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北海擒龍(上)

北海道漁場那是世界四大漁場,朱由崧來到北海之後自然要組織打漁船隊,爲百姓補充蛋白質,張風府雖然熟讀詩書,對這種地理知識卻不太瞭解,哪裡能給別人解釋?

正當他們聊着的時候,突然又一聲尖銳的哨音響起,這些人紛紛跳了起來,咒罵道:“這些催命鬼,還真是不給人留一點時間休息啊!”

張風府雖然不願意跟他們一起咒罵,心裡卻非常同意他們的說法,這些教官還真是“催命鬼”啊!不過心中咒罵,卻也只能整理好自己的軍裝,登上軍靴,下樓集合。

這些軍隊紛紛排隊進入學校的教室,這些教室白天是那些孩子的教學地點,晚上就成了軍隊的夜校!

第一天他們選擇的是千人大禮堂上課,第一個給他們上課的人,居然就是朱由崧,看着下面雖然驚訝,卻沒有發出任何動靜的士兵,朱由崧滿意的點了點頭,看來今天關於紀律的訓練還是有成果的。

朱由崧並沒有說話,只是在背後黑板上畫了一個奇怪的輪廓,下面寫着夏,然後又畫了一個較大的輪廓,註明商……

因爲有智腦的幫助,朱由崧將從夏朝到大明無數朝代的地圖輪廓給畫了下來,然後轉頭對下面的人,說道:“你們知道這些是什麼東西嗎?”

張風府也不禁驚訝朱由崧的博學,居然能夠將歷朝歷代的地域輪廓給畫下來,他們這些文人在玩文字遊戲上面自然不輸於人,不過像這種細緻的東西,就不是他們擅長的了。

張風府看了看其他人,無人應答,便舉手說道:“這是歷朝歷代的疆域地圖吧?”

朱由崧點了點頭,說道:“的確如此,不過你們就沒從其中看出什麼東西來嗎?”

“好像是越變越大,到了漢代就小了很多,到了唐代又有一個爆發性的增長,至於宋代疆域自然是沒法跟大唐相比,元代蒙古蠻夷不必細說,不過我朝疆域卻超過了前宋!”張風府站起身來朗聲說道。

朱由崧點了點頭說道:“說的沒錯,原本我們的華夏不過就是兩河流域這麼一小塊地方,經過戰爭殺伐之後,才統一了中原,商代那個昏君殷紂王征服了湖廣一帶的楚地,周朝的秦國,兵鋒達到了西方甘肅之地,楚國則向南征伐,開拓出了南方諸省,秦代統一全國之後,又征服了百越之地,這就是我們如今疆域的來源,可是自漢代之後,五胡亂華,軍閥割據,只有我大明之初,有遠征大漠的勇氣,這是爲什麼?”

張風府聽得心潮澎湃,對於這些歷史的變化,他自然也有自己的看法,儒家,關鍵就是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雖然有了漢武帝遠征大漠,卻沒有再次開疆拓土!不過他現在想聽聽這位小王爺的看法。

朱由崧說道:“那是因爲軍隊沒有了進攻的想法,只想着防禦,漢武帝征服大漠,卻沒有將大漠劃歸治下,之後的歷朝歷代雖然有打敗大漠的人,卻沒有完全征服大漠的人,因爲他們的格局不夠,沒有進攻意識。老百姓有句話說的好,有百日做賊,卻沒有百日防賊的道理,久守必失,這就是爲什麼異族能夠一次又一次地禍亂中原!你們與國內的軍隊不一樣,將是一支進攻的軍隊,開疆拓土的軍隊,而不僅僅是一支保家衛國的軍隊!我作爲你們的領袖,將帶領你們征服遠比大明本土還要廣大的土地!”

朱由崧要對他們宣揚自己的憤青主義,或者叫做軍國主義,軍國主義在二戰之前並不是什麼壞名詞,畢竟德日兩國都是靠着軍國主義成爲世界列強的,而且軍國主義遠比那種自由貿易主義更加具有煽動性,更適合培養國民素質,也更加適合軍隊。

“今天算是你們成軍並且開始訓練的第一天,我認爲有必要告訴你們,你們的未來的任務是什麼,所以今天由我來給你們上第一課,現在告訴我你們未來的任務是什麼!”

