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的大清官

作爲當年康熙與寧楚決戰的見證者,納爾蘇實在是有太多的感慨,清軍以絕對的優勢兵力對陣復漢軍,並在馬隊上也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可是最終卻打了一場大潰敗,輸掉了決定大清命運的這場決戰,在納爾蘇看來純粹是武器的差異。

復漢軍的確士氣高昂,作戰勇猛,可是清軍也一點都不差,當時康熙所率領的幾乎都是京營八旗,再加上一些福建藤牌兵,都是在之前戰爭中經過了考驗的精銳,在實際戰場上也打出了自己的血氣。

就算說起指揮問題上,清軍也沒有太多的問題,雖然一直被寧楚牽着鼻子走,可是到最終決戰的時候,清軍在場面上依舊佔據着優勢——因此在納爾蘇看來,清軍目前只有武器是需要彌補的。

正因爲如此,納爾蘇如今自信百倍,他認爲已經有了新式武器的彌補,再加上滿蒙的馬隊,在北方並不是沒有一戰之力,對於朝廷一直避戰的想法也有所腹誹。

因此,望着一臉興奮的雍正皇帝,納爾蘇大着膽子跪在地上道:“啓稟皇上,八旗新軍十鎮俱是如此精銳,且裝備亦相對優良,還請皇上繼續實看。”

雍正聽了納爾蘇此言,當下也多了幾分期待,他望向了場上的新軍,只見數千人開始展開了演練,還有人打着所屬部隊的番號,上面寫着幾個大字,“八旗新軍第一鎮第一協”,遠遠望去非常顯眼。

根據納爾蘇的介紹,目前的十萬八旗新軍,可以分爲八個鎮,儘管名面上以第一至第八爲番號,但是由於各旗士兵的劃分,私下裡依然以各旗旗號爲名,比如第一鎮又被稱爲鑲黃旗新軍鎮,以此類推。

而在各鎮編制當中,額定的人數爲一萬兩千五百人,相對於目前復漢軍的一個師,還要多上兩千五百人,而每個鎮擁有兩個步兵協,每協人數在四千餘人,以及一個一千五百人的炮隊標和一個一千餘人的馬隊標,剩餘的便是輜重營部分。

因此,八旗新軍八鎮共有十六個步兵協,而每個協中又分成了八個營,像適才進行演練的便是這種營,因此當整整一個協排成八個方陣營的時候,氣勢卻是顯得無比恢弘,這些人都屬於步兵營。

在雍正等人的注視下,前面行進的四個步兵營展開了行軍、列陣、射擊等演示,能夠看得出來,這些人儘管還沒有真正上戰場,可是訓練上多多少少還是用了心的,因此讓衆人看得是如癡如醉。

等到後面四個營走過來以後,他們同樣像剛剛那四個營一般,展開了全方位的演示,只是在演示的末尾時,卻聽見一聲號聲,只見這四個營的清軍士兵,取下腰間的刺刀,插在了槍頭上,開始了似模似樣的刺殺動作。

望着那寒光凜凜的刺刀,觀望臺上的王公大臣們並不會感覺到陌生,可以說清軍一方面倒在了復漢軍的火槍火炮裡,另一部分便是倒在了刺刀之下。

在這種考慮下,儘管刺刀的作用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可是清軍依然想盡辦法搞了一些,然後學着復漢軍那樣掛在了槍頭上,還專門練習了一些刺殺動作,可是對於清軍中的那些近戰肉搏手來說,清軍眼下弄的刺刀根本就是個笑話。

原因很簡單,刺刀本身只是輔助裝備,哪怕是寧楚軍中重視刺刀訓練,可是也不會把勝利寄託在刺刀上——只要能遠遠用火槍火炮揍垮,爲什麼要去拼刺?

