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 謀心之士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成功迎駕許昌,隨即掌控了獻帝和中央政權,建立了屯田制與相關鼓勵農耕的法律制度,加上其一貫貫徹的“爲纔是用、鼓勵戰功”用人原則與機制,形成了一個當時最爲完備的軍政體制,羽翼日趨豐滿,其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與如日中天的河北袁紹集團不相上下。從建安二年(197年)起,曹操動輒以王命征討不臣,興義兵以誅殘虐,形成“奉天子而令不臣”的局面,取得了政治上的絕對優勢,開始了他翦滅羣雄,統一北方的戰爭。

當是時,天下羣雄四起、豪強林立,曹操北有冀州的袁紹集團與幽州的公孫瓚集團,南有東南有徐州的呂布與揚州的袁術集團,西有關中諸將,正南則有荊州的劉表集團。此外,董卓被殺後關中大亂,張濟受到排擠,自關中引兵進入荊州境內,攻穰城(今河南鄧縣),中流矢而死。其侄張繡接管了他的部隊,屯駐於宛縣(今河南南陽),並與劉表結成聯盟、互爲犄角,不僅爲曹操南下進攻劉表平添了許多障礙,而且也對許都構成了很大的威脅,成爲曹操的心腹之患。

據《三國志·魏武帝紀》記載,建安二年,曹操南征,部隊到達淯水,張繡率衆投降。由於形勢發展過於順利,曹操心生驕傲,辦了一件很不得體的事情——納了張濟的遺孀(也就是張繡的嬸母)爲妾。此事讓張繡倍感恥辱,心生怨恨。曹操聽說後,就秘密派人,準備殺掉張繡。不想事情泄漏,張繡先下手偷襲曹操,曹軍慘敗。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殺,猛將典韋戰死。曹操只得狼狽退回許昌。

次年三月,曹操再次征討張繡,圍攻張繡於穰城,但一時間不能攻克。不久,曹操得悉袁紹欲趁虛襲取許都,便立即率軍從穰城撤退。張繡率兵尾隨追擊,劉表也派荊州軍佔據安衆,切斷曹軍退路,企圖與張繡夾擊曹軍。曹操派人連夜鑿險爲地道,悉過輜重,巧設奇兵。天明,張秀等人以爲曹軍已經遁去,悉軍來追。曹操趁機縱奇兵步騎夾攻對手,大破張、劉聯軍。曹軍獲勝後,速行北撤。張繡又親自率兵追擊,賈詡勸阻說:“不可追,追必敗。”張繡不聽,強行追擊,被曹操親自斷後擊敗。這時,賈詡又對張繡說:“趕快再追,一定會獲勝。”張繡說:“不聽你的建議才落到這種地步,現在已經敗了,爲何要再追?”賈詡說:“形勢已經起了變化,趕快去追準能獲利。”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收集散兵,再行追擊,竟將曹操所置的後衛部隊擊潰。得勝後,張繡向賈詡請教事情原由,賈詡解釋道:“原因很簡單。將軍雖擅於用兵,但不是曹操的對手。曹軍剛撤,曹操一定親自斷後,我們的追兵雖精,但將領比不過他們,他們的士兵還很有士氣,由此我推斷將軍你必敗。曹操之所以還未盡力就已撤兵,一定是後方出了問題,故擊破將軍的追兵後,一定會全力撤退,留別人斷後,他留的將領雖厲害,卻比不上將軍,所以我知道將軍用敗兵也能取勝。”張繡聽後大爲佩服。這就是歷史上和演義中都非常著名的“賈文和料敵決勝”。

建安四年(199年),袁紹與曹操兩大集團間關係惡化,雙方大戰在即。袁紹遣人招降張繡,並與賈詡結好。張繡準備同意,賈詡卻當着張繡的面回絕了袁紹的來使,準確地指出袁紹不能容人的缺點,並提出了投降曹操的三點優勢:其一,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名正言順;其二,曹操兵力較弱,更願意拉攏盟友;其三,曹操志向遠大,一定能夠不計前嫌。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率衆歸順曹操。曹操聞訊後大喜,親自接見賈詡,讚許有加,並拜詡爲執金吾,封都亭侯。

此後,賈詡憑藉自身高超的謀略才能成爲曹操麾下最爲著名的謀士之一,在官渡之戰、平定西涼、擁立世子等事件中均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待到曹丕代漢自立魏國,爲報賈詡之恩,封賈詡爲太尉,進爵魏壽鄉侯,諡曰肅候,是三國時少數獲得善終的名臣。

