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

所謂的《欽定大楚憲法》,絕非寧渝要去自己限制自己,更不是後世的那一套邪教,而是在這個時代的一次君權強化,說白了就是通過強化君權的方式來把士紳的肉,分一部分給工商,一方面實現制衡的需要,另一方面便是實現富強。

明清之際的變革方向,始終都是在往自我弱化的方向去發展的,因此寧渝需要改變這一點,前提便是穩固君權的發展,擺脫那幫子士紳集團的影響,從而使得君王手裡能夠集中更多的資源和權力。

爲了實現這一點,士大夫共天下的模式就不能繼續保持不變了,爲了彰顯這一決心,寧渝很快便在湖廣也召開了湖廣工商會議,基於江南模式的基礎上,將湖廣的工商界集中了過來,話裡話外自然也是在暗示,想要權力,那就來支持《欽定大楚憲法》吧!

對於寧渝的這一舉動,讀書人自然也有些膩歪,湖廣的士子們還有其他諸省的士林,給寧渝上了一個所謂的《萬民勸進賀表》,目的明面上是恭請寧渝早點繼位當皇帝,可是實際的用心,就是讓寧渝早點坐上皇帝的位子上去,到時候他們就能以天下的名義,來讓寧渝妥協了。

就算寧渝文成武德不好忽悠,將來下一個皇帝可就沒準給忽悠上了,到時候自然就可以一切恢復原樣了。

士紳們和許多官員在這個時候達成了一致,他們務必熱烈地期盼着寧渝繼位,連同程遠芝、寧忠景還有李紱等大臣們,也都換上了紅色的官衣,在王府之前三拜九叩,勸寧渝早登大寶。

“天下三分,其一已在我手,王上爲當世堯舜,當早登大寶,以安定天下民心。”

讀書人在楚王府外高聲稱頌着寧渝的功績,實在是難以將他們跟之前的那幫子聯想起來,或許換個人在他們面前,早就被吹到不知天上地下了。

寧渝在府裡跟寧忠源下着棋,對着外面的山呼海嘯充耳不聞,只是一心研究着面前的棋局,而寧忠源對這一套也快聽膩了,也是絲毫不再動色,只是對寧渝的淡定,感到幾分好奇。

“渝兒,這門外的勸進之舉,你難道就沒有一點心裡波動?”

寧渝將一顆棋子放在了棋盤上,隨後笑道:“這一套他們實在是太熟悉了,不管是誰當皇帝,他們都會這麼做,康熙、雍正還有您,他們不都是歡呼麼?誰當皇帝不重要,有了皇帝才重要。”

聽見寧渝話裡似乎意有所指,寧忠源只是呵呵一笑,“你能坐穩這個釣魚臺,着實說明了長進了。只是這個祖宗家法想要出來,怕是還需要一些波折罷了。”

寧渝臉上浮現出一絲苦笑,“眼下也是沒辦法了,當皇帝簡單,可是這後面的事情想要收拾好太難,若是等到大楚立國,怕是沒辦法再這麼大動干戈了。眼下這個引而不發的狀態更好,我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些。”

“至於那些反對的人,真正敢於動手的,在前番怕是已經殺光了,如今不過都是一些投機之輩和腐儒罷了,讓他們動嘴皮子還行,真要握着槍桿子怕是不行的。”

寧渝的這番話若是流傳出去,怕是能讓士子們無地自容,最關鍵的是寧渝並非憑空污衊,而是實實在在的一番話。

所謂文人風骨,在滿州入關之後,就被打成落花流水了,其中寥寥無幾的幾個大儒,像比較有風骨的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等人,如今都已經駕鶴西去,剩下的文人幾乎都是生於大清,這風骨自然要打一個問號了。

“正因爲如此,這個憲法纔有推出的必要,若是將國家未來僅僅只是放在這些文人和士紳的身上,實在是有些太冒險了。我大楚的皇帝必須要跳出儒家的這個君臣圈子,才能做到真正的一言九鼎。”

