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 濰水之戰

漢高祖二年(前205年),韓信北上開闢河北戰場,接連滅代、破趙、定燕,戰果頗豐。項羽爲了挽回河北形勢,也多次派兵渡黃河北擊趙國,但由於扼守“滎陽-成皋”一線的漢軍劉邦部的存在,楚軍又不得盡遣主力北上,與韓信爭鋒於燕、趙之間,加之張耳和韓信率軍往來救援,楚軍終究無法扭轉局面,只得將精力再度專注於“滎陽-成皋”一線,舉全楚之力強攻滎陽進行搏殺,力圖擊破漢軍主力,擒賊擒王,使得各路漢軍不戰自亂,並多次派兵切斷漢軍的糧道,使漢軍劉邦部在補給上出現了很大的困難。楚軍的戰鬥力果然強勁,圍攻漢軍劉邦部不久,就將劉邦圍困於滎陽城中。幸得將軍紀信假扮漢王出降吸引了項羽和楚軍的注意力,劉邦才得以出逃,奔回關中。劉邦在關中補充兵員後,出武關,走宛、葉間,匯合英布後,收復成皋。項羽率楚軍復急圍成皋,漢王不敵楚軍,只得東渡黃河,直至韓信、張耳軍中,接管二人的曲部,並令張耳備守趙地,命韓信爲趙相國,收集趙軍餘部攻打齊國。

韓信引兵東進擊齊,未到平原渡口,得知酈食其已說齊歸漢。韓信本想中止進攻,但通過辯士蒯通的勸說,依舊率兵渡河攻齊。因齊國已決計降漢,放鬆了對漢軍的戒備,韓信乘機襲擊齊國曆下(今山東濟南西北)守軍,兵鋒直抵臨淄。齊王田廣驚恐,認爲酈生出賣自己,便將其烹殺。齊王逃至高密後,派人向楚求援。將軍田橫逃奔博陽,田光逃奔城陽,田既則駐紮在膠東。項羽聞韓信襲破齊都,急遣龍且親率兵馬與齊王田廣合力抗漢,號稱二十萬衆。此時,韓信也已平定了臨淄,即向東追趕齊王田廣。漢高祖三年(前204年)十一月,楚、齊聯軍二十餘萬與漢軍數萬對峙於濰水(今山東安丘東之濰河)兩岸,大戰一觸即發。

賓客中有人向龍且獻計:漢軍遠征作戰,拼死戰鬥,所向披靡,其鋒銳不可當;而楚、齊聯軍在本國作戰,士兵容易逃散。不如深溝高壘,以守爲攻。招撫淪陷城邑,使齊人知齊王尚存,楚救已至,必使漢軍後方不穩,給養難覓,後可裡應外合,光復齊國。此計甚爲高明,大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味道。

可惜龍且輕視韓信,急求戰功,不用此計,率兵與韓信軍隔濰水東西擺開陣勢。韓信連夜派人以沙囊萬餘壅塞濰水上流,拂曉,親率一部兵力渡河進攻,隨又佯敗,主動退卻。龍且以爲漢軍怯弱,率軍渡水強擊。漢軍乘其渡河決壩,河水直下,將齊楚聯軍斬爲兩段。漢軍乘勢掩殺,大破西岸聯軍,殺龍且。漢軍乘勝渡河,東岸聯軍見勢即潰。韓信隨即追逐敗兵到了城陽,俘獲了田廣。是時,漢軍將領灌嬰追擊並擒獲了田光,兵抵博陽。田橫聽說齊王田廣已死,就自立爲齊王,迎擊灌嬰的隊伍,灌嬰在贏城下擊敗了田橫的軍隊。田橫只得逃往樑地,歸順了彭越。灌嬰接着又進軍到幹乘攻打齊將田吸,曹參則在膠東進攻田既,斬田吸、田既二將,平定了齊地。這就是史上赫赫有名的“濰水之戰”。

“濰水之戰”是楚漢相爭時期的又一重要轉折性,是役漢大將軍韓信可謂功不可沒,不僅消滅了楚國僅餘的一支預備隊,而且佔領三齊之地,盡去楚國北地之屏藩,實現了“迂迴楚軍側後”的戰略設想。至此,漢軍可直接威脅到項羽的統治中心彭城,對楚形成了既定的戰略合圍,扭轉了“楚漢之爭”的根本局勢,使得戰爭形勢日趨明朗。楚軍再無能力滅漢,進入了完全被動的防禦狀態;而漢軍則拉開了全面戰略反攻的序幕。

