賞錢,賞物,賞吏,賞房,賞田……讓其如吃提神”蜜丸“,何患不守紀。”

范蠡、陳音兩人談着楚國;談着楚吳戰爭;談着吳越關係;談着弓弩,走進了一座兵營。當晚,范蠡和陳音徹夜長談,二人均有相見恨晚之感。同敘了年庚,范蠡長陳音五歲,做了兄,陳音則做了弟。第二日,范蠡令疇無餘撥三千軍士給陳音教習。第三日,范蠡親臨教場,在將臺上舉行儀式,聘陳音爲射師。范蠡讓陳音把耍猴之動作當場演示。初始,士兵們嘻嘻笑之,慢慢地表情嚴肅,及至陳音鳴鑼收場,全場鴉雀無聲。范蠡站在臺上高聲喝道:“看到了吧?猴子能做到,人爲何做不到!今日起,由陳音教訓,他有辦法令爾等令行禁止!”

一軍吏喊道:“歡迎陳射師!”

“歡迎陳射師!”三千軍士齊聲吼叫。

陳音不孚衆望。一月過去,三千軍士整齊劃一;三月過去,連弩之法,人人得其巧。范蠡親往觀之,在山上點了一片火,令一隊軍士衝去,軍士得令,戰鼓聲中,一齊衝向熊熊烈火,無一人掉隊退縮。范蠡又令演示弓弩,只見弩之所向,鳥不及飛,獸不及逃。三矢連續而去,人不能防。范蠡十分高興,讚道:陳音訓兵,所向無敵!

范蠡回到大本營,正打算把其他兩萬餘人,分批交陳音教訓。想不到陳音遭毒蛇襲擊,來不及救治,一夜之間故去。范蠡趕到時,三千軍士失聲痛哭,兩隻猴子吱吱咿咿。范蠡跪在陳音停屍牀前,悲痛欲絕,痛失一位異姓兄弟;一個奇才;一個用行動註釋爲兵之道的將軍。

范蠡將陳音之事稟報了勾踐,勾踐令厚葬之。范蠡令士兵在附近山上修了一座朝楚國方向的墓丘。以將軍禮葬之,刻石紀念,命名該山爲“陳音山”。

兩隻猴子解繩放生。沒想到,兩隻猴,每日依戀陳音墓前,嘶聲長鳴,令人十分哀痛。半月以後,猴子不叫了,范蠡上山看時,只見陳音山上,猴子成羣。范蠡明白,是兩隻猴子的叫聲引來的。陳音有通人性之猴作伴,范蠡之心感到安慰。在陳音墓前,磕了三個頭,下山騎馬匆匆朝會稽城而去。大王勾踐,號令他立即趕回王宮。“有何大事呢?”他想。

縱論大勢誠聘楚女范蠡趕到都城,家也未回,徑直去了王宮,到了議事殿。只見大王、文種、舌庸都在。勾踐見到范蠡,令他兔禮坐下。說:“孤與二位大夫議了幾次,拿不定主意,請你回官商議。”

范蠡拱手:“何事,大王?”

“唯!”大王揮手,眼看舌庸。

舌庸明白,馬上說道:“楚、蔡、陳、齊、魯、鄭諸國,深受強吳霸主之害,欲結盟抗吳。知越王受害最烈,受苦最重,受辱最深,故請越王做盟主。協調抗吳大計……”

“不可!不可!!不可!!!”范蠡未等舌庸說完,站了起來,急道:“大王!此主不可當,此盟不可結!臣在石室已向大王建言,回國之後,要匿聲靜氣,韜光養晦,慎守慎備,內心圖強,外示於弱,內記國恥,外示臣服。忍小利,圖大業。今天下之勢,秦在西稱雄,吳在東稱霸,弱國小國結盟抗霸,情理之中,然,越國之情,與他國不同。若結盟做主,得罪夫差,大軍南向,千鉤之下,豈有完卵。大王不記夫椒之敗乎?會稽議和之恥乎?

石室三年之辱乎?若結盟做主,越仇、越恨,越恥、越辱,不可報矣!大王旦不可圖盟主虛名,遭滅國實禍。大王臥薪嚐膽,王后自耕自織,國人稱善。

上下同心,農、工、兵、商,已有元氣。吳王夫差,贈地借糧,對越無慮。

這等局面,來之不易,苧蘿山下的小女子都爲越出了力,衆多能工巧匠正在吳建宮造殿耗費吳之財力,文種大夫九策之術,正在款款辦理。生育令,免谷稅令,募兵令初見成效,大王不可前功盡棄矣!大王!所謂忍爲上,仇要忍,恥要忍,辱要忍,喜要忍,利要忍,名要忍,時要忍。時不至,不可強生,事不究,不可強成。他國結不結盟,越不可問,越不可結。結盟無益,做主有害。懇請大王,自若以處,以度天下。善於守拙,以待時日,積水成勢,徐圖大業。誘吳自耗,以弱勝強!大王,盟主虛名忍了吧!“

范蠡一口氣說完,自己也驚訝了,如何把平日所思全抖出來了。

“唯!說得不錯,盟主不當了。舌庸大夫,通知幾國使者,孤不見矣!

好言將來使打發走,切勿傷了和氣,往後還得用着他們!“

勾踐交待完舌庸,面有慚色道:“聽上大夫之言,伐吳之事,免提了。”

“伐吳?”范蠡驚訝。“大王!如何提起伐吳?”

文種道:“前歲你借了吳糧,去歲還吳谷時,大王以臣之計,擇精谷,蒸熟還之,夫差見穀粒粗大,以爲良種,散與庶民種之,今歲無芽,吳民大飢,夫差以爲地不適矣。中原各國見吳有飢困,欲興兵伐吳,約我爲主,四面夾擊。故而才議伐吳。”

范蠡道:“中原諸國均受吳重創,無強將精兵。伍子胥尚在軍中,吳軍之威仍在。越兵雖有幾萬,然無精卒,攻戰之具未備,不可伐吳。”

“唯!孤恨不得即刻滅吳!”勾踐咬牙說。

“大王放心,會有這一日!”范蠡說,“臣將加緊教訓。”

“好吧。”勾踐嘆氣,揮手。

三個大臣告退。

出了王宮。文種說:“少伯今日太急了吧。”

舌庸笑道:“上大夫脾氣,有話憋不住。”

文種:“我看大王臉上似有不悅之色。少伯,伐吳,做主,是大王之心事啊!你一番宏論,把它否了。大工作何感想。”

范蠡笑道:“二位大夫,蠡之心,蒼天可鑑。蠡何嘗不知大王伐吳做主之心,時不至,不可強求,欲速則不達。英明大工會理解蠡之用心。蠡身爲相,若不直言,如何輔國乎?蠡一向直言,大王深知,二位大夫放心。”

文種關切地:“大王爲君,你爲臣,臣事君,小心爲好。”

舌庸:“是啊,伍子胥直言有名,夫差記恨死他了!”

范蠡笑道:“二位大夫,恕蠡狂言,吳越二君相爭,實直臣相鬥。聽直臣者勝,聽讒臣者敗,二位後看。我想大王爲滅吳大計,會聽直臣諫”相國說的對。“舌庸說。

“少伯,服你了,寧折勿彎!”文種象兄長似的拍了拍范蠡的肩膀說:“走,到我家下一盤去。在宮中,你勝了,在家中,可說不定了。”

范蠡想起很久未摸棋子,贊同地:“好!”

