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 彭城之戰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二月,劉邦乘田榮起兵反楚之機,利用韓信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翻越秦嶺,襲擊陳倉(今陝西省寶雞市東),重挫從廢丘倉促率軍馳援陳倉的章邯部主力,而後連續作戰,分兵略地,水淹廢丘(今陝西興平南),章邯兵敗自殺。漢軍還定三秦,取得了對楚的初戰勝利。

項羽聞漢王皆已並關中,且齊、趙也背叛自己,心中大怒,立即命故吳令鄭昌爲韓王,領兵出距漢軍;令蕭公角等進擊彭越。張良見項羽準備與劉邦決戰,乃再次遺書項羽曰:“漢王失職,欲得關中,如約即止,不敢東”,穩住項羽,並且又示以齊、樑反書曰:“齊欲與趙並滅楚”,將項羽的注意力再次引入齊地。項羽權衡利弊後,覺得齊地不穩,直接威脅楚國的核心,因此暫時擱置了西征的打算,而盡遣精銳北擊田榮,同時,徵兵九江王英布。而布則稱疾不往,只令部將將數千人前往。項羽心中十分不滿,由此其與英布之間的關係不斷惡化,導致了英布後來的叛楚歸漢。

漢高祖二年(前205年)冬,項羽遂北至城陽,田榮亦將兵會戰。田榮不敵楚軍,敗走平原,被當地民衆所殺。項羽又一次體現了自己暴虐的一面,在其獲勝後,燒夷齊城郭室屋,坑殺了田榮的全部降卒,虜其老弱婦女,徇至北海,多所殘滅。齊人不堪忍受項羽的暴行,再次相聚而叛。田榮的弟弟田橫收齊亡卒得數萬人,重返城陽(今山東荷澤東北),與楚軍相持,牢牢地拖住了項羽的主力。

齊、楚軍膠着於城陽,造成了楚都彭城空虛。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藉此率軍出關,發使者將“項羽殺害楚懷王”之事遍告天下諸侯,並親爲義帝發喪,約會各路諸侯共擊楚之殺義帝者。之後,在洛陽大會諸侯,聲勢巨大,聚集諸侯聯軍達五十六萬之衆,分路三路,合擊彭城。漢將曹參、灌嬰、周勃等率軍從圍津(今山東東明)渡過黃河,攻佔煮棗(今山東東明南),擊敗楚大將龍且、項佗於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兵抵胡陵(今山東魚臺東南),從西北面抄襲彭城;將軍薛歐、王吸、王陵率軍由宛(今河南南陽)經葉縣(今河南葉縣西南)出陽夏(今河南太康),從南面攻楚;劉邦率夏侯嬰、盧綰及各路諸侯軍經曲遇(今河南*東北),向東南攻佔外黃(今河南蘭考東南)時,彭越率三萬人馬歸附。爲掩護聯軍側後,劉邦拜彭越爲魏相,令其攻佔樑地(今河南東北部)。而項羽寄以厚望的九江王英布卻趁此坐山觀虎鬥。此後,劉邦軍由西向東連克碭(今河南夏邑東南)、蕭(今安徽蕭縣西北)二縣,順利攻佔彭城。此時,在政治、軍事大環境上,項羽都陷入了空前的孤立,面臨着“兩線作戰”、“兵力懸殊”、“後方淪陷、孤軍外懸”、“盟友背叛”等挑戰。項羽確實是一個亙古爍今的英雄,往往在絕命一擊之時,能夠爆發出驚人的能量。爲此,其進行了大膽而又迅速的戰術部署:表面上,以諸將率領大軍繼續平定齊國,作爲迷惑劉邦的手段;暗地裡,自己親自帶領三萬精兵由魯(今山東曲阜)迅速南下,出胡陵佔領蕭縣,切斷聯軍退路,隨後由西向東反攻。楚軍攻佔蕭縣之時,漢軍和諸侯聯軍已破彭城。項羽乘劉邦“縱情享樂、疏於防範”之機,晨時發起進攻,中午即大破諸侯聯軍,將劉邦所部擠壓於谷水、泅水(位於今江蘇徐州市西)之地。聯軍自相踐踏,被楚軍斬殺十餘萬人,餘部向西南山地潰退。楚軍追至靈壁(今安徽濉溪西南)的睢水再殲聯軍十餘萬漢軍逼入睢水,並圍困劉邦,意圖生擒。值大風驟起,飛沙走石,劉邦才勉強率數十騎逃走。此戰,劉邦遭到嚴重挫折,諸侯紛紛背漢向楚。