韓信之所以能夠以少勝多擊敗楚、齊聯軍,斬龍且,俘齊王田廣,主要是因爲其“知己知彼、剛柔兼濟”的作戰風格。項羽是中國歷史上兵家“勇戰派”的代表人物,其麾下的楚軍,豪邁遒勁、氣勇絕人,曾破釜沉舟,在鉅鹿大破十倍於己的秦軍主力,降章邯、虜王離,坑殺秦軍降卒二十萬,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的神話。當是時,楚軍勇冠諸侯,天下莫敢與之爭鋒。韓信深知這一點,即使漢軍有兵勢相佐,若與這支悍勇的楚軍力戰也斷無必勝之把握,但楚軍剛勇乏謀,亦是其致命的缺點。因而,韓信在對楚作戰中採取了“避其鋒芒、主動退卻、後發制人”的策略,利用龍且驕傲輕敵的心理,誘其先渡濰水,漢軍待楚軍半渡,決壩而擊。《三略》曰“柔能制剛,弱能制強”,所言非虛。韓信正是依此理論,大敗強楚,全殲龍且部於濰水之上的。飛刀這裡所講的“柔”,並不是柔懦不立,示柔的目的而在於克剛;所講的“弱”,亦不是怯弱不振,示弱的目的則在於制強。因而,柔弱並非軟弱,柔弱本身恰恰暗含了剛強的屬性,既有漸進不衰的滲透力,又有觸之即靡的爆發力,只不過這種力量尚爲一種潛在的力量而已。此時,柔弱已不再消極,而是變成了一種積極進取的手段。尺蠖之屈,以求伸也。示之柔,示之弱,是在敵強我弱或形勢不利的情況下,所採取的“避敵鋒芒、韜光養晦、保存實力,待時機成熟,轉守爲攻、後發制敵”的策略。該策略既歸於戰略層次,也屬於戰術範疇。

其實,“柔”也好,“剛”也罷,都只是一種手段而已,依照道家的理論,均屬於“道之用”。故而,用“剛”還是用“柔”,不取決於“剛”、“柔”本身,應取決於自身所處的具體形勢,純剛則易折,純柔則不立,剛柔相推,變在其中。只有將兩者恰當地結合,或先剛後柔,或先柔後剛,或外剛內柔,或外柔內剛,方可張弛有度,有效地打開局面。天道陰陽,兵道奇正,將道剛柔,主將若能做到剛柔兼濟,奇正相生,進而運兵取勢,佔得先機,則軍隊纔可進退自如,圓通萬境。

第九 桓公得位第十七五 羖治秦第十四 胡服騎射第二 廟算第十一 長勺之戰第三 謀攻第九 齊魏爭雄第十八 濰水之戰第三十一 夷陵遺恨第五 羣雄逐鹿第十五 假道伐虢第十七五 羖治秦第十 管仲相齊第二十 後記第三十一 臥薪嚐膽第二十一 函谷封屍第二十三 略第十四 周敦頤第四 大澤狂飆第三十二 後記第七 取捨第二十三一 鳴驚人第十二 鬼谷子第四 謀形第八 後記第八 定撫關中第十一 縱橫天下第八 後記第十六 官渡之戰二第二 烽火戲諸侯第二三 國志第二十一 隆中對策第六 北戎之戰第十六 金剛經說服力第七 士人之望第十九十 面埋伏第十八 濰水之戰第二十三一 鳴驚人第十九十 面埋伏策算法第十一 長勺之戰第十六 不戰定燕第十五 官渡之戰一第十三 車通三川第九 項羽分封第十九十 面埋伏第十 吳子第二十一 函谷封屍第二十四 邲之戰第一 孔子第八 定撫關中第十三 奔襲大梁第二十一 秦殤第三十 北威齊晉第二 帝國斜陽第四 老子思維的新起點第四 謀形第二十三 略第二十二 後記第二十五 弭兵之會第一 序第八 楚雄漢上第二十六 西定關中第十四 周敦頤第一 序第十七 詩經第二十九 南服越人第七 取捨第十七 官渡之戰三第十六 金剛經第十九 城濮之役第七 河西之恥第十九 城濮之役第十三 惠能禪師第一 序第五 帝國反擊第三十三三 國歸晉第二十七 劉備入川第六三 家分晉第十八 官渡之戰四第二 秦頌第十九 城濮之役第四 軍政形勢第二十八 西破強楚第二十二 後記第四 大澤狂飆第四三 平晉亂第五 獨霸西戎第七 韓非子第一 序言第一 孔子第九 桓公得位第十二 鬼谷子第七 韓非子策算法第一 序言第八 定撫關中第二十四三 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