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節:經筵開論

衆目睽睽之下,管彥站起身,朗聲說道:“政之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君道也罷,臣道也罷,順民心方爲本也!”

管彥激動之下,不僅一下蓋掉了袁術的六正六邪論,其實也否定了鄭玄的理論。鄭玄的意思是,國家的政治穩定主要看君主和臣子,君主的事情不能做主,所以就討論下如何做好臣子。

但是管彥這一句直接就說開國家整治的穩定看的是民心,民心順逆就代表着政治興廢。

一聽管彥之話,袁術大怒:“管文德好生放肆!鄭大家今日所出議題乃‘國政之臣道’,汝不就題議事,還大放厥詞,實爲狂妄也!”

人羣中又站起一人,指着管彥義憤填膺道:“袁兵曹所言甚是,就算管文德汝學識才淺,不知議題所云,也不可言此悖論!國政乃君臣之事,君明臣賢則可共創盛世。而汝竟言‘民心爲本’,捨本趨末,真乃悖佞之言也!”

本來還在小心觀望鄭玄的臉色的管彥,一聽這人的話便火了,“民心爲本”竟然是“悖佞之言”?

話說後世而來的管彥雖然和管仲相隔了兩千多年,但是管彥自小有關“民心”理解和管仲的“民心爲本”的主張確實非常相似。再加上這一世的管彥名義上可是管仲的後人,祖宗不挺,那挺誰?

管彥當下大聲道:“汝研孔孟之道,當知孟子曰:民爲重,社稷次之,君爲輕。如今卻不奉聖訓,意欲何爲?”

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孔子和孟子一個爲聖人,一個爲亞聖。但是孔子的重君,孟子則重民。到了封建後期的明清時代,孟子的一些話語就不爲君王所待見。

比如這句“民爲重,社稷次之,君爲輕。”據說朱元璋看到這句話後曾大怒說:“這老兒若活到現在,朕非重辦他不可!”

如今管彥提出了孟子說的話,道堵得那人面紅耳赤,不知如何回答。

就在這時,久坐觀看的袁紹開口了:“管文德,汝口口生生說‘民心爲本’,何以正民心?”

袁紹這是避開剛纔的話題,想在教化民心上給管彥出個難題。這種空泛的問題,自夏啓建立封建王朝來,便爭論不休,不知道歷代有多少大賢曾經回答過這個問題。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雞蛋裡挑骨頭總是能挑出些毛病。到時候管彥一回答,自己這邊幾個人,想法挑點刺,不就反擊了嗎?

聽到袁紹這個問題,管彥還真得感激《國策二十四篇》,他以前閒來無事時曾翻閱過,裡面有一句深以爲然。當下管彥提聲回道:“相地而衰徵,則民不移;政不旅舊,則民不偷;山澤各致其時,則民不苟;陸阜陵瑾井田疇均,則民不憾;無奪民時,則百姓富;犧牲不略,則牛羊遂!”

說完,袁紹身後一人站起,便要反駁。

但是久久未曾言語的鄭玄倒是臉色一變,看着管彥打斷了那人說道:“這位小兄弟,姓甚名誰,居何位也?”

管彥忽然被問的一愣,但是鄭玄問話,還是依舊恭敬地回道:“在下管彥,字文德。現任虎賁中郎將!”

“姓管?”鄭玄眉頭一皺,好像管彥說了這句話,只對管彥的姓感興趣。

片刻後,鄭玄以爲深長地看着管彥說道:“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這句聽完,管彥臉色也變了,這可是《國策二十四篇》裡的開篇的一句啊!按照管忠的說法,這《國策二十四篇》只傳家主,那這鄭玄何處得知?是巧合還是什麼?

管彥心中疑竇叢生,但是卻只能愣愣地看着鄭玄。

鄭玄閉上雙目,暗暗一笑,高聲說道:“此事現行擱置,諸位再論議題吧!”

