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節 摧枯拉朽奪獅城

讓我們回到十二月份到來年一月份的戰爭中來,中國國防軍用了不到四十天就從廣西邊境平推到了柔佛海峽的北岸邊。在大英帝國的夕陽之下,稀鬆的幾艘驅逐艦安靜地停在獅城樟宜海軍基地巨大的船塢中,不遠處的高地上威嚴聳立着一羣羣的炮臺,十五英寸的巨炮指向大海,充分顯示着這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的實力。三三兩兩的水兵悠閒地穿梭在炮臺之間,但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注意到:這些大炮無法轉向後方。

馬來半島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線,稱爲“遠東直布羅陀”的新加坡更是扼守着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也是阻擋國防軍奪取荷屬東印度(現印尼)石油的天然屏障。大英帝國已經在新加坡經營多年,其樟宜海軍基地更是規模不凡。但二戰開戰後,英國已無餘力顧及這塊屬地,在新加坡的部署已降到了最低的程度。

十八年下半年,丘吉爾決定派遣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反擊號戰列巡洋艦和護航艦隻組成新太平洋艦隊(Z艦隊)奔赴遠東。12月4日,Z艦隊達到新加坡。Z艦隊也就是防守新加坡的海軍全部主力。這時馬來半島和新加坡陸軍部隊共有約8.8萬,由英國、澳大利亞、印度和馬來軍組成,帕西瓦爾中將負責指揮陸軍。空軍有約150架老式飛機,如美國淘汰的F2水牛式戰鬥機。

國防軍的實際戰略目標是盛產石油的荷屬東印度羣島(現印尼),奪取中南半島也是確保這一戰略目標實現的必經之路。爲取得荷屬東印度,必須要經過英屬的馬來半島。國防軍對馬來半島的進攻兵分兩路:一是陸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已經進佔泰國南部的第15集團軍一部,從陸上進入泰國,佔領曼谷後,沿馬來半島南下;另一路是杜宇銘中將率領的第17集團軍主力,分批從海上登陸。爲了支援登陸行動,帝國海軍以陳嘉斌海軍中將指揮的“戰龍”特混艦隊負責掩護,轄有航母3艘、戰列艦1艘、巡洋艦2艘以及驅逐艦4艘、補給艦和潛艇等。

“戰龍”艦隊到達新加坡的同一天12月4日,浩浩蕩蕩的第7登陸艦隊從海南三亞啓航,向馬來半島進發。12月6日登陸艦隊轉向西北,佯裝開往曼谷,聲稱要切斷印度與中國之間的運輸線。12月7日上午,英軍偵察機發現國防軍艦船,英軍判斷國防軍將先在泰國登陸。其實,這支登陸輸送隊於7日12時已突然轉向,分兵數路,駛往哥打巴魯(馬來亞)、北大年(泰國)和宋卡(泰國)。

12月8日凌晨1時45分,登陸艦隊的南路5千多名國防軍在4艘驅逐艦交叉火力的掩護下在哥打巴魯登陸。兩個小時後,國防軍登陸部分擊退了哥打巴魯的守軍,控制了中國的第一個灘頭堡。隨後宋卡和北大年的登陸部隊也成功地守住了陣地。並且各地的登陸的陸軍部隊上岸後,迅速搶佔附近的機場。8日天明後,國防軍航空兵對馬來半島尚未被其地面部隊佔領的機場和新

加坡航空基地進行多次空襲,大英帝國的空軍已損失殆盡。

12月8日下午,菲利普斯中將在沒有空中掩護、敵情不明的情況下率領Z艦隊冒險出航。12月10,Z艦隊終於厄運難逃,國防軍海軍“戰龍”“亢龍”兩支航母編隊的航空隊85架飛機用半個小時乾淨利落地將威爾士親王號和反擊號擊沉,遠東海軍主力不復存在了。

由杜宇銘中將率領第17集團軍的幾個主力機步師均爲國防軍的全機械化部隊。其主力從宋卡、北大年等地登陸,而後向馬來半島西南穿插,然後沿西海岸向南推進。牽制分隊從哥達巴魯登陸,而後從馬來半島東海岸南下。兩股國防軍在陸戰隊的兩棲坦克和空軍的支援下隆隆南下,國防軍以車輛機動,將叢林中孤立的英軍分割包圍,各個殲滅。

12月11日,由英軍希思將軍指揮的印度第十一師首先和國防軍交火,儘管印度軍隊在數量有三比一的優勢,但部隊訓練很差,裝備處於略勢,“軍官與士兵的團結意識又幾乎等於零”,所以這樣一支軍隊與國防軍對抗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國防軍西路部隊分隊12月19日佔領了檳榔嶼上的英空軍基地,消除了英聯邦軍隊從印度、緬甸方向對馬來半島守軍進行空中支援的可能性。西路主力沿西海岸急速南下。東路部隊於12月26日攻佔關丹,然後向柔佛州前進。西路部隊於12月18日攻進馬來亞首府吉隆坡,然後繼續前進。

