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6章 蜀中鮮于氏

一個時辰後,在章仇兼瓊的引薦下,兩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跪倒在了崔耕的面前。

“末將鮮于仲通參見王上!”

“末將鮮于叔明參見王上!”

章仇兼瓊介紹道:“鮮于氏乃是箕子之後,兩晉十六國時期,有鮮于明在成漢任職司空,爲鮮于氏入蜀之始。經過數百年的經營,鮮于氏已經成了蜀中數得着的鉅富。鮮于仲通和鮮于叔明兩兄弟乃是鮮于家的嫡系子孫,文韜武略俱全。更難得的是,對王王一片忠心,願意爲王上效力。”

楊釗也道:“沒錯,鮮于兄弟仗義疏財,着實夠朋友。今日又他們立下如此大功,王上可得重重賞賜。”

“呃……”

儘管二人都爲鮮于兄弟說話,崔耕卻還是有些猶豫。

在歷史記載中,鮮于仲通的名望可不怎麼好。就是他,率八萬大軍徵南詔,全軍覆沒,僅以身免。

按說,喪失辱國,就算不受什麼實質處分,也得讓其戴罪立功吧?結果呢,因爲鮮于仲通和楊釗關係好,硬是把大敗說成了大勝。最後,,鮮于仲通竟因此戰被升爲京兆尹,這上哪說理去?

所以,一般來說,後世的人們,是把鮮于仲通當作無能的奸臣來看待的。崔耕一聽到這個名字,就有些反感。

然而,話說回來,就在今日,正是這鮮于兄弟率五千唐軍的團練兵,擊破了吐蕃的三千精銳啊!

這可怎麼解釋?

要知道,這些團練兵根本就不是大唐的正規部隊。而那三千吐蕃兵呢?卻是經過死亡淘汰的精銳中的精銳。

鮮于兄弟能一日之內,率五千團練兵擊敗三千吐蕃兵,能說人家無能?那也太虧心了吧!

不對!

崔耕驟然發現,自己好像犯了一個人們常犯的錯誤:先入爲主

不錯,鮮于仲通兵敗之後的行爲,是夠無恥的。但是,縱觀此人的人生,也就這麼一個污點而已。

首先說鮮于仲通的徵南詔之戰。

當時,八萬唐軍將南詔主力圍困於東西百里,南北十六裡的腹心地帶。南詔人見勢不妙,最後一次遣使請和,鮮于仲通不允。

他這個應對,歷來爲後世之人所詬病。人們認爲,若當時鮮于仲通允許南詔請和了,就沒有了後來的兵敗。

但是,仔細想想,這是很正常的應對。馬上就要大獲全勝了,南詔人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唐軍就退回去,憑啥啊?

此戰的最終失敗,也不是因爲南詔人多麼厲害,而是吐蕃軍從從浪穹急馳洱海之濱,南詔人和吐蕃人組成聯軍,大敗唐軍。簡直跟後世的,吳三桂引清兵在一片石關戰勝李自成差不多。

你可以說鮮于仲通沒防備吐蕃軍是戰略失誤,但也僅止於此了。

能將蒼山洱海間的險要之處佔盡,令南詔人無險可守,有亡國之危,此人的軍事才能絕不算差。

再說治政之能。

鮮于仲通走楊釗的門路,當上京兆尹後,是不是就貪污腐敗,魚肉百姓了呢?

絕對沒有。相反地,此人的官聲甚好。後來,鮮于仲通的弟弟鮮于叔明爲京兆尹,同樣爲百姓稱頌。以至於百姓們有歌謠讚道:"前尹赫赫,具瞻允若;後尹熙熙,具瞻允斯。"

那意思就是:前一個京兆尹很顯赫,大家都看到了他的誠信順從;後一個京兆尹很溫和,大家都看到了他的正直公平。

另外,就是對楊釗,鮮于仲通也不是一意順從。後來,楊釗不斷倒行逆施,鮮于仲通與之決裂,被貶出外。

可以說,除了打敗仗後文過飾非之外,鮮于仲通就沒什麼噴點了。

他的弟弟鮮于叔明更不簡單,出使回鶻,不卑不亢,禮責回鶻可汗。擔任京兆尹,百姓傳頌。治理蜀地,平定盜賊,百姓安居樂業。應對吐蕃的進攻,沉着應戰,五路齊出,將其挫敗。所謂文韜武略俱全一說,毫不過分。

“哈哈,二位將軍快快請起!”崔耕以手相攙,道:“本王棋差一招,被困於安戎城。倉促之間,各部難以及時集結救援。二位提五千團練趕到,敗吐蕃精銳之兵,解安戎城之圍,此戰當記首功。”

“哪裡,王上實在言重了。”

本來鮮于兄弟立此奇功後,還真是頗爲得意。不過,在親耳聽說了崔耕的戰績,親眼見到山上的累累屍骨之後,那點子驕傲之心,已經煙消雲散了。

他們心中暗暗琢磨,若說自己五千破三千算了不起,那人家嶺南王一千破二十五萬算啥?神仙嗎?

二十五萬大軍都敗了,若說那僅剩的三千人能掀起什麼風浪來,誰信啊?

充其量自己兄弟算錦上添花,離着雪中送炭還差着十萬八千里呢。

鮮于仲通道:“王爺吉人自有天相,石裂泉出,敗吐蕃二十五萬大軍,即便沒有我等,也會安然無恙哩。

鮮于叔明道:“要說安戎城的首功,非王上莫屬啊!我們兄弟可不敢貪天之功!”