鄭玄出來解圍,袁紹自然也不敢繼續追問。館內衆人也另起話題,論談起來。但是管彥卻沒有任何心思再聽別人說什麼。心中滿是剛纔鄭玄所說的那句話。

經筵持續了兩個時辰便結束了。按慣例,鄭玄經筵過後,會與經筵上表現出色的才俊再聚相談,這是一種榮譽,也是所有參加經筵的人的一個夢想。

鄭玄渾濁的雙眼掃過館內諸人,所有人都昂首挺胸,滿懷希望地迎着鄭玄的目光,希望這個榮譽能落在自己頭上。

片刻後,鄭玄又閉上了雙眼,沉聲說道:“請管文德書房一敘!”

第一百零九節:恭候多時!第一百四十三節:蔡府佳人第九十三節:投韓遂第一百零七章:董卓當槍第二百二十七節:長沙太守第一百二十八節:袁術長論第二十七節:管彥掛帥第七十一節:大佬之爭第八十五節:錦袍小將第二十八節:管忠賜字第一百四十三節:蔡府佳人第二百四十二節:天元樓第一百一十二節:垣水聞歌第九十七節:帳中議事第一百節:爲今之計第二十八節:管忠賜字第一百一十一節:嫌隙已生第一百九十五節:禪位董卓第一百二十一節:分封諸將第二百八十二節:烏頭之毒第一百五十八節:風雲突變第一百九十二節:沮授獻計第二百八十六節:誕生禮第二百五十二節:再合溫候第一百七十四節:吾劍不利否第二百五十七節:夜談鞠義第二百三十九節:伯符公瑾第二百二十八節:錯打錯着第二百六十五節:袁隗之計第二十二節:立威第一百二十三節:字令明第一百九十九節:各懷鬼胎第一百九十六節:天兆之意第六十八節:月旦評第一百四十一節:再起烽煙第二百六十二節:賈詡長略第一百一十節:怒罵馬騰第二百零七節:大膽狂徒第三百零三節:大佬會談第二百八十九節:強留劉曄第一百一十二節:垣水聞歌第二百五十節:糜竺之託第二百九十三節:飛將軍呂布第三十節:裴元紹(求花花、收藏)第十二節: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二百三十節:步軍之主第三百一十五節:初見張繡第二百七十三節:依依在目第二百七十八節:典韋當先第一百六十八節:天下將亂第二十七節:管彥掛帥第六十六節:二雄相爭第一百三十三節:如意之人第四十節:皇甫嵩第二百三十五節:違心送行第二百五十五節:衆將回朝第二百四十三節:徐州勢危第一百二十三節:字令明第一百一十七節:靈帝相召第四十四節:師徒第二百五十六節:水調歌頭第一百五十二節:將計就計第二百零一節:司徒相邀第四十六節:回行青州(求收藏,求一切)第一百二十一節:分封諸將第一百一十二節:垣水聞歌第二百九十八節:高順出山第一百節:爲今之計第二百九十八節:高順出山第一百一十三節:女子何人?第四十節:皇甫嵩第三百一十四節:再收徐晃第一百六十一節:登基大典第二百二十四節:圍魏救趙第二百一十九節:曹操告辭第九十八節:馬騰投韓遂第六十八節:月旦評第一百六十二節:王芬之死第一百一十四節:再回洛陽第九十節:傅燮第五十一節:拜見族長!第一百三十九節:西園之辱第一百三十八節:蹇碩之謀第五十六節:諸葛亮?!第二百八十五節:安中遇險第二百七十九節:三問趙雲第七十七節:戰北宮第二百節:圖謀冀州第二百零一節:司徒相邀第二百三十九節:伯符公瑾第二百五十節:糜竺之託第六十八節:月旦評第四十六節:受命借兵第二百七十九節:三問趙雲第二百三十一節:忠義相佐第一百四十六節:冀州王芬第七十五節:滿江紅第二百一十三節:布逃允擒第七十三節:西北烽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