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轟轟轟轟轟……
轟轟轟轟轟……
轟轟轟轟轟……
密集到極致的爆炸聲,接連不斷的響起!
爆炸的黑色煙火越來越緊地掃蕩着大地,許多爆炸開的黑色煙柱子像旋風一樣從已經被炸得坑窪不平的沙土地上向空中捲去!
「阿也!」
「我命休矣!」
「希律律!」
「……」
強烈的爆炸衝擊,所過之處,人仰馬翻,許多被炸倒的宋軍將士和戰馬身上往往找不到任何傷口,卻七孔流血!
——他們是被震死的!
到處都是咆孝!
到處都是吶喊!
到處都是宋軍將士崩潰的哭聲、驚恐的叫喊聲!
到處都是亂哄哄的人!
到處都有人被踩踏、被擠壓,發出陣陣的呼救,驚恐的官軍將士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有些嚇昏了頭的宋軍將士從這裡跑到那邊,又從那邊跑回來,來來回回,不知所措地在戰場上亂竄,相熟的人互相呼喊,到處都是呻吟,有些人驚惶,有些人甚至直接被嚇昏了……
別說普通士卒,就連向來沉穩的吳玠都被炸蒙了!
吳玠從地上慢慢爬起後,感覺天在轉、地也在轉、彷彿周圍的一切都在轉!
這時,吳玠的弟弟吳璘和他手下的一個叫楊政的小校帶着十幾個人找到了吳玠。
一見面,吳璘就大聲喊道:「大哥,再在此地,我等必死無疑,向外突圍罷,或許我等還有一線生機。」
說完,吳璘和楊政就一左一右扯着吳玠往包圍圈邊上跑。
來到這裡,吳玠等人心裡就是一寒,直呼:「天亡我也!」
只見,這裡佈滿了虎賁軍將士,他們有的拿着兩丈長的被鮮血染紅的長槍,有的拿着還在滴血的刀斧等兵器,有的拿着弓弩對着他們,而在這些虎賁軍將士的腳下,密密麻麻的躺滿了宋軍將士的屍體。
這哪裡是敵人,分明是一堵一眼望不到邊際的殺人牆。
不難想象,只要他們這些宋軍將士敢靠過去,必定十死無生。
突然!
吳玠好像聽到了這些蟻賊在喊什麼。
可這爆炸聲實在是太大太密集了,以至於吳玠根本就聽不清楚這些蟻賊在喊什麼。
好在,吳玠看到了不少蟻賊的手指都在向上指。
吳玠擡起頭一看,就見上方有很多塊木板。
而這些木板上都有用紅筆寫下的「放下武器,從右邊生門出來投降」,而且這木板上還很人性化的畫了一個向右的箭頭。
吳玠一見,趕緊帶着吳璘等人往右跑。
也就跑出去幾十米,吳玠就看到了一個寫着「生門」的大木牌。
而大木牌下面正是一個最多僅能供兩人並排通過的小缺口。
此時,已經有很多宋軍將士扔掉兵器正在這裡排隊往出走。
見此,吳玠他們哪裡還能不知道,這是蟻賊給他們留得一條生路?….
不過,走了這條生路,也就意味着投降。
那他們投不投降?
就在這時,吳玠看到了一個老熟人——渭州兵馬都監郭浩。
郭浩的父親是一名西軍老將,早年鎮守平夏城,多次大敗西夏軍隊。
郭浩是郭成的次子,年紀輕輕的就已經是一位比較均衡的將領,具有一定的軍事能力,搞內政也是一把好手。
吳玠和郭浩有過數面之緣,兩人勉強可以算是朋友。
只見,郭浩很不甘心的將手中
的長刀扔在地上,然後就想跟他大哥郭秦和他三弟郭沔以及他們的一些部曲從生門走出去。
見此,吳玠喊了一聲:「郭兄。」
郭浩聽言,向吳玠看來。
見喊他的人是吳玠,郭浩有些羞愧。
倒是郭秦很坦然道:「晉卿啊,你也是來投降的?」
吳玠聽言,臉頓時就臊得通紅。
郭秦勸道:「大可不必如此,技不如人耳,非我等不盡力耶,且蟻賊還算厚道,留了八扇生門,不然我十萬大軍必盡卒於其陣之中。」
雖然郭秦的話很刺耳,但吳玠卻不得不承認,郭秦說得全都是實話。
其實——
開戰之初,吳玠就覺得,此戰不能打,打很可能會輸。
道理很簡單。
李存急於決戰,必有所依仗,否則怎麼敢擺出一幅要跟他們堂堂正正一戰的架勢?
