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五年,從沒,也不再想走出這大山。”

“和家人聯繫過沒?”

“沒有,也不想。”

“你以什麼爲生?”

“幾年前,當我遊蕩到這裡的時候,發現這裡原始一片,就決定在這裡隱姓埋名,老死餘生。那時這裡有一個林站護林點,就一個護林員,年輕,忍不住寂寞,問了我的事,就和我商量,讓我替他護林,每月給我五百塊錢,我說錢不錢的無所謂,管吃就行。”

馬傑感慨萬分,無言以對,心想,白雪如果剛纔在場搞個直播,一定又能弄個幾十萬。

翻箱倒櫃,忙裡忙外,黃wenge張羅了一桌子菜,一條鹹魚,一盤臘肉,一碗炒雞蛋,一盤燉雞,四葷,一碗野韭菜,一包花生米,一碟蒜泥,一包蘿蔔乾,四素。

馬傑感慨萬分,雖然碗盤不夠,但四葷四素,八個菜,雖然簡陋,但絕對正宗標準的家鄉待客之道。

黃wenge又從牀下翻出一瓶酒,“兄弟別見怪,老哥我條件有限,這酒還是過年時人家護林員送我的。”

扭開瓶蓋,沒有酒杯,馬傑直接對瓶,“咕咚,咕咚”兩口,小半瓶下肚,直感五臟六腑火燒一般。挑塊臘肉,然後誠懇的對黃wenge說,“和我媽媽做的一個味道。”

又啃過一個雞腿,馬傑問,“老哥今後有啥打算?”

“沒有。”

“所謂愛之愈深,恨之愈切。”

“再回故鄉,何以面對父老鄉親?”黃wenge的話顯露着無奈。

“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故鄉是每個人揮之不去的夢。”

“有時想起家鄉了,我便遙望北方,忍不住落淚。那是我的故鄉,回不去的故鄉。”

馬傑不再說話,知道他不是不想聽,而是不敢聽。那些信息會勾起他年少時那些美好的回憶,曾經魚躍龍門,意氣風發,如今物是人非,孤獨和衰老只會讓他更加痛心。

馬傑想,有些東西或許只有時間或者遺忘才能治好。

酒乾菜淨,直到白劍平和平頭找來,馬傑才和黃wenge告別。

一路上,馬傑告訴兩人,這頓飯,是馬傑近年來吃過的最好的最有味的一頓飯。

兩天後,回到市裡,白雪說這兩天她看了幾個本家親戚和同學,今天幾個朋友安排參觀民族村。

同行的除了馬傑,白雪,還有白雪的閨蜜孫小麗和其老公賈明月,杜新紅和其老公張浩宇,另外還有一個宋軍和其妻子衛思雨。

孫小麗,杜新紅,宋軍,和白雪四人高中同學,聽白雪介紹,孫小麗,杜新紅兩人高中畢業不久就結了婚。宋軍大學畢業後考上了公務員,在政府上班,聽說還是一個小領導,宋軍的妻子衛思雨也公務員,兩人在一個單位上班。幾個人中,孫小麗的老公賈明月歲數最大,比馬傑們要大五六歲。

馬傑發現,全國遊玩大同小異,無非吃喝玩樂。

由於人多,開了兩輛車,男的坐一輛,女的坐一輛。

可能都年輕人,也可能一行人又把馬傑當成了白雪的男朋友,因此一路歡歌笑語。

很快,就到了景區。在入口,白雪要去買票,宋軍忙攔住說,“到咱這地盤,還用買票。”然後掏出電話,四處一通亂打,終於景區跑來一個人,將車引了進去。馬傑想,這可能是這個國家的通病,不在錢多少,關鍵是面子問題。

進了景區,一通亂轉,馬傑發現這裡看點居然不少。

民族村景區內水陸交錯,清新優雅,各村寨景點錯落有致。其間有綠蔭小徑,亭閣迴廊、拱橋石階相銜相接。

走進村裡只見不同風格的民族村寨分佈其間,錯落有致,各展風姿,各少數民族豐富多彩的村舍建築、生產、生活、宗教習俗均如實地展示出來,是當地民族文化的縮影,

彝寨,男女老少,身穿節日盛裝,隨着歌聲、翩翩起舞。

白族熱情好客,先客後主是白族待客的禮節。家中來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是白族的待客禮。

民居吊角樓,錯落有致;一些道教文化元素的滲入,頗具典型性。

幾個男的可能以前都來過,轉了一會興趣就大減,懶散的跟在後面,而馬傑第一次來,不想錯過這次機會,就亂闖亂撞,哪稀奇好玩去哪,逛個不亦樂乎。而幾個女的,專挑民族服裝店進,興趣比馬傑還高漲。

不覺已日落西山,景區比白天更熱鬧了。幾個人來到宋軍安排好的酒店。

一凡洗漱之後,來到餐廳吃飯,坐下之後,馬傑被一桌子菜驚的目瞪口呆,壇酒,豬、雞、魚、鴨肉、牛肉一大桌,還有一盤油炸螞蚱,還有好幾個馬傑叫不上來名字的菜。

馬傑想這地方人就是會吃。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們這裡人喝酒最大的一個特點,那就是豪爽,這杯酒就當爲兄弟接風。”馬傑還沒看完菜,宋軍已端起一杯酒,在馬傑面前一敬,然後一飲而盡。

馬傑不知道這裡禮數,慌的忙端起面前的酒杯要喝,宋軍攔住說,你不用喝完,我們一圈敬完你喝完就行了。

馬傑疑惑,喝了一口,端着剩下的酒,看着大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