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民亂

杜中宵坐在交椅上,看着陶十七在一邊鼓搗燧石,不住地試,打得“啪啪”作響。陶十七擺弄的槍上沒有裝槍管,更加沒有裝火藥,純粹是在試驗擊發機構。

十三郎和陳勤從另一邊的山腳轉過來,手中提了兩尾大魚,口中唱着歌子。

這是閒適的鄉間時光,恬靜而悠然。杜中宵坐着,看四周山色青翠,心情放鬆。

來大通監不久,杜中宵便就把新鐵錢的產量提升了一倍,大量的新鐵錢運出山去。鄭戩在得到更多的新鐵錢後,斷然下令停用舊鐵錢,包括稅賦在內,衙門不再收舊鐵錢。但在離幷州較遠的州縣,不只是民間大戶,就連有的地方衙門,都利用信息不對等,瘋狂地使用舊鐵錢買能買到的一切貨物。

位於深山中的大通監不受影響,這裡民風淳樸,商業不發達,民間本來就很少使用現錢。外面的錢法再變,也與這裡無關。

看着十三郎和陳勤兩人走過來,陶十七向着他們猛地一扣扳機,口中大喊:“轟,轟轟!”

兩被嚇了一跳,猛地跳了起來,陶十七看着哈哈大笑。

陳勤和十三郎吃惱,一起上前,追打陶十七,鬧作一團。

幷州衙門,附廓縣陽曲湯知縣急急來到長官廳,向鄭戩拱手行禮:“相公,前幾日廢止舊鐵錢,民間百姓多有怨言。今日清早,便有百姓勾結本城兵士,在子城外走馬承受白閣長衙前聚集。白閣長再三分說,人羣反越聚越多,不肯散去。下官進子城的時候,人羣已向子城而來,把門兵士已經把城門關了!”

鄭戩站起身來,沉聲問道:“前日已經揭榜各處,春稅可納五分舊鐵錢,五分新鐵錢,尋常百姓手裡能有多少現錢?聚衆鬧事的,想來不是貧苦百姓了。”

湯知縣無奈地搖了搖頭:“如今人情洶洶,下官也無法查探清楚,到底是什麼人。”

鄭戩來回踱了兩步,對門口的吏人道:“去請石鈐轄來,我有事相商。——還有,吩咐守城門的兵士,加派人手,不許亂民入子城!”

吏人叉手應諾,轉身去了。

鄭戩又對湯知縣道:“知縣,既然有人鬧事,城中當有人主持大局。幷州城子城以外,是你陽曲縣所轄,你當即刻回去,安撫人心。亂民鬧事,萬不可讓他們衝撞了縣衙!”

現在這個亂哄哄的時候,湯知縣一萬個不想離開子城。此次鬧事的除了百姓,其實是軍人爲主。這些驕兵悍將,一旦發作起來,誰也控制不住,砸衙門,殺官員,實在不是個事。

見鄭戩目光銳利,毫無轉圜餘地,湯知縣暗歎了口氣,只好告辭。

湯知縣還沒有出門,通判商瑤和王克臣撞了進來,一起向鄭戩行禮。

鄭戩道:“城外亂民因爲停用舊鐵錢,紛起鬧事,你們可有什麼消息?此事已經有幾天了,怎麼偏偏今天鬧將起來?而且多有軍士參加,軍俸早已換髮新鐵錢,與他們何干?”

⊕ тт kдn⊕ c o

商瑤道:“下官聽到了一些消息,不知真假,請相公參酌。衙門欲停用舊鐵錢,除了春稅許用五分舊錢之外,其餘並沒有明確的章程。本城用錢最多的地方,便是毛皮貨場。此次錢法停新用舊,便有在貨場有勢力的人家,去外地低價收購舊鐵錢,到貨場按官價換毛皮,上下其手,賺了不少錢財。昨日知錄沈士龍知曉了此事,極是惱怒,派出兵丁,把守貨場,不許一文舊鐵錢行用,致有此事。”

王克臣道:“衙門在貨場吏人不多,被本地幾個大戶把持,他們招集無賴,又勾結一些城中的遊手兵士,大肆斂財。沈士龍做事太急,這些人手中尚有大量鐵錢未曾花出,便鼓譟鬧事。”

鄭戩點了點頭,陰沉着臉沒有說話。

幷州城行用新鐵錢已經有數月時間,特別是官吏和兵士的俸祿都發新錢,城中新錢不缺。如果不是存心要從新錢舊錢切換中獲得好處的,手中不會有大量舊錢。突然間鬧事,必然是有原因的。

這個年代軍隊鬧事實在是稀鬆平常,年年都要幾起,單看鬧大鬧小。鬧得大的如沂州王倫,縱橫東南數十州,小的旋起旋滅。鄭戩在西北數年,這種事情見得多了,並不驚慌。

等不了多時,石全彬急匆匆地進來,向鄭戩叉手行禮。

鄭戩道:“鈐轄,城中行用新錢,禁用舊錢,有兵士百姓不滿,集結作亂。你從速招集兵馬,以備萬全!切記,沒有我的軍令,一律不得擅自行動!有膽敢擅動刀槍,激起民亂者,斬!”