而敵之所懼,正是我之所倚。
他們當然要按照劉延慶原來的策略繼續拖住李存,等西線宋軍解決掉方臘之後,過來前後夾擊李存。
那樣他們纔能有勝算。
可朝廷和童貫逼得實在是太緊了,不少宋軍將士又被李存給騷擾出來了真火,甚至都有不出戰就會譁變的趨勢。
吳玠拿他自己跟劉延慶易地處之,覺得如果是他的話,可能也就是再想想辦法壓制一下將士們的情緒,同時趕緊派人去跟西線宋軍求援,別的也沒有更好的辦法,畢竟,李存所用的不是陰謀而是陽謀。
至於劉延慶的打法,老實說,吳玠真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李存所擺得陣法,確實是中軍最弱,只要他們能撕開虎賁軍的中軍,就能憑藉着他們這邊強大的馬軍對虎賁軍進行切割切割再切割,到那時,他們的步軍絕對能大敗虎賁軍隊的大宋,可能就要亡國了。
現在,大宋至少還可以斡旋,西線宋軍得知了李存的真實實力以後,也至少可以避免像他們這樣,被李存一戰給全殲了。
這一刻,吳玠想了很多。
可想到最後,吳玠突然自嘲一笑:「這一切的一切,現今跟我吳玠還有甚麼關係,我吳玠即將成爲階下之囚矣!」
「唉!」
重重的嘆了一聲,吳玠也把手中的戰刀扔在了地上。
見吳玠都降了,向來以吳玠馬首是瞻的吳璘、楊政等人也都把兵器給扔了。
就事論事說,這時候再跟饒了你一命的人拼命,就真是太輸不起了。
吳玠甚至都敢確定,他們之所以能順利的從中間區域撤過來,也是因爲李存見勝負已分故意放水,否則之前正處於中心區域的他們哪那麼容易撤過來?
再仔細聽聽,爆炸聲已經遠遠沒有之前那麼密集了。
現在的爆炸,應該只是驅趕還活着的宋軍將士往邊緣走,然後從生門出來受降。
吳玠等人從「生門」走出去,立即就被虎賁軍的人給綁了起來,然後跟另外三四千人安置在了一起。
這期間,還有人給他們喂水喝,甚至還有人和顏悅色的跟他們說:「我家大都督非好殺之人,你等不必憂慮,之前被我家大都督捉了的,不少現今都已經成了我家的高級將領……」
……
將時間再播回到李存下令使用小型配重投石機、手拉式拋石器、沒良心炮和轟天雷快速消滅被包圍起來的宋軍的前一刻。
當時,劉光世、曲端等人正率領輕騎兵準備大迂迴去虎賁軍的後方攻擊虎賁軍,給被包圍的宋軍打開一個缺口。
可劉光世、曲端他們縱馬沒跑出去多遠,就見到了讓他們終身難忘的一幕。….
只見一個炮彈炸響,一片人就倒下了,轟天雷的效果要稍差一點,但也是一炸倒下一小片。
見到這麼可怕的一幕,劉光世纔想起來,牛勐當初跟他們說過:「蟻賊有兩種秘密武器,名爲飛雷炮、轟天雷,威力巨大,我軍不可不防也。」
可當時,包括劉光世在內的所有人,都在笑牛勐是個土包子,鐵火炮、震天雷換個叫法而已,有什麼可當寶貝的?
