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密談:核武器

";主席,我說的這些都是歷史.在沒有我們這個元素的情況下發生的.雖然我們只是一個很小的元素.但加入了我們這個元素後,有些事情就會發生質的變化.原來的歷史軌跡也會由此而發生一些改變.對於今後的歷史如何來演義,還是要靠向你這樣的偉大的政治家來把握的";

十分肯定的說:";改變是肯定的.就拿眼前進行的抗美援朝來說吧.通過你們瞭解美軍的情況,我們就作到了知彼;又通過你們知道了我們存在的問題,我們就作到知己.知己知彼我們可以作到百戰百勝嘍.由於你們參戰,制空權的問題得到了根本的解決.剩下的就是在地面上雙方公平的較量啦,這仗就好打了嘛.我們現在也不再擔心被打回來的問題了.但事物的發展總是這樣.當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產生了.你們在海上打掉美國人的航母.戰爭的規模擴大了.局部戰爭會不會演變成全面戰爭.美國會作出什麼樣的反應?會不會把戰火擴大到中國來?會不會投原子彈?原子彈是紙老虎對中國不會起什麼大的作用.但它也有真老虎的一面,必盡還是有很多人害怕嗎.還有蘇聯人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會不會停止對我們的援助?我們現在工業基礎太薄呀!";

";主席,這些問題我是這樣想的.";鄧峰說出了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判斷:";不管是美國人,還是蘇聯人一時都無法搞清這是怎麼一回事,美國人一定首先認爲是蘇聯所爲,美蘇之間如何演繹我無法預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美國在沒有真正的搞清楚之前對中國擴大戰爭的可能性不會很大.退一步說,就算他想對我國擴大戰爭規模又能怎麼樣呢?";鄧峰自問自答的說:";他們派地面作戰部隊來中國.受國內兵源的限制,派多派不起.派少不頂用.頂多也就是讓蔣介石在南邊添點亂;再有就是派航母來炸我沿海地區,再沒搞清那幾艘航母怎麼被擊沉之前,他們還會在派嗎?我看可能性也不大.就算他再派,我們有足夠的手段,讓他們有來無回.再打他幾艘.他們還會再派嗎?我看不能了.必盡一艘航母加上飛機要幾十億美元,幾千號專業人員.就算他老美在有錢,專業人員儲備再多也幹不起.另外就是以日本和臺灣爲基地派飛機轟炸我沿海地區,那樣我們就從基地分出一半殲擊機,在青島派6架.上海派6架,福建派6架過去.這樣我們在整個沿海就形成了一道空中長城.由空中預警機,或無人偵察機每天在沿海地區作巡航飛行,以掌握敵情變化.6架J10一次可迎戰他們50-60架飛機.讓他有來無回,打上幾個空中殲滅戰,形成一種威懾.他也就不會再來了.如果他們真的孤注一擲的在一個地區派出幾百架飛機.這樣他想不被我們發現也難,就算我們沒發現,我們也可以馬上對他們採取報復性打擊.";鄧峰略做思考接着說:";他們在沒有搞清情況之前投原子彈的可能性也不大.核武器的使用一般情況下,是一個國家的終極手段,是最後的一張牌.如果沒有絕對取勝的把握,這張牌是出不得的.就算他們真的不顧一切決定打出這張牌,那也沒什麼可怕的.首先是他們缺乏投放手段,現在他們只能通過飛機投放.沒等他們飛到中國大陸就可能被發現打下來了,就算他偷襲成功.我們也可以用同樣手段對美國本土和爲其提供基地的日本進行毀滅性打擊.";

眼睛不由的一亮興奮的問:";你意思是說我們也有原子彈?";

鄧峰點點頭回答道:";原子彈我們沒有,我們有比原子彈更歷害的氫彈和中子彈.我們擁有的5枚氫彈核當量是3000-4000萬噸級。也就是廣島原子彈的3000多倍.衝擊波可繞了地球4圈。核污染範圍可能達4000公里。爆炸所發出的閃光在1000公里之外都能看見,爆炸過後的蘑菇雲高度是18000米。離爆點400公里外的房子將被衝擊波催毀.如果這樣顆氫彈在4000多米高空引爆,範圍比整個日本還大。45年美國人投下廣島的原子彈曾經滅掉日本一個城市,那麼我們一顆氫彈,就可以把日本在地球上抹掉。";鄧峰不由自主的狠狠的揮了一下手.

問道:";真的有這麼大威力嗎?原子彈和氫彈的區別在哪呢?";

";其威力是不容置疑.後世的核爆已充分的證明了它的威力.氫彈採取的是核聚變,原子彈是核裂變,氫彈必須靠原子彈來引爆,如果把氫彈看成是一顆炮彈的話,那麼原子彈就相當於炮彈裡的.原子彈和氫彈融合,氫原子相互碰撞,強大的力量到達臨界點時,氫彈的外殼立刻被相當於3000-4000萬噸炸藥炸的粉碎";鄧峰用最簡單的語言回答說.

";那麼中子彈又是一種什麼武器呢?";又問道.

";中子彈是一種以高能中子輻射爲主要殺傷力的低當量小型氫彈。只殺傷敵方人員,對建築物和設施破壞很小,也不會帶來長期放射性污染.是一種具有核武器威力而又可使用的戰術武器。

一般氫彈由於加一層貧鈾外殼,氫核聚變時產生的中子被這層外殼大量吸收,產生了許多放射性沾染物。而中子彈去掉了外殼,核聚變產生的大量中子就可能毫無阻礙地大量輻射出去,同時,卻減少了光輻射、衝擊波和放射性污染.我們現有的6枚中子彈,如果在三百米上空爆炸,瞬間可使1500米範圍內的人員全部死亡。

";現在美蘇有這兩種武器嗎?";感到了這種武器巨大的威力關切的問.