清軍在學習復漢軍的火槍火炮的同時,也無比重視刺刀、手榴彈甚至是火箭彈等等一切武器,只是火槍火炮技術難度太大,手榴彈和火箭彈則根本不通原理,摸不着其中的關鍵,真正看上去最簡單的刺刀,可是也沒有真正造出來。

用清軍工匠的話來說,作坊裡面打造的刺刀,根本掛不上槍口,而且無法精確固定,以致於刺刀常常容易脫落,根本沒辦法造成真正的威脅,特別是好不容易造出幾把刺刀,真正到了試驗的時候,卻發現連虎衣藤牌兵都沒有打過。

然而在得知這件事之後,納爾蘇並沒有選擇停止刺刀的製造,而是將這條消息封了口,然後花時間積攢了一批所謂的刺刀,給其中四個營的士卒給裝備上,目的就是爲了能夠在今日,在雍正面前好好露露臉。

等到第一標的士卒們完成了訓練後,也開始齊聲高賀皇上萬歲,卻是讓雍正感覺到內心的振奮,似乎有些東西在他的胸膛裡流過,徹底點燃了他內心的激動。

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時辰裡,炮隊協和馬隊協都分別向雍正展示了自己的光芒,他們的武器也好,裝備也好,都給雍正帶來了充足的信心,以致於徹底堅定了他的內心。

........

“朕要親征!朕要帶兵下山東擊敗楚逆!”

從西山大營回到養心殿之後,雍正便迫不及待地召集了適才一同前往的軍機大臣們,向他們宣佈了自己的這個決定。

雍正上過戰場嗎?沒有。

可正是這些從來沒有上過戰場的人,總以爲打仗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他們甚至都在心裡暗暗想着,連寧渝這種黃毛小子都能當個什麼戰神,大爺我打幾個勝仗豈不是手到擒來?

雖然雍正的真實目的是爲了解決眼前的危局,可是這般想法在他的心裡不是沒有過,或者說,在他看到了八旗新軍的實力後,便徹底對前線的將士們失去了信心,想着自己親自扭轉這一切。

軍機處的大臣們聽到雍正這番話,不由得面面相覷,可是他們也知道此舉乃犯君之罪,當下跪下來,卻是一言不語,唯獨徐元夢硬着頭皮,開始想辦法在勸阻雍正的同時,儘量不要勾起他內心的敏感。

“皇上,楚逆北犯山東,如今正大肆進攻......或許只需派遣一員大將,收攏山東兵力,或可一擋,絕不可使皇上身犯險境啊!”

徐元夢一邊說着,一邊偷眼瞧着雍正的反映,卻正好瞅到了對方冰冷的面孔,當下心裡一個激靈,連忙拉了拉身旁張廷玉的袖子。

張廷玉臉上泛起了一絲苦笑,他當然明白徐元夢的意思,無非是讓他也說句話,勸阻雍正御駕親征。

可問題是,張廷玉瞭解雍正,如果說對方沒有做決定時,或許還會採納自己的意見,可是當雍正真正下定了決心,那就是九頭馬都拉不回來的,如何勸阻?

“啓稟皇上,奴才有事啓奏。”

“若是你們都想勸阻朕,那就不用繼續多說了。此戰朕意已決,無人能改。”

雍正的臉上帶着一絲冷意,一副不欲繼續跟大臣們打口水仗的模樣。

張廷玉臉上閃過一絲苦笑,只得低聲道:“皇上親征,奴才自當鞍前馬後,絕不敢稍加阻攔,只是還請皇上知曉,今日南方傳來消息,南邊出海商船數量暴減,似乎有大量船隻被寧楚徵用,以奴才只見,寧楚絕不僅僅只有面上這兩路大軍,可能還有其他大動作了.......”

實際上,在場的所有人都是那等說一反三的機敏人才,通過這條消息,幾乎人人心裡都能夠斷定一點,寧楚的商船不會無故減少,只有一個原因,在兩路大軍之外,還有一路大軍會走海路攻天津或者是滿洲,而且大概率將會是天津。

雍正的臉色瞬間陰沉了下來,也不知是因爲張廷玉還是因爲寧楚,他臉上強行扯起一絲笑意,“衡臣所言不無道理,讓朕再想想.......再想想......”

所謂再想想的意思,也就代表着親征就此告一段落,然而當雍正徹底啞火的時候,雨水也基本完全停了,重新恢復了烈日的暴曬,而這也代表了一旦,寧楚的進攻重新展開了......

........

