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聲東擊西

杜中宵想了一會,道:“自入河曲路,所部以防禦地方爲根本,沒有準備打仗,軍中積蓄不多。打滅國之戰不可能,一切來不及了。要大打,只能打一場有限的邊境戰役。”

韓琦哪裡明白杜中宵說的什麼,問道:“如何說?”

杜中宵拱手:“相公且稍待。”說完,吩咐門外的衛士去取附近的地圖來。

不一刻,地圖取來,杜中宵鋪開在桌子上,對韓琦道:“相公且看,河曲路一帶與黨項接界的有兩個地方。一是南路,金肅軍和河清軍對面的党項屈野河上游一帶,南下不遠就是麟府路。本來下官計劃的是,党項不肯歸還投靠的番戶,則以兩千左右人馬,配以槍炮,把那一帶党項的堡寨全部清除掉。有火炮相助,攻破堡寨不難。破了之後,全部拆掉燒掉,本朝不駐兵馬,讓党項從此沒有憑藉——”

韓琦看着地圖,問道:“既然攻之不難,何不攻下來守住那裡?我們有炮,党項可是沒有,築堡寨他們無法奈何。佔據了那一帶之後,麟府路便就輕鬆多了。”

杜中宵搖頭:“那一帶溝壑縱橫,道路崎嶇,地形破碎,守住太過不划算。築堡寨倒也罷了,由於地形太碎,找不到關鍵之地,無法以大城守地方,只能廣設寨堡,分兵守衛。党項人飯食粗礪,堡寨周圍耕地勉強可以支撐守軍,本朝卻不可以,到時損耗必多。不如不守,每年党項大軍退回,以數千人兵馬把那裡燒成白地。沒有了堡寨支撐,党項失了屈野河一帶土地,後邊就是大漠,無力從那裡威脅朝廷。”

韓琦想了一會,點頭道:“也有道理。你的兵馬用槍炮,可以如此做。此路呢?”

杜中宵指着地圖道:“北路就是天德軍、呼延谷一帶,沿黃河而進,直攻黑山監軍司。破了兀刺海城,沿黃河而去,攻祁連山口順化渡。那時有兵臨興慶府之勢,盡握勝機!”

韓琦皺着眉,搖了搖頭:“黑山監軍司有七萬兵馬備契丹,你人馬不足其半數,豈是好打的!”

杜中宵笑着道:“那是以前,元昊兵馬最強盛時。党項叛國以來,連年戰事不斷,那裡哪還有那麼多兵馬。這幾年契丹伐党項,每次都進至祁連山下,遠時攻到涼州,那裡早已殘破。依我估計,如果党項不聚集大軍,僅靠黑山監軍司兵馬,有兩三萬人早已取勝。由於沒有準備,大軍展開作戰,最遠就只能前出三百里。天德軍到順化渡三百餘里,是兵鋒所及最遠的地方了,剛好到賀蘭山口。”

韓琦沉默不語,一直看着地圖好久,才道:“爲何不仿契丹,攻中路?”

杜中宵道:“中路除了地斤澤,全是大漠。党項只要步步後退,則大軍就會進入死路。那裡不是作戰的地方,契丹數敗,都是敗在中路和南路。相反數次作戰,都是靠北路挽回顏面。契丹人打党項,是滅國之戰。南路攻的是橫山,中路則直取興慶府,北路則爲牽制。不打滅國之戰,不必如此。”

一直沒有說話的包拯道:“天德軍一帶地廣人稀,沒有人戶,沒有人屯墾,沒有糧食,只怕不易。”

杜中宵道:“所以這一戰,必須立足於軍隊自己補給,速戰速決。不能夠在短時間內給党項致命一擊,大軍立即撤回,守天德軍。不過我想,半個月左右的時間,滅黑山監軍司,攻到興化渡是有把握的。”

韓琦沉吟一會,問道:“半個月?幾成把握?”

杜中宵道:“大約八城吧。党項戰事不斷,已經十餘年了,又能支撐多少軍隊?只要計劃周密,各軍用命,不能做到。以少量兵馬攻獨輪寨一帶,吸引党項大軍,突然出擊攻黑山,此事可行。”

韓琦道:“聲東擊西?一個不好,党項以傾國之兵救獨輪寨,沿路攻來東勝州,如何做?”

