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長驅直入六百里

爲何北地多雄壯騎兵,而南地卻甚少有名動天下的騎軍?原因很簡單,江南沒有適合養馬的草場是其一,水鄉遍佈不利於騎軍衝鋒發揮是其二,也就是說北地更適合大隊騎兵馳騁奔襲。所以這一次蕭煜派往秀龍草原的四萬大軍是清一色的騎軍,以輕騎爲主,着輕甲,配雙馬,同時攜帶重弩,是典型的西北邊軍建制,設都督一人,都統四人,統領十二人,魏禁親自擔任都督一職。

不要覺得這四萬騎兵太少,這已經掏空了蕭煜在西北的小半個家底,不說這些百戰的馬上騎兵,就說這近十萬的戰馬,對於剛剛經歷過一番大戰的西北來說,可謂是一筆不容有半分閃失的巨財。因爲還要兼顧蜀州、陝州甚至草原等地的緣故,說起來感覺數量很多的二十萬西北軍更是有捉襟見肘之感,爲此藍玉的就地擴軍摺子已經送到了蕭煜的書案上,言明蜀州乃天府之國,一州之地能養兵十萬,故可在蜀州本地招募兵丁編練新軍,這樣原蜀州行營人馬大部則能調回西北,只是蕭煜還有所顧慮,並未立刻准許,只是讓藍玉先行一營編練,以觀後效。

蕭煜之所以會駁回藍玉的建議,是因爲蕭瑾說今年其實已經是小冰河期的最後一年,明年旱情便會有所減緩,到那時即可收流民、復農耕、募新兵、擴軍伍、再征伐、拓疆域。

而且蕭瑾還曾對蕭煜一人密語,西方有奇異作物,猶以耐乾旱有奇效,名曰番薯、玉米,蕭煜不妨假借通商之名,使馬修斯從西方帶來此物,然後在西河原、西涼州、陝州等地大力推廣,可解糧食窘迫之境地。

爲此,蕭煜又特地召見了馬修斯,果如蕭煜所言,在百年前有西方冒險家從另一塊大陸帶回這兩樣作物的種子,極爲耐旱,而且番薯更是四季都可耕種。這個消息讓蕭煜極爲震動,言稱金銀百萬亦不如此二物,此乃安定天下之無雙利器。故而蕭煜令蕭瑾親自督辦此事,並言明此乃關乎西北根基之大事要事,不可出半分差錯。

經過第一次南征失利之後,蕭煜乃至整個西北的決策層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原本叫囂着入關南下、一鼓作氣馬踏中原的鷹派聲音小了不少,而主張休養生息、徐徐圖之的****聲音則是猛然之間壯大起來。雖然不管怎麼說,西北仍舊是以軍伍爲主,但在實際上,這種變化致使文官派有所擡頭,才堪堪有了與武將派對話的資格。

蕭瑾曾對蕭煜言道,若圖富強,必興農耕,然西北苦寒之地,不如江南中原遠矣,農耕事倍卻功半,故而不能只圖發展,還要以武力相協,雙管齊下,文武並用,方爲內聖外王之道。同時西北還有一個莫大的優勢,那就是內無戰亂,江南中原雖然富足,卻是戰亂頻頻,流寇四起,農耕荒廢,百姓流離。在這一點上,能與西北相比的唯有東北一家而已,故而要外結後建,以此爲東北牧氏之掣肘。而且蕭瑾還給了蕭煜一個建議,蕭煜爲了天下及後世名聲計,不敢放草原大軍入關南下,但是對後建作戰,卻不必有太多顧慮,大可令林寒率領草原大軍東進,直逼後建朝州、高州等地,與慕容燕聯軍形成合圍之勢,迫使五王放棄大梁城,退往大白山一帶。只要佔據了大梁城,主動權便回到了慕容燕和蕭煜的手中,到那時再騰挪輾轉都大有餘地可爲。

蕭煜決定採納蕭瑾的建議,再調動草原軍十萬餘人,分成兩軍,分別由林寒和祿時行統領,配合魏禁所率領的西涼軍,與慕容燕大軍組成聯軍,開始全面北伐後建五王。

後建境內並無險可守,當魏禁策馬揮鞭,四萬騎軍從秀龍草原**,沒有受到任何抵抗,直接攻入後建境內三百里。

如今的後建早已不是當年橫掃天下的後建了,五王之亂綿延多年,各地擁兵自重者比比皆是,故而遇到敵軍入境,守將的第一反應不是禦敵,而是保存實力。

在後建,只要有兵權就有話語權,不管是投奔五王還是投奔大將軍慕容燕,都有一份依仗,但若是沒了兵力,那就什麼也不是了,再沒有人會多看你一眼。所以面對來勢洶洶的西北大軍,後建方面的守軍根本不存在死戰,幾乎是望風而逃。

平心而論,後建軍力極強,若是死戰,定能給西北軍造成不小的麻煩,與一觸即潰的江南軍堪稱是天壤之別,但是後建軍最大的劣勢在於各自爲政,往往是前邊打戰,後面就有人落井下石,至於見死不救,貽誤戰機,更是比比皆是。五王聯軍在驅逐了慕容燕後,又開始有內鬥的傾向,對於西北軍在邊境的頻繁動作,除了封地較近的藩王,又有誰關心?其他人說不定還在心底抱了看熱鬧的心思。

這樣的境況之下,誰又會去抵擋西北大軍?!