崔耕道:“本王其實沒做什麼。這樣吧,章仇將軍收買翟都局,有破城之功。李泌做法裂石成泉,有取水之功。二位擊破三千吐蕃精銳,有解圍之功。你們三人同記首功!”

“多謝王上!”

鮮于兄弟,章仇兼瓊以及李泌,俱皆跪倒在地,面現喜色。就是崔耕自己,既取得大捷,又得良才輔佐,也是甚爲高興。

然而,正在這其樂融融之際,忽然一陣輕微的冷哼聲響起,分外刺耳。

“嗯?”

崔耕循聲望去,卻是安祿山。

他皺眉道:“怎麼?祿山你不服氣?”

“咱也談不上啥服氣不服氣的。”安祿山眉毛一挑,陰陽怪氣兒道:“我就是覺得吧,有些人的運氣,實在好了點兒。而父王您……有些偏心了。”

“偏心?你是指李泌?”

安祿山道:“俗話說得好,親疏有別。咱對李泌,能有什麼不服氣啊!”

好吧,這言外之意,就還是不服氣了。

崔耕想想也對,人家安祿山跟着自己,身先士卒,攻入安戎城主府,也是大功一件。後來在守城戰中,他更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和吐蕃人以命相搏,鏖戰數日。

安祿山可不信什麼鬼神之事,更不相信是李泌找着的水源。只會以爲,是自己找到了水源所在,卻讓親兒子領功。

好麼,一個是血戰數日,一個就敲了敲石頭,結果卻是後者立的功勞比前者大,安祿山能服氣嗎?

崔耕想了一下,道:“祿山,你也別不服氣。本王覺得,依你的大才,卻爭這安戎城之功,實在是眼皮子太淺了。”

“什麼意思?”

“安戎城之戰的功勞,上有本王,下有你、玄琰、章仇將軍、鮮于兄弟……這麼多人分,落到你的身上能有多少呢?就算同樣記你首功,又能如何?”

安祿山模模糊糊地好像意識到了點什麼,道:“呃……那父王的意思是……”

崔耕微微一笑,道:“本王給你一千人馬,準備讓你立一個蓋世奇功。就是不知祿山你敢不敢了?”

“那有啥不敢的?”安祿山胸脯一拔,道:“只要父王下令,俺就是赴湯蹈火也萬死不辭。不過……”

他撓了撓腦袋,繼續道:“佔了安戎城,就能切斷南詔和吐蕃之間的聯絡。您讓我立的功勞,可不能比這個小啊!”

“哈哈,本王向你保證,此功比攻取安戎城之功,只強不弱!”

第1501章 被人破梗了第1141章 蠻王入手中第1726章 形勢極惡化第1806章 林甫有緋聞第1126章 回身戰母雞第923章 崔是令公孫第792章 窺得驚天秘第1360章 拜聖各不同第941章 安利促和平第102章 怒砸巡檢司第1167章 故人北方來第1240章 還有第二場第359章 坑爹沒商量第178章 拒絕侯思止第533章 月嬋終現身第1833章 處置魚朝恩第1225章 子儀心思動第717章 絕對不妥協第1266章 大唐鄙視鏈第1626章 我是老孃舅第1675章 忠佞換立場第1128章 雞腦有乾坤第991章 二郎鴻鵠志第1691章 敵在興福寺第1587章 數典忘祖輩第1772章 救兵多多多第1369章 公主也作死第442章 暗坑大祚榮第1760章 空手得佳人第128章 內舉不避親第1089章 一番真風順第077章 倒黴的縣令第1681章 太子翻盤計第1278章 二郎陷絕地第237章 二郎有主意第853章 賀婁內將軍第335章 雞蛋和鴨蛋第024章 衆人商對策第1519章 進位天可汗第1465章 括田有餘波第1652章 附加之條件第266章 寺中且閒談第854章 成王李千里第865章 二狗走好運第111章 突聞驚天變第397章 挑動來武爭第1559章 強逼定鴛盟第558章 財帛動人心第1439章 世紀大和解第140章 沈拓很牛逼第463章 你有我也有第914章 夫妻齊平叛第044章 離去與歸來第1422章 除去心腹患第572章 皇澤寺奇案第277章 成立新商號(二)第1446章 害民括田法第1622章 瘋犬名王焊第1013章 猛將第一名第559章 四面皆是敵第736章 月嬋的心思第251章 白兔侍御史第364章 佳人柔如水第1371章 當晚立新王第404章 暗流在涌動第1709章 法進終現身第1201章 君相底牌露第1252章 獻計還送錢第1572章 竇家血海仇第657章 夜遊牡丹園第1026章 好人沒好報第614章 金剛與力士第1613章 昨夜無頭案第1817章 又得一兒子第191章 月嬋微鬆口第1594章 嶺西出奇兵第1720章 法進本唐僧第227章 糖戰已打響第835章 女皇彌留際第722章 將功贖罪行第1059章 鵲巢鳩來佔第205章 一筆寫倆崔第821章 終於得全勝第1046章 祈雨爭國師第781章 二張好凶威第099章 俺叫封常清第535章 師兄是名相第1326章 禍基於桂林第867章 三方齊求親第134章 大師陳三和第224章 大儒躬身拜第414章 突厥怪風俗第923章 崔是令公孫第316章 將星人人敬(兩合併)第935章 幹活要給錢第894章 揪出幕後者第1170章 楊家佈局深第1800章 棄武從文事第724章 齊聚二聖宮第949章 都有好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