舌庸高興地:“我也去湊湊熱鬧。”

文種:“歡迎!”

三人一路說笑朝文種家走去。

范蠡邊下棋邊詢問了籌建水師情況,文種說,正在按謀劃進行。不過水師不象陸師,沒有三五年,戰船造不起來。舌庸也說,越人打魚可以,水上攻敵,沒有幾年功夫不成。范蠡已知籌建水師之難,故而一直呆在南林,按“先陸後水”的策術辦。

文種對范蠡性急直言易傷君心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勾踐對范蠡的長篇大論,口中雖然同意了,心中也知講的對,但總覺着有點不舒服。帶着不悅之色回到後宮。姬玉發現,忙問何故,勾踐說了原委。姬玉笑道,臣妾倒要爲大王祝賀呢。勾踐不解,姬玉說道,范蠡敢直言,是對大王忠心不二,不藏心機;大王勇納直言,是爲社稷大局,不講顏面。君臣如此爲越,越必振興,吳必滅亡,是爲大王祝賀也。勾踐聽了,甚覺有理,去愁添笑。姬玉又說道,范蠡宏論,並沒阻止大王滅吳,稱霸,而是時不至,徐圖之,爲大王着想。臣妾以爲十分有理,非高瞻遠矚,以興國爲己任之大臣講不出。臣妾同大王講過,興越者,范蠡。請大王不必爲直言心存芥蒂。錢塘兵潰,吳都受辱,若無范蠡,性命早無,何有今日?一席話說得勾踐點頭稱是,笑道,孤知范蠡是忠臣,可講話真是太直了。

范蠡並沒想到大王對他直言有不悅之色。在都城住了幾天,拜望走訪了王公大臣,述說了募兵訓丁情況,旨在取得關注。兵者,國之大事也,朝野同心支持才行。

都城忙了幾天,范蠡回到南林。號令疇無餘等按陳音之法訓兵,疇無餘提出,把陳音所訓之師分散各隊,做爲楷模。范蠡想了想,說陳音之師勿動一人,配強將統之。國家有事時,請大王用之。疇無餘領會,不再堅持。范蠡又和疇無餘商議了訓兵辦法,令疇無餘把獎罰一人,擴充到獎罰一伍一隊,一人有功,一伍一隊受賞;一人違紀,一伍一隊受罰。連環成套,互相激勵督察。疇無餘遵范蠡新法訓丁,果然大有成效。一月過去,無一人逃匿;兩月過去,野人了壯均已習慣穿衣、睡牀、步伐操練,象個兵樣。但技藝卻長進太慢,疇無餘向范蠡稟報,范蠡想起陳音,若有此等射師、劍師、乾師就好了。自己雖會劍術,但百里長河老師有囑,不見有齊國平天下之人不傳。

如何找到如陳音一般高明技師呢。

這一日,風和日麗。范蠡獨自向陳音山走去。他已形成習慣,遇到不解之題,到陳音墓前拜一拜,坐一坐,感到陳音就在旁邊同他交談。山上猴子見到他到來,亦總是停止打鬧嘻戲。獎罰一人到一伍一隊之木,就是范蠡在陳音墓前悟出的。

范蠡爬上陳音山,走近陳音墓時,忽地聽到劍風嗖嗖,搭眼一望,樹葉顫抖。仔細一看,一個年輕女子身掛寶劍,站在樹叢中間草地上,兩隻如人身高的長毛白猿,輪番向她攻擊,張牙舞爪,十分可怕。小女子神色自若,白猿貼近時,她似乎漫不經心,用手中竹葉一掃,那白猿便疼得哇地一叫,跳上樹稍。那竹葉,聲如劍鳴。山上的猴子們在一邊觀陣,都嚇得瞪大眼睛,不敢出聲。奇了!范蠡想。如何不用劍?再想,好仁義的女子,怕傷了白猿。

兩隻白猿又從樹上呼嘯而下,前爪就要撲住女子了。女子輕身一閃,竹葉一掃,兩隻白猿飛到了一丈開外,落地之聲猶如石塊墜地。白猿忍疼滾起,看看女子,長嘯一聲,逃人叢林。觀陣猴子發出歡快的吱吱叫聲,齊奔女子身邊,用小爪親熱地抓着女子衣裳,猶如嬰兒見到母親一般。

“好功夫!”范蠡不由叫出了聲,走出隱蔽的樹身。

猴子們見范蠡到來,吱吱叫着,跳着奔向陳音墓——范蠡每次來帶的祭品,是猴子們的美餐,故而猴子們朝陳音墓而去,這亦是“獎”的作用。

“範相國見笑了!”女子笑吟吟地道。

“何以知臣下之名?”范蠡驚奇,朝前走去。

“相國之名,遠播天下,如何不知。”小女習慣地整裝,“小女有禮”免禮!知名未必識人,如何識此地此人必是范蠡?“范蠡走近小女。

“小女從上人處得知相國常來此處,又見猴子同你十分熟悉,料定必是相國范蠡了。”

“好聰明。請問義女尊姓大名?”

“一無姓,二無名,生在楚地神農架下,人稱楚女。”

“好楚女,爲何到此?”這是范蠡關心的。

“真人面前不說假話,山上陳音乃小女同門師兄,聞避仇在越,門師令我前來探尋,不期師兄竟長眠於此。”楚女黯然神傷。

“全是范蠡之過,若不聘他爲師,仍在江湖逍遙,不致在此長眠。”范蠡嗟嘆。

“師兄以待罪之身,受相國之聘,以將軍禮葬,受相國之祭,小女想,師兄長眠心安。師門亦甚感欣慰。相國不必自疚。”楚女真誠說道。

“謝楚女,免蠡之過。”范蠡謝過楚女,問:“爲何和白猿打鬥?”

“小女上山,見白猿欺負猴子,路見不平……”

“拔竹而助。”范蠡接道,“仁義之至。”

“謝相國誇獎,小女之劍,落處必傷,未敢用矣。”

“比陳師兄弩技如何?”