現在,劉光世才知道,忽死夢中驚坐起,小丑竟是我自己。
眼見着被包圍起來的宋軍成片成片的死,劉光世心想,等他們迂迴到虎賁軍的後方,只怕被包圍起來的宋軍早就死光了,那樣一來,他們迂迴到虎賁軍的背後,可能就是去送死的。
關鍵,不一會的功夫,兩支親衛馬軍便被解放了出來,然後他們毫不猶豫的就迎上了劉光世、曲端他們所率領的這萬餘輕騎兵,完全沒有考慮他們自己只有不到六千人馬,水平也很一般。
見此,劉光世果斷的掉頭接上劉延慶他們那些劉延慶部宋軍的高層,然後連營寨都沒回就向西逃去。
倒是曲端,真率領本部人馬跟兩支親衛馬軍戰了一會,直到虎賁軍的那三百具甲騎兵衝上來,曲端才率領本部人馬去追劉光世他們。
不久之後,逃跑的宋軍一頭就撞上了大量塔樓擋路。
守將吳邦果斷下令對着宋軍放箭。
宋軍丟下了數百騎後,又調整向西北面的虎丘奔去。
不巧的是,那裡正好是朱氏負責的防區。
朱氏讓人趕快佈置塹壕,據馬陣,鹿角,並以弓弩阻攔宋軍的去路。
未幾,原本駐紮在北側的王國部,也在聞訊後趕來增援,對突圍的宋軍實施兩面夾擊。
宋軍見短時間內衝不開據險而守的虎賁軍,而且還有可能被更多正
在趕來的虎賁軍給纏上,只能在慌不擇路中誤入工事間的小道。
結果,宋軍再次被更多抵達現場的虎賁軍堵住去路。
混戰中,大批的宋軍將士因爲擠在一起而無法揮舞手中兵器,徹底淪爲射擊目標或是待宰的羔羊。
宋軍大將馬公直便被射死在這裡。
最後,只有不到三千人馬,在劉延慶、劉光世父子的帶領下及時掉頭,然後拼着死傷了近千人馬,硬闖過董舉的防區,落荒而逃……
……
在夕陽的餘暉的照耀下,虎賁軍停止了驅逐性的轟炸,然後邊慢慢收縮包圍圈、邊逮捕漏網之魚。
這畢竟不是對外族的戰鬥,所以李存駁回了有人向李存建議的將那些受傷的宋軍將士全部處死的意見,相反李存還讓陳妙貞他們儘量救治這些人,並叮囑那些醫師不要因爲這些人曾經是我們的敵人就放棄對他們的治療。
另外,李存下令,對戰死了的宋軍將士,全都妥善埋葬。
說老實話,李存做這些真沒有什麼功利性的目的。….
但結果卻是,這得到了那些降將的敬畏,他們認爲李存有帝王的胸懷,還有就是,這爲張世他們招降俘虜掃清了不小的障礙。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只說,虎賁軍的民夫一直忙活到了第二天上午,纔算是徹底打掃完戰場。
在這期間,虎賁軍還佔領了宋軍的營寨。
戰後統計:
此役,宋軍一共死傷了五萬多人,被俘虜了三萬七千三百三十五人。
虎賁軍共繳獲了,近萬匹好馬,近兩萬匹傷馬和死馬,糧食五萬石,兵甲輜重不計其數。
而虎賁軍自身的傷亡只有不到兩萬。
毫無疑問,李存和虎賁軍取得了一場輝煌的大捷。
順便說一句,在解放宋軍的營寨的過程當中,虎賁軍還解救了七八萬被宋軍強徵的民夫。
怕這些民夫堅持不到回家就餓死了,李存給他們每人發了一斗米,讓他們作爲回家的盤纏。
無疑,李存此舉又收穫到了大量的民心。
比較麻煩的是,虎賁軍還在一些宋軍將領的帳篷中找到了不少女人。
這些女人幾乎全都被那些軍痞給禍害過了,回了家可能也活不了。
所以,李存就讓她們自己選擇,願意回家的,虎賁軍就派專人送她們回家,不願意回家的,就進入虎賁軍的禮曹,將來看看能不能把她們嫁給虎賁軍的將士當妻妾。
總之,這仗雖然打完了,但後面還有一大堆的事,比如派人前去收復金陵城,比如從新佈置防區,比如接下來如何迎戰西線宋軍,等等等等等等……
好在,虎賁軍早已經不是李存一人的虎賁軍了,這些事全都有人幫李存做,李存只要總攬一下即可。
甚至好多人都勸李存先回杭州休息幾天,看看李存剛出生沒多久的那幾個孩子,說這裡有他們就行。
而說出這些話的人,多是李存的那些便宜岳父、便宜舅哥。
很顯然,這些聰明人已經看出來了,李存的勢已成,不說肯定能當皇帝,至少割據一方應該沒問題了。
還有,經過這一戰,李存的威望已經無限高了,甚至都有人在考慮勸進……
…….