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衆所周知的“綏靖政策”,民主工人黨的擴張終於到了露出獠牙的時候了,在西塔拉的精心策劃下,德國正式拉開了侵略的序幕,而波蘭成爲了繼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之後的第三個犧牲品(奧地利算不算犧牲品或許還有疑問)。當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爲了消滅英法在中歐的主要盟國波蘭,解除進攻西歐的後顧之憂,補充軍事經濟資源和建立進攻紅俄的前進基地,波蘭成爲了首要的目標。太初十六年3月21日,德國向波蘭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割讓但澤(格但斯克),有權在“波蘭走廊”修築公路、鐵路,但被波蘭拒絕。同一天,英法正式結成軍事同盟,並於31日給予波蘭安全保證,這更堅定了波蘭的信心。4月3日,德國最高統帥部頒佈了《關於武裝力量一致準備戰爭的訓令》。在鷹巢形成的白色計劃已是箭在弦上。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於三大歐洲帝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與俄羅斯帝國解體,原本其領地內的少數民族紛紛獨立爲民族國家,諸如捷克斯洛伐克、波羅的海三小國、芬蘭、南斯拉夫以及波蘭,這些國家形成的歐洲態勢被稱作“凡爾賽體系”。其中,波蘭第二共和國人口約2,700萬,領土面積爲388,000平方千米(排於全歐洲第六位),是東歐最大的國家之一,但隨着德國與紅俄逐漸自一戰與內戰的創傷恢復,這些獨立出來的新興小國感受到兩歐洲大陸強權國的威脅,同時其本身國力又不足以對抗,遂開始尋找盟國以保障其本身安全,波蘭便尋求英國與法國的協助。
英國與法國雖爲傳統盟國,在一戰中對抗德國和武裝干涉俄國內戰時皆並肩作戰,但面對波蘭的要求則有了不同的迴應。英國爲保持歐洲的均勢,不願過分削弱德國而令法國變得過強,因此在20年代波蘭請求幫助時皆予以拒絕。英國認爲,波蘭是法國的盟友,對於英國本身並無利益,首相大衛•勞合•喬治甚至連波蘭領土西里西亞在哪裡都不知道,還曾說過:“波蘭人民從未在歷史過程中表現出有能力維持長久的獨立。”這樣的大實話。外相奧斯丁•張伯倫爵士也曾於1925年2月表示:“任何英國政府都不會、也永遠不會爲保護波蘭走廊而犧牲一名英國擲彈兵的性命。”,這倒是力主綏靖的張伯倫最後付諸實現的言論。法國則是波蘭的盟國,希望後者能取代俄國的作用,因此在德波領土問題上總是站在後者一邊。然而在另一方面,法國與波蘭間的關係又並非對
等,法國有時會因爲本身目的而損害波蘭的利益,而波蘭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其掣肘。換句話說,倘若法國背棄波蘭,後者在歐洲大陸上即會喪失唯一的有力盟友,將陷入軍事上孤立無援的境地。
歐洲大陸上其他的小型國家,如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和羅馬尼亞三國組成了所謂的“小協約國”,波蘭在尋求鄰國盟友的過程中也想加入其聯盟,但遭到捷國的拒絕,因而懷恨在心。兩國間又彼此煽動其境內的少數民族衝突,捷國煽動波蘭內的烏克蘭人,波蘭則鼓勵捷國的斯洛伐克人反對捷克人。在波蘭領土四周,僅有羅馬尼亞始終與其保持着良好的關係,1921年3月還曾簽訂同盟條約,以應對俄國的威脅。雖然到了1939年該條約已經過期,但羅馬尼亞仍對後來波蘭政府、士兵與難民的逃亡佔有相當重要的角色。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意志帝國戰敗,被迫接受協約國的《凡爾賽條約》,放棄東部歷史上曾屬於波蘭的大量領土,而俄羅斯帝國崩潰、紅色俄國成立後,波蘭趁此機會獨立,並與後者發生了波俄戰爭,結果波蘭在華沙戰役中扭轉局勢,讓紅俄無法將其併吞。中國牽制俄國的同時也給予了德國很多幫助,所以德國和紅俄的關係一直不冷不熱,但是面對中二又弱小的波蘭,兩頭食肉巨獸的選擇似乎根本不需要解釋。
шшш ●TтkΛ n ●C○