“各有各道,不能比耶。”

“請賜劍道。”

楚女看看范蠡,不是虛言,便道:“劍者,持智非持力,仗巧非仗體。

內蓄精神,外示安逸。靜之如好婦,奪之似猛虎。一瞬之剎,布形斂氣,神力俱往,捷若騰兔,追形還影,縱橫往來,目不及視。得此道者,一人當百,百人當萬。以上庸言,相國指教。“

范蠡連說:“受益匪淺,受益匪淺!”他雖然精幹劍術,知道“乘隙而入,一擊而勝”之劍道。但楚女將劍道悟得如此深刻,他沒想到,不禁肅然起敬。心想,真是天外有天,人生苦短,精道不易。即刻產生聘楚女爲劍師的想法。陳音受聘而死,楚女還會允否?且慢,到陳音墓前再說。於是范蠡邀楚女同去祭奠陳音,楚女欣然同意。

二人來到陳音墓前,只見猴子們圍在墓前,吱吱咿咿似在呼叫陳音,甚覺哀傷。范蠡驀然想到常得猴助:-李之戰,殺雞嚇猴之計,來自觀獵猴之景;訓兵守紀,獎罰之術,來自陳音訓猴;巧遇楚女,又是因猴,此生於猴有緣,見猴計生,見猴大吉。楚女出現,莫非上天助我,良機不可錯過。范蠡將祭品米、果、菜、肉、酒從背囊取出,一一擺上供石。楚女也將隨身所帶楚國食品擺上。范蠡整了衣冠呼了一聲:“陳音賢弟!”撲通跪下。楚女也叫了一聲師兄跪了下去。

范蠡叩首,把頭埋在石板上,哭道:“人生難得一知己,陳音兄弟,你生前爲兄解難,死後還將師妹指引至此,使蠡相識。昨日你託夢與我,推薦師妹接替於你,今日蠡便幸遇楚女,你如此重仁、重義、重德、重諾、重信,令山爲之傾倒……”

楚女叩拜,聽到范蠡之話,不由一驚,進而明白了范蠡用意。又聽范蠡講師兄託夢與他,不知真假,以師兄爲人,完全可能。如何是好,接替師兄,教習劍術;南蠻之地,猛虎毒蛇,一個小女,怎教丁壯,既是師兄遺願,自己只好委屈從命。不然,師兄黃泉不安,看這范蠡,對師兄如此這般。忠君爲國,怎讓他心冷。興越強兵,旨在抗吳,對楚亦有利啊!作爲楚女,幫越一把,亦是應當……

范蠡仍在訴道:“陳音兄弟,你已爲越長眠,蠡不忍再讓楚女受累……,你說什麼,再說一遍。”范蠡之狀似同陳音說話。“……見楚女猶見你,楚女一定會答應。好,蠡問問她,她若不允,蠡定不會難爲她,她若應允,一年爲期。好,蠡聽你的,問問楚女。”

楚女見范蠡之狀,十分感動。見范蠡擡頭相問。說:“楚女答應相國,一年爲期。”

范蠡按捺不住聘師成功的激動,連說:“謝謝了,謝謝了!”重重地向陳音墓叩了一個響頭。然後站起。猴子們見范蠡起身,一齊奔向供石桌上的祭品,發出歡快叫聲。范蠡道:“陳音己用過。爾等吃吧!”

范蠡在陳音墓前石階上又坐了一會,向楚女述說了陳音被幾條毒蛇致死的情況;楚女也述說了陳音學藝時的情形。二人感概一番,向陳音又拜了拜,告別圍攏而來的猴子,沿原路下山了。

楚女果是奇女。到兵營後,范蠡欲顯她本領,讓丁壯服氣,令百名勇士持戟以刺楚女。楚女揮劍一掃,長戟紛紛落地,百人不能近其身。范蠡大喜,聘爲劍師,拔軍士三千,令其教習。三千軍士,不僅劍術大進,戟術、刀術也能廝殺。忽一日,楚女不見,遍尋無影,衆人惶惑,報與范蠡。范蠡一算,正好一年,真俠女矣!衆問如何辦,范蠡笑道:“天欲興越滅吳,派神女相助,一年爲期,已迴天宮矣!”衆見相國如此說,不再尋找。相傳天派神女相助,士氣大振。

范蠡匆匆趕到陳音山,欲見楚女一面,表達謝意。供桌上祭品已無,只有一簡,范蠡取過,只見上書:恕女不辭,相國保重。興越滅吳,定能成功。

功成身退,莫步子胥。師兄陳音,楚女所愛。長眠於此,相國照應……范蠡看不下去,眼淚奪眶而出。把簡捲起裝入懷中,朝西北方向望出,只見楚女姣小身影隱隱地消失在翠綠的叢林中。

范蠡想喊,但忍住了,心裡說:“謝謝了,楚女,放心吧,我會照顧陳音的。”

猴子們圍攏到范蠡跟前,也和他一樣靜靜地望着西北方向。

助敵自耗鬥敗子胥前次,諸國使者走後,吳使到來,質問勾踐是否與諸國結盟抗吳,勾踐否認。他慶幸聽范蠡之言,未結盟;更未當盟主。事後,吳使不放心,私下探聽,果然越有不臣抗吳之舉,回國報與夫差,夫差不信。伍子胥聞訊,遣精明探子至越,得知范蠡日夜訓練士卒,聘陳音、楚女爲師,劍乾弓弩之藝,無不精良,攻戰之具,水上弋船,多有準備。子胥大驚。冒死闖上高三百丈如天宮般的姑蘇臺,見到已專幸西施以姑蘇臺爲家的夫差,流涕陳詞,述說越修軍備之情。臨未說道:“大王信越之臣順,割地借糧,賜以羽飾,今越用范蠡之謀坐大,一旦乘吳隙而入,吳國禍不支矣,王不信老臣,可再使人察之。”夫差找伯-來問:“越已臣服,治兵何爲?”伯-答道:“越蒙大王賜地,非兵莫守。治兵五千之數,守國之常事。守越,即守吳也。大王不必疑慮。”夫差在大事上尚不糊塗,又派人到越探察,果如子胥所言,遂有興兵伐越之意,令伍子胥做南下準備。子胥得令,十分激動,加緊訓練水陸兩師。

吳將伐越消息,由西施等越人傳到國內,勾踐大驚,急召范蠡回都,商議對策。未及商議,傳魯國孔門高足子貢從吳而來,不日即至。勾踐說:“子貢來越何事。”范蠡說:“臣聞子貢有縱橫捭闔之才,常遊說於諸侯之間,爲魯效力。今從吳而來,必與吳欲伐越有關,請大王重禮迎之待之。”勾踐即令宮中武士、貴人、侍人,灑掃道路,郊迎三十里,接到賓館上等房舍,鞠躬而問:“敝邑僻處東海,何煩高賢遠至?”子貢也不客氣,直言道:“特來吊君!”勾踐頓時緊張起來,唯唯連聲,竟不能言。跟隨的范蠡見狀,忙說:“大王身體不適矣,稍候聆聽高賢賜教。”迅速將勾踐扶到一邊,用指甲代針朝勾踐的穴位刺去。勾踐呼了口氣,說出話來。復又見子貢拱手再拜說:“孤聞禍福相依。孤有禍,先生下吊,孤之福矣,請高賢賜教。”子貢見越君臣必恭必敬,說道:“齊伐魯,魯不敵,臣到吳見王,說以救魯伐齊,吳王心動欲北上。但疑南面越謀吳,欲先滅越。”勾踐聽子貢如此說,頓感大禍臨頭。范蠡在一旁,用眼神示意大王,不必心焦。

子貢問道:“大王可有圖吳之謀乎?”

勾踐:“唯,唯,越不敢且無力也。”

子貢也不深究,繼續說道:“苦無圖吳之志,使吳人疑,拙也!若有圖吳之謀,吳人知之,危也!”