鄧峰迴答:";肯定沒有.52年美國纔開始對氫彈進行理論研究,經過5年多的研究,美國終於成功的將氫彈的理論變爲現實。在美國比基尼島上成功的爆炸世界上第一枚氫彈.不久之後蘇聯也研製成功.中子彈美國1978年,試驗成功,法國1980,蘇聯是1981.我們是1988.";

";好!有這些就足夠了.";笑的很開心說:";原子彈最大的作用是它的威懾力量.不在數量的多少.我們的原則還是那句老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這樣我們就先不急於搞了,可以省下一大筆錢來搞別的項目.";

";主席您說的太正確了.我們現在已是第一核大國了.雖然數量不多,但質量很高.一顆頂他們幾百顆.最起碼在57年以前是這樣.等我們國家發展起來,再搞很容易.";

";除了你還有誰知道這個機密?";關切的問道.

鄧峰迴答:";因爲這是國家最高機密,我們沒有寫入<基地的基本情況說明>之中,現在這個世界只有我們兩人和基地的劉軍副總指揮及二十一名保養維護人員.還有兩架轟8機組人員可能會猜想到基地存有核武器,但數量,種類肯定不知道.因爲他們是中國的戰略打擊部隊,他們所在地一定存有不同數量的核武器,我也是這次出了事之後,劉軍才告訴我的.";

";嗯,你們一定要繼續作好保密工作.";然後很嚴肅的問.";你們使用這些武器是什麼程序?";

鄧峰迴答說:";保管部門和使用部門同時接到主席核按鈕箱發出的電訊後,由保管部門發放給使用單位.由使用單位在預定區域內對預定目標進行發射.";

又問:那個核按鈕箱是怎麼回事?

";是一個在世界各地隨時都能發射出一個強大特定電訊信號的發射裝置.";鄧峰迴答道.

思忖了一會說";我們就先不搞這個箱子了.我們之間先定個電報密碼.交給保管部門和發射部門";.

又拿從煙盒裡抽出了一支菸.拿起了火柴可是他沒有馬上點燃,而是停在了空中說:";這個庫房你們只能讓劉亞樓看.";

";好";鄧峰笑了笑說:";這個庫房具體在哪我都不知道.";

點燃了香菸說:";你接着說吧";

";至於蘇聯人肯定會竭力想搞清我們是怎麼作到這一切的.會讓我們說明情況.做出一個合理的解釋.";鄧峰笑着對說:";這就是你老人家的事了.";

第187章 懷仁堂講座第8章 主席的決心第177章 東線戰役結束第241章 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第10章 窮人的武器第55章 總理視察三第226章 中國最新提案第137章 基地戀情二第48章 震驚世界(四)第330章 這種感覺真好第318章 巨龍騰飛第104章 空中擒敵二第317章 591工程第49章 震驚世界(五)第一百四十二章第323章 文化征服第231章 64屯——中國人回來了第336章 中美博弈第177章 東線戰役結束第272章 停火進行時第52章 飄落的星條旗(三)第88章 大國政治二第1章 衛國軍演一第337章 中美博弈(二)第135章 藍天現代化農業示範區二第118章 臺灣問題兩手都要硬二第280章 特殊的教育改造第322章 中國速度第321章 遲來的蜜月第363章 動盪的南朝鮮第49章 震驚世界(五)第23章 惟我彭大將軍第79章 如此外交官第17章 迎接中央驗收團第205章 白宮的反應第254章 劫持核彈第198章 飛豹突擊隊第107章 日本保衛琉球軍友會第266章 中蘇高層平壤會晤第28章 狙擊教員第一百一十九章第273章 中國的貝加爾湖第178章 攻佔新德里第349章 滿紙荒唐言 一把辛酸淚第68章 破冰之旅二第5章 赴京第269章 停戰前夕第68章 破冰之旅二第一百一十六章第43章 全面反擊第9章 請求歸建第319章 強勢的中國第64章 中國聯大代表團第一百一十二章第291章 感受中國第247章 緊急軍事會議第302章 山南模式第19章 驗收一第165章 紅頭阿第10章 窮人的武器第252章 挽救大兵第309章 這是中國的核心利益第一百一十一章第187章 懷仁堂講座第211章 莫斯科的反應第358章 核壟斷第237章 無敵戰士第24章 欠下的債總是要還的第230章 東線出擊第25章 善後處理第168章 揚眉劍出鞘第362章 撲朔迷離第1章 衛國軍演一第123章 兵臨城下1第183章 中緬邊界問題徹底解決第22章 安東會晤第152章 別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第一百二十章第18章 接待驗收團第254章 劫持核彈第181章 全民公決第18章 接待驗收團第67章 破冰之旅一第70章 中國的核心利益第174章 薩克蒂加大橋第189章 新的任務第206章 被遺忘的領土第354章 外交是國家內政的延續第274章 蘇聯游擊隊第316章 中國航母製造的瓶頸第360章 青瓦臺的除夕之夜第52章 飄落的星條旗(三)第107章 日本保衛琉球軍友會第64章 中國聯大代表團第101章 "以權謀私"第90章 大國政治(四)第250章 蘇軍的西線反擊第351章 前倨後恭第74章 艱難的索賠之路二第243章 進軍伯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