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學軍通過手機查了未來幾天j縣的天氣預報,還好,不是晴轉陰,就是陰轉晴或微風。適合外出參觀考察。
擡頭向上望了望,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微風拂面。現在的天氣預報也比之前的要準,章學軍笑了笑。
翻看考察指南,這幾天的活動安排還是比較緊湊。
平安到達j縣後,大家興致很高,吃過中飯後,稍稍休息了下就出發了。
下午三點多鐘的時候,大巴車前面出現了一條寬大的河流,章學軍知道第一個考察點--河村快到了。
大巴向左方向緩緩駛上一條河堤,沿着河道慢慢向前行駛。河堤約有十米來寬,黝黑的瀝青鋪在上面,行駛起來十分平穩。
河流又長又寬,坐在車上看不到兩頭,河道大概有五六十米寬的樣子。河兩岸邊栽滿了柳樹或其他樹木,長長的柳條在微風吹拂下,歡快地扭來擺去,像是在歡迎遠方的客人。
十幾分鍾後,大巴車駛下河堤,向河村小廣場駛去。小廣場上已有一些人在等候。當地鄉鎮負責人,駐河村工作隊負責人早已等候多時,看到大巴駛來,立馬迎了上來。
大巴車在河村新黨員羣衆活動中心廣場緩緩地停了下來。章學軍一行人剛從車上下來,就被眼前一幕深深地吸引住了。
這是一處易地搬遷新居。河水環繞下的村莊規劃整齊,乾淨整潔的生態河道,水清岸綠。
統一規劃的新式兩層小樓,大小一致的門前小院,一幢緊挨着一幢。白牆紅瓦,映襯着藍天白雲。一副美麗新農村畫卷。
走進新村,沿途撲面而來的花草香氣,令人賞心悅目、神清氣爽;寬闊硬化、縱橫交錯的戶戶通道路連接着鱗次櫛比的新居,環繞農戶的莊稼地,分片種植長勢良好的農作物,預示着今年是個豐收年。
進入在河村黨員羣衆服務中心大廳,迎面牆上掛滿了許多大小不一的牌子。章學軍好奇地走上前仔細一看,幾乎每個牌子上都寫有相似的內容,如“XXXXK 中心”“XXXXK 基地”“XXXXK 站”“XXXXK 所”,等等。
章學軍默默地數了一數,大概有二十多個。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看來各地基層都是這樣,可辛苦了基層社區的同行們了。
在主人的引導下,考察團進入會議室,整齊劃一的桌子上,齊整整地擺放了幾十個型號、大小、顏色一致的檔案盒。
章學軍上前一看,都是他熟悉的精準扶貧檔案材料。打開裡面一看,都是一般貧困戶、低保貧困戶或五保貧困戶的基本情況,幫扶措施,成效情況,等等,內容大同小異,只是比他們填寫得還要規範、乾淨、漂亮。
這一桌子的材料,得要花費多少人力物力啊!章學軍不由得同病相憐,基層扶貧工作者真是不容易啊!
現場講解的是一位美女,大約二十二三歲,頭髮紮成馬尾似的小辨子,眉清目秀的模樣。耳邊戴個耳麥,腰邊掛個小喇叭,手上拿着一個激光筆,講到哪裡,激光筆就照到哪裡。柔美的聲音通過小喇叭傳出來,迴響在整個大廳,不管你站在哪個角落,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章學軍隨着美女的聲音望去,看見她正通過牆上一些照片,對比河村前後變化,介紹着河村的前世今生。
河村幾代人靠捕魚爲生。中國傳統漁民樸實無華,想法簡單,寧願苦點累點,也不輕易“洗腳上岸”。近年來,國家開展資源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實施河湖禁捕,需要拆解報廢漁船,銷燬網具,更是一百個不敢上岸進行新的嘗試,多數存有牴觸情緒。通過村幹部、工作隊員多次上門,耐心勸導,村民們才慢慢接受。
產業扶貧是精準扶貧的基礎工作。沒有產業支撐,扶貧都是鏡中月,水中花。
根據退捕漁民家庭成員、年齡結構、生活狀況、技能水平等實際情況,按照扶貧政策實施幫扶,讓農戶都掌握一門農業生產技術,改變他們小富即安的小農思想,確保退捕漁民“退得穩、能小康”,切實做到退捕上岸漁民生活有保障,不因退捕致貧、返貧。
在河村新居,章學軍一行先後參觀了移民搬遷小區、葡萄種植基地、大棗大棚種植基地、光伏發電、飲用水系統改造等發展項目;在田間地頭認真觀看了新型農業轉型、農作物的生長。每參觀一地方,駐村第一書記都對扶貧的各項舉措作了細緻的介紹,如數家珍,看得出他們扶貧工作下了很大的功夫,付了真情,盡最大的努力幫助村裡經濟發展。