“失敗的陰影象瘟疫一樣在英軍中蔓延,而且撤退很快就變得無法控制,越來越多的裝備落在國防軍手中。中國皇家空軍可以在英國的機場裝上英國的燃料往英國的陣地上投英國的炸彈。中國國防軍的機械化部隊緊緊追趕撤退的英印軍,他們坐在坦克和裝甲車上,又說又笑,好像是去看足球比賽。數以百計的輪式和履帶式車輛匯成嘈雜一片,潰退的印度軍隊驚恐萬分,他們毫無應對坦克的經驗,於是潰退就成了必然的選擇。”

英國本土已經淪陷四分之一,德軍的機械化師雖然被美國援助裝備的英軍阻止在倫敦以南地區,但是防禦薄弱的威爾士地區多數被德軍佔領。這種情況下,英國近乎所有的力量都被調往本土參戰,馬來亞的英軍根本就不可能有任何援助,而在1月20日,駐防越南的法國軍隊在維希政權的命令下向中國移交了防務,徹底退出遠東,馬來亞的唯一屏障也被撤出了。帕西瓦爾將軍已下令向新加坡作最後的撤退。2月1日,英軍炸燬了連接新加坡與柔佛州的一千餘米長的海峽堤壩,新加坡成了一座真正的島嶼。

新加坡當地居民以華人華僑爲主。面對祖國軍隊的即將到來,大多數新加坡華人積極開展準備活動。一些華人組織的“華僑義勇軍”秘密成立後,正式成員人數達到數千,包括店員、工人、學生在內的新加坡各地百姓。12月30日,新加坡華僑的各派人士成立了“新加坡華僑獨立後援會”,對“華僑義

勇軍”配合國防軍解放新加坡的行動進行資助。到十九年2月1日,國防軍發動了攻勢,開始進攻新加坡。英軍總司令部總司令白思華隨後宣佈新加坡攻防戰開始,並決定防守前線,駐新加坡的英軍開始與國防軍交戰。

與此同時,2月8日,千餘名“華僑義勇軍”隊員,在“保衛星洲”的口號下,由馬來亞華人林開富率領開往前線協助國防軍與英軍作戰。當時的英軍宣佈新加坡的“華僑義勇軍”屬於叛軍,立即進行了絞殺,但是在化整爲零的義勇軍面前,英國人的絞殺根本就沒有目標,反而被義勇軍暗中指示目標遭到了中國皇家空軍的幾次突襲,損兵折將。在新加坡的很多地方,例如裕廊前線、巴西班讓沿海防線、武吉知馬沿海海岸等地,義勇軍甚至於英軍展開了大規模的激戰,曾多次打退英軍的進攻,而義勇軍隊員也有很大傷亡。但英國由於已經預見到將來的命運,所以沒有部隊敢於對沒有武器的華人百姓開火,以免將來遭到國防軍的殘酷報復。

再加上由於訓練和裝備等問題,新加坡英軍節節敗退。在多次敗於國防軍後,英軍總司令部決定投降。2月15日,駐新加坡英軍總司令白思華中將在武吉知馬的福特汽車廠親自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正式將新加坡的主權交給中國國防軍,高達12萬人的英軍全部被俘。大部份被俘虜的英國士兵,被遣送至國防軍在柳州設立的大型戰俘營,他們大多數人都成功的活到戰後,算得上最早享受和平的大國軍人了。

“比聖誕節布丁裡的葡萄還要多的大炮是會守得住新加坡的”,一家澳大利亞報紙如此生動地打消了讀者對新加坡前途的憂慮。但按照丘吉爾的話就是“新加坡沒有陸地防禦,等於一艘沒有底的戰艦可以航行!”。新加坡的防禦是針對海上進攻的,岸炮只有極少數可以作大角度旋轉,所以對付後面的登陸毫無用處。此時新加坡還有英、澳、印聯軍約8萬人,糧食彈藥雖較爲充足,士兵士氣低落,無制空、制海權。

第17集團軍毫不費力的橫掃中南半島之後向獅城發出了致命的吼聲。十九年2月8日晨,國防軍炮兵和航空兵再次對新加坡島上的火炮陣地、機場等設施進行了猛烈轟炸。隨後,一個團在新加坡東北角的開闊地帶佯裝登陸,使守衛在東北部的英軍主力第18師不能向其他處調動。2月8日夜,國防軍主力第67機步師和第68機步師乘登陸艇在長堤以西灌木和沼澤地登陸,守在這裡的是疲憊不堪且疏於防範的澳大利亞軍。國防軍登陸後,着手建立並鞏固登陸場,隨後第44快反師也向西轉移並在登陸場登陸。國防軍第17集團軍的3個精銳師並肩向南推進。至2月14日,國防軍先後佔領了武吉知馬高地、因保丁水庫和加冷機場等要地,並對城區造成三面包圍之勢,同時加緊空襲。2月10日,在國防軍登陸三天後,白思華簽定了無條件投降書,這座“東方第一堅城”落入國防軍之手。