我們在《三國演義》中經常聽到謀士一詞,那麼謀士到底是什麼呢?通俗地講,謀士就是以設謀獻計爲生的一類人。古時候,相當一部分讀書人因種種原因不能當官,而其中富有才能而又不甘心沒落的人,常以“門客”、“幕僚”等身份出現(相當於私人顧問),爲自己的“主公”,出謀劃策、排憂解難。在春秋、戰國時期,謀士這個職業很是興旺,戰國四公子都是“門客雲集”,秦相呂不韋更是號稱“門下客三千”,這裡的“客”實際上大部分就是“謀士”。時至三國,四海鼎沸、羣雄逐鹿,爲了壯大自身實力,各路諸侯開始廣招賢士,使得謀士這個行業又得到了進一步地發展。

歷史上,著名的謀士數不勝數,他們在政治、軍事等領域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成爲了智慧的化身、世人的偶像,戰國時期的範睢、侯贏,楚漢時期的張良、陳平、范增以及三國時期的郭嘉、賈詡、荀攸等人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這類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只負責出謀劃策,往往不負責實施;而韓信、諸葛亮等人雖然也常謀劃,但他們都是親自參與決斷或實施的,所以很少有人稱韓信、諸葛亮等人爲謀士。自古以來,運謀者角度各異、方法繁多,但萬變不離其宗,謀士的謀劃不外乎“謀勢”與“謀心”兩類。謀勢者,主要是對於天下大事態勢上的把握,屬於戰略範疇,如荀彧、魯肅等;謀心者,側重於事態發展的方向與趨勢和對手心理的揣度,屬於戰術範疇,如賈詡、郭嘉等。成功的謀勢,是基於宏闊的大局觀和高遠的戰略理念,而成功的謀心,則是依靠敏銳的觀察力和對人性的理解。不言而喻,賈詡的運謀方式更傾向於後者,其正是運用“換爲思考、反覆揣度”的方法,準確地把握對手的內心動向,針對曹操的撤軍原因、指揮風格與政治策略,先後兩次設謀定策切中要害、取得了成功,可謂是謀心者中的佼佼者,此方面的能力三國時代僅有郭嘉能夠與之相匹敵。然而,不能否認,由於謀士只是設謀者,而非執行者,因此,這些策略與計劃也就帶有了一定的理想性和風險性,這就需要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去甄別和一個出色的執行者去完成。而對於謀士謀畫的分析與採納以及對於執行者的任命與考覈,也是領導者決策能力的根本體現。曹操對謀士使用和臨機決策的能力可以說是古來罕有的,他時而從諫如流,時而乾綱獨斷,既能勇於接收合理的建議,又能不爲不合理的建議所累,頭腦清晰、斬斷果決,不失爲一位出色的領導者,這也就是荀彧、郭嘉等英才們“擇主而事”的主要原因。

第十 公孫敗亡第二十二 火燒博望第七 襦葛之戰演繹法第二十五 弭兵之會第二三 國志第二十一 隆中對策第十 漢中對策第二三 國志第二十 後記第五 莊子第二十三一 鳴驚人第二 烽火戲諸侯第十九十 面埋伏第三十二 後記第六 率先崛起第六 發機第十五 東方劇變第十三 袁家仲氏第七 取捨第三十 痛失荊州第三十二 諸葛賢相第二三 國志第三十四 後記第一 孔子第六 率先崛起第八 楚雄漢上第十九 倉亭之戰第十九 邯鄲之戰第三 秦國興起第二十七 孫武演兵第五 取勢第二十四 蔣幹盜書第二十二 火燒博望第十八 濰水之戰第十六 金剛經第三十一 臥薪嚐膽第二 烽火戲諸侯第十四 形格勢禁第七 河西之恥第十八三 置晉君第二十四三 國演義第三十三三 國歸晉第五 取勢第五 羣雄逐鹿第二 孟子第二十七 劉備入川第十一 暗度陳倉第三十二 後記第十六 金剛經第十九 邯鄲之戰第二十四 蔣幹盜書第七 取捨第六 率先崛起解空第二十一 函谷封屍第十九 邯鄲之戰解空第十三 奔襲大梁第七 河西之恥第十七五 羖治秦第十九六 韜第一 孔子第十二 鬼谷子第六 商君第二十四 邲之戰第二十一 函谷封屍第四 掘地見母第十四 父子雙雄第三 謀攻第十九十 面埋伏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二十五 暫借荊州第二十二 趙盾弒主第三 共叔謀逆第十五 官渡之戰一第二十二 後記第三十四 後記第二十三 略第八 墨子第十七 官渡之戰三第十 管仲相齊第十三 病榻論相說服力第四 大澤狂飆第六 北戎之戰第十一 孫臏第三十一 臥薪嚐膽第二三 國志第二十三 赤壁鏖戰第四 謀形第二十 平定河北第十九十 面埋伏第九 孫子第三十四 後記第五 取勢第二十 平定河北第九 桓公得位第七 襦葛之戰第七 鉅鹿疑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