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七章 科舉細則

bookmark

黃小剛雖然沒辦過報紙,但在後世自然看過不少,所以基本的套路他還是明白的。

所以作爲創刊號,他也沒準備搞成花裡胡哨的大雜燴,而是言簡意賅的直奔主題,畢竟內容多了全憑抄書先生手抄,速度怎麼可能提得上來。

在頭版安排了幾條近期發生的重磅消息後,第二版的內容就比較接地氣了,用了一整個版面介紹了天鳳軍即將實行的科舉制度細則。

比如說天鳳軍的科舉制度有嚴格的分級制度,凡男女年滿十二歲便可參加由縣組織的童生試(鄉試),合格便可獲得童生資格,獲得童生資格的學子能夠得到每月半石糧食的養俸(爲期六年),並可進縣學修讀;凡男女年滿十八並獲得童生資格者,纔可參加縣試,合格便能晉級爲秀才,每月可得一石糧食及一貫錢的養俸並獲得進入郡學修讀的資格(也是爲期六年);凡男女年滿二十四並獲得秀才資格者,纔可參加郡(州)試,通過便能獲得舉人的資格,方能參加春閨,並可以獲得每月兩石糧食及兩貫錢的養俸(爲期還是六年)。

此外,童生、秀才和舉人考試分別在每年的六月、九月和十二月,原則上不允許越級考試,也即是必須遵循童生進秀才、秀才進舉人的順序,不能一上來就讓你去考舉人,但同時允許連考,也即是六月考童生過了,就有資格參加九月的秀才試,要是秀才試也過了就可以參加十二月的舉人試,要是全考過就可以參加來年三月的春闈了。

而春闈也被稱爲國考,每年的三月擇期舉行,考試的地點如今先暫時放在高密,以後會確定在新朝的首都。然後參加考試的舉人在通過考試後,會獲得進士的資格,正式獲得國家發給的俸祿,但卻還不能做官任職,而是需要進入未來即將組建的國務院下屬各政務司進行學習和培訓,合格之後纔會授予官職並確定品序及實職。

就目前來說,草擬的國務院下屬政務司大致分爲:律法、商業、農業、工業、國防、外交、審計、教育、公安、財政、建設、水利、醫藥、資源、交通、航海、航天、秘書等司。

但是,由於篇幅的原因,報紙上只是粗略的提了一下考過了國考的進士還需要進入政務司學習,以及政務司大致有如下的分支機構,但細節什麼的就沒提了。

當然這裡要多說一句,之所以規定十二歲才能考童生,十八歲才能考秀才,二十四歲才能考舉人,目的就是爲控制考生的數量,雖然什麼甘羅十二歲就當了宰相的事情肯定會出現,而且歷史上少年聰慧之人也是不少,但這對於國家正常取士而言卻不是正道,而且經過後世教育產業化的洗禮,舅侄倆也知道普及教育很重要,但精英化的教育才是推進社會進步的關鍵所在。

所以在未來,一旦統一了全國建立了新朝,將首先推行的是三年義務教育,規定全民範圍之內,凡孩童年滿九歲就必須進入公立學校上學,而三年的義務教育內容也不會太多,主要就是一千五百個常用字還有基本的加減乘除,此外再加上一點山川地理、人文風俗和思想品德就行了。

之後還是參照唐宋元明清的模式,分設縣學、郡(州)學乃至大學機構,對學生以三一淘汰的制度(也即三人中取一人)來進行選拔和精英化的教育,先從點上提升整個社會的文化水平,然後再徐徐圖之。

此外,對於養俸的問題,本來按照黃小剛的意思是不用給什麼錢的,最多給點糧食就成了,古代不也是給點糧食意思意思,不過黃娜卻是提出這就相當於後世的獎學金制度,所以這才提出對秀才和舉人給予特別的獎學金優待,畢竟對於普通乃至貧困家庭出身的學子來說,每月一、兩貫錢就可以極大的改善他們的家庭環境和生活了。

而由於做的基礎準備是普及三年義務教育,所以對於可以預期的龐大童生羣體也就僅僅給每月半石糧食的鼓勵,的確就是個小小意思。

至於報紙背面的三、四版,內容就是一份童生試和一份秀才試的模擬試題。

童生試的卷子爲文綜類型,也就簡單的安排了一些填空、默寫、釋義、計算還有四百字短文,摘取的主要就是隋朝較爲普遍的蒙學書籍裡面一些較爲簡單的內容,不過其中得攔路虎乃是裡面的計算題,雖然只有僅僅八道題(加減乘除各兩道)卻佔了四十分的規模,而這套卷子的滿分爲一百分,六十分爲及格,乘機超過九十分才能獲得童生資格。