“彭城之戰”中,項羽利用楚軍大部分兵馬佯攻齊地,自領三萬銳卒,迂迴聯軍側後,快速迫近彭城,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佔領了彭城的門戶蕭縣,並擇機突襲劉邦率領的諸侯聯軍。決戰之時,羽又故技重施,選擇各支部隊的結合部,進行穿插,直刺漢軍腹心,令其指揮系統全面癱瘓。突然出現在聯軍面前的楚軍,戰鬥力極具震撼,一時間虛實難辨。諸侯聯軍見劉邦中軍被毀,以爲楚軍大至,也就徹底崩潰了。從戰役角度講,項羽將“隱秘性”、“突然性”、“致命性”突襲戰法的三要素巧妙地結合起來,“快速迫擊、擇機突襲、利用間隙、直插心腹”的一系列類似如今美軍“斬首行動”的項羽標誌性戰術串聯,在氣勢上佔據了絕對的上風,徹底打垮了對手。是役,楚軍取得了堪稱稱作完勝的結局,不但殲滅劉邦主力,使劉邦陷入“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的危機局面。在政治環境方面,原來投向劉邦的諸侯此時又背叛劉邦,有的重回項羽麾下,如塞王董翳、翟王司馬欣,有的則脫離劉邦,轉而走向與其對抗,如魏王豹,陳餘。基本上扭轉了項羽孤立無援的政治局面,重新佔據了楚漢戰爭的主動權。

但是這場完勝的戰役卻也留下了遺憾,主要就在於沒能除掉漢王劉邦,使其逃往西邊,佔據“滎陽-成皋”之地利,依靠關中的資源和民心,與項羽展開了長達四年之久的持久相持。劉邦充分利用時間這一重要因素,使得漢軍出秦川三軍並進、攻城略地後,佔據了堅實戰略縱深、較多進攻線路的戰略優勢得以充分發揮,從而彌補自身戰術上的劣勢。此外,項羽軍事才能出色,卻缺乏政治頭腦,在戰爭中製造了太多的屠城與殺降,征服一地、殺戮一方,殘暴程度有過於秦庭,這也就激起了山東民衆的怨恨,當垓下之戰時,項幾乎與全天下爲敵。最終,劉邦也是利用了項羽的這個弱點,憑藉自己軍政集團的整體實力,拖跨項羽,贏得了天下。

第二十五 弭兵之會第二十九 相據合肥第三三 國演義第一 序言第三 秦國興起第五 莊子第二十五 暫借荊州第十八三 置晉君第七 河西之恥第二 帝國斜陽第十四 父子雙雄第一 序言第二 廟算第十五 官渡之戰一第十一 縱橫天下第四 軍政形勢第十 漢中對策第三十四 後記第十四 泓水之戰第十二 春秋首霸第九 桓公得位第十五 東方劇變第七 襦葛之戰第十三 袁家仲氏第二十三 赤壁鏖戰第六 北戎之戰第二十五 弭兵之會第五 莊子第十七 詩經第十六 不戰定燕第十一 亂世之治第二十二 史記第四 老子第七 河西之恥第二十 崤之戰第二十五 弭兵之會第十二 春秋首霸第一 序第五 北制之戰第十二 春秋首霸第五 帝國反擊第二十一 秦殤第十六 不戰定燕第十六 驪姬亂晉第十八 呂氏春秋第二十 平定河北第二十八 進取漢中第十三 病榻論相第十二 鬼谷子第二十六 西定關中第二十三 赤壁鏖戰第二 帝國斜陽第五 獨霸西戎第十二 彭城之戰第十七五 羖治秦第十一 暗度陳倉第十四 形格勢禁第一 序言第六 發機第三三 國演義第十九 邯鄲之戰第七 取捨第一 孔子第三 共叔謀逆第十八 長平大戰第二十三 赤壁鏖戰第七 韓非子第十九 倉亭之戰第十九 邯鄲之戰第十四 胡服騎射第一 孔子第五 取勢第十二 南舉巴蜀思維的新起點第一 序第十二 南舉巴蜀第十四 周敦頤第十六 神兵破楚第二十五 暫借荊州第十 公孫敗亡第二十二 趙盾弒主第二十 後記第二十 崤之戰第二十 後記第二十三一 鳴驚人第九 兗州危機第十六 驪姬亂晉第二 孟子第十七五 羖治秦第十一 縱橫天下第十九 邯鄲之戰第二十八 西破強楚第十七 詩經第一 序第十七五 羖治秦第七 韓非子第十 吳子第二 廟算第二 帝國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