“進攻!”

“開疆拓土!”

“很好,你們不同於任何一支軍隊,因此你們不但要有武力,更要有文化,要把軍隊變成軍校,無論是在軍中,還是退役之後成爲工人農民,你們都要有軍隊的印記!”

朱由崧微微一笑,看來自己的演講也不比希特勒那個小鬍子差!第一課結束的很快,但是結束之後原本累得昏昏欲睡的士兵卻都精神抖擻,張風府可以看到,他們的精氣神已經變了,變得興奮,或者說狂熱,他似乎看到那位小王爺釋放出來了一隻了不得的巨獸。

朱由崧跟着那些士兵訓練了幾天之後,看到一切都上了正軌,朱由崧則開始撲到北海的技術發展上面,北海這裡,基本上已經是他的地盤了,北海城堅固的要塞式城堡,在這裡根本不會有任何有威脅的敵人,因此他可以放開手提升這裡的技術水平。

因爲東瀛人的攻城,原本生產紡織機械的機械廠,此時也變成了製造那種燧發槍和連弩的兵工廠,這些工匠很多都是從軍器監當中划過來的,有孫元化這個火器大牛人,還有朱由崧造出來的蒸汽動力鑽牀車牀,***管遠比以前容易得多。

而東瀛人歸附之後,朱由崧將原本生產紡織機械的那些人重新調回了機械廠,留下那些軍器監的火器高手,重新建立了一個兵工廠,原本生產火槍和大炮,並且任命孫元化爲兵工廠廠長。

對於朱由崧的到來,孫元化那是早早就來迎接了,對於朱由崧在機械上面的造詣,孫元化那是十分佩服的,現在車間當中的這些機牀,都是朱由崧設計出來的,而且他還改進了現在的度量衡制度,在北海改用更簡單更精密的公制單位。

朱由崧來到火熱朝天的生產車間,只見蒸汽四溢,轟隆轟隆的聲音代表的是蒸汽機強大的動力,在這種動力之下,鑽牀飛快地選裝,轉眼一根槍管就已經鑽出來了。而在車間的出口之處,已經堆放了一批成型的燧發槍。

朱由崧拿起一支燧發槍,對身邊的孫元化說道:“初陽先生,這種火槍的口徑是多少?”

孫元化想了想,說道:“這可就不太齊了,我們這裡有三十臺鑽牀,用於生產兩個類型,一種是12.5mm口徑的,是比較輕的燧發槍,士兵可以端在手中發射,另外一種是13mm口徑的,就是那種重型火槍,不過使用的鉛丸都是13.5mm,比槍支口徑大,也比較軟,只要使用捅條捅實了,變形之後正好可以密封槍管,射得比朝廷的槍支可要遠得多了!”

朱由崧不禁微微驚奇,子彈口徑比槍支口徑大,好像是被甲子彈開始的,這種還是鉛丸的子彈怎麼就已經有這種意識了?

朱由崧不禁問道:“這是誰發明的?”

孫元化說道:“其實早就有人想到這樣做了,這樣彈丸射程遠威力強勁,不過因爲朝廷的火銃不結實容易炸膛,連續幾次之後,也就沒人敢這樣做了,我們的火銃使用的鋼材都是極爲堅硬的鎢鋼或是鉻鋼,而且**的數量也通過紙筒來確定,自然不存在炸膛的危險!”

朱由崧點了點頭說道:“的確是這樣,其實我們的槍管已經可以承受更強勁的***爆發了,最近我發現了一種新的**,爆炸威力極大,而沒有殘留!”