南北朝至隋末的這個時代,蒙學的教材已經很多,《千字文》已經出現(作者周興嗣是南北朝時代的人),如秦朝李斯的《倉頡》、漢朝司馬相如的《凡將篇》、蔡邕的《勸學》、史游的《急就篇》、班固的《太甲篇》、朱育的《幼學》、陸機的《吳章》、還有王劭《俗語難字》等等,不過這些蒙學教材也並非是全國通用的,畢竟在這個時代文化知識還屬於奢侈品,只有高門大戶還有官宦人家纔有能力收集書籍,並且根據需要來用來教育下一代。

而秀才試的卷子雖然也是文綜類型,但題目的知識含量可就比童生試至少超過一百倍,其中涵蓋了五經內容的填空、默寫、釋義題僅佔了二十分的樣子,然後山川地理、風土人情、歷史典故的部分的選擇題佔了四十分,最後的四十分則分別的是申論(也即策論)佔二十分,四道中等數學題佔二十分。

(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四書確定始於宋朝,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那麼,什麼叫做中等數學題呢?

題例一:甲乙分住兩地,邀約來年春夏之交相見,二人於同月同日出發相向而行,甲乘馬車日行四十里,乙騎馬日行五十里,二人於二十六日後相見,問乙比甲多行了多少里路程,若乙早出發幾日可不用多行這些路程。

題例二:假設圓周直徑在三點一四倍徑的情況下,今有倉城糧垛五十座,每座高五丈、直徑六丈,已知糧垛中倉儲殼物每立方尺爲一石體積的情況下,如要安排每次可搬運四十石殼物的牛車來清空倉城糧垛中儲藏的殼物,以每天可派出車輛爲一百八十輛計算,需要幾日纔可清空整座倉城?

第一百八六章 招募第六百六五章 王子第六百六八章 模型第五百三一章 刊印天下第八十五章 善後第四百零五章 迤邐而來第十三章 制膠與繩第四百三四章 挖角背叛第二百四一章 善後第三百四九章 翌日再戰第二百八一章 圖讖第三百二九章 開胃小菜第六百六十章 手談問心第五百二六章 齊頭並進第七百三七章 家宴第三百九十章 鳴金收兵第四十七章 頂層設計第四百六二章 步步爲營第三百二七章 誓師出征第二十八章 安頓第二百三一章 茶敘第一百六二章 安民第四百四八章 突飛猛進第四十五章 裝備設計第四百八四章 各個擊破第七百零六章 質詢第五百二四章 弄舞娛情第一百九六章 壕軍第四百十三章 硝煙未盡第一百六七章 規劃第二百四二章 蟄伏第九十七章 事預則立第二十七章 轉進第七百五九章 探視第七百四二章 安置第二百五九章 諸城第三十三章 主角第七百四九章 夏收第五百九六章 起錨待發第六百六八章 模型第九十三章 聯姻第三百六二章 人小鬼大第三十一章 去文登第一百零十一章 曹豹認主第二百九八章 夜半歌聲第四百六四章 衆矢之的第八十八章 合則兩利第二百三六章 陽謀第六百九七章 換質第三百零二章 一合之將第二百零九章 開業第三百二九章 開胃小菜第八十五章 善後第一百九五章 破陣第六百四九章 一計不成第三百零五章 推演第一百零十九章 孫武兵法第六百三六章 鯤鵬一型第六百七四章 簡字第三百零六章 再戰第二百八一章 圖讖第三百八十章 萬軍之陣第七百五二章 秘法第九十一章 改造升級第五百六五章 準備入城第五百九四章 元帥之敵第四百二四章 流放遼東第一百七三章 巧了第二十四章 避難第四百九八章 大勢已去第一百三二章 步步爲營第二百五九章 諸城卷一 稚鳳初鳴 第一章 雙魚玉佩第一百三十章 不仁不義第一百四八章 改選第二百五三章 招安第五百二五章 黎陽整訓第二百三九章 亂戰第一百九四章 吊射第一百八九章 綢布第六百四一章 二翟授首第七百四三章 督學第二百三七章 夜襲第一百六九章 宇文第二百三一章 茶敘第五章 賊兵來了第五十六章 糧票第一百八十章 備戰第五十八章 訓練進階第一百零十九章 孫武兵法第四百十一章 一念之間第六百六七章 墨技第二百五四章 急戰第四百六五章 各懷鬼胎第七百五七章 豬蹄第四百五十章 搭架選兵第六百十七章 追之不及第五百四八章 人外有人第五百零三章 壽春太守第三百三九章 別來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