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憲章、張萌桓、盛宣懷陪着伊藤博文和神尾光臣,在臺灣各地遊歷。這不是一種禮節性的遊歷,而是實地考察臺灣工礦企業現狀。
周憲章特地挑選了臺北、臺中、彰化、花蓮、臺南等地,這些地方,有豐富的礦產,有的地方已經初步具備了現代工業雛形,周憲章放下身段,向伊藤博文和神尾光臣悉心請教,如何對臺灣的基礎工業進行佈局。伊藤博文和神尾光臣則是有問必答。如今,伊藤博文反倒對臺灣的工業化進程充滿了興趣,因爲,他已經意識到,在不遠的將來,臺灣的騰飛,將爲日本戰後的經濟恢復重建,帶來強大的動力一個迅速進入工業化進程的臺灣,符合日本的利益!”“
盛宣懷是實業大家,對工礦企業極爲精通,跟着周憲章一番實地考察後,心中大爲吃驚在大清國朝廷眼裡,臺灣不過是個遠離大陸的荒蠻小島,土地貧瘠,人口稀少,對於大清國而言,可有可無,這個觀點,也是促成朝廷決心把臺灣割讓給日本的一個重要原因。現在看來,大清國的統治者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他們仍然以農耕時代的觀念來看待臺灣,對於臺灣蘊藏的巨大的礦業資源視而不見!這是一個極其重大的失誤。
臺灣擁有蘊藏豐富的煤礦、金礦、銅礦、砂鐵礦,其中,煤礦蘊藏量尤爲豐富,礦區幾乎遍及臺灣北部,不僅可以自給,一旦開發得當,還可以出口。臺灣地處亞洲南海海上要道,各國商船的必經之路上,船隻需要在臺灣補充燃料,僅僅煤礦一項,就可以獲取巨大的利潤。
臺灣的鐵礦相對比較貧瘠,但是,也足以自給。只要有鍊鋼廠,就能夠生產出供給臺灣的鋼鐵,從而爲臺灣的工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而蘊含豐富的金銀,可以爲臺灣帶來巨大的財富。
而臺灣的森林資源,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臺南、彰化、臺北、基隆等地的港口都是天然良港,可以爲過往臺灣海峽的船隻提供燃煤、食品、淡水補充,這將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更爲有利的是,臺灣扼守在日本商船的必經之路上,作爲亞洲唯一的近代化工業大國,日本的船隻必須依賴這條水道,也就是說,日本的經濟,必須依賴臺灣!
難怪,甲午戰爭中,日本強烈要求大清國割讓臺灣!
周憲章擁有了臺灣,不僅可以自給自足,甚至,可以成爲東海和南海上的霸主!
盛宣懷大爲感慨,大清國朝廷上的那些王公大臣們都瞎了眼,把一座寶島當成了廢品。幸好,這座島嶼沒有讓日本人佔了去。盛宣懷不由得對周憲章更爲敬佩。
一番考察遊歷下來,伊藤博文和神尾廣臣知無不言,在兩人的指點下,周憲章對臺灣的工業前景,基本上有了一個大致的概念,有了底氣。不過,伊藤博文告訴周憲章,現代工業是一個巨大的體系,交通運輸、能源、原材料、製造加工、後勤保障必須要相互協調,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當初,臺灣巡撫劉銘傳曾經試圖在臺灣開辦官辦企業,最終都是以虧本而告終,臺灣的近代工業始終沒有取得什麼像樣的進展,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他所興辦的企業,各自爲政,相互之間沒有協調互補,最終,都只能是自生自滅。
在伊藤博文看來,臺灣有着豐富的資源,具備了進入工業化時代的先決條件,但是,要在短期內實現工業化,卻是難於上青天!
臺灣要想從一個農耕漁獵社會,一步跨入近代工業社會,這比打一場戰爭更難!英國的工業革命用了兩百年!
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臺灣缺乏現代工業人才!