勾踐聞言,突然長跪於地說:“先生救我!”“唯”不用了,“孤”不稱了。一幅可憐相,范蠡一楞,未及攔住,勾踐已跪下。聽勾踐口氣,看勾踐儀態,范蠡始覺丟臉,進而一想,勾踐在演戲,勾踐心機,不可小視矣。

范蠡亦跪在勾踐一邊,口中說請高賢賜教,心中已開始謀劃對策。“助吳北伐!”忽地冒出此策,范蠡心喜,且聽子貢如何說,看賢士所見是否略同。

只聽子貢說:“吳王驕而好佞,太宰-受寵而善讒,大王以重器悅其心,以卑詞盡其禮,親率一軍,從吳伐齊。吳不勝,自此弱矣,若勝,必欲稱霸中原,向天子問鼎,兵臨強晉,西望楚秦,如此,吳國有隙,越可乘矣!”“嗯,與蠡之見相同,真孔門高足矣!”范蠡心想。

勾踐看范蠡,從眼神中知范蠡同意此謀,便叩拜說:“天賜先生助越,敢不奉教。”

子貢也高興地道:“如此甚好,臣即返吳覆命,大王勿食率軍人吳之言。”

勾踐和范蠡施禮告辭子貢,同乘一車回宮。

范蠡道:“大王對子貢未免太謙卑了些。”

“唯,人在檐下,怎不低頭。子貢爲越而來,孤心感矣!”

“子貢名爲越,實爲魯。所謂人無利不早起。諸侯相爭,利也。子貢千里說吳,說越,實爲解魯之危矣。臣以爲子貢必疾離越而去。”

“唯?”

“說夫差勿慮越、速伐齊,魯危解矣。”

勾踐將信將疑。第二日大早,即令舌庸去賓館給子貢送上黃金百鎰,寶劍一口,良馬二匹。舌庸到時,得知子貢微明即離館而去。舌庸回宮稟報,勾踐說:“相國料事如神,速召入宮議事。”

范蠡接到議事令,慌忙入宮,此時,文種等大夫已到。

勾踐道:“唯,果如相國所言,子貢已離越而去,孤己應親率一軍助吳伐齊,去乎?”勾踐頭上出汗,擔心自己入吳,夫差不悅時,命休矣!

“去!”范蠡堅定地說道。

“唯?!”勾踐心悸。

范蠡看出勾踐神色,忙說:“大王不必親去。”

“唯?”勾踐聽范蠡講不必親去,放下心來,但又慮已允子貢,子貢必然轉告夫差。若不親去,夫差能放心嗎,不知什謀多端的相國有何良策解憂。

“大王!”范蠡接着說道,“以子貢之智,必說服夫差許師辭君,以顯仁義,臣以爲,即派特使人吳,見夫差,請問伐齊時日,示大王率帥助吳之意。”范蠡說着看了文種一眼。

文種會意,即拱手說道:“臣願前往,相國治軍有方,不宜遠行。”

“唯!”勾踐點頭同意,問“何人率師爲宜。”他惦記這件事。

“文種大夫人吳有消息再定。”范蠡建議。

“唯。”勾踐同意。

退朝後,文種即打點禮品,裝車北行,范蠡前來送行說:“越之命運繫於文大夫手中了。”

文種道:“彼此,彼此。”

子貢趕到吳都,見了夫差說:“越王甚感大王生全之德,訓練丁壯,爲保吳地。聞大王有疑,驚俱異常,近日即派使者來吳謝王矣!”子貢如此說,是他看到勾踐身邊之人聰慧異常,定會勸勾踐派使來吳。夫差不信說:“請高賢留館五日,越來人,孤信爾矣。”子貢說:“悉聽王命,五日爲期,越不來人。大王起兵伐矣,臣再不言伐齊。若越來人,請大王北上,何如?”

夫差賭心很重,說:“依你之言。”

二人賭罷第三日,文種即到了姑蘇,先拜伯-,由伯-領見吳王,文種虔誠叩首:“東海賤臣勾踐,蒙大王不殺之恩,生還故地。得奉宗祀,雖肝腦塗地,未能爲報,訓練丁壯,保衛吳地。今聞大王興大義,誅強救弱,特遣下臣文種,貢先王珍藏精甲二十領,‘屈盧’之矛,‘步光’之劍,以賀軍吏。勾踐請問師期,將親率境內三千軍士,歸吳將麾下。勾踐願披堅執銳,親受矢石,死而無懼。”伯-也道:“臣已說過,越訓丁壯,爲保吳地矣!”

夫差聽了,十分高興,對越之慮釋矣。送走文種,急召子貢來見,說道:“勾踐果信義之人,欲率卒三千,從吳伐齊,先生以爲可否?”子貢得知越已來人,心中高興,心想越果有能人,不可小視。說吳伐齊目的已達,就說:“不可。大王用其兵,又役其君,太過,不仁義矣。不如許其師辭其君。既防越圖吳,又不傷兩國和氣。”夫差聽了說:“好,依先生之見,孤不食言,先生果神算矣!”子貢見夫差答應伐齊,即離吳而去,又去說晉抗吳去了。

夫差送走子貢,令伯-通知文種,許師辭君,吳王夫差十二年春伐齊,請越勿誤師期。

文種星夜兼程趕回越國,進宮向勾踐稟報了使吳情況。勾踐大喜道:“全在相國預料之中,請相國速來商議統兵將領。”貴人前去相府,很快折回,稟報相國已去訓練水師,臨行留下密簡交夫人妥存,說大王召見時,可將密簡交來人呈大王。

勾踐聞言急道:“呈孤一閱。”

貴人從懷中掏出,呈與勾踐。勾踐打開包裝,露出竹簡,急忙展開,只見寫道:陸師已具,水師初組,臣職治軍,不敢懈怠。軍務繁忙,難以召之即來。臨行留言,大王明斷。文大夫回越,若果如臣料,可請諸嵇郢出山,諸嵇老將,德高望重,言謹行慎,領兵助吳,萬無一失。越將爲吳敬重者,唯老將矣。老將出馬,吳王必心感越王至誠,去其疑慮,越可加緊修備矣。

臣預料,夫差伐齊,子胥必諫,君臣之隙久矣,深矣。此次爭執必當慘烈,子胥危矣,鳴乎!子胥一去,吳如中天之日,向下移矣。臣以爲,當前情勢,仍需斂聲靜氣,暗暗蓄水。吉日至時,高峽放水、激流漂石。勾踐看完,對文種說:“相國留言請諸嵇郢老將率師北上。”文種讚道:“好主意!”勾踐問:“老將軍身體如何?”“文種答道:”使吳前見過,鶴髮童顏,每日三餐如壯年矣!“勾踐說:”好,孤親自登門送禮拜望,請他出徵。“文種說:”太好了。“勾踐心裡說:”孤只要不去,這個禮還是要送的。“

諸嵇郢見大王登門送禮拜望,十分感動,當即答應率師。第二日便去了南林。從疇無餘處領了三千弱兵,移到-李駐訓,到了約定之期,便開拔到姑蘇城外,夫差接報大喜,正式頒發了伐齊令。伍子胥一直在軍中準備伐越,突然接到伐齊,立即找到夫差諫道:“越,吳之心病!齊,吳之疥癬!今王興十萬之師,行糧千里,去疥癬之患,而忘大毒在心。臣恐伐齊未勝,越禍已至!”夫差對子胥早已不滿,聽到此話,怒道:“孤伐齊令已頒,三軍雷動,老賊故出不祥之語,阻擾大計,按律當斬!”臉露殺機。伯-忙上前小聲密奏。“先王之老臣,不可誅之,王不如遣之往齊約會戰之期,假手齊人殺之。”夫差點頭,高聲喝道。“念你先王老臣,去其兵權,使齊約戰,滾!”

