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

康熙皇帝甦醒之後,發落了馬齊和張廷玉,便感覺有些微微疲倦,只是這番吐血昏迷,已經讓康熙認清了一個現實,那就是當下這一仗怕是難了,就算想要帶着這七萬人離開這裡,怕也是沒那麼容易。

不過這一仗對於康熙來說,卻依然要打,而且不得不打,畢竟如今桐城被圍困,大軍後勤被斷,若是不奪回桐城,想要擺脫困境也實在是不太可能。

“叫他們都進來吧。”康熙細細思索了一番,心裡也是有了定計。

張廷玉連忙拱手一禮,隨後便出去喚來了衆位文官武將,禮部滿尚書賴都、兵部滿尚書遜柱、戶部尚書孫渣濟還有刑部滿尚書托賴等一干大員匯聚一堂,可以說此時整個朝廷上下一半的重臣都已經聚集在了此處。

“奴才等叩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衆臣跪在了地上,卻是滿滿一地,張廷玉也只能跪在隊伍的最後方,畢竟這帳內的大臣們,就屬他的官最低了。

康熙擡起手示意衆臣起身,隨後嘆息道:“這天底下哪有真正的萬歲?不過是凡夫俗子的一些妄語罷了。”

衆臣一聽卻是大爲震撼,這康熙皇帝的話頭,怎麼聽怎麼感覺不妙啊......這是已經變得有些魔怔了嗎?

“朕的一生也算是屢經動亂,這楚逆說起來再大,可也大不過天去......朕心裡是想明白了,是咱們自己出了問題,否則豈會給楚逆機會?”

康熙臉色有些沉重,他已經放棄了一切不切實際的幻想,打算跟復漢軍,跟寧渝好好打上一仗,這一仗既是爲了求生,也是爲了未來。

這一仗若是贏了,不管怎麼樣,短時間內楚逆也就沒有威脅了,而康熙的聖名也能挽回幾分,大清王朝也能多一些喘氣的機會。若是輸了,那自然不用多說,原本就雪上加霜的大清王朝,也算是越發岌岌可危了。

衆臣聞言也不敢多說什麼,紛紛跪在了地上,等候着康熙發落。

“當下與楚逆一戰在所難免,大軍即日啓程,奔赴桐城!”

好半晌,康熙一臉決絕之意,“告訴所有人,一路所遇鄉鎮,皆歸其所有。”這番話卻是說得殺氣騰騰,讓人不寒而慄。

這話什麼意思?很明顯了,只要大軍抵達桐城,這些鄉鎮百姓便是賜給他們的開拔費,以鼓舞其士氣,增加其銳氣。

衆人一聽心下便知道這是怎麼回事,不過誰也沒有在意,畢竟這些人是死是活,與自己又有何干?反而現如今大軍士氣不振,若真能以血開鋒,還真有機會擊敗復漢軍,到時候大傢伙也就能順勢升官發財了。

跪在最後面的張廷玉,臉上平靜無比,只是心底卻在滴血,他自己便是安徽桐城人,這附近的百姓說起來可都是他的父老鄉親,如今卻眼睜睜看着這些人,即將成爲清軍屠刀下的亡魂,焉能不心痛?

只是張廷玉也在心裡給自己找藉口,皇上此舉也實屬無奈,大軍後勤斷絕,士氣全無,若是再不施以雷霆手段,怕是悔之晚矣.....至於那些百姓,張廷玉微微閉上了雙眼,合該這些人的命數如此,實在是無可挽救了。

康熙在上面睥睨着張廷玉,他當然知道,這個貌似純良的漢臣,祖籍就在現下的桐城,可是他依然決意如此,一來自然爲了心中的大計,二來也想看看這個漢臣內心的所思所想,若是能忍住不開口,則說明此人的隱忍功夫已經大成,到時候必定能成爲經緯大才。

“啓程!”

七萬餘人順着來時的道路,一路向着桐城出發,只是這沿途的村鎮卻都一一化成了灰燼,清軍士卒在鮮血的刺激下,士氣大爲振作,人人皆奮勇向前,許多人的身上都已經塞滿了銀錢,只是上面沾滿了血跡.....

...........................................................................................................................................

康熙六十一年正月二十三,桐城上已經插上了復漢軍的大旗,就在兩千八旗兵消耗得差不多的時候,白潢無奈之下只得將剩餘的三千綠營兵趕上了城樓,卻沒想到在復漢軍的猛烈進攻下,綠營兵直接一戰而潰。

特別是一名叫做趙大虎的參將,直接帶着親信在戰場上倒戈投降,隨後便帶着人將剩餘的清兵都給擊潰了,復漢大軍也就趁着這個機會入了城,徹底拿下了桐城。

在這一仗當中,八旗兵不可謂打得不壯烈,整整兩千人堅守近兩天,死傷高達一千三百餘人,相比起來,那三千綠營兵在戰死者不過數十人後,便徹底潰退了,實在是差得有些遠了。

在拿下桐城後,剩餘的兩千多清軍全都成了俘兵不說,阿爾鬆阿在戰局崩潰時選擇了吞金自殺,而兵部漢尚書白潢選擇了棄城而逃,帶着一百多人便從城南門溜出去了,而復漢軍缺乏騎兵,因此一時也沒有攔截上。

寧渝踏着地面上的血漬,一點點走進了城裡,到處都堆放着清軍的屍體,這些戰後的屍體都將會集中焚燒,主要便是爲了防止出現戰後的瘟疫,只是眼下看到這一幕,心裡微微有些不適,這一仗實在是太血腥了。

嚴格來說,這一仗復漢軍的損失並不大,消滅清軍近兩千人,活捉清軍也有兩千多人,自身傷亡卻只有五百餘人,怎麼說也不算吃虧了。只是桐城狹小,再加上這兩日的攻城着實有些殘酷,因此不免有些膈應。

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禎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六章 雛鷹營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一百章 年關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三百二十八章 廉恥與風骨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四十章 出鞘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六十二章 舉大白,聽金縷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三百六十八章 種痘之法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五百六十三章 慘烈搏殺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戰桐城(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四百九十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十)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一百零一章 康熙還有六十年?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協的藝術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