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五章 呂母起義

“啥咧?直接就去打郡城?五百人就成?”

對於黃娜提出的這般宏大“遠謀”,別說是呂七公他們這些人了,就是對女軍戰鬥力有直觀認識的呂友都感覺有些頭皮發麻。

呂友撓撓腮後,便也忙道:“二孃說行,想來定是行的,就是不知想打哪座郡城?莫非是萊州?俺倒覺得,咱們可以一戰而下黃縣。”

萊州(今SDLZ市區東北舊城)是東萊郡的郡城,位置就在黃縣的縣城邊上不遠,不過具體來說已經廢棄了,是因爲曹魏時東萊郡移治掖縣(今SDLZ市區西南新城),南朝宋移治曲城縣(今招遠西部),北魏又復治掖縣(舊城),隋開皇三年(583年),黃縣再次屬牟州(還在掖縣舊城,改稱牟州),結果開皇十六年(596)又改回原來的治所名稱掖縣,最近一次則在大業三年(607)再廢,再次把治所遷回萊州(新城)。

結果你官府動輒就改制可勁折騰,最多也就是一道聖旨加上點文書的功夫,可老百姓卻經受不起來回奔波,於是到了如今居民多遷居在黃縣居住,萊州郡城空有一道城郭,卻成了廢棄之地,似乎眼下還有數十衙役和傷殘府兵駐守城中。

至於黃縣,前不久才遭了左孝友的荼毒,以呂友探查所見,如今城中的居民不足三千,守軍連帶衙役、牢頭、官差等等,最多也就二百來人。

黃娜也不評價呂友的建議是行是差,反倒卻問呂七公道:“七公,可還記得當年呂母之事,如今在坐的叔伯,又有幾人知道?”

聽得黃娜又提呂母,呂七公雖然眼神中透着詫異,不過卻是想明白了起來:“二孃的意思,是想學呂母?”

誰知黃娜卻是笑着搖頭:“七公,我的意思是,咱們絕對不能學呂母!”

“啥意思?”這話說來,一幫人又是大眼瞪小眼,最後又只能是黃小剛與衆人分說起來。

這呂母的故事,舅侄倆原來也是不知道的,當初還是黃娜聽呂七公說了一回,然後轉述與黃小剛。

所謂呂母,據說乃是王莽朝天鳳年間(公元14-19年)的人,居住在琅琊郡海曲縣(今SD省RZ市)人,以七公說法該是蘆山呂氏的外嫁女。

然後,呂母有一個獨生子,叫什麼七公不記得了(此人史稱呂育),出R縣遊徽,掌一方巡察緝捕,後來因沒按縣宰吩咐懲罰那些交納不起捐稅的百姓,而被定罪處死。

失去兒子的呂母悲憤萬分,便暗中聯絡勇士,謀劃爲兒子報仇。

因此,她把數百萬家產拿出來,開設酒店,購買刀劍,救濟貧窮的百姓。有青年來買酒,手頭沒錢,呂母便經常賒給他們,如果有困難,呂母就借衣服、糧食給他們。

貧苦農民於心不忍,便成幫結隊到呂母面前,問她有什麼事情需要大家幫助,呂母說:“既然你們閒不住,就把奎山腳下的那條小河溝開挖一下吧!記住,要把挖的土堆積到一塊兒!”人們聽了呂母的話,拿杴扛钁,擡筐運土,把河道挖深加寬,他們把河挖的泥堆到一塊,築成一個大土臺,稱爲崮子,這就是後來呂母起義的點將臺,旁邊的小河也叫做崮河。

沒有幾年,呂母的家產用盡,這些受惠的貧窮農民,中秋佳節相聚議論,湊起錢財衣物要償還呂母。呂母不收,哭訴道:“多次救助你們,並非爲了求利發財。只爲縣宰不公道,枉殺我兒性命。我想報仇雪恨!諸位壯士,你們能助我一臂之力嗎?”

這當時本來就被王莽的殘暴統治激怒的農民,更加火上澆油,異口同聲地答應,堅決跟官府拼個死活,爲她的兒子報仇雪恨。經過一番周密策劃,呂母很快拉起一支數百人的起義隊伍。起義軍在崮河兩岸,大海之上,神出鬼沒地打擊官兵,抗捐抗稅。有時則避入海島,四處招兵,擴大實力。

當時,連年發生水、旱、蝗災,再加上捐稅沉重,大量農民破產,一些流亡的農民紛紛前來參加起義軍。

不久,起義軍人數發展到數千之衆。

經過三年準備,呂母登上奎SX麓的土臺祭天,自稱將軍,點兵遣將,親率勇士三千,浩浩蕩蕩地殺奔海曲城。後來義軍一舉攻破海曲城,活捉縣宰,當衆問斬,並拿他的首級到其子墳前祭奠,然後再率軍回到海中。