子胥知大勢已去,心中悲痛欲絕,仍叩首謝恩退去。子胥回家,哀嘆連聲。

料吳必亡,攜子伍封使齊,見了齊王,呈了戰表,齊王閱畢,大怒,欲殺子胥。原來伯-在戰表寫了謾罵齊王之詞,意在激齊王殺子胥,齊臣鮑息諫道:“子胥乃忠臣,屢諫不入,已成水火,今遣來齊,假手殺之,實計也。宜放歸吳,使其自訌,與齊有利。”齊王許之,約戰期於春未。子胥原和鮑息相識,見鮑息信義,便將子託於鮑,改稱王孫封。

夫差帶着西施,擇日出徵。統帥三軍向齊進發。並約了魯國合兵攻齊。

行前誅了當面羞辱他和伯-爲昏君讒臣,預言吳必被越所滅的異士公孫勝。

途中,子胥見夫差覆命後,稱病先歸。

孫武、伍子胥教訓出的大軍,果然能戰。吳、魯、越聯軍斬兵折將,大勝齊師。齊王請和,夫差應允。主持了齊魯修好之盟,凱歌而回。越將諸嵇郢盛讚吳王天下莫當。夫差高興,令諸嵇郢先回越報捷。諸嵇郢得令率兵馬不停蹄穿吳返越,范蠡得知吳勝,馬上進宮建議勾踐親率朝賀團去吳祝賀大捷。

夫差得勝回朝後,百官迎賀,子胥亦到,獨無一言。夫差怒道:“子諫寡人不當伐齊,今大勝而歸。子獨無功,寧不自羞!”子胥也怒道:“天之亡吳,先施小喜,小喜之後便大憂也!”衆臣相勸,不要衝了大喜,夫差只好撇開子胥,同其他朝臣說話,大談伐齊之功。此時,他心裡覺得離開伍子胥照樣能打勝仗。自己之謀,已勝過老東西。忘了三軍將士全是伍子胥長期教訓的。

夫差回宮幾日。勾踐和范蠡帶着朝賀團到了姑蘇。夫差聞報,喜不自勝。

在文臺設宴待之,分主賓坐後,舉觴酣飲,衆臣皆歡呼吳王英勇蓋世。夫差飄飄然道:“君不忘有功之臣,父不沒有力之子,今太宰-爲寡人治兵有功,賞爲上卿;越王孝事寡人,始終不倦,孤將再增其土,以酬助伐之功,衆卿之意如何?”羣臣皆懾伯-之威,得勾踐之賄,盛讚大王明斷。時伍子胥亦在坐,聽了夫差之言,伏地涕泣道:“嗚呼!哀哉!養亂畜奸,吳國將滅,廟社爲墟,殿生荊棘!”給歡慶氣氛潑了冷水。夫差大怒,斥之道:“老賊多詐,專權擅威,欺孤太甚,欲覆吳國,寡人以先王之故,不忍加誅,今退自謀,無勞再見!”子胥垂淚抖發道:“老臣若不忠不信,何爲前王之臣。

比於逢紂,有口難辨。嗚呼!臣雖見誅,君亦隨滅,臣與王永辭,不復相見!“

說完起身離去,頭也不回。吳王怒猶未息,伯-道:“臣聞子胥使齊,將其子託於齊臣鮑息,分明有叛吳之心!”羣臣聞言,齊聲吼叫:“叛臣!叛臣!

可誅!可誅!“夫差大叫:”太宰!速將“屬鏤”之劍送到相府!“伯-得令,退下安排。宴會又熱鬧起來,勾踐見子胥被賜死,解了心頭之恨,高興地連連和夫差碰杯,讚頌之聲不絕。坐在客坐的范蠡心情複雜,沉重,是自己,是越國設謀,一步步把伍子胥送進了黃泉,盼了多少年,希望這一夭到來,終於來了,應該舉杯慶祝了,但覺得高興不起來,一個蓋世英雄,直言忠臣,就這樣完了,太殘酷了!想起楚女的留言,”功成身退,莫步子胥。“

內心不由打了個冷顫。他也舉起了酒杯,爲可恨而可尊的對手伍子胥,爲自己領悟到人生真諦,幹!

盛宴快結束時,伯-回來,和夫差耳語。范蠡見夫差先喜後怒,然後站起了身,伯-就勢宣示宴會結束。范蠡明白,子胥已赴黃泉矣,嗚呼!

第二日,范蠡得知,子胥接到“屬鏤”劍,對家人說,死後將其目懸於東門,以觀越兵入吳。然後赤足披髮,立於中庭,仰天大呼:天乎,天乎!

昔先王不欲立汝,賴吾力爭,汝得王位。吾爲汝,破楚敗越,威加諸侯,今汝不用吾言,反賜吾死,吾今日死!越兵明日至,掘汝社稷矣!然後又大叫了三聲“夫差!”自刎其喉,血流如噴,氣絕人立。此時,范蠡才明白夫差接報後,爲何先喜後怒,很快起身。聽說,夫差立即去到相府,對子胥屍罵道:“老東西,汝一死,尚何知哉?”揮劍斬了子胥頭,令掛在南門城樓上示衆;推倒屍體,令裝入牛皮做的鴟夷之器,投入江中。憤憤笑道:“日月焚汝骨,魚鱉食汝肉,汝骨變灰,復何相見!”子胥下場何其慘矣!范蠡由夫差想到勾踐,勾踐會不會如此對待自己呢?滅吳之前,不會。滅吳之後呢?

范蠡不敢想下去了。伴君如伴虎!耳邊又響起百里老師的活。“是虎必吃人”,范蠡想。

夫差殺掉伍子胥第二夭,便令太宰伯-爲相國,設宴大慶。邀越王君臣待坐。酒過三巡,夫差大呼:“孤昨日已允,增越封地三百里,今日兌現,拿圖來!”侍人立即將圖呈上。夫差持圖:“越王接封!”勾踐聞聽,慌忙跪下,叩首道:“大王之恩,臣難以報答。封地,臣萬難再受。請大王收回成命!臣定將東海僻野治理成吳國南邑,請大王放心!”勾踐說完,又叩起頭來:“請大王收回成命!……”夫差哈哈大笑,將圖交給侍人,說道:“寡人知道,無君不愛土,無人不愛財。子胥屢說越有圖吳之心,今增地,堅辭不受,足見越臣吳不二,孤放心矣!”勾踐聽了夫差“的話,脊背上冒出冷汗,好險哪!虧得昨日宴後范蠡建議他切勿接受封地,說酒中之言,不可全信。說不定是夫差有意試探,不可上當;果如范蠡之言,這個小瘋子把諸事都看透了。勾踐回到賓館後,還在感嘆,”今日好險哪?相國,何時讓夫差也跪到我面前呢?“范蠡道:”大王,再忍一忍,會有這一日的。“

“唯!還要忍,忍到何時?”勾踐有點不高興起來。

當晚,伯-來訪,談話中,說出吳王意開通去中原的水路,范蠡聽了,建議越王派一萬人工,助吳開河,以表臣服,堅定夫差北進之心,對越有利。

勾踐第二日便表奏了此意。夫差高興異常,連誇勾踐爲仁義之人。勾踐做着這些事情,心中很不是味,堂堂越君,力何總看吳王眼色行事!

