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9章 準備

第1359章 準備

靈武縣城內的變化很大,宏偉的西夏王宮已經被改建爲倉庫,華麗的裝飾都被去除,各種裝飾的穹頂也被夷平,面目全非,完全忍不住這裡曾經是一個王朝的皇宮。

從前滿街都是党項人,現在是滿街都是漢人,各種招牌、旗幟都換成了漢字,商鋪前叫賣的夥計也是漢語。

各種党項的痕跡消除很快,走到大街上,基本上看不見党項人,看起來和內地縣城完全沒有區別。

但並不是說沒有党項人,城內二十餘萬人口,至少有三成還是党項人,但只看外表的話,看不出他們是党項人,每個人都穿上漢人服飾,女人也穿上漢人的長裙,說着漢語,孩子也去學堂讀書學習《論語》、《孟子》。

每個党項人都千方百計把自己變成漢人,官府也順應他們的要求,把他們籍貫上的党項人改爲漢人。

這是必然的,如果不改變自己,就會世世代代遭受歧視,甚至漢人的報復,當年党項人殘酷奴役漢人,必然是要付出代價,這個道理他們不可能不懂,所有的党項士子在短短數年內死光了,怎麼死的,沒有人知道,這些党項人算是領教到了漢人官府只做不說的可怕,爲了活下去,他們必須改變。

大街上人來人往,熱鬧異常,陳慶坐在馬車內默默注視着街頭巷尾的變化,他不需要下車去詢問,從很多細節他就能瞭解到自己想知道的情況。

比如看百姓的衣服穿着、臉上氣色、走路氣質,就能知道城內百姓是否豐衣足食,看常平店的分佈和排隊人數,就能知道底層百姓是否生活有保障。

從店鋪內貨物是否充盈,夥計叫賣是否熱情有力,就能看出商業是否繁榮,從酒樓、茶館是否興隆就能看出百姓的收入是否寬裕。

從城內訓練士兵的步伐整齊程度,就能看出軍紀是否嚴明,甚至看商人的隨身包裹怎麼攜帶,就能看出城內的治安狀況。

只要善於觀察,就能知微見著,收穫自己想要的情報。

陳慶的馬車在城內走了一圈,又從南城門出去,直接去了軍營。

剛進中軍大帳,李慕清便趕來彙報,收到了斥候從豐州發來的鷹信。

“鷹信怎麼說,你直接彙報!”陳慶笑道。

“回稟殿下,鷹信中說冰面非常不穩定,很容易掉入冰河,然後斥候遭遇了敵軍巡哨騎兵,發現對方已經騎馬在雪中奔跑,到月底左右,積雪就完全不影響騎兵了,黃河也會在月底開始解凍。”

陳慶又問道:“他們遭遇敵軍巡哨騎兵,是怎麼應對的?我記得他們只有三十人,都是騎駱駝,對吧!”

“他們確實是騎駱駝,但怎麼應對敵軍巡哨騎兵,鷹信上沒有說,但估計有一番激戰。”

陳慶點點頭,“還有什麼?”

“還有就是敵軍裝備,單層皮甲、皮帽,沒有盾牌,弓箭射程在七十步左右,使用長矛和戰刀,制式和金兵一樣。”

停一下,李慕清又道:“再有就是對方作戰能力,騎射比較厲害。”

陳慶走到沙盤前,凝視沙盤片刻問道:“從這裡到豐州需要多少時間?”

“如果是平時,大概三天就夠了,但現在還有積雪,路況不好,卑職估計要走五天。”

陳慶算了算時間,現在出兵還是倉促了一點,士兵不一定能適應,他輕輕嘆口氣,“再等幾天吧!本月二十日出兵北上。”

陳慶隨即又對李慕清道:“還有城外的百姓,你和地方官府聯合,儘量提前做好準備,等我們出兵後,就把老弱婦孺先轉移到城裡來,青壯要留下繼續春耕,但要保持高度警惕,一旦有烽燧報警,就要立刻撤進城內!”

李慕清躬身道:“卑職立刻去處理!”

靈州守軍用一年的時間打造了一套完整的烽燧體系,在沿途山巒高處建立二十座烽燧,每座烽燧有十名士兵,晝夜監視,一旦敵軍大規模南下,烽燧就會報警,民衆就會立刻撤進城內,去年全民演練過三次。

爲了能及時撤退,靈州鄉村的家家戶戶都有騾車,糧食和財物平時都裝好,一旦有情況就會立刻搬上車走人。

但並不是村民逃進城就完事了,官府還要有序安置,要準備帳篷,準備場地,準備糧食、醫藥等各種物。

陳慶並不是要百姓立刻進城,他的要求是分成三步走,第一步是官府開始着手準備,第二步是大軍北征後,老弱婦孺先一步入城,第三步纔是青壯入城。

這樣做更加條理分明,井然有序。

次日,靈州各縣官府便行動起來,開始搭建帳篷,因爲已演練了三次,官府都有經驗了,也有了各種準備,比如各個縣城都安排了專門搭建帳篷的空曠地,每個縣一般都有五到六個營地,營地內有專門的茅廁和水井,茅廁都是旱廁,下面鋪了厚厚的生石灰,水井也是在另一邊開鑿,至少保證每個營地有三座水井。

