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共計出動450架飛機,8艘航母,11艘戰列艦,23艘巡洋艦,65艘驅逐艦。美國共計出動230架飛機,3艘航母,0艘戰列艦,8艘巡洋艦,11艘驅逐艦。日本總兵力超過美國三倍還有餘,但是結果是日本沉沒4艘航母一艘重巡洋艦損失330架飛機,死亡3000人,美國沉沒1艘航母一艘驅逐艦損失98架飛機,死亡300人,日本的損失幾乎是美國的3倍有餘。這能說明什麼?”青島艦艇學院的講堂上,日本這次戲劇性的失敗讓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海軍官兵都大跌眼鏡,原來海戰還可以打成這幅鬼樣子的,還真是領教了。
爲什麼有着絕對優勢的兵力卻損失如此慘重?不要說什麼日本戰前泄漏戰略意圖,日本的戰略意圖就是與美國太平洋艦隊決戰,進攻中途島攻其必救,如果沒找到太平洋艦隊談什麼決戰?其次在中途島海戰前一天日本就更換了密碼本,開戰時所有的通訊指揮對於美軍來說都是不明的,所謂密碼被破解導致戰敗其實也根本靠不住。
原因就是日本人的愚蠢,無論是南雲的指揮還是普通士兵的操作,縱觀中途島全程,日本人無一不曝露出自己的愚蠢。
首先是把艦隊分兵,大艦隊分爲兩部分,玩什麼分進合擊,南雲帶領4艘航母,30艘其它類型軍艦當誘餌,粟田健男中將帶領11艘戰列艦,4艘航母,60艘其餘軍艦在300海里後伺機而動,所謂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這是孫子兵法基本的摘要,日本人居然在比美國人多3倍兵力的情況下分兵,最後被美國人集中兵力基本在對於南雲艦隊是1:1的情況下一口吃掉,可見日本人愚蠢到什麼地步。本來日本要的是中途島,佔領中途島是第一任務,第二任務纔是與美國太平洋艦隊決戰,就算其不分兵,美國人也會派太平洋艦隊來救援中途島,如果日本人不分兵,其所能控制的海域和空域至少會擴大一倍,也就不會手忙腳亂的換炸彈換魚*雷,也就不會在美國轟炸機來的時候連一架戰鬥機掩護都沒有。
“中途島一戰可以說完全表明日本不僅在戰略上是2B就算在戰術上也一樣是2B。”這位講師的話讓在座諸位鬨堂大笑,“不過,如果諸位有幸能成爲咱們7大特混艦隊的司令官,你也玩一把這種愚蠢到家的所謂戰術,我一定會把你塞到炮筒子裡當訓練彈打出去的。”
“那老師你得找的到這麼粗的炮管才行,老邢這體型的,至少得406毫米纔夠啊。以後咱們的主炮可能才150毫米,要不把老邢當魚*雷發射出去吧。”一個促狹的學員拿班上最豐滿的那個女生開玩笑,然後就被叫老邢的女生惡狠狠的瞪了兩眼,估計下了課就要被追殺出去三條街了。
中國海軍的兩支特混艦隊繞過馬六甲進入了印度洋,而另外一支特混艦隊則悄然開往馬加丹港,等候爲日本人收拾殘局,不知不覺中日本已經被中國海軍悄然納入了被保護的屬國範圍。中國海軍悄悄佈局的時候,德國
的陸軍經過了一個夏天的沉寂,已經開始恢復進攻的活力。
太初二十二年初,紅俄軍在莫斯科戰役中取得了反擊勝利後,乘勝進攻,收復大量失地,但德軍在潰敗的同時,依然頑強的佔據着圖拉這個威脅莫斯科的據點。南方集團軍羣司令曼施坦因元帥也開始計劃向紅俄軍反撲。他主動放棄了一些重要據點,誘使紅俄軍深入,紅俄軍在不斷進攻中,戰線越拉越長,而德軍卻趁機完成了兵力的集結。曼施坦因指揮剛組建的南方集團軍羣向頓涅茨河和第聶伯河之間的紅俄西南方面軍發起反擊,西南方面軍遭到了重創,其第5集團軍遭到了毀滅,德軍開始向哈爾科夫進攻,紅俄軍被迫放棄一個月前剛剛攻佔的哈爾科夫,後撤至庫爾斯克南面的奧博揚地區,爲防止戰線的徹底崩潰,紅俄最高統帥部把第1坦克集團軍從列寧格勒南調,此外第21和第64集團軍也被從斯大林格勒調至這些方向,此後,戰線趨於穩定。
曼施坦因的這次反擊造成的一個後果就是以庫爾斯克爲中心的突出部的形成。在其北部,德國中央集團軍羣控制了奧廖爾一帶。在其南面,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羣控制了彼爾哥羅德地區。在突出部內的是紅俄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俄德雙方在此形成僵持,一場規模宏大的戰役即將展開。
太初二十二年7月5日早晨,大批德軍在飛機和坦克的配合下開始進攻,但遭到紅俄軍軍的頑強阻擊,損失慘重,只好轉入防禦。紅俄軍先後在庫爾斯克的北部和南部轉入反攻,德軍節節敗退,只好撤退。
