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偉大的思想家趙銘

就在趙銘幾人交談之際,螃蟹、魚蝦已經做好了。

柳如是直接端過來,放在桌上,紅色的螃蟹,白色的魚湯好像牛奶一樣的濃稠,鮮香撲鼻而來。

柳如是和丫鬟把吃的放在桌子上,又在每個人的面前擺了一個裝着醬汁的青瓷小碟子,一雙竹筷,一個調羹和小瓷碗,笑着說道:“諸位請慢用。”

“有勞河東君了!”趙銘點了點頭,遂即又道,“還請河東君爲我夫人也送一份!”

柳如是不禁多看了趙銘一眼,“國公放心,已經送到船艙去了。”

趙銘遂即便自顧自的吃起來,他先用調羹舀上一勺乳白色的湯汁,細細品味,鮮美無比,然後便拿起一個大螃蟹,熟練的肢解,看見裡面金黃流油的蟹黃,嘴立時湊了上去,吸了起來,真是美味無比。

錢謙益和黃宗羲卻沒有動筷子,兩人還在想着趙銘剛纔的話語。

趙銘知道他們需要時間思考,便獨自吃着螃蟹,他手法很高超,連鉗子裡的肉,也被取出來,白嫩的蟹肉,沾上一點醬汁放入嘴中,實在巴適得很。

趙銘一邊吃一邊讚不絕口,不一會兒功夫,螃蟹被他吃了一大半,桌前已經堆滿了蟹殼,他看再吃別人就沒得吃了,才接過手帕,擦了擦手。

黃宗羲注視了趙銘許久,見此忙有些激動的問道:“國公方纔言君爲天下一害,又指出皇帝家天下,乃損天下之利,肥一姓之家。言王朝更替,幾百年一輪迴,實乃皇帝以天下爲私之固,又言臣亦天下之主。國公之意,餘還是有些不解!”

趙銘將手帕放在一邊,遂即接着道:“黃先生與木齋公方纔之言,依然是君爲主,臣爲客之思想。將臣做爲君的附庸,去輔助和彌補君的過失,最後做決定的依然是君,所以並不能改變,君賢國興,君昏國哀的局面。而且,本朝之前,歷代並非沒有宰相,然各朝還是滅亡。究其原由,便是即便臣賢,但昏君不聽,賢臣不能做主,最後還是會造成王朝滅亡。因此歷代以來,常聽到昏君而亡國,沒有聽說君主很賢明,而被人滅掉的。”

錢謙益與黃宗羲點了點頭,明白了趙銘的意思,黃宗羲皺眉道:“那國公可有解決之方案?”

趙銘微微頷首,錢謙益不禁有些吃驚了,他談了一輩子的政治,研究了一輩子的治國之道,也沒想明白,中國曆代王朝的問題之所在。

今日聽趙銘所說之言,已經令他十分震撼,打開了一條思路。

他以爲趙銘也就是提出問題和發現問題,不想這廝居然還能解決問題,沒聽說這廝有啥功名啊。

趙銘沉聲道:“要想天下長治久安,不使天下受到皇帝賢明或昏庸的影響,第一乃是要限制皇權,減少皇帝對國事幹預,第二則是要建立制度,使得代行皇權之宰相,每段時間內,都是天下間的人傑。如此才能長治久安!”

黃宗羲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國公要限制皇權,談何容易?”

趙銘卻道:“皇帝並非一開始就高高在上,此種思想,也不過自漢始而已。要限制君權,只需讓世人明辨君臣之間的真正關係。天下之人立君,爲治天下,而天下非一人能治,所以設衆官以治之。是以官者,分身之君也。從本質上來說,臣之與君,名異而實同,都是治理天下的人。這也就是我方纔言,臣亦是天下之主。既然如此,那君就不應該高高在上,處處獨尊,就應該盡到自己的職責,並受到限制。天下之事,便不能由君獨斷,當有臣公共斷之!”

趙銘接着說道:“讓諸臣明白,臣並非君之奴僕,亦是天下之主,便能對抗皇帝不合理之私慾。而要使得臣公師出有名,名正言順,還需託古改制,立三代之法爲天下之法,以天下之法代帝王一家之法,並確定王在法下,真正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歷代以來,都是皇權大於臣權,如此臣權將在法統和道義上壓倒皇權,開歷史之先河!”