也難怪後建終大鄭一朝,也再未能策馬南下。

魏禁忽然想起那位被西北王依爲肱骨的小王爺,他曾經說過一句話,這個時代,是一個比爛的時代,誰爛得慢一些,誰就能登頂天下。

大丈夫立於世,所謂何求?!

也不過是登頂天下而已。

魏禁從來就不是一個墨守成規之人,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若是一味按照兵書來生搬硬套,無外乎落得紙上談兵四字而已。先前魏禁預料要在後建邊境最起碼發生兩場大戰,方能順利攻進後建境內,卻沒想到結果是不費一兵一卒便**三百里,所以他臨時冒出一個頗具風險的想法,那就是再進三百里。

這樣雖然會與整體戰略有略微相悖之處,但也會有奇效,那就是奪取大勢。這就像佔據大梁城一樣,對於飄渺難測的民心有很大影響,若是用得好了,恐怕還能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盛極而衰,千古不變之理。

後建在經歷過百萬鐵騎橫行天下的短暫興盛之後,迎來了長時間的衰弱。在後建最鼎盛時,西征草原,南下中原,直至寶竺國也未能倖免,甚至還曾渡海遠征衛國,大有天下無不能征戰之地的氣勢。只是後來先有白蓮教起義,後有東主崛起,又逢後建皇帝病死,幾乎所有中原人都開始反抗後建人的殘暴統治,一個偌大的帝國在頃刻間轟然坍塌,幾位實權王爺攜帶年幼新帝放棄東都,狼狽逃回關外的白山黑水之間,由此也埋下了後建皇室衰微的伏筆。

時至今日,五王之亂乃至慕容燕崛起,都不過是當年遺留下來的問題罷了。只是那位建立了不世功勳的後建皇帝恐怕怎麼也不會想到,竟會有中原人的騎兵踏上了後建的土地,而且還**六百里。

與此同時,林寒親率的五萬草原騎軍攻入高州境內,祿時行大軍已然陳兵於朝州邊境,而慕容燕則高舉誅除謀害先帝元兇的大旗朝大梁城逼近。

後建朝堂爲之震動,大梁城內惶恐不安。

不少後建權貴已經聞風而動,開始收拾行裝,帶上老少家眷,準備離開後建都城大梁,前往完顏氏未發跡時的老家天海城,也就是大白山青冥宮一帶,那裡既有大白山天險,又有聖教守護,自然要比大梁城可靠。

與此同時,從邊境逃難而來的百姓則是一股腦地蜂涌入大梁城內。

貌合神離的五位後建完顏氏王爺不得不再次議事,商討如何應對捲土重來的慕容燕以及來勢洶洶的西北蕭煜。

第39章 酒樓第120章 劍仙第8章 受禪壇第60章 秋葉必須死第217章 孫知化第189章 西北文人第120章 萬事有我第114章 飲茶第5章 上道宗(中)第133章 飛昇第165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80章 劍宗三十六第230章 艾琳娜遊記第7章 見掌教(上)第68章 有人山巔出遊萬里第31章 形勢第110章 舊怨第12章 崑崙五千裡(下)第254章 不忘初心第56章 行營第31章 今日因果第227章 老僧與菩提第187章 再上心頭第151章 知常人不知第127章 連橫第46章 望風而降第167章 千里下江都(一)第101章 家事第48章 劍閣(中)第147章 另一個世界第7章 他年我爲王第168章 兩方籌謀第127章 黑白與林城第249章 嶗頂之變(六)第53章 北蠻子第276章 兄妹(中)第94章 事後第77章 當時初見第10章 掌教別院第172章 誅殺第157章 兵發草原第29章 大名府南謹仁第81章 五姓女第41章 軟柿子第147章 定風波(八)第58章 唐氏高手第155章 拼命一劍第91章 變天第67章 拳重如山,傘不可破第235章 我的世界(上)第179章 蕭煜葬蕭昱第60章 天下督撫入京第45章 五仙第56章 黑色漩渦第174章 誘殺第56章 黑色漩渦第6章 上道宗(下)第117章 鐵騎第134章 帳中,殿中第128章 蕭氏如日正中天第141章 三尺青鋒第30章 老虎與狐狸第249章 中州謀劃(一)第63章 何爲天人,喜從何來第207章 他年我若爲青帝第166章 白離音第43章 來了一位散修挑戰者第31章 馬蹄聲起第97章 西北起狼煙第78章 有劍來儀第133章 飛昇第234章 國事第146章 心有靈犀第230章 艾琳娜遊記第28章 兄弟第22章 她也是普通人第42章 畫第181章 萬人之意養一劍第95章 急轉直下第2章 匹夫之劍第193章 不能死和意氣劍第202章 蕭玄第335章 各顯神通第293章 一線生機第178章 修行界第22章 秋葉的殺意第183章 登樓第103章 魂喪第266章 當年舊事第331章 戰未必要勝第53章 北蠻子第116章 逍遙一劍第112章 歸途第10章 秋風未動蟬先覺第201章 天下第十第170章 文臣、武將、北伐第60章 替身第308章 齊聚齊州(完)第289章 皇后命格第258章 有人團圓有人離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