曼施坦因在哈爾科夫戰役的勝利使得德軍又充滿了信心,曼斯坦因希望通過一次誘敵進攻後的防守反擊來殲滅蘇軍。他提出在夏季實施1個代號爲“反手一擊”的大膽行動,其目的是通過迂迴到在亞速海的羅斯托夫以包圍紅軍,但統帥部的參謀們卻選擇比較傳統的城堡行動以旨在粉碎位於庫爾斯克的突出部。曼施坦因只得接受了這個構想。有人認爲庫爾斯克戰役是來自曼施坦因的最早策劃,這是不對的,亞速海岸圍殲戰纔是他的最初設想,曼施坦因其後制訂庫爾斯克戰役計劃並堅持把這個戰役進行到底,充其量只是初衷未竟而退求其次——服從統帥部參謀們的構想和意志。因爲之前曼施坦因曾提醒布勞希奇元帥注意,無論如何,推遲和中止這個戰役將在整個戰略上非常不利的,所以曼施坦因在戰役過程中布勞希奇猶豫和退縮時,異常堅決的要求將這個戰役堅持下去。而這一情況特別容易讓一般人誤解爲曼施坦因主張計劃並實施了庫爾斯克戰役。
而對於這個退求其次的庫爾斯克戰役,曼施坦因也提出他自己的兩種建議,一是趁紅俄軍立足未穩,先期發動進攻戰役,二是等待紅俄軍先行進攻,待其疲憊和消耗,能量耗盡之後,德軍再行反攻,並抄擊紅俄軍後路。後者曼施坦因更爲看好。但布勞希奇拒絕了後者,認爲讓紅俄軍搶先進攻過於冒險。可是,布勞希奇元帥雖然選擇了前者,試圖
搶先攻擊,但又一再猶豫和推遲,並期待己方力量的增加。當然,紅俄軍的力量增加的更快,這是盡人皆知的。
庫爾斯克突出部猶如一個拳頭從紅俄軍的戰線中延伸出來,其正面長約250英里,而底部卻不到70英里,而且經過嚴密偵察,在該突出部發現了衆多成建制的部隊駐地,曼斯坦因計劃通過一次南北兩翼協調的鉗形攻擊,合圍並殲滅整個突出部內的紅俄軍重兵集團。並且這次戰役的成功將縮短德軍的戰線,使德軍部隊的機動性大大增加。曼斯坦因的計劃得到了德國中央集團軍羣司令克魯格元帥(接替了曼施坦因的職務)和陸軍總部參謀長蔡茨勒上將的支持,但也遭到第9集團軍司令莫德爾上將和裝甲兵總監古德里安上將的反對。反對是有理由的,太初二十二年春,德國在歐洲東線坦克損失巨大,到這年5月,東線十八個裝甲師只剩495輛坦克,平均一個師只剩27輛。雖然改進過的“獵犬”長身管型坦克能夠壓制T-34/76,新式虎式和豹式坦克性能更是大大超過,但數量差距短期內無法彌補。古德里安認爲對庫爾斯克的進攻將使坦克遭受很大損失,他的改編裝甲兵的計劃也將破產。作爲一個不懂軍事的元首,赫斯對此也猶豫不決。
他曾對古德里安說“自從我開始考慮這次進攻,我一直心情不好”。但最終赫斯和統帥部的布勞希奇元帥還是決定採納曼斯坦因的計劃,布勞希奇於發佈第6號作戰命令,決定德軍以中央集團軍羣和南方集團軍羣聯合發動一個鉗形攻勢以摧毀在庫爾斯克突出部的紅俄軍隊。作戰代號爲“堡壘”。
“堡壘”作戰按計劃發動,但由於這年雨季結束的較晚以及德軍準備上的不足,作戰計劃不得不一再延期。在5月份的一次討論“堡壘”計劃的會議上,第9集團軍司令莫德爾上將帶來了一疊航空照片,這些照片顯示了紅俄軍在德軍計劃的進攻路線上,已經構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莫德爾認爲進攻的最佳時機已經失去了,紅俄軍已經恢復了元氣,“堡壘”計劃應該放棄。赫斯元首再次顯示出猶豫,但在克魯格、蔡茨勒和曼斯坦因等的堅持下以及對於“閃電戰”的自信,“堡壘”作戰最終被確定發動。
當赫斯元首和他的將軍們爲“堡壘”計劃爭吵不休的時候,紅俄軍也在計劃下一步的行動。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瓦圖京大將主張發動一場先發制人的進攻,以打亂德軍的進攻準備並奪回在哈爾科夫戰役中失去的戰略主動權,朱加什維利大鬍子本人也傾向於這一方案,而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等則認爲紅俄軍應先保持防禦狀態,以堅強的防禦消耗掉德軍進攻能量,摧毀其裝甲兵力,然後再發動反攻。此時,根據前線的偵查和間諜情報都預示德軍將對庫爾斯克突出部的紅俄軍展開大規模進攻,在一次會議上,格魯吉亞大叔最終被說服,採納了朱可夫的計劃。於是紅俄軍開始在庫爾斯克轉入了積極的防禦準備。雙方的激情碰撞已經無可避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