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9章 時光一甲子

東亞天台上,李福兆在望遠鏡裡看到幾條船離開了碼頭,有的開向蛇口,有的向東,應是開往另一個大亞灣,那邊有另一個碼頭。

幾架直升機也在海上飛過。

招標之外,已經另有小訂單在執行,試用的樣品,只要好就買,內地都要,這邊幾個人家已經暗暗買光了香江的物資,裝船運往內地。

無人有異議,今日的新聞上,墨西哥城的震後畫面還在播放,殘垣斷壁外滿街的東西,民衆就只能一臉無奈地守在街上,守在自己的家當邊,帶着煙塵的空氣中彷彿處處寫着“這些都是身外物”。

身後不遠處,傳真機正吱吱吱地吐出一條長長的清單。

阿勁小心撕下,走過來遞上:“兆叔....”

“嗯....”

李福兆眼睛從鏡頭上移開,拿起清單,眯眼看。

這上頭是機場的報關單,從清關到整理,再到傳送至此,那邊的貨卻已經上了船。

東西很零碎,品種也很多,一鳴是什麼都要,什麼都買,像是給外界一個信號,只要你想賺錢,就把東西運來。

東西真的很多。

李福兆表情沒什麼變化,心卻繃得很緊。

在他出生的那時候,世界在一戰後喘息,張學良在東北易幟,中國形式上統一了,進入了十年發展的黃金期。

北方的蘇聯也誕生不久,美國還沒有成爲西方老大,世界沒還有明顯的陣營劃分,科技也沒有意識形態的色彩,絕大部分的科技、設備都可以自由流通,只要你有錢,什麼都買得到。

在這一時期,蘇聯依靠西方的技術完成了工業化,奠定了與西方世界分庭抗禮的基礎。

歷史就是這麼巧合:1928~1932年,蘇聯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1929~1933年,世界爆發了全球性經濟危機。

蘇聯對各種物資、設備、技術如飢似渴,西方世界的各種物資、設備堆積如山,發愁處理。

二者結合發生了奇妙的反應——僅僅10年,相對落後的蘇聯便躍升爲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業大國。

同時期,中國的黃金期卻沒那麼大的成就,戰事不停......小鬼子在東北蠢蠢欲動,直到三七年全面侵華......

時光如飛梭,轉頭近甲子,諸事如流水一般在李福兆腦子裡過了一遍。

而現在,情景又開始有些相似......只是在那個少年的帶領下,這個時間需要不需要十年,是成爲世界第一還是世界第二。

那個少年......

+++++++++++

“香江現在主要有兩家電力供應商,香江電燈,簡稱港燈,另一個是中華電燈電力發電廠,簡稱中電。港燈有亞利洲和南丫發電廠,供電港島還有另外一些島,中電有青山,青衣,還有鶴園電廠,負責九龍新界供電。”

“這些廠早期有燃油發電,上次石油危機後全都改成用煤了,煤主要是我們來供。”

“去年香江電力最高負荷381萬千瓦,其中港島110萬,九龍及新界271萬,市區負荷密度每平方公里爲1.446萬,其中尖沙嘴負荷密度每平方公里高達4萬,這些都是公開資料。想想看,一年產多少煤灰?”

李一鳴偏了下頭:“港燈那邊還好些,他們是直接把煤灰填海了,中電雖然也填海,但也填地,九龍有個村子以前有個乾涸的大坑,被中華電力的熱電廠租賃了過去,都被粉煤灰填滿了,香江那邊那麼缺建材,你說他們知道嗎?”

“我們呢?”

“我問何鏵,濠江新建的水泥廠,原料來自哪裡,結果沒有這個。那邊也有火電站,正常來說,可以供貨的....當然也沒有。”

周正呼了口氣,眉頭又擰了。

“另外就是鋼鐵工業,我們現在這邊還挺缺的。”

“嗯.....”

太多東西要用到鋼鐵了。

原先可沒有說從香江進口鋼鐵,但近年深城開發建設,有些高樓就進口了香江的鋼料。

價格不算便宜!

“香江紹榮鋼鐵廠在將軍澳,現在年產能五十萬噸。這是龐鼎元的企業,這個人祖籍是湛江。號稱鋼鐵大王,籌辦了花紗商會、棉業商會、拆船商會,五七年還出任過香江保良局總理、主席,另外還任職保良局聯誼會小學校監。保良局有搞香江業餘歌手大獎賽。”

“香江這些人這麼多事你都記得?”

“很快我會把全部資料拿過來,你們隨時也能查得到,現在查不到只能說以前他們工作沒做到位!”

李一鳴淡淡應了聲又接着說,“五八年他辦廠時買地皮花了四十萬港元,現在全港多半鋼鐵原料都是他在供。”

“五十萬噸,你是要用上?”周正捏起了下巴。

“當然,如果他們還是按原來那種方式拼命蓋樓,那這五十萬噸都不夠用,但現在嘛,誰敢蓋?”