八月下旬,復漢軍第一集團軍橫掃山東,分兵數路接連佔據了曹州府與東昌府,開始威逼李衛所在的泰安府,等到青州府被從沂州府出發的復漢軍攻下之後,登州府與萊州府也徹底選擇了投降。

到了這一步,泰安府幾乎成爲了衆矢之的,李衛也感受到了軍中的暗流涌動,而此時在泰安的清軍,足足有五萬人之多,其中三萬是從濟南奪來的三萬綠營,另外兩萬則是一路上攔截下來的潰兵。

五萬人看上去很多,可是想守住泰安卻幾乎變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畢竟只要有一個復漢軍的師出現在泰安,那麼都是目前山東清軍所無法抵擋的。

在這種危機時刻,李衛也受到了軍中將軍們的輪番抵制,他便藉機下臺,帶着衆人撤回到濟南府,然而到了這一步,雙方也算是逐步矛盾清晰化。

對於李衛而言,前番他之所以能夠奪權,一來依靠着皇帝的令信,二來便是依靠殺人,可是眼下皇帝威望已經不那麼好使了,而再想殺人也不太現實,因此李衛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得重新找陳世倌進行溝通。

等到陳世倌抵達總督衙門時,李衛已經足足喝下了四大碗茶水,而他的神色則更顯沉着,並沒有表現出半分不豫,在得知陳世倌到了門口時,更是親自去迎接陳世倌。

“秉之兄,前些日子小弟不告而去,實在是多有得罪,今日延請秉之兄過府,便是爲了進行賠罪。”

李衛一把拉過陳世倌的胳膊,卻是叫得極爲親熱,而陳世倌則混身上下感覺有些難受,他分明記得清楚,李衛的性子粗豪,很少這般客氣稱呼下屬,在前番見面的時候,還是一直都以‘陳大人’相稱。

“大人實在是客氣,山東大局危在旦夕,全靠大人以一己之力支撐,下官着實慚愧。”陳世倌神情不冷不熱地應了一句。

李衛卻是一臉的笑容,他拉着陳世倌在花廳落座,面前則擺放着幾道家常菜,以及一罈酒,也不知是什麼風味的,只是聞起來卻又一股異香。

“小弟來到歷城的時候,無暇同秉之兄一道飲宴,今日卻是能夠補上了。”

李衛一臉誠懇地給陳世倌面前的酒杯倒滿了酒,隨後又給自己倒上了酒,先不說別的,這個姿態卻做得十足,隨後才舉杯歉然道:“無論怎麼說,前番小弟着實對不住秉之兄,若將來能夠平定逆匪,小弟當大禮賠罪。”

見到李衛以一介總督之尊,能夠做到這個程度,不得不讓陳世倌爲之嘆氣,“若是下官繼續拿喬下去,只怕是有違聖人的仁恕之道,大人不必做到這個地步。”

李衛見陳世倌終於放下了芥蒂,只得苦笑一聲,“人人想當這封疆大吏,可是秉之兄應該明白,眼下山東總督這個位子,只怕是朝不保夕了。”

陳世倌既然已經理解了李衛的做法,這個時候也不會故意諷刺,而是嘆氣道:“兩路大軍齊伐中原,縱使我等守住山東又有什麼意義?難道河南、山西那裡就守得住?難道天津就能守得住?”

聽到陳世倌這般說話,李衛卻是放下了酒杯,目光咄咄道:“看來這天下大事,只怕也都瞞不住秉之兄了。”

陳世倌苦笑了一聲,“只要稍微看看朝廷明發的邸報,就不難分析的出來,楚逆明面上兩路大軍齊攻山東河南,進而直逼直隸,可是這背後還有一支冷箭,正在瞄準天津和京師,倘若京師空虛,那麼這一箭就會直接釘在天津上!”

李衛放下了手裡的酒杯,“秉之兄的意思,朝廷不會再派援軍到山東?”

“沒錯,督憲大人一心爲了朝廷,下官自然是佩服的,因此即便督憲大人奪取三軍,想要南下穩固陣線,下官也不會稍作阻攔。可是下官還是想說,督憲大人現在做的一切,都只是無用功罷了。”

隨着咕嚕嚕一聲響起,只見李衛身前的酒杯卻不知爲何被帶到了地上,發出了咕嚕嚕的聲音,而李衛的臉色則是蒼白若灰,他雖然從來不會爲了自己的安危而擔憂,可是真的面臨被當成棄子的時候,多少也有些絕望。

陳世倌深深嘆了口氣,“這大清朝的官,只怕是真的難當了.......”

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五章 家族產業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擊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練潭鎮(十)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軍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的大清官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三百二十八章 廉恥與風骨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當大汗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一百九十九章 忠心可鑑第七十七章 大勝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