門外的喧鬧聲依然在繼續,可是寧渝的心思卻已經不在這上面了,他不會在乎士紳們的口水,可是也要防止對方狗急跳牆,因此眼下軍隊可是要牢牢握在手裡,這一點對於比李二功績還要大的寧渝而言,並不是什麼難題。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寧渝現在手裡的底牌還真不少,首先他是作爲華夏正朔發起反清起義,再加上這軍隊都是他一手拉起來的,仗也都是他一手打的,甚至連唯一有威脅的父親,也選擇了主動退位,實在是天命有歸的表現。

別說搞出玄武門之變的李二了,就連開局一個碗的朱重八,都難以比擬寧渝的地位,畢竟朱元璋開局起點太低,淮西集團當中有不少人之前跟朱重八還是同僚,再加上常遇春這些淮西大佬,並不能完全確保朱元璋的絕對威信。

“天命無常,惟有德者居之,這句話纔是天下禍亂之源。我要做的,便是將這天命給固定下來,才能避免這個禍亂之源,而這個憲法便是最好的載體,以憲法之名,與萬民相約,朝廷內外均以此法爲根本,才能永葆我大楚江山之穩固。”

寧渝終於拋出了自己內心最大的野望,只有當天下人都以爲天命不可移之時,寧家和大楚才能避免重蹈覆轍......而這一點也是寧忠源最大的追求。

寧忠源望着外面羣情洶涌,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

“軍中授勳定銜,可以開始了。”

二月初,復漢軍趁着眼下戰爭基本停息的空檔,將許多將領都召回到了武昌,他們一方面是要參加寧渝的登基大典,另一方面便是關係到自家前途的要緊事——授勳定銜。

在目前的復漢軍當中,針對勳章的嘗試是早已經就有了的,而且在軍中的反響也非常好,可畢竟處於草創階段,沒有成體系,因此這以此將會推出成體系的勳章,另一方面還會給軍內的士兵和軍官推出軍銜制度,以保證上下尊卑有序。

在之前的時候,復漢軍上下更多都是以職務論高低,但是這種做法並不夠準確客觀,因此也常常會引起一些問題,而軍銜制度的推出,既可以明確軍人在軍隊中的地位、責任和相互關係,也是國家給予軍人的榮譽,將會針對目前的軍內等級進行一次細分,也是一次收納人心的舉動。

當然這一次的授勳定銜,針對高層軍官,將會直接在武昌舉行授勳儀式,而中下層軍官則會通過各師團內部進行,以避免軍隊調動帶來的混亂。

寧渝穿着一身的乾淨整潔的軍裝禮服,在樞密副使寧忠義的陪同下,走進了早已經設立好的大帳之中,此時帳內已經坐下了上百名將領和軍官,其實還有許多人留守在了軍內,因此並沒有出現這一次的盛典當中。

寧祖毅、董策、程銘、程之恩、許成樑、寧鐵山、錢英、李石虎、嶽凌峰、許明遠等人此時都已經坐在了帳中,還有其他的一些中低級將領也是滿滿當當坐成了一排,他們一個個身着整齊的新式軍裝,臉上帶着笑容。

“軍人之天職,在於保家衛國。你們都是我復漢軍到現在的精英,受勳受銜,是你們過去幾年裡的功勳見證。沒有你們,沒有如今的復漢軍,也沒有眼下的大楚。”

寧渝臉色微微有些凝重,他舉起了手,端正地給下面的軍官們行了一個軍禮。

“你們,當得起我寧渝的一禮!”

下面坐着的復漢軍軍官們神情有些激動,他們有的是復漢軍雛鷹營的老兵,有的是講武堂出身的精英,還有從清軍叛逃過來的將領,如今心裡卻只有一個想法,什麼是士爲知己者死,這便是了。

相對比清軍,復漢軍在對待底層官兵上真的已經是非常好了,每人入伍先發十畝的軍功田,每次立功受賞時也會賞賜大量的田地,而與之相對比的是,寧家自己並沒有把多少田地歸爲己有,在這方面着實比當初入關的八旗都還要強一些,因此人人忠誠寧家,並非一句虛言。

當然,寧家子弟也不是聖人,可是他們心裡都明白一點,只有保障了軍隊,寧家的富貴才能一直維持下去,暫時的委屈在將來也會得到更大的回報,因此在針對這方面,復漢軍着實比清軍強出了太多。

“授勳授銜儀式開始!”