必須要有一個或者幾個精通現代工業實業的人物,對臺灣進行總體規劃,這個人必須具備戰略眼光,視野開闊,思想開明,能夠統籌調度臺灣現有的資源,包括土地、人力、技術、和礦藏。同時,還要有一大批技術人才,充實到各個領域中。
顯然,不管是管理人才還是技術人才,周憲章的手裡都沒有!他手裡那一批能打仗的將軍,顯然不適合搞建設。日方能夠提供技術工人,但是,卻無法提供一位能夠對臺灣工業建設統籌規劃的領軍人物。
十天後,周憲章一行完成了考察,回到臺北,劉永福和羅鳴芳已經與日方完成了技術細節談判,並形成了聯合聲明,按照周憲章與伊藤博文談好的框架,這個聯合聲明只要包括四點:
第一,日本賠付中國(而不是大清國)十億兩白銀,作爲乙未戰爭的賠償款。賠償款以現銀、技術輸出、勞務輸出、租借費等方式給付。
第二、中國承認並尊重日本對琉球的主權。
第三、中國租借位於琉球諸島嶼四十一處軍事基地,統稱琉球中國基地。租借期爲九十九年,到期時,雙方可商談繼續租借事宜。中國軍隊在基地內,享有治外法權,可以根據需要決定駐軍數量。
第四、中國軍隊日本的國家安全負有責任,一旦日本遭受攻擊,中國可以採取自認爲合適的應對手段,包括外交手段和軍事手段。
此外,雙方簽署了有關技術輸出、勞務輸出等十幾個附加文件,作爲聯合聲明的補充。
聯合聲明使用了中國而不是大清國的提法,這個提法,雙方心知肚明,所謂中國,指的是以周憲章爲首的臺朝兩地現政府。聯合聲明的所有條款,只適用於周憲章政府與日本政府之間。換句話說,日本的銀子,一兩也進不了大清國的國庫,有權利支配這筆錢的,只有代表中國與日本簽訂條約的臺朝總督!
相關文件經周憲章和伊藤博文簽字後生效,隨即,向全世界公佈。
聯合聲明公佈後,在世界上引起了軒然大波。這等於是把日本納入了中國的勢力範圍,原本對日本垂涎三尺的西洋列強目瞪口呆,他們實在是沒想明白,明明已經是日落西山的大清國,竟然拓展了自己的勢力範圍,那架勢,好像是一個老牌的工業強國!
當然,頭腦清醒的政治家還是看出這份聯合聲明的端倪,簽署聲明的雙方,貌似是大清國與日本,其實,不過是一個獨霸臺灣和朝鮮的軍閥周憲章與日本簽訂的條約!
這是一個奇怪的現象,一個局部地區的軍閥躋身於列強之列,具有了與老牌工業強國平起平坐的話語權,並且,擁有了自己的海外殖民地和軍事基地,然後,這個軍閥所承認的中央帝國的中央政權,卻是一個任人宰割的政府!
但是,不管怎樣,這個聯合聲明,讓西洋列強對日本望而卻步。俄國人的遠東艦隊不聲不響地離開了千島羣島海域,德國人提出的租借廣島軍港的要求,不了了之。英國、美國和法國,則是宣佈承認聯合聲明的有效性,也就是說,他們承認了軍閥周憲章對日本的保護。
道理很簡單,這些西洋列強的國力,肯定比周憲章強得多,但是,他們誰也派不出一支足以與章軍抗衡的艦隊,遠渡重洋來到亞洲與周憲章爭奪日本。何況,臺灣還扼守在前往日本的必經之路上,更何況,琉球或者沖繩,已經成了章軍的基地!
這原本就是一個實力說話的時代!
大清國朝廷得知聯合聲明的內容後,馬上向周憲章發來賀電。這份聯合聲明讓朝廷很是尷尬,一方面,這是大清國簽訂的第一個揚眉吐氣的對外條約,在這之前,大清國與列強簽署的所有條約,都是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這讓大清國朝廷覺得極有面子。另一方面,朝廷也清楚,這項條約,其實與大清國毫無關係,周憲章通過條約所獲得的一切利益,大清國都享受不到,相反,周憲章可以通過條約,獲取大量的金錢和技術,迅速崛起,虛弱的大清國再也拿周憲章沒辦法了。
不過,大清國百姓對這份聯合聲明,都是歡呼雀躍。他們知道,這是周憲章打出來的!周憲章在大清國內的威望,進一步提升。百姓敬周憲章爲神明,就連很多朝廷大員,他們明明知道周憲章其實已經成了割據一方的軍閥,也是故作不知,紛紛要求爲周憲章加官進爵。
而日本政府,也因爲這個聯合聲明而大大鬆了一口氣。這份聲明並沒有讓日本失去琉球,相反,它幫助日本解除了被肢解的危機。一向敬畏強者的日本人,心甘情願地拜服在了周憲章的腳下。
一個月後,日本的第一筆一億兩白銀賠款到達臺灣,一起來到臺灣的,還有兩千名技術工人和工程師,他們來自日本的鋼鐵、煤炭、鐵路、造船、公路、郵電、紡織、教育等各個領域。
賠款和技術工人,開啓了臺灣和朝鮮的工業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