(本章完)

第四十七節 推心置腹攬大將第十七節 刁鎮招兵管閒事第二百六十八節 清鄉剿匪豫東北第四百四十四節 帝國架構終成型第二百七十二節 皖系崩壞論出兵第四百四十八節 燧人後羿大計劃第一百九十一節 戰後論兵談變革第三百五十七節 勞資矛盾初顯形第四百一十六節 一次戰役始開端第四百八十一節 雪域烽火燃藏南第三百七十四節 最終簽署凡爾賽第十九節 捐官拜見徐卜五第五百四十節 西征漫漫黃沙路第五百一十四節 倫敦上空的銀鵬第一節 誤打誤撞初選址第二百一十一節 初抵美國訪三藩第五十九節 打了孩兒娘出來第五百一十六節 日不落起死回生第五百九十八節 戰後掠影法制篇第四百三十五節 基隆屠狗九九九第一百零五節 中流砥柱是度娘第四百二十六節 輪戰三韓練兵忙第四百七十四節 拯救美國的新政第二百五十六節 立憲革命孰是非第五百三十一節 美國宣戰入盟軍第五百四十一節 小亞細亞攻略忙第五百六十二節 神風突擊難奏效第五十二節 滅狂徒老八降服第四百四十八節 燧人後羿大計劃第一百八零節 戰後檢討大變革第一百六十七節 三攻高地未盡功第三十九節 拳匪攻打濟南府第一百零三節 詭秘風雲興亞會第一百九十一節 戰後論兵談變革第四百二十五節 兩軍對壘洛東江第四百零八節 和平轟炸啓戰幕第三百六十節 傳檄而平雲貴川第五百零六節 中路突破說阿登第三十二節 項城順水且推舟第二百四十五節 蔚亭歸鄉遭身殞第三百七十九節 閩系海軍之沒落第四百零三節 盡誅禍根判官團第一百七十八節 聯合管理委員會第五百一十六節 日不落起死回生第一百八十四節 飛兵海寧浙江潮第一百五十六節 刺刀衝鋒殲敵寇第五百七十四節 中美開戰的始末第五百零四節 死神揮鐮指阿登第二十節 大觀園裡有乾坤第八十六節 金蟬脫殼慶王爺第六十一節 網住王八逮到鱉第二百二十七節 總參謀部的密談第四十一節 老營外痛殲敵匪第一百四十九節 整軍備戰正規化第一百零七節 血債還須血來償第二百二十一節 完善施裡芬計劃第五百三十四節 北風之神如卷席第二百九十八節 喬宋分道另立黨第四百一十一節 國防海軍討血債第一百六十一節 吳宸軒暗布閒子第一百二十四節 三鎮分兵不分家第二十四節 官司纏身難辨解第四百八十節 德奧合併策源地第四百二十節 旌旗十萬下江南第一百一十八節 洋大人登門獻寶第一百三十九節 河間秋操比軍容第一百五十九節 大阪師團鏖戰急第三百六十節 傳檄而平雲貴川第二百五十五節 風雨飄搖大清朝第三百零六節 喬夫病危金陵降第二百六十五節 冰城疫情急如火第四百六十六節 隱蔽戰線的鬥爭第三百五十三節 西線鏖戰凡爾登第六節 時來運轉遇苗家第一百八十五節 正面接觸嶽王會第七十七節 武翼初建名將投第四百八十三節 深遠包抄獵羣羊第五十九節 打了孩兒娘出來第四百三十九節 翻舊賬的殺傷力第三百八十一節 海上明月天涯客第三百三十五節 遠東雄鷹初試翼第三百八十二節 開啓新海軍時代第二百八十六節 南北諜戰風波詭第三百七十七節 伊爾庫茨克之王第五百二十八節 西線金鼓催人老第三百四十四節 單刀直入戰拉昂第四百五十三節 八方支援匯甘隴第五百五十二節 所羅門羣島爭奪第五十四節 收降俘平定魯南第三百一十九節 跛腳總統是黎叔第二百二十三節 吾家有妹科技狂第一百五十一節 武翼出征到遼東第二百八十五節 西北軍政總督府第一百八零節 戰後檢討大變革第五百九十八節 戰後掠影法制篇第四百六十一節 海軍發展的航標第一百八十九節 大通學堂不速客第四百三十三節 窮途末路日本島第二百九十節 關東諜影暗戰急第八十節 再進京師爲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