在此時期裡,德國對於波蘭的厭惡程度甚至超過英法等國,原因包括英國對德國的態度轉向容忍、法國軍事思想轉爲防禦爲主、並還有士氣蕭條的情況,故不易另起戰端,且在一戰結束時,德國只喪失了阿爾薩斯-洛林兩省給法國,這兩省在歷史上曾多次易手予他國,民族成份複雜而難定其歸屬,但在波蘭的情況中,德國不但要讓其恢復1772年時的領土,還要喪失西里西亞此一重要的工業產煤區(作爲敗戰之懲罰)、割讓但澤這個純德國城市以及“走廊地區”給予波蘭(該市超過95%的人都講德語),在名義上成爲獨立的“利伯維爾”,導致德國本土與東普魯士分隔,嚴重限制了後者的發展。大戰結束後,德國總計喪失帝國時期的13%領土與12%的人口,其中波蘭又佔其極高之比例。出身自東普魯士一帶的塞克特對波蘭更是痛恨,曾說道:“波蘭的存在是不可容忍的,是與德國本身的需求不可調和的,波蘭必須滅亡,而且一定會滅亡。並灌輸軍隊中“毀滅波蘭”之信念,後來此主張也同樣爲柏林的高級官員所接受,魏瑪共和國總理約瑟夫•魏爾斯(JosephWirth)曾公然發表過“波蘭必須受到懲罰”的言論,而英國首相喬治•洛伊德(GeorgeLloyd)也曾說過:“波蘭被給予的太多,以後會造成大麻煩。”1925年6月起,德國開始對波蘭進行關稅戰,並對其境內德意志僑民宣傳復仇主義,鼓勵其分裂運動。
因爲從東線一直被中國輪番痛毆的慘痛經歷,紅俄只有把掠奪的眼光放在西面,斯拉夫人對土地的貪婪幾乎是與生俱來的。吞併了烏克蘭和土耳其的裡海領土
之後的紅俄也曾經打波蘭的主意,不過卻在畢蘇斯基的波蘭軍隊面前遭到失敗。剛從戰爭中結束時紅俄與波蘭的關係可想而知也同樣緊張,尤其是《拉巴洛條約》的簽訂更是讓後者感到極大的威脅,認爲德俄兩國軍隊未來可能發動向華沙進攻的巨大箝形攻勢。但實際上,紅俄這時正忙着從經濟蕭條的歐美汲取營養,致力於經濟的發展,不願在國際事務上發生衝突,故對外採和平外交。波蘭提出除了維護其現有的《里加條約》規定的邊界外,在其他領土上已無所求,加上面對逐漸壯大且不友善的德國,波蘭無力再抽身對付紅俄,紅俄儘管對現行邊界不滿意,但還是願意與其重修關係。1922年6月,波蘭與紅俄簽訂《波俄友好條約》,外交關係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兩國間從領導層、軍方到普通民衆仍存有相當的不信任。1926年9月,紅俄向波蘭外長提交一份互不侵犯條約的草案,波蘭同意,並建議紅俄同波羅的海三小國都簽訂相同的條約,紅俄亦答應。然而兩國間的談判又因爲領土問題而陷入膠着,紅俄認爲立陶宛應擁有波蘭領內的維爾諾省,而波蘭認爲這違反了《里加條約》,雙方關係急速惡化,甚至在1927年6月,紅俄大使遭到波蘭的白俄羅斯僑民刺殺身亡。一直到1929年,紅俄與波蘭簽訂《白里安-凱洛格條約》,雙方協議不以戰爭作爲國家政策執行工具後,波俄關係才解凍。
但是這一切都在太初十六年九月的那個清晨改變了,一位波蘭的邊境警察提着麪包和蔬菜湯到邊境檢查站上班,這平靜的日子似乎始終看不到頭,或許今天可以從哪些德國佬手裡收點油水好讓日子寬裕一點,免得婆娘老是像牛虻一樣騷擾自己的耳朵。
可是今天的邊境檢查站似乎特別的安靜,雖然隔着一層薄霧,但是往日等候過關的人們那種嗡嗡的噪音卻沒有傳來,難道今天輪到自己守關沒有人過關了?這時候一個人影從漸漸變得淡化的霧中出現,那是,一名穿着鐵灰色制服的德國軍官。軍官走到了他的面前,一個立正敬禮之後,很有禮貌的說了一句“爲了你的生命安全,我真誠的建議您向德意志帝國軍隊投降。”同時伸出手來,似乎要接受他的什麼東西。
張口結舌卻發不出一聲質問的波蘭警察童鞋徹底蒙圈了,這是什麼情況?完全沒有理智的情況下,這位警察把手裡的麪包和飯盒遞給了軍官,哭笑不得的軍官只得將這些東西交給身後的衛兵,然後親自彎腰從波蘭警察的腰帶上解下了配槍,然後示意已經徹底石化的警察讓路。面對一輛輛轟隆隆的開過他面前的德軍坦克和裝甲車輛,還有拖着大炮的歐寶卡車,就像是爲他一個人舉行的閱兵式,但是這些鋼鐵傢伙過境肯定不是去波蘭郊遊的,也就是說雖然沒有槍聲但是戰爭在此刻已經爆發了。意識到自己是第一位被繳槍的波蘭戰俘的他羞愧的轉過了頭不再看那些耀武揚威的鐵流,站在他身邊的那個年輕的幾乎和他兒子差不多大的德軍憲兵衝他微微一笑,露出了兩排雪白的牙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