第一書記總結時說,樹立敢想敢幹,勤勞致富的勇力和毅力,給他們帶來了脫貧奔小康的希望,密切了羣衆與黨的魚水關係。這句話,章學軍深有同感。
回到縣城,天色已經暗了下來。
沿途各色閃亮的霓虹燈透出耀眼的光芒,讓整個城市流光溢彩。
“維納斯國際大酒店”幾個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坐了一上午的大巴車,下午又去考察了幾個小時,大家都感覺到有些累了。吃過晚飯後,章學軍就和邢副書記回到房間各自睡了。
一夜無話。
第二天的考察點,是在另外一個鄉鎮,叫小崗村。
小崗村距離縣城五十多公里,是一個被羣山包圍的村莊。j縣這幾年積極爭取“五好農村公路”項目,構建暢通網絡,加快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全縣所有農村公路已達到國家標準,大巴車輕鬆開進小崗村村委會。
小崗村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小村。全村不到100戶,原來基本就是住在山上或半山腰上。由於是山區交通不便,進出困難,村民原來下山進城需要一天多,現在通過易地搬遷和公路建設,現在進城只需1-2個小時。易地扶貧搬遷解決了小崗村山區羣衆出門難、就醫難、就讀難等問題,也走出了一條高深山區貧困羣衆易地搬遷脫貧致富和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扶貧開發新路子。
這次安排參觀的是一個姓李,六十多歲的精準脫貧示範戶。進入老李的院子,他正在打掃院子,已經打掃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地。
據介紹,自從搬遷到新家後,他就開始忙碌起來,不僅要打理新建的蔬菜大棚,還要照看養殖的羊羔。老李以前居住在半山腰裡,全家靠幾畝山地生活,種植土豆、玉米、豌豆,地裡的收成只能勉強餬口。前年,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老李全家搬進了富民新村。
去年下半年,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老李種植了大棚辣椒,還給他家分配了十多隻種羊,自己又以補貼價格購進了十幾只。現在,全家收入是往年的好幾倍。
小崗村包村幹部、駐村第一書記說,老李是村子裡的一個典型代表。採取“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加快推進以養殖、種植、務工爲主導產業,村裡按照“搬得下、穩得住、能致富”的要求,引導羣衆發展肉羊、肉牛養殖和設施蔬菜種植。
“只要我們努力,產業發展一定會帶大家走上致富路!”
由於路途較遠,今天只考察了一個小崗村。
晚上,章學軍與邢副書記交流了這兩天的體會後,對扶貧工作有了新的認識。一個市級貧困村向小康村的華麗轉身,是駐村工作隊多年以來不懈的追求和願望。而作爲扶貧工作者,章學軍有幸參與和見證這個偉大歷史進程,他認爲,要感謝我們黨惠民富民政策!感謝各級黨組織堅強領導和責任擔當!
第三天,考察團隊馬不停蹄奔赴第三個考察點-邱村。
對比前面兩個村,邱村相對是一個平原村。不靠山,不鄰水,村民只能靠種植農作物養家餬口,生活相當困難。
精準扶貧工作隊進駐後,結合邱村地理位置和實際情況,幫助成立蔬菜種植合作社,再以合作社的名義流轉村裡土地,開展大棚種植蔬菜、葡萄、火龍果等。村民願意入股也行,願意收租金也行,也可以到合作社打工賺錢。合作社是集體性質,除去村民分紅和開支,利潤全部進行再投資,進一步擴大規模。不到兩年時間,全村貧困戶全部現實脫貧。
章學軍他們進入邱村後,在蔬菜基地看到成片的大棚,一排接着一排,比鄭家灣村秦老闆豪氣多了。
這才叫老闆,這纔是大手筆。秦老闆跟這裡相比,只是是小巫見大巫。
章學軍專程找到合作社負責人,要了聯繫方式,說是日後專門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