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來。”
一個聲音,平淡虛無。
道玄仙尊踏足其中。
清原也隨之見到了這位道門祖師。
那是一個朦朧虛影,迷霧籠罩,看不真切,但清原曾經在明源道觀看見過祖師的神像,在他眼前,這個朦朧虛影也就化作了一個道袍老者。
老者平淡樸素,比起紫霄大仙來,少了一分高深莫測,多了一分簡單樸素。
道祖之輩不可測,無法分辨孰高孰低,甚至此刻所見,也不見得就是真相。
清原並不拘泥於此,只是心中凜然,大約明白了,玄松子這一粒幻狐丹之中的機緣,多半便是應在這裡。
“祖師是在閉關?”道玄仙尊施了一禮,問道。
“不是。”無上祖師平靜道。
“那是在感悟天地乾坤,人倫道理?”道玄又問道。
“也不是。”無上祖師道。
“那是在修持本性?”道玄仙尊道。
“算是,也不是。”無上祖師說道:“只在靜坐。”
“哦?”道玄仙尊露出疑惑之色,只是靜坐,而非修行?
“道玄。”無上祖師忽然開口,問道:“你可認得這麼一個靜字?”
道玄仙尊低聲道:“弟子自是認得。”
無上祖師問道:“什麼是靜?”
道玄仙尊怔了一怔。
無上祖師見他未有即時答話,也無催促,只是沉默。
過得片刻,便聽道玄仙尊開口說道:“靜,乃是……”
“錯了。”未等他說完一句,無上祖師便開口說道:“你不識得。”
饒是道玄仙尊這等仙家,也不由得露出錯愕之色。
而隱在虛空之中的清原,更是愕然難言……道玄仙尊尚未開口,便已是錯了?
“靜坐,意在一個靜字。”
無上祖師說道:“當你想着什麼是靜,心中便有了思緒,也就談不上靜……”
道玄仙尊怔了半晌,旋即躬身拜倒,道:“祖師教我。”
“也無不可。”無上祖師平靜道:“靜坐,本意也只在領悟一個‘靜’字訣,你且過來,我先教你如何入定。”
作爲仙家,修行不知多少年月,道玄仙尊自然知曉什麼是入定,然而他心知這次不同,連忙附耳過去。
清原也細細去聽,但卻並未聽見一言半語。
或許是這幻境之中根本沒有將這細微之處記入其中,也或許是玄松子不願這靜功外傳,特地隱去了這裡的細微之處。
但清原更傾向於另外一種,無上祖師傳法於道玄仙尊,那麼這天地之間,便也只能有道玄仙尊一人聽得。
……
十年之後。
道玄仙尊從自家行宮出來,再返清靜宮,拜見無上祖師。
“弟子靜功難成,敢問祖師何故?”道玄仙尊問道。
“你修行至今,靜功未能入門,於是心生煩躁,如何得靜?”無上祖師答道。
對於道玄仙尊的處境,其實作爲旁觀之人的清原,大約能夠看出一二,但或是當局者迷,道玄仙尊反而未能察覺。
只見仙尊沉吟片刻,又問道:“那弟子修行之始,尚未煩躁,何以不成?”
“你欲求靜功,故而心有所求……既有所求,何以未靜?”無上祖師平淡道:“心有不靜,怎能靜坐?”
道玄仙尊怔了一怔,隱約有了幾分明悟之色。
而清原聽在心間,似乎也有了什麼領悟。
“思,念,欲,事,語,笑,愁,樂,喜,怒,好,惡……此十二者,俱是傷人,長久而斷人根本。”
無上祖師平靜道:“生靈在世便有智慧,有了智慧便有想法,有了想法便有思慮。倘如世人能減少此十二項,可延年益壽,其性情淡然脫俗,堪比聖人。”
“靜坐此功,便可能減少十二項。”
“而此靜坐之大功,乃杜絕此十二。”
“然而……”
無上祖師緩緩道:“但凡有靈慧神智之物,要杜絕此十二項,便是難之又難,即便是神仙,也是極難的。”
道玄仙尊擡起頭來,問道:“想來,祖師已是杜絕這十二項了?”
無上祖師搖頭道:“不,我只是初得小成,難得大成。”
道玄仙尊震驚道:“連祖師都未能修得大成?”
清原亦是驚訝到了極點,道祖之輩淵深莫測,作爲天地化身,一言即爲天下法,竟然也有尚未修成的功法?
無上祖師看着仙尊的震驚之色,也只是微微一笑,道:“我意欲求此靜坐之功大成,本就是有了心意所求,自是難成。”
“你有問話,我有答話,這是有意爲你解惑……你有不解,我也不靜。”
“待我真能空靜,也就不拘泥於一切,不論自身,不論法力,不論道行,不論天地還是乾坤,那就該超脫出去了。”
無上祖師呵呵笑道:“你再回去,十年後再來見我。”
……
又過十年。
道玄仙尊再來。
時至今日,他依然未能入門。
“你盤膝打坐時,一心追求安靜。”
無上祖師說道:“有了所求,就已動了念,就已用了意,思緒已是不靜。這一次,你確是未有進展,這遇到的阻礙實則與十年前那一回相似。”
道玄仙尊微微皺眉,低聲道:“倒似是西方佛祖所言的四大皆空,六根清淨?”
“似,也不是。”
無上祖師說道:“佛門四大皆空,屬於五蘊之中的色蘊,其實佛門亦有五蘊皆空之說法,然而,因爲這一門靜坐,求得是一切皆空。”
“六根清淨,五蘊皆空,俱都算在其中,但卻遠遠不僅侷限於此,細細算來,該是一切的一切,盡都清淨,盡都空澈。”
“佛祖渡人亦渡世,他有慈悲心,因此他還干涉到了人世……他雖說是六根清淨,五蘊皆空,但也終究不像我這般,一切都要求空。”
“實際上,太上的道路,要比佛祖更貼近於我。”
……
“聖人不仁,以萬物爲芻狗,並非僅說我等不能慈悲仁善,而是我等不會去發這慈悲仁善之心。”
“無論王侯將相,凡塵百姓,還是飛禽走獸,又或是花草樹木,還是灰塵岩石……其實在聖人眼中,都是天地的一部分,都是一般無二。”
無上祖師說到這裡,又道:“你看那獅子搏兔,常人或許是會憐惜那白兔兒,從而救下這兔兒……而聖人之輩,就算有心憐惜,但也只能漠視,任它自生自滅。”
“我所求的,是這種‘不仁’的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