石全彬叉手唱諾,轉身離去。

到了這個時候,司法林參軍纔來到官廳,向鄭戩行禮問候,道:“相公,下官已派得力人手,出子城查探。一兩個時辰之後,當能知道事情究竟。”

鄭戩點了點頭,回到案後坐下,閉目道:“那就慢慢等吧。吩咐本州官員謹守衙門,不得外出。”

衆人面面相覷,只好在長官廳裡各自找地方坐下,紛紛吩咐吏人,安排本衙門事務。經過了與黨項戰爭,邊地的官員大多都是見過世面的,並沒有人特別驚慌。

這了約莫半個時辰,林參軍匆匆出去,又過了大半個時辰,才又返回。

鄭戩睜開眼睛,淡淡地道:“如何?可查清主謀之人?”

林參軍拱手:“下官已大致查探得實,主謀者爲原鞣皮行會行首李鬆,勾結本城勢力大戶和遊手兵士數十人,又糾結民衆兵士,鬧出這場亂子來。那李松本是鞣皮匠人,爲行首時得利不少。前些日子杜籤判建新的鞣皮工場,因這人作亂,免了他的行首,因此心懷怨恨。此次他利用自己在貨場的人脈,從外地低價收買舊鐵錢,到貨場換熟制的毛皮,得利不少。沈知錄聽到風聲,昨日突然不許毛皮貨場收舊錢,李鬆賠錢太多,心中不忿,妄想鬧出亂子來,讓官府繼續收舊錢。”

鄭戩點了點頭,站起身來,道:“請石鈐轄,在州衙校場佈置兵馬。開子城門,讓亂民進來!”

一衆官員高聲唱諾,各自分頭行事。

鄭戩是與黨項戰爭後期的西北大帥,爲人任性近俠,好用嚴刑峻法,只要他認準了事情自己做的沒錯,不會做任何讓步。此次新舊鐵錢切換,他自認對下層百姓已經多方照顧,再鬧事的,十之八九是滑橫不法之民。從一開始,他就沒想過向外面鬧事的人讓步。甚至不需要把事情查得十分清楚,只要有個大致脈絡,已經可以抓人了。

第239章 各處皆有用處第171章 初敗第25章 終究心軟第81章 靈州城下第109章 不必書生意氣第34章 青臺鎮第78章 重炮第121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47章 你去葉縣吧第151章 進城第130章 香布的改變第54章 同病相憐第2章 入宮第95章 經銷商第213章 新與舊第225章 大戰將至第134章 表功第83章 自相殘殺第24章 抓人第216章 三策第93章 一切都很新奇第123章 不要鬧事第150章 只是路遠第165章 渡河第73章 舊人第126章 故人敘舊第126章 故人敘舊第62章 看看火車第214章 繼續修路第57章 喜事第156章 互相幫忙第30章 誰敢告他?第268章 備戰第183章 收網第87章 大同來使第155章 機宜司第103章 杖斃第64章 形勢逆轉第89章 接下來怎麼辦?第90章 狼狽爲奸第201章 只去拿人第19章 鐵錘砸開硬核桃第51章 戰俘就是戰俘第126章 輸不起第61章 水車第143章 包車第50章 好酒第42章 故人屬下第104章 安排第69章 他鄉遇故人第117章 牢城營第45章 葉縣改革第31章 良好兵源第40章 壟斷經營第37章 熟人第3章 首告有賞第133章 兩件大事第225章 大戰將至第41章 天章閣講武第153章 鬼谷口第57章 用人不疑第186章 蠢蠢欲動第37章 貪得無厭第113章 最後一戰第91章 爭鬥第108章 想法不同第91章 爭鬥第13章 抓人第98章 必死之局第40章 模範村莊第135章 要爲民着想第82章 契丹要害第32章 不許看第208章 奇才第58章 臨行之言第70章 試探第158章 能戰方能言和第90章 自去收埋第23章 全力應戰第28章 也是狗官第130章 普遍貧窮第160章 實戰第一第68章 審明紀律第160章 甲骨第88章 左右爲難第62章 分兵而進第21章 眼見爲實第178章 富國強兵第108章 教科書式失敗第121章 迴歸第109章 國情不同第105章 去牢城營吧第171章 快刀斬亂麻第79章 由遠及近第198章 定調第37章 白紙做畫第49章 免死第87章 先利其器第208章 基礎不牢第98章 時代的碾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