“......正好我們用得上。你要求的那種輕軌道每米是二十五公斤,可以...嗯...一萬公里。”周正眼一亮,這是粗算的,當然,人家可能沒那麼多現貨,但這又不要緊。

總之一萬公里足夠把閩粵桂這邊的支線鋪上了。

“對,產能空出來了,我們當然得用,而且做簡軌很簡單。另外還有捷和集團,這個是鄭氏四兄弟的企業,前幾十年這人家徵得港府許可,打撈沉船廢鐵來軋製鋼筋,也蒐集彈殼舊銅製作金屬用品。”

李一鳴頓了下,“有點像是金門那邊,人家把我們炮彈片拿去打菜刀。”

“佛山那邊你不是讓人研究用陶瓷做刀子了嗎?進展怎麼樣?”周正突然開口問道。

佛山那邊,安排的可不光是衛浴一號,還有各種陶瓷小件,刀子就是其中之一,用的也不是傳統的泥模,而是直接用混合粉末,小電爐生產。

人家不幫就自力更生,不具備條件,就只能走一條路——依靠本國積累資金,依靠外國技術積澱。

這極像是我們之前走的路,甚至老毛子老大哥就是這麼發展的。

蘇聯工業化的起步資金,主要來自於農民,即通過農業集體化和工農業剪刀差籌集資金,以及向外國出口糧食換取外匯。依靠外國技術積澱,主要是指引進西方設備、技術、人才。

對於後者,列寧和斯達林非常贊同。

列寧曾說過,社會主義實現得如何,取決於我們蘇維埃政權和蘇維埃管理機構同資本主義最新的進步的東西結合的好壞。又說:“蘇維埃政權+普魯士的鐵路管理制度+美國的技術和托拉斯組織+美國的國民教育等等等等=總和=社會主義。”

斯達林也認爲,蘇聯與西方相比落後了百年,如果它不用自己的原料換取西方國家的機器設備,那就很難靠本身的力量組織運輸業,發展工業並使城鄉工業電氣化。

聯共(布)也曾多次召開會議,強調蘇聯工業裝備落後、技術低下、工程技術人員缺乏,並指出解決這個問題最有效、最迅速的辦法,就是從西方工業國大量進口機器設備,引進先進技術。

指導思想確定後,剩下的就是怎麼落實的問題了。

1928年的十月,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正式啓動,目標是從農業國變成工業國。

此後四年零三個月的時間裡,一千五百多個現代化技術裝備的大型企業相繼落成,這種以電力、鋼鐵冶煉和機器製造等產業爲主體的工業建設,實際上是在補第二次科技革命落下的功課。

接着又是第二個五年計劃,第三個,然後猛地被德國發動戰爭打斷!

如果沒有那前十年的積累,後面的世界恐怕是另一番模樣。

而現在,李一鳴本身就一腦子的技術,隨便就弄出一堆發明專利各種版權作品,購買海外物資,狂鋪鐵路線,蓋新式莊園,......全民終生教育,內容全是自己的!

與老大哥的發展史似是而非,卻顯得更加合理,沒有那麼多的隱患,都已經看出來了,也嘗過了苦頭。

現在就看這種完全有利的形勢能保持多久了!

第1043章 三道鬆第662章 換人第750章 抓個寶機第1030章 考證第557章 白掏了第648章 新式月餅第258章 一百萬第544章 突破口第945章 延時第690章 多事之秋第1144章 鬥棋第706章 做市第247章 招客第261章 免計劃第1203章 告別信,盼全訂第919章 博傻第636章 立言(第26更)第1157章 滋尿第1207章 死都得記牢第717章 打爆第676章 爭先心切第1165章 沒帶腦子第948章 賀電第247章 招客第681章 太不正經了(四更)第744章 動員第701章 難眠第1142章 慢慢來第231章 審批第540章 怎麼說呢第707章 沖天香陣第855章 打格子第1166章 都是藉口第110章 山寨第988章 市場第1035章 不速之客第1171章 排戲第167章 老九做的事第550章 山頂第881章 重視第380章 搶時間第874章 市場大棒第752章 教養第835章 頭大如鬥第1070章 女藝術家第806章 有何不妥第1270章 刀工第25章 小目標,寫一本童話第1210章 鏡第662章 分佈第243章 起風了第185章 改行程第1220章 發十塊錢第724章 爲難第837章 你萬元戶了第553章 力與功第585章 夜色第593章 他連單位都沒有第1130章 方格第1061章 風向第149章 我錯了嗎?第297章 連環第1240章 幾成本事第205章 破竹第1020章 徹夜第106章 傳奇第345章 配合第101章 拉勾第788章 接着騙第291章 習慣第184章 真.出題第880章 理解第1178章 喂個球第693章 黃雀第869章 手段兇殘第630章 名單(第二十更)第735章 全票通過第728章 難唸的經背影(茶屋版)第171章 一鳴你休息第828章 老漢不推車第284章 最小是處級第730章 後續計劃第226章 快點說,慢點說第7章 領悟第1084章 有屁就放第1230章 老書第1216章 拉低第360章 發行方案第1019章 看不清第1140章 倉庫第639章 新百家爭鳴(第28更)第646章 可怕至極第2.007章 超強功能第701章 難眠第1159章 大擔第140章 急救第859章 國家的生意第1082章 白蟻第59章 訓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