朱由崧說說的那種**其實是硝化棉,黃色**的綜合性能雖然好,不過消化纖維卻勝在製取容易,現在煤焦油化工處理卻剛剛開始,還沒有達到生產硝化棉的地步。

接觸法制硫酸的設備已經完成並且投入運行,因爲冶金工業發展到現在,酸洗液已經是必須要有的東西了,因此製造硫酸也是勢在必行。

有了硫酸,那麼發煙硫酸也就很容易了,發煙硫酸與硝石提煉出的硝酸鈉反應之後,強酸製造弱酸,就能夠製造出硝酸來,雖然後世有了合成氨之後,氨氣氧化製造硝酸的方式已經停止,不過在合成氨技術出現之前,這可是主流的製造方法。

濃度極高的硝酸硫酸混合液與棉纖維反應之後,形成消化纖維,加入乙醇和**,製成膠狀物,然後壓成片狀,切條,硬化,便可以當做無煙**使用。

而有了硝酸,**的製取,也就是朱由崧提點一下的事情,硝酸、汞、酒精這些東西都是已經制造出來的化學品。

孫元化說道:“新的**?沒有殘留?不對啊,就算是顆粒狀的**,也不可能沒有殘留啊!”

朱由崧笑道:“沒有什麼不可能的,初陽先生,這都是化學發展的結果,現在學校當中的基礎化學,以及延伸出去的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若是合理的運用這些知識,甚至會製造出自然界前所未有的造物!”

孫元化嘆道:“殿下學究天人,元化佩服!”

朱由崧笑道:“這些可不是我一個人弄出來的,還有學校裡的那些學生的幫忙,他們雖然年紀小,卻敢想敢動,什麼都敢做。我想我們既然有了這麼多的有利條件,是不是應該重新射擊一種新式的火槍!”

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議(中)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二十三章 合作聯姻第五十四章 賺錢的股票第六十五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二)第三十七章 新局面(上)第四十一章 東林賤人(中)第五章 三皇炮錘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九章 議會政治(下)第五章 三皇炮錘第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五章 新武器的震撼(下)第四十章 變故(上)第六章 兒子軍師第三十八章 王朝社會主義道路第四十四章 不是人間富貴花第五十四章 國家農場第七十二章 諸子重興(下)第十三章 南洋大戰(上)第三章 道法行第十四章 高築牆廣積糧(中)第五十章 博弈(五)第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下)第十一章 南洋劇變(中)第五十章 騎兵武器(上)第十四章 七夕乞巧第五十一章 騎兵武器(下)第三十六章 道法憲法(上)第五十六章 股票漲了第二十八章 來自女真的威脅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續)第四十八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上)第二十二章 短命皇帝(中)第十四章 七夕乞巧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下)第三十章 親征遼東(中)第十章 南洋劇變(上)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六十七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四)第二十一章 短命皇帝(上)第五章 三皇炮錘第五十二章 圍堵與分裂(上)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六十一章 揭竿而起(上)第五十八章 林丹汗的意圖第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四十一章 東林賤人(中)第三十七章 道法憲法(下)第三十八章 威逼(上)第三十二章 魏進忠的決意第六十一章 揭竿而起(上)第五十九章 命犯桃花第十九章 魏進忠的往事第四十二章 炮灰對炮灰(上)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四十五章 新武器的震撼(下)第三章 朱家有女(下)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間第五十三章 圍堵和分裂(下)第五十八章 圖窮匕見(上)第二十九章 喬家往事第三章 朱家有女(下)第五十八章 林丹汗的意圖第四十四章 不是人間富貴花第二章 風波惡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下)第二章 智腦婉兒第五十三章 圍堵和分裂(下)第二十一章 短命皇帝(上)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七章 議會政治(上)第二十六章 七大恨(上)第二十七章 人口貿易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二章 以權換稅(中)第六十八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五)第七章 北海之變(上)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六十章 福王情敵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下)第十七章 北海擒龍(中)第三十一章 獻土百萬頃(上)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續)第五十五章 識時務的辦報人第十八章 北海擒龍(下)第二十九章 喬家往事第七十章 諸子重興(上)第六十四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一)第四章 九千歲第五十五章 識時務的辦報人第七章 北海之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