帳篷都是子母帳,所謂子母帳就是一頂大帳帶兩頂小附帳,相當於兩室一廳,一大家子人晚上就可以分開了,這種子母帳深受百姓歡迎,它像貓的兩個耳朵,索性大家都叫它貓耳帳。

靈武縣是最大的百姓收容地,一共有十三座營地,可以容納二十萬人。

這也得益於從前的皇宮佔地極大,除了皇宮被用作倉庫外,其他官署、侍衛軍營、校場、園林等空曠地都被用作營地。

陳慶也在巡視收容營地,看得出官府對鄉民避難付出了大量心血,光是子母帳就讓陳慶很讚賞,難得官府還能考慮百姓家庭聚居一帳的不便,這確實是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了。

“這連環帳是誰發明的?”陳慶笑問道。

張敖有些不好意思道:“是卑職第二次演練時,聽到很多百姓都抱怨住在一帳不方便,卑職就參考遊牧人的套帳,設計了這種子母帳,百姓都叫它貓耳帳。”

“不錯,做得很好,考慮得周全。”

陳慶參觀了茅廁和水井後,都讚不絕口,他放緩了態度,對張敖道:“那個劉涌就把他的住房視爲官房吧!只要他兢兢業業做滿二十年,官房就可以直接賞給他,算是我特批了。”

張敖和王博都長長鬆了口氣,雍王這個表態就意味着監察司不會來了。

這時,李慕清騎馬趕來,稟報道:“殿下,斥候回來了,帶來了更詳細的情報!”

“人在哪裡?”

“在中軍大帳外!”

陳慶點點頭,“我們這就過去。”

陳慶又鼓勵張敖和王博一番,這纔跟隨李慕清返回了軍營,來到中軍大帳,李慕清招招手,一名三十歲左右的年輕將領上前向陳慶單膝跪下行禮。

“卑職劉洪烈,斥候營副指揮使,參見雍王殿下!”

陳慶見他口齒清晰,頗爲精幹,也十分欣賞,點點頭道:“進帳說話吧!”

大帳內,幾名參軍從事正在根據劉洪烈最新的情報修改沙盤上的一些變動之處,主要是敵軍營地會變動,遊牧民族不可能一直呆在同一個地方不動。

陳慶笑問道:“你們的情報說,遇到了敵軍巡哨,對方有多少人?”

“回稟殿下,對方有三百人。”

“你們幹掉他們多少人?”陳慶又問道。

“幹掉了大概兩百三十人左右,或許再多一點。”

“不錯!”

陳慶讚許一聲,又問道:“你們傷亡多少人?”

“回稟殿下,我們士兵無一傷亡,只損失十幾頭駱駝。”

陳慶着實有些驚訝,連忙問道:“是怎麼做到的?”

第四百六十三章 收割第1126章 組建第1231章 意外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雙面第五十章 破敵第1052章 妥協第一百四十八章 泄密第五百一十六章 切斷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北征第847章 海船第1483章 突襲第八十三章 競跑第1032章 木馬第1231章 意外第835章 微訪第四百五十六章 新年第四百一十六章 遷徙(上)第1289章 線索第三百九十七章 斷源第976章 威壓第1284章 追查第1409章 家醜第三十章 推薦第1099章 談判第1081章 反間第十六章 鵲起第1020章 救嶽(上)第七百二十二章 慘重第二百二十五章 密道第1026章 攔截(下)第771章 軍城第984章 驅逐第1419章 海商第三百七十四章 重回第1005章 原因第1505章 遭遇第二百一十七章 初攻第四百六十七章 西撤第797章 建議第1067章 官船第841章 審訊第859章 談判(上)第三百六十三章 淪陷第1103章 出路第二百五十五章 鄭父第1297章 警訊第1433章 燒眉第1334章 勞力第903章 小將第六百七十六章 黃雀第五百五十八章 金鎖(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趁亂第864章 離去第1327章 掠商第1399章 丹灞第三十章 推薦第三十章 推薦第797章 建議第1405章 事件第四百五十章 脅迫第874章 當塗第892章 新官(下)第1120章 棘手第六百七十二章 軟肋第六百二十六章 醉酒第1077章 巨港第四百五十八章 分歧第1348章 立威第1117章 漢陽第933章 交手(上)第1109章 求情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國策第1451章 質變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破城第三百一十七章 江陵(中)第五百一十一章 建言第二百六十六章 選擇第1412章 寒心第1022章 救嶽(下)第二十八章 境界第二百零八章 堵門第一百三十一章 險棋(上)第二百八十二章 殺機第七百九十章 歌謠第1353章 晨事第1438章 新宮第六百四十五章 機密第五百三十二章 初攻(上)第一百八十二章 堡寨第一百六十二章 尋蹤第五百八十一章 博弈(三)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應第1218章 施壓第二百七十九章 出遊第1226章 棒喝第八章 絕境(中)第五百二十八章 改弦第五百三十六章 撲朔第1004章 撤離第931章 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