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衍聖公的作用

這就不得不簡單提一下,文法吏和儒生的漫長鬥爭了。

後人都以爲,科舉取士始於隋唐,但其實用文化考試選拔官僚的方法,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開始了。選出來人才,就是文法吏。

這些人一般出身小地主或沒落士人,通文墨但不讀經史,而是專修法條、律令之類。通過考試之後,他們可以馬上執行具體行政事務,所以在壓力拉滿的戰國時期,深受各國君主的喜愛。

李斯、李悝、申不害等一批戰國名臣就是其中傑出代表。

最重用文法吏的,便是接受了法家思想的秦國,而秦王也在這幫高效嚴酷、崇尚嚴刑峻法、賞罰分明的文法吏的輔佐下,奮六世餘烈,一統六合。

當然,秦朝的滅亡,也跟文法吏過於嚴酷有關。別的不說,陳勝吳廣劉邦,都是因爲耽誤了朝廷的期限,按律當死,才造反的。

所以到了西漢,皇帝一面繼續重用文法吏治理國家,另一方面也開始將儒生引入官僚體系,來教化百姓,柔化統治,以避免重蹈暴秦的覆轍。

因此漢朝的官僚隊伍,便分爲對立鮮明的兩大羣體,文吏和儒生。文吏依舊掌握着國家機器,儒生卻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壟斷了話語權和釋經權,漸漸佔據了上風。

及至東漢後期,名士集團崛起,士林輿論漸能操縱選官,施行幾百年的‘以能取人’的選官制度,變成了‘以孝行品德取人’。

這下儒生便徹底壓倒了文法吏,壟斷了清流高官,只將那些事務繁巨、吃力不討好的濁官,留給文法吏。

到了隋唐,皇帝設六學一館、分科取士,其實都是想扭轉這一局面,給文法吏一個出口。無奈已經轉化爲文化貴族的世家大族,竟能將政策扭曲爲只重進士科,讓儒士依然保持着對朝廷和官府的統治地位。

儒家也隨着儒士的崛起,地位不斷的上升,最終在宋朝成爲國教——儒教,到達了巔峰。

宋朝的儒士非但徹底壟斷了官位,徹底將文法吏驅逐出官員隊伍,變成沉淪下僚、永無出頭之日的吏員。還要竭力抹去文法吏在歷史上存在的印記。

好讓後人提起讀書人,就跟儒生劃等號,以爲歷朝歷代都是靠他們治理的,歷史都是他們的締造的一般……

~~

朱元璋起先也這麼認爲,好在他身邊有人間清醒的劉伯溫。

加上儒士在元朝的影響力降至低谷,他纔沒有陷入儒教締造的謊言。

而且他自己在跟隨宋濂等人學習四書五經之後,也確實沒找到什麼治國的方子,知道光靠儒生是治理不好國家的。

再說自己都當皇帝了,憑什麼還讓個死了快兩千年的孔老二騎在頭上?到時候,那些儒教門徒肯定要像宋朝那樣,把他關進聖人之言編成的條條框框裡。

這是朱元璋這樣白手起家的皇帝,無論如何也難以接受的。於是他開始動起了‘貶儒’的心思。

洪武元年三月,徐達攻克濟寧,天下大勢已定,元朝滅亡只是時間問題。早就修煉的嗅覺靈敏、身姿柔軟的孔家,馬上向朱老闆稱臣。

但彼時的衍聖公孔克堅,是元朝冊封的,還當過元朝的山東廉訪使、禮部尚書、國子祭酒等高官,擔心會被朱老闆清算,所以只派兒子孔希學去拜會徐達。

之後徐達將孔希學送往南京朝見朱元璋。孔希學還特意向朱老闆解釋了,父親因病臥牀不起,纔不能親來朝賀天子的。

可朱老闆不吃這套,他給孔克堅下了一道手諭,明確說明‘稱疾則不可’,不可以裝病不來哦……嚇得孔克堅‘惶恐兼程進京’。之後朱元璋雖然處於統戰目的,原諒了他。但沒給孔克堅一官半職,還將大明的首任衍聖公直接封給了他兒子孔希學。

並於洪武二年下詔:‘孔廟春秋釋奠,止行於曲阜,天下不必通祀。’

就是說以後留曲阜一個孔廟祭祀孔子就夠了,別處就不要再一起祭祀了,當然也就沒必要建什麼孔廟了。

所以老六爲啥敢在國子大學不設孔廟,是因爲他爹當年就想這麼幹。

但朱老闆當年那次對儒教的打壓很不成功。激起的反對聲不亞於今時今日,當時中書省帶頭,各部尚書集體發聲,說什麼‘孔子垂教萬世,天下共尊其教,故天下得通祀孔子,報本之禮不可廢’云云。