三代之法是什麼樣子,此時已經沒有人能說清,中國人崇古,能與皇權抗衡的就是崇敬祖先,趙銘託古改制,以三代之法之名,立天下之法,加入自己想要的規矩和律令,使之成爲大明朝的憲法。

“天下之法,王在法下!”錢謙益震驚了,趙銘的水平,已經超過了他。

趙銘並非只是說出了幾個新鮮的詞語,而是給出了依據和思想基礎,就說王在法下,以現今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思想之下,天下都是皇帝家的,怎麼王在法下,根本沒有理論的依據。

趙銘分析君臣之間的關係,提出臣並非是君的附庸,乃是君的分身,亦是天下之主,臣與君身份某種意義上等同,大家都是治理天下的人,纔有可能王在法下。

這就像提出共產主義思想一樣偉大。

黃宗羲注視趙銘,真是驚爲天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國公真乃神人也!”

趙銘看着幾人,遂即有站起身來,負手立在船頭。

這時秋雨不知何時已經停歇,烏雲散去,一豎陽光透過雲層間隙,照射在畫舫上,趙銘站在陽光下,背對着幾人,深邃的目光四十五度角看向天際,“三代之下,有亂無治。本帥欲結一社,以限制君權,立天下之法代一家之法,恢復宰相之制,百官共治天下,開萬事之太平,不知道牧齋公、黃先生可願意加入,爲天下人的天下盡一份自己的職責。”

開萬事之太平,肯定是有點扯淡,不過開始口號都是這麼喊的。

錢謙益想要起身,黃宗羲忙將他扶起來,他杵着柺杖,心中一陣感嘆,“國公所言,已經自成一派學說,真乃振聾發聵之言。老夫今日纔想明白,這天下亦有老夫一份,既然如此,老夫這條老命,若是對天下還有些益處,自是願意爲天下盡一份力!”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

第447章偉大的思想家趙銘第597章遼東風起第1095章樂極生悲第980章被追哭了第949章調整國策第667章草堂相談第956章援兵趕來第九十七章沿江對持第409章清軍突襲第993章威服羣胡第771章胡漢三又回來了第558章突出重圍下第891章再次攻城第1038章泛亞主義第六十章突出重圍第571章新明洲第770章擂鼓聚將第1096章吳三桂被擒第1004章漢蒙聯軍第1089章決戰前夜第964章技術積累第126章活捉樑化鳳第817章桂王繼統第534章包抄敵後第四十六章趙博安八字方略第218章臺灣格局第584章宣傳造勢第580章國社黨存在的意義第1000章軍情司在行動第661章返回蘇州第299章國士無雙第645章滿清細作第五十九章清軍炸營第899章雲集南京第269章溫州會晤第992章薩爾滸伏擊下第321章爭奪定價權第777章大明郭子儀第330章招商船運公司第837章證券交易第670章阻止何騰蛟第211章圍剿義軍第264章夏完淳來島第447章偉大的思想家趙銘第259章再次交戰第411章守大明死戰不退第526章光復武昌第1002章吳三桂要跑第八十六章吃掉李率泰第645章滿清細作第299章國士無雙第134章再陷鎮江第1069章仰光海戰(三)第498章洪承疇的絕境第602章進擊的英國第132章步軍大戰第635章吳越王第128章再入江陰第594章殲滅臺灣艦隊第678章風起遼東第1021章兵臨長安第179章湖廣大敗第760章歸降吳三桂第七十二章張名振與吳兆勝第674章孫可望兵敗第551章山窮水盡疑無路第一零九章朱聿鍵的困境第848章停牌第1059章三國同盟第503章激戰第570章跨越赤道第1074章開建軍港第1099章德里之變第501章決戰到來第770章擂鼓聚將第234章多鐸撤軍第892章裡應外合第1039章貿易協定上第512章光復楚贛第756章奶誰誰死第五章神秘黑衣人第521章政變上第954章老卒的憤怒第406章謝遷危急第588章趙銘出海第668章擇主而事第539章孤軍深入第498章洪承疇的絕境第362章水漫杭城第244章糧食缺口第800章騰蛟末路第345章謀取呂宋第六十三章不容樂觀第1106章國社大會第151章撤出長江第724章殿下仁義第七十九章多鐸的陰謀第1048章鳥羽合戰下第217章逐出戰兵第九十五章欲死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