從此呂母聲名大振,消息傳到琅琊郡後,琅琊郡太守發兵海曲縣,鎮壓起義軍。

在大兵壓境之際,呂母沉着指揮起義軍,部分乘船順崮HN撤,部分沿着崮河兩岸步行撤離,到海島上繼續抵抗。

當時,王莽“託古改制”失敗,正加重剝削,窮兵黷武,附近的貧苦農民不堪其苦,紛紛前來投奔呂母。一年之內,起義軍發展到一萬多人,他們在海島上開荒種地,下海捕魚,省吃儉用,艱苦度日。這支隊伍在陸SH上,飄忽不定,只要時機有利,就上岸攻打官兵。

最終,呂母病故海上,部卒則重返陸地,其主要部分參加樊崇領導的赤眉軍,轟轟烈烈的“呂母起義”這才告一段落。

卻說黃小剛將這一段說完,自己說得口乾舌燥不說,也就見得衆人包括呂七公都聽得一臉懵逼,正喝水的時候卻聽得何春有些疑惑的問道:“我等如今所爲,就是當初呂母所爲,卻不知如何不學?”

對呀!這呂母當初所爲,不就是妥妥的“造反”二字便能總結歸納,如今黃小剛領着衆人做的事情,不也是如此麼?所以這黃娜提出不學呂母的意思,也就自然叫衆人想岔了!

黃小剛自覺嗓子冒煙,便使了手勢請黃娜接手,黃娜便也笑道:“方纔叔父所述,乃是聽得七公講述與我的呂母故事,不知大夥可聽明白了其中的幾處關鍵沒有?其一、呂母起事便有數百人,不過卻無心與官府正面作對,只在鄉間活動,以抗捐抗稅爲主。其二、準備三年之後,這才率軍攻打縣城,並且攻破縣城之後一不據城建政、二不開倉放糧、三不招兵買馬,只是殺了個縣宰報了私仇,便退回了海中。其三、朝廷發兵來繳,不敢正面迎敵,躲在海中襲擾官兵,官兵據城據寨步步爲營,此消彼長義軍雖然還是有所發展,可如無根浮萍,沒有根基,必定是不能長久的。”

說道此處,黃娜卻是突然笑問道:“那麼,衆位叔伯可又知道赤眉軍之事?”

第四百零六章 援軍才至第二百七七章 船廠第一百七九章 掌櫃第七百零二章 貴賤第四百十五章 何人無臍第二百二九章 示強第一百零六章 天作之合第二百九六章 收容難民第五百三十章 何以鑑德第五百四九章 果然如此第四百九二章 一氣呵成第三百二二章 秋季攻勢第四百三三章 三娘秀寧第四百四六章 魯班後人第二百九四章 以逸待勞第三百一十章 天變第二百九一章 輕取奢卑城第七百四七章 水晶第五百七一章 非之善地第三百十一章 兩難第五百九二章 何以治國第五百八七章 世勣飛天第四百七六章 禍水西引第二百六一章 表弟第四百三四章 挖角背叛第四百九七章 楊浩出奔第五百三二章 船隊回航第六百九一章 經濟第二百十六章 土改第五十三章 搞後勤第五百零七章 可問鼎呼第二十一章 絕境第一百三六章 四面開花第七百六五章 騎陣第五十九章 致命巧合第二百二八章 說項第二百三十章 落雪第七百四三章 督學第一百四十章 大日子 【卷一終】第七百七四章 無趣第三百章 壓寨夫人第十四章 備戰第二百五六章 火龍第六百五六章 編戶湊丁第三百十六章 奇兵第二百七二章 家底第二百二六章 時運第五百二十章 歌舞娛卒第三百二八章 持節傳檄第二百五八章 戰備第七百四七章 水晶第七百二五章 新政第四百七一章 去留兩難第五百九十章 傲客虯髯第一百八三章 水軍第三百三九章 別來無恙第五百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三百十七章 土崩瓦解第五百八九章 尚義任俠第六百十三章 腦洞大開第三百十五章 別有用心第六十八章 出兵第五百九九章 事不宜遲第五百二二章 勁歌熱舞第六百零八章 應勢而爲第六百四七章 十拿九穩第三百九二章 興亡亦苦第二百九五章 劉霸道南下第九章 真尼瑪好第三百三五章 乘勝追擊第二百六十章 破城第六百六一章 政俠第六十三章 打掃戰場第四百六三章 先禮後兵第二十五章 家底第四百六五章 各懷鬼胎第六百零一章 匯聚一堂第五百三五章 耽羅來附第四百三七章 唯向東行第六百四六章 高瞻遠矚第四百六一章 合情合理第二百四一章 善後第五十八章 訓練進階第三百五三章 日本來使第七百十二章 不公第六百零九章 糧信本位第七百十七章 選擇第四百四二章 三院一閣第七百五一章 喜脈第六百十三章 小肚雞腸第二百十七章 毒丸第六百七三章 問飲第七百五三章 青黴第五百十三章 無地自容第四百二二章 合作共贏第四百八五章 通船之好第三百八七章 面面相窺第一百四八章 改選第四百二六章 科舉時代第十三章 制膠與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