總之就是,你不讓天下通祀孔子,我們就不幹了。

當時朱老闆還沒站穩腳跟,也沒現在的自信,還得依靠儒教的統戰作用,所以只好收回了成命。

但朱老闆這種人,是不會善罷甘休的,拖拖拉拉一直到洪武四年,纔在士林千呼萬喚中重開科舉,然後不到三年又以儒士不習政體,難堪大用爲由,又把科舉給停了……

科舉可是儒教的命根子啊,不能通過科舉當官,誰還會拜入儒教門下?別看現在儒教聲勢浩大,可沒有新鮮血液加入,根本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支撐不了幾年,就要頹勢盡顯了。

這纔是此番士林反應如此強烈,甚至擡出二聖牌位,豁出一切也要鬥爭到底的原因。

~~

按說孔家和儒教是一體的,當然要共同進退,力挺士林到底了。

但那得衍聖公夠硬氣,而且身正不怕影子歪才行。

說來也巧,這兩條孔希學一條都不具備。

前者,孔家已經連續投降金元二朝了,祖傳軟骨病,哪還有什麼硬骨頭?

後者,跟張天師家在江西一樣,孔家是山東最大的地主,張家的罪狀他們一樣不少。

更巧的是,過年時,南張北孔還齊聚京城,在朱老闆的安排下,張大真人跟衍聖公聯誼了好幾次。

目的就是讓張懋丞現身說法,以自家的遭遇和慘痛教訓,來教育孔希學,回去管好子弟,提前清退田產人口,不要等在山東清丈造黃冊時,再重蹈張家的覆轍。

那樣丟的是他祖宗的臉……

孔希學已經被朱老闆連敲帶打收拾服帖了。比起擔心儒教日後的興衰,他更擔心的是孔家一屁股屎被翻出來。他很清楚這次要是不配合朱老闆,回頭孔家就要跟張家一樣遭殃了……

“爲臣這就去阻止他們,不讓他們盜用我祖宗的名義,行欺君罔上之事!”衍聖公便趕忙自告奮勇道。

第1135章 會館第556章 接風家宴第175章 我會一直看着你第543章 綠茶仙子第806章 廢丞相第518章 置換第1076章 勁敵第709章 姓胡的瘋了第25章 攻守之勢異也第1397章 閒話不能白傳第403章 鎩羽第782章 大將軍第1299章 虎父犬子第431章 打虎親兄弟第270章 結婚都監第1397章 閒話不能白傳第399章 真能用第1370章 得意忘形第869章 急遞第848章 遍地金山第1275章 思維定式第394章 階下囚們第342章 援兵(上一章序號錯了,應該是340,第364章 阿七遜斃了第459章 又赴臘八宴第908章 烏蒙山連着山外山第663章 東施效顰第1057章 你們回不去了第1380章 等第537章 王之威懾第610章 朱老闆怒批嚴子陵第548章 被遺忘的人第183章 秦王婚事第196章 社牛王爺第1006章 開個價吧第489章 楚王來了第1276章 英雄第22章 女醫官第633章 男人,就該對自己狠一點第385章 酷刑第1201章 南孔北孔第244章 摸魚老爺爺的另一面第1253章 誓師第1152章 小甜甜變牛夫人第1389章 朱老闆看着你呢第632章 千古艱難惟一死第398章 蘇州票貴第779章 頂級說客第732章 一動不動是兲第447章 全無敵第1113章 破陣第578章 大哥第1339章 未來之星第123章 明王的來歷(求訂閱求月票)第1396章 淚淚淚淚第695章 胡相的決斷第1301章 牌局第1229章 計劃通第24章 眼睛是會騙人的第1275章 思維定式第716章 朱老闆請客第499章 青出於藍的成就第395章 老六就是花活兒多第698章 擊暈療法第1013章 壩子第808章 能力越強責任越大第653章 被困京師的使節第1056章 乾淨又衛生第1220章 御製紀非錄第259章 祖宗成法我來改第404章 市舶船隊第334章 有沒有信心?第320章 執夷千戶第894章 宅男將軍第25章 攻守之勢異也第829章 你惹了不該惹的人第861章 坑誰不能坑百姓第26章 貴妃之死第468章 欽差第663章 東施效顰第1055章 軍屯新政第355章 排場第360章 約法三章第192章 楚楚可憐,劉看穿第78章 變形計第487章 隱情第292章 縱火第741章 石崇都是弟弟第18章 孃親第197章 王與將軍擼熊貓第417章 父慈子孝第1274章 有王之民第46章 酒瘋第496章 同行是冤家第140章 我們做得還很不夠第400章 二蛋第931章 大塊頭有大智慧第1115章 猛虎變家貓第161章 尋牛記第593章 起名專家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