杜中宵道:“只要防守周密,党項攻不破金肅州和河清州,東勝州無虞。那麼多炮,數千人守城足足有餘。党項敢圍攻,一個月的時間,各路援軍就該到了。”

韓琦點了點頭,又搖頭,一時猶豫不決。三萬多人兵馬,與黨項決戰,風險太大了些。

北上已經兩個多月了,瞭解了契丹和党項的虛實,杜中宵心中明白,三萬戰兵已經不少了。契丹攻党項,耶律宗真親征,也不過二十餘萬兵馬。分成三路,加上後勤支援的人馬,真正一線作戰的兵馬也不過三五萬人,甚至更少。雙方決戰,真正前線作戰的也不過幾萬人。

數十萬大軍,集中在一個戰場,這個年代怎麼指揮?宋軍空前的平戎萬全陣,也不過十萬人,再多就運轉不靈。所謂的數十萬大軍,都是綿延數百里,正面戰場沒那麼多人。

營田廂軍的好處,是全部戰兵,而且數年演練,組織成熟,指揮有序。短時間戰爭,三萬人足以控制戰場。等到党項真集中起傾國之兵來,戰事也該結束了。

營田廂軍的組織,軍就是最高戰場指揮單位,單獨負責一路,再多就只能分兵,或者做預備隊。党項的指揮差得更遠,不管號稱多少兵馬,真正正面戰場作戰的,五萬人就是極限,還會指揮混亂。

如果把營田廂軍一軍的人力全部補齊,足以對党項進行滅國之戰。党項號稱數十萬兵馬,極限可以動員六七十萬人,並沒有用處。如果算極限兵力,宋朝還可以動員數百萬人呢。

韓琦沉思良久,在桌邊坐下來,對杜中宵道:“依你之意,如果對党項大打,用聲東擊西之計。以一部攻屈野河獨輪寨,快進快出,把那一帶的党項堡寨全燒成白地。主力則集中於天德軍,如果党項點起兵馬救獨輪寨,天德軍主力直攻黑山監軍司。滅其主力,兵臨順化渡,威脅興慶府。”

杜中宵點了點頭:“不錯。只要攻下順化渡,沿黃河佈置,早作準備,党項想奪回就難了。”

包拯道:“縱然是此計可行,可党項會上當嗎?經略一戰敗重元,再戰斃宗真,戰果太過驚人。党項明知如此,怎麼會前來迎戰?”

杜中宵笑着道:“自元昊叛國,党項與本朝攻伐數年,幾無敗績,怎麼會不敢來戰?”

人的心理很奇妙,自己的軍隊再厲害,戰果再逃煌,只要沒有打到党項人頭上,他們怎麼會怕?別說是立國後連戰連勝的党項人,心氣在那裡,就是那些屢戰屢敗的軍隊,只要時間久一點,就會有一種迷之自信。前世的印度,與中國邊境作戰不知打得多慘,過上一二十年,心氣起來,就迷一般地認爲自己戰力佔了上風。三年時間就被打到小島上的那支軍隊,就更加神奇,對上外敵見誰怕誰,偏偏不怕那支把自己打得狼狽不堪的軍隊,拼命撩撥。

党項立國,就沒怎麼打過敗仗。去年臣服契丹,也不過是國力不足,並沒有大敗,他們憑什麼怕杜中宵這幾萬人?大炮再厲害,也打不到興慶府的國相府去不是?知道怕,就不會來招納宋境番人了。

第160章 新生活第57章 怎麼軍改?第98章 時代的碾壓第101章 陛下,降不降!第124章 衝突第186章 夫妻相見第158章 能戰方能言和第94章 錢堆出來的第78章 重炮第74章 出乎意料第169章 你有手段嗎?第14章 惡人還須惡人磨第44章 背後勢力第144章 先玩吧第67章 安排第88章 入幽州第192章 銀錢兩清第130章 大包圍圈第158章 人贓俱獲第78章 党項來人第181章 焉耆第27章 冤家路窄第1章 投其所好第21章 一起抓走第56章 依山而陣第35章 古之龍泉第32章 收網第108章 賞功第48章 邀賞第89章 接下來怎麼辦?第201章 廣招人手第135章 伊州獻城第28章 風高放火天第117章 大主顧第6章 糟民第176章 重設帥司第73章 形勢突變第153章 鬼谷口第115章 出乎意料第102章 這是小的?第70章 知識是財富第45章 各有前程第110章 俗文化第140章 拒絕第158章 百貨商場第123章 新家第242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上)第161章 兩輸戶第9章 酒糟蒸酒第63章 獵物第36章 發財的機會第156章 兩說第12章 施粥第148章 願不願一起走?第67章 帶你看炮第85章 物是人非第179章 窮途末路第205章 抓人第138章 價格雪崩第129章 取朔州第60章 目標黑水城第70章 知識是財富第88章 隨你們打去第15章 朝爭第189章 被圍第59章 要學好第11章 党項收人第103章 不湊巧第161章 兵進伊州第156章 不去管了第190章 無路可退第199章 軍校第18章 遊騎第123章 廣種棉花第258章 出首第166章 調兵遣將第132章 不服打過第80章 新婚第55章 玩具第128章 剛剛好第73章 在商言商第26章 圍點打援第5章 中招第56章 心生去意第131章 邊打邊談第78章 不情之請第114章 重兵出擊第11章 墾田第131章 放手第76章 天生神將第34章 新錢第263章 初勝第95章 一邊倒的戰爭第22章 難題第89章 內亂第6章 做個什麼樣的官第51章 各有封賞第72章 不等了第76章 天生神將第49章 党項軍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