寧渝目前設計的這一套勳章體系,主要是分爲三個類別,第一個類別是代表着軍人最高榮譽的九鼎勳章,寓意便是以一腔熱血護衛九鼎,非有大功於華夏之人不可獲得,而這一類的勳章目前還沒有人能夠獲得,畢竟眼下的復漢軍將領們,還真沒誰有這樣的資格。

第二個類別就是面向一般有功將領的寶鼎勳章,寶鼎勳章主要分爲三等,一等寶鼎勳章主要是嘉獎主導重大戰役的有功將領,當然目前依然沒有人能獲得,二等寶鼎勳章則是嘉獎主導一般戰役的有功將領,獲得這一類勳章有目前的各大師長,還有總參謀處的董策等人。三等寶鼎勳章則是獎勵一般戰役中的有功將領,像目前的各師副師長和各主力團長都是可以獲得的。

至於第三個類別,便是面向低階軍官和普通的有功士兵,主要分爲三等忠勇勳章,跟之前沒有太大的區別,而這一類別的勳章預計將會在全軍頒發數千枚之多,因此也不會在今天直接頒發,而是在各師各團自行頒發。

這些勳章基本上覆蓋了目前的整個復漢軍,寧渝並沒有增設太多的勳章,這樣反倒是會讓勳章出現貶值的情況,因此於情於理而言,控制勳章數量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

當然,針對獲勳的有功將士,寧渝也不光只是給予一個勳章完事,還有跟勳章相配套的各方面待遇,田地還有政治上的優待都是有的,除了享有相關規格的贈田之外,有復漢軍勳章者,在退伍後還將會優先安排在各縣鄉擔任官職,

爲了更好的塑造軍人的榮譽感,寧渝還特意規定,持有功勳者的子女,可准許其直接加入雛鷹營,並且在經過了相關的培訓後,可直接進入講武堂進一步學習,將來也有機會在復漢軍內擔任軍官。

寧渝可不會在這個年代玩公平這一套,只要能夠將復漢軍的人心牢牢捏在手心裡,放出來的這部分利益又能算的了什麼?至於那些初入復漢軍的士卒,真有那等天縱奇才的人物,也有機會在目前的復漢軍體系裡出頭,因此並不會影響什麼。

在這麼多的胡蘿蔔面前,復漢軍對寧渝的忠誠度自然可想而知,說句難聽的話,這個時候哪怕是讓他們直接自殺殉國,恐怕都會有許多人願意這麼幹,因爲他們已經把命賣給了寧渝。

在勳章頒發之前,寧渝還介紹了一遍新推出的軍銜制度,目前復漢軍針對將領和軍官推出了五等十四級軍銜,分爲元帥、將官、校官、尉官和士官五等,其中元帥目前是虛設,只有一個全軍大元帥,由寧渝自己本人親自擔任,這一軍銜有十分過硬的要求,那就是非皇室及九鼎勳章獲得者,不可受此軍銜,畢竟在名義上,全軍大元帥統帥目前整個復漢軍。

除此之外,寧渝還專門空下來了一個兵種元帥,目的自然是爲了將來的陸軍元帥和海軍元帥做準備,當然目前的復漢軍,並沒人能夠達到這個軍銜等級,目前同樣是處於空缺狀態。

而元帥以下則分爲上將、中將和少將,主要是針對目前的大部分將領,其中寧忠義作爲樞密副使,目前暫定被封爲中將軍銜,而其他的各師師長都是少將軍銜,像寧祖毅、董策、許成樑還有都督禁衛旅的寧四,都被封爲了少將。

在往下便是校官軍銜,主要分爲大校、上校、中校、少校,這四級面向的則是各師的副師長、參謀長還有各團的團長、營長等中層軍官,再往下則是尉官,分爲上尉、中尉、少尉,以各連隊的一些底層軍官爲主。

除了這些軍官以外,寧渝還破天荒地提出了給士兵們授銜,專門設置了士官軍銜,卻是讓大家都感到有些詫異。

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二章 奴才第二百零七章 強行成親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三百三十章 大清真的要完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二百四十九章 上天恩德?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三百三十六章 創建報紙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八十章 勸降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發槍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