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安排

東非君臣全程使用德語交流,遠東援助團根本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這就讓他們很緊張,畢竟自己等人的命運現在全被拿捏在別人手中。

貝爾萊德:“對於醫生們的安排主要有兩個層面,第一是聚集,在我們衛生部的實踐中發現中醫是一個體系,而引入體系就需要搭建框架,框架不是一兩個醫生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比較權威和有絕對能力的一羣人合作才能完成。

我們東非本來就擁有一批遠東出身的醫生,但是他們的專業性往往不夠,他們在遠東有一個特有名詞叫做“土郎中”,土郎中的意思就是指在鄉村從事醫生職務的人。

很多人都是祖輩上面就已經是學醫世家,所以有祖傳的手藝和秘方給人看病。雖然他們沒有醫生的營業執照但是依然可以治病救人,並且還可以治好很多的疑難雜症。經驗豐富。看過的病人也會比較多。

不過,因爲言傳身教的傳播方式,其理論必定會造成偏差,甚至可能因爲家庭變故造成極其嚴重的知識斷代,這就導致我們發現一些醫生在應對同一種病症的時候,採用的處方和治療手段存在偏差,這種偏差有好有壞,極其不穩定。

所以王國對中醫應該制定統一標準,一方面讓有真才實學的醫生來主導標準的制定,一方面要參考實際案例不斷對這個體系進行完善和糾正。”

衛生大臣貝爾萊德常年和遠東醫生打交道,而中醫具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其獨特之處,在於“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及辨證論治。

這種理論對於貝爾萊德來說非常具有吸引力,所以他認爲中醫注重統一和協調,而西醫則擅長於針對性治療,其主要體現在中醫講究調理,不過度依賴藥物,充分發揮人體機能,而西醫在這方面過於依賴藥物和手術。這兩種體系當前放在一起讓貝爾萊德選擇,他肯定選擇相信中醫,畢竟容錯率更高一點。

康斯坦丁:“你說的有道理,不過我們歐洲的醫學也是有可圈可點的地方。”具體麼!康斯坦丁說不上來,到底是哪裡可圈可點呢!

貝爾萊德倒是幫他解開了疑惑:“我們歐洲的醫學善於手術,尤其是軍隊中對於治療外傷具有明顯效果,不過這方面中醫同樣不差,就比如在應對骨折時,我親眼見識過遠東醫生擅長一種接骨的治療手段,穩、準、巧、快,用巧力,多個連貫手法運用,迅速而精確復位,減少患者痛苦,同時避免手術會留下疤痕的弊端。可惜王國目前只有這樣一位醫生存在,我相信遠東還有會這項技術的醫生存在,不知道這次這羣人中有沒有。”

貝爾格萊德所說的這位遠東骨科醫生,目前就在第一鎮市第一醫院就職,畢竟這種人才,發現肯定優先供應王國的政治中心,東非政府專門爲其安排了十幾個學徒,希望這項技術能在東非被傳承和發揚起來。

歐洲這個時代應對骨折主要靠石膏繃帶,可一些根本性的難題卻無法解決:明明看着接好了的斷骨,打開石膏一看,骨頭不是長偏了,就是和原來長短不同!

所以東非超前的將遠東接骨技術和歐洲的石膏繃帶相結合,這種中西結合的治療手段就成了東非獨有的治療手段,是當前東非的醫療範例之一。

貝爾萊德接着說道:“同時在應對瘧疾這種常見病例的時候,中草藥的應用也能加速患者痊癒,這都是有大量真實案例驗證的,所以將遠東和歐洲醫術結合對於王國醫療事業發展絕對是有益的,不僅如此,工業發展也有益於我們在標註上的統一,主要是醫療器械和設備上制定統一標準,在這方面我們東非具有天然優勢。”

貝爾萊德這句話倒不是胡說,目前在手術刀領域,以生產吉列剃鬚刀聞名的黑興根日用品公司,掌握着手術刀生產的絕對權威,可替換快刀片運用在手術上絕對是大殺器,可惜目前只有東非得到了全面推廣,歐洲許多醫生還是傾向於可以反覆利用的手術刀,手術刀這東西磨一磨接着用就好了,畢竟黑興根日用品公司生產的手術刀刀片還要多花錢,手術刀又不是剃鬚刀,怕劃傷臉。

這時康斯坦丁突然想到,東非還存在一種比較流行的醫學體系,歐洲醫學存在於東非的原因很正常,畢竟東非王國也是“德意志國家”,中醫則是自己兒子大力推進的,但是在東非的沿海地區包括第一鎮市在內還存在着大量的阿拉伯醫生。

阿拉伯醫學也相當出名,古代阿拉伯帝國地跨三洲,同時吸收了遠東,古羅馬,印度,波斯,歐洲,埃及等地區的醫療知識,並且誕生了《醫典》這部鉅著,甚至可以說《醫典》奠定歐洲醫學的基礎。而東非的阿拉伯醫生大多來自桑給巴爾蘇丹國,尤其是達累斯薩拉姆市一地就有幾十家阿拉伯醫館,爲往來遊客和商人提供醫療服務。

於是康斯坦丁突發奇想的說道:“貝爾萊德,我們是不是可以組織宮廷醫生(西醫),遠東醫生和阿拉伯醫生進行一場交流,來促進東非醫療事業的發展。”

貝爾萊德:“當然,陛下,不過這件事還要往後再說,我認爲先讓遠東醫生熟悉德語,三方人才有交流的可能。”

畢竟三方醫學,阿拉伯醫生和德意志醫生還好說,有很大一部分具有相似性,而中醫那就完全是最獨特的存在,許多醫療術語和理論都能讓人崩潰,要是語言上再不互通,那基本就和聾子聽戲一樣。

康斯坦丁一想也是,大家還是先在東非磨合一段時間,等到以後再考慮這件事,於是說道:“好吧!這件事先緩一緩,你接着說。”

貝爾萊德接着說道:“剛纔我說了兩個層面,第一是聚集,第二則是分散,醫學要傳播出去,就必須培養人才,培養醫學人才有兩種方式,一是學徒,二是學院,根據當前東非王國的實際情況我認爲可以加大學徒制的推廣,東非醫療資源緊缺,尤其是醫生緊缺,可以讓這批醫生分散一批,到東非各地接診,同時安排學生跟隨學習,這方面最好是會雙語的東非孩子來跟進學習,醫學院也可以着手準備,不過醫學院只能固定在一個地方,這樣患者數量有限,會更注重理論學習,而缺少臨牀經驗,但是適合大批量生產醫生。”

康斯坦丁:“你說的對,目前歐洲學徒制依然是主流,但是學院作爲大勢所趨也很明朗,這件事,我們東非可以兩條腿走路,同時進行。”

於是在君臣兩人的談話中,這批遠東醫生的命運就被決定了,他們將被分爲兩批,一部分指導東非中醫標準制定和組建醫學院,一批將在東非各地設立一批診所,通過學徒制帶動地方醫療事業發展。

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633章 “故”人第936章 軍售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347章 開飯第164章 肉類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43章 行政區劃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513章 抉擇第609章 提升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70章 蒙巴薩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347章 開飯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809章 事後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74章 “整肅”運動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80章 農業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772章 心態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258章 夜襲第1114章 抉擇第612章 美食節第844章 魯道夫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238章 三把“刀”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463章 站隊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318章 朱壩鎮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559章 誣陷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394章 硬氣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77章 “貨物”到港第861章 分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