越王震怒範相隱忍越王勾踐有點忍不下去了。從吳回越,兩年兩次把范蠡召到宮內,密談攻吳日期,每次范蠡都認爲天時不至,地利不到,人事不備,勸勾踐繼續忍耐。范蠡說,滅吳,初戰要必勝。無十分把握,不可輕舉妄動。必須聚力再聚力,直到一出手就能致敵死地。勾踐雖然越來越焦躁不安,但他明白,范蠡的話有道理。者將諸嵇郢已故,滅吳之戰。全仗范蠡。每次只好同意范蠡的話,“再忍一忍。”

勾踐終於忍不下去了。

這年秋天,一個午後,他把范蠡單獨召到內宮,冷冷地說:“唯,子講講修備。”

范蠡明顯感到,石室囚禁回國前幾年,勾踐對他除君臣關係,還有兄弟之情,儘管說不清真假。這幾年,國富了,兵強了,兄弟之情沒有了。完全是君君臣臣了。特別是幾次勸阻北上伐吳後,勾踐臉上笑容再也看不到了。

他想到伍子胥,想一走了之。但功還未成,只有隱忍了。聽到勾踐問話,意識到今日情況不妙,清了清嗓子,小心鄭重答道:“回大王,陸師甲士三萬,車三百乘、騎五千匹;水師甲士二萬,大王可乘樓船五艘,小、中、大三種翼船三百艘;申、刀、劍、矛、戈、弓、弩、鏃、盾攻防之器已齊裝。正加緊打造,庫多存備。臣特從家鄉聘來巧匠,打造一種鑲鐵之矛,堅硬鋒利,其如蜂蜇……

“唯?”

“就是在銅矛刃中陷入鋼鋒,此爲臣家鄉特產,他國沒有。”

“唯。”

“臣知大王喜劍,特用此術爲大王打造一對飛虹劍,長一尺八寸,寬一寸八分,劍身鑄菱形花紋,鳥篆”越王鳩淺自作用劍“八字。”唯?造出來了嗎?“勾踐感興趣。

“正在打磨,不日即可獻上。”

“唯。”勾踐有點失望。用手勢示意范蠡繼續講。

“陸師編成,比照秦晉;水師編成,比照吳楚;組織嚴密,上下有序,大王有令,上下貫通。多年教訓,將強兵精。願爲大王,赴湯蹈火。”“好!”

勾踐叫了一聲,“孤即頒伐吳令!”

“不可!大王!”范蠡急道,“還要再忍一忍。”

“爲何,范蠡!”勾踐生氣了。

“天時還不至……”

“住口!”勾踐怒道,“孤聽夠了子的天時、地利、人事。子勿拿此套矇騙孤了,天下哪有如此道理,孤說天時,子說地利不到,孤說地利,子說人事不備,孤問你,子忘了孤囚禁三年之辱了嗎?”

“臣不敢忘!”范蠡答。

“忘了那三千六百五十步,十八層石階,步步血印嗎?”

“臣不敢忘!”

“忘了孤嘗糞便的滋味了嗎?”勾踐掉淚,“孤至今不嘗苦膽不能下嚥,此種滋味,子是想不到的!”

“臣不敢忘!”范蠡想,“你的心病也大持久了。”

“講,爲何不可伐吳?是越臣民不願意嗎?”

“不,臣民已再三請求出兵。”

“唯!是五穀不豐嗎?”

“不,谷豐商榮,各業興旺。”

“唯,是吳不該伐嗎?”

“不,夫差失道,信讒溺色,殘害忠良,不恤百姓,兵亂諸侯,天怒人怨,十惡不赦。”

“爲何還讓孤忍?!孤的頭髮都忍白了,看到了沒有?”

“天時……”

“住口!孤派往中原助吳開河的人工已回國,北達沂水,西至濟水,通湖匯江的邗溝(大運河前身)已開通,吳王即欲率師北上,黃池會盟,爭霸主之位。夫差離吳,天助孤北圖,天時已至,天時已至!子還有何話可說,難道子欲擁兵自重?”

晴天霹雷!

范蠡明白了,原來勾踐如此想。要在前十年,聽了此話,范蠡之性,可能一甩袖子走了。如今年近四十,臨近不惑,想到扶越滅吳助楚的戰略,想到興一國,滅一國的大業即將成功;想到人越以來的艱辛;想到陳音、楚女和西施,這些爲興越,付出了生命、心血和青春的義士俠女。范蠡對大王的猜忌和污辱忍住了。勸大王忍爲上,自己也要忍爲上!不能爲一時之氣,讓事業半途而廢!斂聲靜氣,韜光養晦!

范蠡瞬時調好情緒,眼望大王,誠懇坦言:“大王息怒,臣治軍爲的是大王。教訓水陸兩師,爲兵四道,第一就是愛越,忠於大王。臣是君之臣,兵是君之兵。臣決無擁兵自重之心,蒼天可鑑,大王明察。臣知夫差黃池會盟,臣之消息,夫差剛離吳境,若此時大王發兵,夫差定撤兵而回,甲兵十幾萬,車千乘,船千艘,騎萬匹,全是子胥訓成,若揮師南下,大王!臣擔心十幾年心血,毀於一旦,從此再無力滅吳,夫椒之仇,會稽之恨,石室之恥,嘗糞之辱,臥薪之苦,永難報矣!懇求大王且莫引人燒身!”

勾踐話出口,知道言重了。想范蠡會跳起來,沒想到范蠡態祥氣靜,循循道來,甚是有理。是噫!此時發兵,有引火燒身之虞。可這仇何時才能報啊,難道由王子-與去報嗎?如何對得起宗廟社稷?勾踐輕輕地“唯”了一聲,表示了對范蠡陳詞的認可。但報仇心切之情仍在顏面。

范蠡看出勾踐之心又道:“臣以爲,天時、地利、人事相參、相配、相合而用,方能成功。今日,地利、人事皆備,然天時尚未全至,參配不合,三者缺一,難以成功。且三者均是變數,必須存乎一心,方能運用之妙。周武王伐紂,大會諸侯孟津,各路諸侯皆力主進軍。周武王冷靜考察,見天時不到、撤兵待機,其後一舉將紂滅亡。臣願大王,做周武王第二,一舉滅吳,一霸中原。”

勾踐知道-李之戰以來,大事小事,范蠡之謀,均操勝算。見他如此說,心中之氣,消了大半,但仍沉着臉說:“相國以爲何時代吳爲宜。”

“臣以爲,夫差領兵深入中原腹地時爲宜,那時精兵在外,弱兵在內,姑蘇空虛,有隙可乘,一舉破都,釜底抽薪,夫差回師晚矣!”

“何時?”

