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 蔣幹盜書

“間諜”是指從事秘密偵探工作,從敵對方或競爭對手那裡刺探機密情報或是進行破壞活動,以此來使其所效力的一方有利的情報工作人員。我國古代很早就重視對於間諜的利用,春秋著名軍事家孫武在總結前人作戰經驗的基礎上,對於“諜戰”做出了科學的判斷,認爲將帥打仗必須事先了解敵方的情況,而要準確掌握敵方的情況,不可靠鬼神,不可靠經驗,“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並將間諜的有效使用看做“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基礎。同時,孫子還在其兵法著作中通過整整一章的篇幅系統地闡述了其“用間”的具體方法與策略,並且將間諜分爲五種,即“因間”、“內間”、“死間”、“生間”、“反間”。而這五種間諜中,又以“反間”最爲直接有效,是“五間併入”的基礎。那麼“反間”究竟是怎麼一種間諜或是用間手法呢?唐人杜牧曾對此進行過精闢的詮釋,即“敵有間來窺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賂誘之,反爲我用;或佯爲不覺,示以僞情而縱之,則敵人之間,反爲我用也”。意思就是說,敵人有奸細來刺探,我方如果發覺,或者厚禮誘惑,令其爲我所用;或者假裝不知,縱容他,向其提供虛假情報,讓奸細成爲一個有力的傳話筒,用於混淆對手的視聽,誤導對手的決斷。歷史上最早使用反間計的確切記載要追溯到戰國時期的齊將田單,其散佈“樂毅想在齊地稱王”的謠言,離間了樂毅與燕國新君的關係,瓦解燕軍軍心,最終以火牛陣大破燕軍,克復了齊國。自此之後,“反間計”作爲兩軍作戰中最爲有效的軟手段之一,被歷代軍事指揮者所喜愛,經典戰例層出不窮。但是若說起在老百姓心目中印象最爲深刻的例子,恐怕還要說“羣英會蔣幹盜書”的故事了。

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 第四十五回》中描寫:赤壁大戰前夕,曹操率領號稱的八十三萬大軍,準備渡過長江,佔據南方,統一華夏。當時,孫、劉雙方在魯肅和諸葛亮的撮合下決意聯合抗曹,但與曹軍相比兵力要少很多。然而,曹操的隊伍都由北方人組成,善於馬戰步戰,對於水戰並不熟悉。曹操在征服荊州時正好招降了兩員水軍將領蔡瑁和張允,此二人統領荊州水師多年,雖無太多驕人的戰績,但也算得上是水軍中的精英了,具有較爲豐富的江河作戰經驗,假以時日,完全有能力爲曹操訓練一支精銳的水軍,這就對於東吳的長江艦隊構成了很大的威脅。一次遭遇戰中,東吳主將周瑜見對岸曹軍在水中排陣,井井有條,十分在行,心中大驚,得知是蔡、張二人之功時,決意要除掉這兩個心腹大患。曹操一貫愛惜人才,其知道周瑜年輕有爲,是個不世出的將才,很想將其招至自己麾下。曹營謀士蔣幹自稱與周瑜曾是同窗好友,願意替曹操過江勸降。曹操當即准許蔣幹過江說服周瑜。周瑜見蔣幹這個久已不見的老同學選擇這個敏感的時候來訪,對其來意也已大體明白了,決定將計就計,一個漂亮的“反間計”就開始。周瑜先是熱情款待蔣幹,酒席筵上,讓衆將作陪,炫耀武力,並規定只敘友情,不談軍事,堵住蔣幹之口。少頃,周瑜又佯裝大醉,約蔣幹周牀共眠。蔣幹見周瑜不讓他提及勸降之事,心中不安,想到在曹營誇下的海口,急得一時間難以入睡。他悄悄下牀,見周瑜案上有一封信,偷偷拆開一看,原來是蔡瑁、張允寫來,約定與周瑜裡應外合,擊敗曹操。這時,周瑜說着夢話,翻了翻身子,嚇得蔣幹連忙上牀。過了一會兒,忽然有人要見周瑜,周瑜起身和來人談話,還裝作故意看看蔣幹是否睡熟。蔣幹裝作沉睡的樣子,只聽周瑜他們小聲談話,聽不清楚,只聽見提到蔡瑁、張允二人。於是蔣幹對蔡瑁、張允二人和周瑜裡應外合的計劃確認無疑,並連夜趕回曹營,讓曹操看了周瑜僞造的信件,曹操頓時火起,當即斬殺了蔡瑁、張允。等曹操冷靜下來,才知中了周瑜反間之計,但一切都太遲了。只得勉強任命于禁等不習水戰的本部將領臨時掌管水軍,至此曹軍水師再也難對東吳兵艦構成有效的威脅。