“來年春季。”

“唯?”勾踐內心同意范蠡主張,但君王尊嚴使他發出疑問聲音,說:“孤再恩之,相國準備發兵事宜。”勾踐要顯君王之威,同意亦先不表態,讓人感到是他說了算。本來是君說了算,但爲君的,總擔心臣不明白。

范蠡知風雨已過,施禮告退。

勾踐回到後宮,看望了三個王子,兩個公主,來到王后寢處,向姬玉述說了他同范蠡談話情況。

姬玉雖然一直在生子育女,但對朝政仍十分關心,常爲勾踐出謀劃策。

勾踐一有不順心之事,就到王后身邊“訴苦”。

姬玉聽完勾踐的話,笑道:“大王,范蠡是對的呀!”

勾踐道:“爲何他總是對的呢?臣總是對,君有何顏面?”

姬玉道:“臣再對,還得聽君的呀!”

勾踐笑了:“玉姐說得對,孤雖同意范蠡,仍說再思之。”

姬玉看着勾踐的花白頭髮:“大王終於悟到爲君之道了。”

勾踐見王后稱讚,高興地說:“讓王子們早入此門,將來好去做諸侯。

免得象孤,半路入道。“

范蠡回到家裡,先看望了躺在牀上的夫人宛玉。

宛玉這些年在越吉之後,又生了兩個女兒,都因范蠡不在身邊,患病夭折。宛玉接連受到打擊,一病不起,啞女年長送回宛邑出嫁。從當地山區聘了一個小女子,只能幹些粗活,難以精心照顧宛玉。宛玉是要強之人,雖患病在身,做飯、洗衣全是自理。雖爲相國夫人,除和文種夫人有些來往外,足不出戶,讓衛士把院門關得嚴嚴的。一有空閒,就教五六歲的兒子越吉識字抄簡。范蠡知道夫人的病是血虧氣結,開了藥方服用,也不見奇效,心病難醫啊!

宛玉見丈夫回來,掙扎起身,要給范蠡燒湯,范蠡把她按下說:“你歇着吧,湯我來燒。吉兒呢?”

“在衛士房裡玩吧。”宛玉答。

范蠡嘆氣說:“宛玉,你記着,吉兒長大,莫走我之路。倘若再有女,長大後,也莫嫁象我之人。宛玉,你太苦了。”

宛玉:“少伯,我知你心,莫說了。”

“好吧,你歇着,我去燒湯。”范蠡看了宛玉一眼,脫下朝服,挽起袖子:“還是疙瘩湯吧。”

“嗯!”宛玉點頭。

范蠡去了。宛玉淚下。

斂聲圖吳大王試兵半個月之後,范蠡從南山鑄劍城帶着鑄劍的工師回都進宮,將一對精妙絕倫、鋒利無比的“勾踐劍”獻給了大王。勾踐接過,讚不絕口,愛不釋手。

當即來到宮院中間,持劍揮舞,在侍人們的喝采聲中,大叫了一聲:“夫差看劍!”向一棵手脖粗的小樹砍去,嗖地一聲,劍到樹斷,引起一陣歡呼。

勾踐興奮,令人取出黃金,賞了工師。范蠡告退時,勾踐漫不經心地說:“依相國之言,明春伐吳。”

范蠡和工師走出大殿,勾踐叫來一名貼身武士說:“此劍在世,只能有這一對。”武士望望工師遠去的背影說:“大王放心!”勾踐叮囑:“莫叫相國知曉。”武士點頭。

幾日後,范蠡接報,鑄造“勾踐劍”的工師失蹤了。他沒往深處去想,也想不到勾踐會有“我有的,別人不能再有”心理——他應該想到,因爲他知勾踐有癲狂症。只是以爲老家人戀家,得了償金,悄悄走了。此事未放心上,全副精力投入伐吳的軍備中。

范蠡想到此次伐吳,是夫椒兵敗後,越吳交手第一仗;自己治軍後第一仗;能否滅吳的關鍵仗。只能勝,不能敗。不僅不能敗,還要把人力物力損耗降到最低。越之國力比吳,實在是太弱了。

范蠡首先確定了攻吳方略:兵分兩路,一路由陸路涉江河,沿姑蘇城西邊小溪,接近姑蘇後安營紮寨,引吳兵出城決戰,趁勢一舉拿下吳都。姑蘇城內,只有太子友和少數弱兵,攻下姑蘇是甕中捉鱉。伐吳首戰之功,讓大王去立,以滿足雪恥之心。令疇無餘將軍跟隨大王,帶領陳音、楚女教訓過的六千“君子”(親兵、近衛師)。另加兩萬“教士”(訓練有素的正規軍)。

再加兩千“習流”(習水戰的武士),以備從水門攻城。另一路順風(春夏定是南風)沿海從水路入淮,在洪澤湖集結,阻擊夫差從中原回撤大軍,一可確保大王攻下姑蘇;二可視情擊潰夫差主力;這一路,路途遙遠,任務艱鉅,可能是一場惡戰,弄不好會全軍覆沒。但這步棋非走不可。圍城打援,戰之鐵則,不可違背。這路軍自己帶,再加舌庸。若是打打停停、和議之事用得上舌庸。這路軍戰船二百二十艘,水師兩萬,雜士兩千。大王勾踐去姑蘇時,可乘樓船到江水(今長江)入吳江到姑蘇上岸,同疇無餘會面,以免陸路行走勞頓。臣爲君總想得很周到,君呢?

范蠡瞑思苦想了幾天,把方略定下,開始調兵遣將。令疇無餘按數分出伐吳精兵,第一步先在坑凹之地跳躍騰越,在山野河流急行、野宿鍛鍊體能;第二步在舊都諸暨演習登城,鍛鍊技能;第三步將陸師大部斂聲移到-李北駐訓,以適吳國水土,接到今時,可疾速開到姑蘇城下。三步同時,將糧秣和攻城攻戰之具運到-李囤集。將陳音師、楚女師移至北海(現杭州灣)強訓,熟悉海上風浪。把追隨大王之軍安排後,范蠡請舌庸派得力使者到各國聯絡,使各國在越伐吳時保持中立;請文種斂聲做好助戰和守國準備;在都城西北固陵設了一個“治所”,專門接收來自吳國的消息。佈署停當,一頭扎進北海水師。

新年來到了,春天來到了。

這一日,范蠡視察了陳音、楚女二師,來到獨山所在船隊停泊處觀看操練。

獨山自隨范蠡入吳三年回國後,就遵范蠡之意,到北海修塢,造船、訓水師。如今已是號令十艘大翼戰船的“十船長”,但仍是孤身一人。他心目中鍾愛的阿青,已在王后回國第二年病死了。打那以後,他不提、也不讓別人提婚娶之事。每年阿青忌日,他總象霜打茄子一般提不起精神。過了這一日,又象往常一樣充滿活力。海風、驕陽使他渾身變成了紫銅色,寂寞孤獨使他的話越來越少了。范蠡和夫人常捎信讓他回會稽城家裡看看。這些年,他只回過兩次,一次是阿青死後,悄悄到阿青墳頭祭奠了一次;另一次是向文種大夫要發餉的錢。他已經習慣北海水師生活,明白自己所爲是范蠡的大事業!他沒有牢騷,沒有怨情,只有努力,讓范蠡放心!讓范蠡得到大王的器重和信任。

獨山號令的大翼船,可載近百人:武裝甲士三十餘人,搖槳水手五十人,頭尾舵手三人,長鉤矛、長斧手四人,雜手四人,船長、副手二人。裝弓弩三十三副,盔甲三十餘套,利箭三千三百枝,短兵器和食物若干。作戰時,稍遠可連發弩器,靠近可拼長斧長矛,跳船可混戰廝殺。船壞可登岸成百人隊。依陸師作戰。船上除船長外,均是二十歲左右丁壯,光頭赤體,筋強骨壯,性如猛鯊,渴望吮血,渴望作戰。

范蠡站在海邊一處高坡上,令隨從用旗子指揮演練開始。紅旗剛剛舉起,便聽到炸雷般叫聲:“殺!”緊接着便看到十艘戰船魚貫如飛般地朝事先佈置好的木筏衝來。震耳般鼓聲響後,十艘戰船,弓弩齊發,利箭如蝗,射向木筏上的稻草人。箭後船到,武裝甲士站在船邊用長兵器向稻草人刺去砍去,長兵器用後,甲士們口喊“勾踐大王!”縱身跳上木筏,揮動手中利刃,同“敵兵”搏鬥,混戰中,有的甲士被同伴誤傷,鮮血四濺,鮮肉橫飛。但無一人猶豫,無一人縮步。倒下的很快站起,落水的拼命上筏。稻草人傾刻之間成了碎未,漂入海中。甲士們不滿足勝利,又用兵器同木筏廝殺,叫聲震天,殺聲不絕……木筏之繩被斬斷,橫木亂滾,甲士們又跳入水中和木頭搏鬥,那情形不把木頭撕碎決不罷休。

范蠡心動,對演練十分滿意,號令收兵。綠旗舉起,鑼聲傳來,水中衛士,大呼勾踐之名,如蛟龍般遊向翼船,上船後,口舔傷口,全無疼痛模樣。

一聲鼓響,搖槳水手大呼一聲,槳飛水濺,十艘翼船,如飛般疾馳而去。

范蠡走下高坡,欲去船隊慰勉。突然“治所”一人快馬到了跟前,呈上一份密簡。范蠡匆匆閱畢,令人牽過快馬,躍身騎上,加了一鞭,朝都城去了。

范蠡接到的消息是:夫差已先後會了魯國、衛國二君,並同二君到了黃池(今河南封丘縣境內)使人請晉國君赴會。范蠡估算,黃池會盟,不會順利。此時發兵,即如夫差聞息回師,沒有三個月不行。三個月,姑蘇城已攻下矣。范蠡回到都城。徑直騎馬朝王宮而去,門人認得相國,不敢阻攔。范蠡到了勾踐的後殿,翻身下馬,將繮繩一扔,朝殿內走去。

勾踐正在宮內讀簡,研究爲君之道,聽見馬蹄聲響,心中驚異,握起“勾踐劍”,朝殿外看去,鬆了口氣,原來是范蠡。勾踐放劍,重新端坐。

范蠡未讓門人通報,自報家門:“相國范蠡求見大王,大王萬壽萬福!”

報完已入殿內,撲通跪下。

勾踐擡頭、睜眼:“唯?平身。相國不是在北海訓師嗎?何故闖宮?”

范蠡叩首:“稟大王,臣以爲應即日發兵攻吳!”

等了多少年,終於從范蠡嘴中聽到了這句話!

勾踐心情馬上激動起來。但面上仍冷冷:“唯?相國也會着急?”

范蠡:“天時已至,抓住機會,猶救火,急走快跑,唯恐不及。故臣下着急。”

“唯!地利、人事已備了嗎?”勾踐故意問。

“稟大王,均已備。”范蠡擡頭,望着勾踐。

“唯,如何發兵?”

“臣已向大王報過,兵分兩路。大王樓船已備。”

“何時起程?”勾踐的心終於按奈不住,省掉了“唯”字。

“三日內爲宜,陸師大部已在-李,隨大王的六千君子及水師已整裝待發。臣以爲,順風順流,大王之師,五日可達姑蘇。臣北上水師十日內可至洪澤湖。大王之師六月丙子日開戰,臣料十日內可破城!”

“好!依相國之言。”勾踐終於顯出興奮樣子。其實不依相國之言,他又能言出什麼呢。他雖貴爲王,報仇心切,但不懂治軍。好則能依相國之言,是他聰明的地方,也是他打敗夫差的訣竅。同時,也是他心感滿足的地方,相國再強,也得聽君王,君不發令,雖有三軍,不能動矣!

“謝大王恩准,大王明斷!”范蠡叩首站起。

“唯?”勾踐突然想起伐吳大事,應該舉國慶祝,起碼都城搞個儀式歡送自己。“三日?太緊,搞儀式來不及!”

范蠡明白了,說:“大王,此次用兵,猶如救火,貴在神速,猶如抓人,貴在斂聲,大儀式就不要搞了。”

“唯?”

“出發之時,大王以酒慰軍,誓師北上,士氣可振!”

“好吧,依子之言。唯?何人守國?”

“大王忘了,文種大夫!”范蠡那裡知道,勾踐不是忘了,而是隨着年齡增長,對外人越來越不放心。想讓十二三歲的王子守國,王后輔政。范蠡沒有意會,方略中還是文種守國。勾踐一時不好點破就同意了。如今提出是想讓范蠡領會一下,重提建議。范蠡是直性之人,總是以大局國事爲重,轉不過這個彎子。故而還是講了文種。范蠡呀,范蠡。你真是糊塗一時呀!勾踐見范蠡如此回答,心裡失望,面上冷冷:“唯!召他入宮!寡人有話要說。”

“是?”范蠡答應,告退出殿。

范蠡出宮,通知了文種,知會了舌庸,到了固陵治所,把方略謀術細細向歐陽將軍講了一遍,令他即刻北上-李,至疇無餘處傳達號令,按預定時間把陸師開到姑蘇城郊。忙完這些,已到夜半。范蠡騎馬回都途中,突然望見王宮起火,心中大驚,驅馬快到時,聽到鼓聲咚咚。吳兵打來?不可能。

兵變,更不可能。范蠡出了一身冷汗,伐吳之前,王宮起火,可了不的。又加了幾鞭,趕到王宮跟前時,范蠡一下子楞了:大王勾踐正在擂鼓,上幹君子兵,叫着大王的名字蜂擁撲向火海。勾踐邊擂鼓邊高喊:“越國寶貝都在裡面,快救人呀!決救寶呀!”范蠡見文種在一邊,忙問緣故。文種說,大王想試試六千君子兵,是不是忠於他,是不是聽話,不怕死,能打仗。從中抽了一千人,拉到此處,點了王宮寢殿,宣佈號令,救火而死與戰場而死賞一樣;救火不死與戰勝敵人賞一樣;不救火的與降吳一樣。聽文種一說,范蠡心中好不是味,大王對自己治軍存有疑心哪!即如有疑,也不能這樣點燃王宮,隨意令這些精兵去死籲!這個大王,癲狂症又犯了!

大火漸漸撲滅了。勾踐鳴鑼收兵。清點人數,燒死百餘。勾踐聞報,哈哈大笑:“好!好!孤放心矣!”見范蠡在旁,又說:“好!好!爲兵四道,好!相國治軍,天下第一,強吳可滅矣!”

范蠡聽了,哭笑不得。只好說道:“大王英明,天下第一!”

勾踐仰天大笑:“後日申時發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