諳熟三國曆史的朋友都知道,“蔣幹盜書”只是一個羅貫中先生虛構的故事。但是,其中卻蘊含了“反間計”成功所需的主要因素,史實中嶽飛、皇太極等名將都曾成功使用過類似的方法輔助了正面戰場的作戰。因爲間諜是己方獲取對手核心機密的最主要手段,影響着指揮者的戰略戰術決斷,左右着戰局的發展,故而,諜戰可謂是有別於正面作戰的第二戰場,具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在實戰當中,我們一方面應該注重自身情報人員的培養與滲透,獲取有利的情報,使我方臨戰時儘可能地做到知己知彼;另一方面,鑑於敵我雙方都會諜報人員的相互滲透,我方應儘早識別對方間諜,並適當地加以控制與利用,通過其散佈虛假情報、混淆對手視聽,誤導其判斷,進而爲己方爭取時間獲得戰機。因此,孫武子的“反間”之計也不失爲一種很好的諜戰策略,理應得到足夠的重視。

第二十一 秦殤思維的新起點第四 大澤狂飆第十二 南舉巴蜀第六 率先崛起第十八 呂氏春秋第六 商君第二十一 秦殤第七 韓非子第十三 袁家仲氏第十六 神兵破楚第四三 平晉亂第七 士人之望前言第十五 官渡之戰一第二 烽火戲諸侯第二 烽火戲諸侯第四 軍政形勢第二十二 後記第四 軍政形勢第二十一 隆中對策第十二 南舉巴蜀第二十九 相據合肥第十六 驪姬亂晉第十四 泓水之戰第五 獨霸西戎第八 墨子第九 齊魏爭雄第十九六 韜第一 序第十六 驪姬亂晉第二十一 隆中對策第三十一 夷陵遺恨第十一 亂世之治第六 商君第十一 孫臏第十三 奔襲大梁第二十 橫掃六合第一 序第三十 北威齊晉第六 發機第三三 國演義第十七 詩經第十六 金剛經第十四 胡服騎射第二十三一 鳴驚人第十九十 面埋伏第一 序第三十二 諸葛賢相第十八 官渡之戰四第二 烽火戲諸侯第三 謀攻第二十六 西定關中第四 謀形說服力第二十二 後記第二十六 姬光奪位第五 莊子第二十六 姬光奪位第二十六 西定關中說服力第二十一 秦殤第十六 金剛經第三三 國演義第五 羣雄逐鹿第二十六 西定關中第九 齊魏爭雄第一 序言第二 孟子第十一 長勺之戰第二十七 劉備入川第十 吳子第二十四 邲之戰第一 序言第二十二 後記第四 軍政形勢第五 帝國反擊第二十 平定河北第十六 不戰定燕第十八 濰水之戰第二十一 戰國策第四 軍政形勢第三十一 臥薪嚐膽第三十三三 國歸晉第二十二 趙盾弒主第十八 長平大戰第十四 父子雙雄第十七 詩經第十七 遠交近攻第八 墨子第一 序言第十 管仲相齊第四三 平晉亂第二十九 南服越人第十六 神兵破楚第三十 痛失荊州第二十九 南服越人第二十五 暫借荊州第七 取捨第十七 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